众所周知,包拯一生为官,光明正大,办案从不讲私情,且爱民如子,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用流行的话说,他就是我国人民的“明星偶像”,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纪念包公的祠庙,其实最有名的就是河南省开封市的包公祠。

公元999年,包拯在今天的安徽省合肥市谢集乡出生,他去世后,由于落叶归根的观念,安葬回了老家。然而在之后的900多年时间中,包公的墓地却屡屡遭到破坏,真的让全国人民既气愤又心寒啊!

在1973年时,合肥准备建一个钢铁厂,当地所有区域内的墓地都要被迁离。其中就有包公家族的墓园,包公墓也是位列其中。

于是考古人员决定对包公家族墓园进行挖掘以及抢救。而这个墓园中有21口相同的棺材,工作人员也没有办法来确定哪个才是包拯的。

担心可能会破坏墓穴的整体构造,专家们决定先找到一座最小且简陋的墓来挖掘,顺便积累经验,之后再挖掘另外几座大墓。

然而当打开周围的外表之后,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愣住了,简陋的墓内摆放着一口由金丝楠木制成的棺材,极其珍贵。另外,专家们发现了一块墓志铭,上面写着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而且各种痕迹都表明主人就是包拯。

为了进一步确定主人的身份,专家们取出刚才中的几块骨头送到北京检测,结果显示此人是一个40岁以上的男人,而通过查阅史料,专家们发现包拯去世的年龄为64岁,据此可推断,这个外表寒酸的古墓,的确是一代开封知府包拯的埋身之地。

包青天生前做官廉政清洁,刚正不阿,去世后也葬在如此简陋的坟墓中,也难怪即使千年已过,大家还是那么怀念他了。
包拯是世间少有的清廉代表曾被帝王推崇为神明
小时候很喜欢看《少年包青天》,因为里面有大英雄包黑炭,他足智多谋,能把真相查个水落石出,揪出坏人。 很有特色,他的头上弯弯的月亮,还有黝黑的皮肤。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虽然没有传说电视剧中的那么传神,但是也不失为一个出色的人。北宋时期的宋仁第还觉得他是文曲星转世,一度将他侍奉为神明,享誉很高。 现实中的包拯是个很孝顺的人,他早年考中进士,因为要照顾年迈的母亲而放弃官职,一直侍奉到父母亲相继离去,他才离开家乡。 包拯为官清廉,不收贿赂,而且很关心老百姓。平常的官员对老百姓的告状都是不太重视的,而且一般胜算大。但是这套在包拯这里行不通,因为他公正无私。有一次,有小民状告家里的牛没了舌头,这种小事大家都会。包拯不是,他体恤百姓,急百姓所急,为他出谋划策最终寻回凶手。 包拯为官清廉,生活自然也贫苦。在这里还有一个食物跟包拯有关,距今还在流传,它就是肥东焦面。有次仁宗私自来访包拯家,也没有打招呼。看到包拯的妻子在制作面粉,原来包拯为了私访方便,也叫学做焦面。这种焦面就是麦子和水混成,口感并不好,但是能填饱肚子。最主要简单方便,仁宗听后很感动,为包拯对职位的良苦用心感慨不已,而这种食品,也因为包拯而名流千古。经过后世的加工,伴上糖和其他调味料,竟然也别有一番风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包拯对亲人要求很高,甚至说如果后代子孙为官贪污受贿,不得葬入其家,不认其亲。因为过于耿直,与亲戚关系也不大好,但是为了自己的原则,包拯选择我行我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包拯包青天断案到底有多牛?盗取牛舌案就是证明
说起包青天,那真不得了。青天啦!是天子,官员是青天。说起来,咱觉得,这青天二字,还真有些大不敬的味道——这不摆明说比皇帝还大吗?当然,这只是咱不成熟的想法而已。诸位大可一笑而过。 在横空出世成为中国的福尔摩斯之前——其实话说回来,福尔摩斯比狄仁杰晚了千多年,真要以两人互比,福尔摩斯应该叫英国的狄仁杰才对——差不多是最红的断案高手。从包青天到少年包青天,能通神,能算命,牛气得不得了——想当年,演的那片子,还加了个戏说呢。倒是包青天的,放出来,都被民众当成正史看了。 当然,正史很多时候比小说还离奇。正史也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记上,因此来说,野史未必比正史更不可靠。只是,咱今天说的包拯,却是正史上的。 据《宋史》包拯传,他当过的官可真不少;他正直无私也不是假的的;他还出使过契丹并智斗人家官员呢。但,几千字的传记,写到他断案的地方,却只有一处,而且,还是他初出道时发生的事。 加上标题,也就五十四个字: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说的是啥?有人家牛被人割了舌头,跑到知县这里来告状。包拯告诉他,回去,杀了,卖了。不久,便有人来告这家私自杀牛——牛在当时,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啊,不是想杀就能杀的——包拯便说,“你为何割了人家牛舌又来告他状”?这家伙,叹服之下,马上服罪。 就这一句话,多机智啊。不需证据,只有推理,取得口供,便能定罪了——如果那个人稍强横一点,不认,你去找证据啊!估计得耗费精神无数了。 如此简单便搞定一个案子,根本没多少技术含量啊,根本没能显示出包拯如电视剧里那般前知五百后知五百啊,为何能被写入史书呢? 咱知道,史书都捡重要的写,很多时候,惊天大事,也就几个字,杀个几百上千人,“族诛”就搞定了。多结果,少细节。而能将包拯断割牛舌案作为细节,说明,他老人家,这辈子,断过的案子,可能真不多,能拿得上台面者,也就这个而已了。 至于他成为青天,断案如神、甚至被升级为神,那都是中国善良的百姓在无法取得公平又不敢反抗之时,编造出来减轻自己内心的痛苦的段子罢了——现实当中诸多不平事,到戏台上算个总账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