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刘盈和刘如意差距在什么地方 刘邦为什么想易储刘盈之位

时间:2023-08-0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帆叶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盈和刘如意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刘邦,大汉的王朝开创者,他的成功与他知人善任是分不开的,在天下初定之时,刘邦也渐渐老迈,大汉的未来交给谁,自然是一个大问题。在是否易储这一问题上,刘邦自然表现出了他犹豫不决的一面,那么,刘邦是否真心要废掉刘盈改立小儿子刘如意呢?笔者以为刘邦是想过易储,但是权衡之后,还是觉得刘盈较为适合太子之位。

image.png

  易储风波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

  说的是刘邦渐渐年迈,对于太子刘盈不甚满意,为什么不满意太子,难道不是他自己选定么?显然不是!刘盈是刘邦与吕雉的儿子,是严格意义上的嫡长子(长子为刘肥),为人比较宽仁,甚至在刘邦看来有点弱,不够足够的魄力掌控朝局,简单地说就是当个藩王还是可以的,但是要成为大汉的主宰,似乎就差了许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他爱姬戚姬为他诞下了一个儿子刘如意,在大儿子与小儿子的对比中,宠爱戚姬引起的爱屋及乌,刘如意比刘盈更得刘邦欢心。

image.png

  如果自己儿子能成为大汉的后继之君,对戚姬而言可不仅仅是母凭子贵那么简单,于是戚姬的枕边风比之前更勤了,那么易储就这么简单吗?真的是一纸诏命就可以尘埃落定了?是也不是!这话不是矛盾么?到底是还是不是?其实如果刘邦乾纲独断,却是可以一纸易储了事,但是为什么没那么做?天下初定,靠着枕边风就能更改大汉的继承人,到时史书上不仅刘邦会被后世诟病,刘如意的太子之位恐怕也会遭到各方质疑,这样的太子将来继任为君,其合法性会是大问题。于是刘邦在吕雉请来商山四皓出现后,还是打消了改立太子之念,因为他知道改立太子远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image.png

  改立太子背后的秘密

  用刘邦自己的话说是刘如意像他,喜欢小儿子也很正常,但是这话却有一些小的细节需要推敲,首先,说刘如意像他,又说刘盈为人比较柔弱,要知道刘盈被立为太子之时是在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这一年刘盈作为皇长子才八九岁,刘如意更小了,除了说刘如意长相像他刘邦,其脾性能看出什么?所以,说刘如意像他大概率是眉宇之间的长相而已。其次,说刘如意像他是宠溺之词。这点毫无疑问,戚姬温婉可人,刘如意尚幼,都是看上去人畜无害的那一类,能受到刘邦的喜欢也很正常。

image.png

  那么,一句:如意类我!这样的话就能触动易储了么?显然不是!通过两件事可以看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陈平与周勃去擒拿樊哙,这个就有趣了,樊哙是刘邦从沛县出来的老班底,更是自己的连襟,为什么会要痛下杀手?因为吕雉!彼时的樊哙是军中的实权人物,如果有他在,刘如意即使能顺利登基为帝,大汉的走向还真的未可知了。

image.png

  因为吕雉的兄弟都是侯爵,在军中朝中都有门生故吏,再来一个樊哙,吕雉会放任戚姬母子?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釜底抽薪,将吕雉的军中力量削弱,樊哙无疑是其中的关键,至于刘邦是不是真要杀掉樊哙就不得知了,不过从他用陈平与周勃前去抓樊哙,也能窥见一斑,为什么这么说?如果刘邦真要杀樊哙,大可让其他谋士与周勃一道前往,为什么是陈平?要知道陈平最为擅长的就是人心的揣摩。

image.png

  第二件事,就是张良应吕雉所请,给出请商山四皓出山的计谋,刘邦自然是惊讶的,自己作为国君都请不来这四个高人,刘盈能请得四人出来,一则说明刘盈这太子没有刘邦的娇狂之气,对待人才真正做到礼贤下士。二则说明,刘盈背后的支持者吕氏家族,沛县的功勋集团,甚至是远遁朝堂的世外高人,这说明刘盈的支持者远非戚姬与刘如意所能比拟,于是才有羽翼已丰的评价。这说的是太子刘盈,更是说的他的结发之妻吕雉。

image.png

  总结:刘邦宠爱戚姬与刘如意不假,但是绝对不是因为刘如意招人喜欢,就想改立他为太子这么简单!从小事情反向推断刘邦此举的动机,大概率是试探朝野的反应与吕雉这边的动作,事实上刘邦也看得很清楚,戚姬小女人姿态换回儿子的宝座未必能撑起大汉的将来!

