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生年不详,姬姓,项氏,帆叶网,名梁,秦末楚地反秦起义军首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楚汉之战是中国历史古代上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战争之后,汉高祖刘邦建立了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抛开短暂15年的秦国,汉朝才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大一统。如此主要的战争,为后世留下了许多遗憾,有过许多假设,比如如果项梁不死,结果肯定不一样。
项梁是楚霸王项羽的叔父,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楚国大将项燕之子,在秦末时有很高的威望,很多人前来投奔。可惜,在定陶与秦将秦国名将章邯对战时,因为轻敌而战死。本来,项梁原来有机会脱险,可是,齐国之兵却见死不救。都是反秦力量,为什么齐国不派兵救援呢?

陈胜吴广起义之时,齐国王族田儋趁机起事,自立为齐王,出兵攻打周市,随后又平定了齐国的土地。之后,魏王向齐王田儋求救,田儋带兵支援时,被秦将秦国名将章邯击杀,田儋的堂弟田荣收拢齐国残兵撤退到东阿。可是齐国人听说田儋死了,就拥立原齐王田建的弟弟田假为齐王,以田角为相,田间为将。(史料记载:齐人闻王田儋死,乃立故齐王建之弟田假为齐王,田角为相,田间为将。)
秦国名将章邯一直追杀田荣到东阿,项梁听说田荣有难,领兵来救,击退了秦国名将章邯。田荣听说齐国立田假为齐王,非常恼怒,带兵回去驱逐了齐王田假。田假逃到了楚国,田荣立田儋之子田市为齐王。虽然项梁打败了秦国名将章邯,可是秦国名将章邯的军事却越来越多,项梁派使者通告赵国和齐国,要求共同出兵攻击秦国名将章邯。(史料记载:田荣之走东阿,秦国名将章邯追围之,项梁闻田荣之急,乃引兵击破秦国名将章邯军东阿下。)

可是田荣却提出一个条件:如果楚国杀死田假,赵国杀死田角、田间,齐国才会出兵。楚王和赵王没有答应,田假、田角等人是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来归顺,杀之很不道义,如果这样做了,以后就没人敢来投。因此,齐国对两国非常怨恨,始终不肯出兵攻打秦国名将章邯,公元前208年9月,项梁在定陶被秦国名将章邯击杀,而齐国则一直没有出兵。(史料记载:使楚杀