刘盈是如何死的?真相是什么

为什么会英年早逝?难道仅仅是因为之故么,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刘盈——一位在历史长河中还未绽放光彩便英年早逝的帝王,提及他,众人想到的更多的是他的父亲,他的母亲吕,对于他,最多的形容就是胆小、懦弱。身为一位帝王,参观一具人彘就受不了,最后竟抑郁而死,事实上真的如此么? 刘盈——刘邦嫡长子,在刘邦还未发迹之时,年幼的刘盈与姐姐鲁元公主相依为命,等到后来天下动乱,刘邦趁势崛起时,刘盈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这还不算,危急时刻,刘盈与姐姐曾被自己的父亲刘邦多次抛弃,幸赖忠臣的护佑,这才没有被赶下马车,这样的生活给幼年的刘盈留下了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印象,同病相怜的姐姐成为了他唯一的心灵港湾。 刘邦建立后,对于他这位太子也不甚喜欢,反而对自己的弟弟异常喜爱,并且有了废他立刘如意的打算,这时的刘盈对权力,对皇位也没有非要不可意思,想着顺其自然,不过他的母亲吕雉听闻刘邦有废黜刘盈的打算后,开始想办法阻止刘邦。首先在刘邦测试群臣反应的时候,通过的运作大臣们提出了反对意见,刘邦不为所动,直到以死相谏,刘邦才表面答应考虑考虑,这样拖下去不是办法,最后吕后通过求助这才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这一切对当事人刘盈而言,他并不上心,他知道吕后的一切努力,都只是为了吕后自己的权力欲,这样强势的母亲,他从小就知之甚详。 既然自己的母亲爱权,自己又无所谓,索性在自己登基后,刘盈就将朝政大权放手给了自己的母亲吕后,自己则尽享与兄弟和姐姐的亲情温暖,可惜,吕后在掌管权力后连刘盈最在意的亲情也予以剥夺。 首先吕后将目光投向了当初让她忌惮不已的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她先将戚夫人幽禁在永巷,然后逼迫她舂米做苦役,之后再将刘如意骗到京城予以杀害,汉惠帝刘盈识破了吕后的计谋,自从赵王刘如意进京后,他就想法设法的予以保护,奈何敌在暗,我在明,最终还是让吕后得逞。自己的兄弟枉死,刘盈向吕后表达了自己的愤懑不满,谁知吕后得势不饶人,在害死刘如意后,直接将戚夫人做成人彘,还志得意满的叫刘盈前来参观。 对亲情极为重视的刘盈看到自己兄弟的母亲被这样残忍对待,施暴方又是自己的母亲,两难之下刘盈失声痛哭道:“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经此一事,吕后也知道了刘盈所在意的,至此在刘盈去世之前,吕后在明面上再没有动过刘盈的兄弟。 兄弟保全了,正当刘盈舒一口气时,吕后将目光瞄向了刘盈的亲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身上,她不顾刘盈反对,违背人伦,强行将鲁元公主的女儿嫁给刘盈,这令刘盈非常尴尬,自己的亲姐姐是自己一直敬爱的存在,现在居然要娶她的女儿为妻,刘盈无法接受,因此自从张皇后进宫后,刘盈都未亲近张皇后,这点在后来张皇后病逝,宫人为之盛敛时,发现张皇后仍为处女之身可以佐证。 身为帝王本应该随心所欲,可因为吕后的存在,让汉惠帝刘盈处处受限,一方面要孝顺母亲,一方面又是自己所珍惜的兄弟姐妹情谊,两方他都不想伤害,是以在矛盾冲突中他无奈的选择了借酒消愁,谁知愁更愁,最终在酗酒中汉惠帝刘盈抑郁而终。若你是汉惠帝,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处理呢?默默保护到无能为力还是英勇抗争掌握主动权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要立刘盈为太子?他是什么用意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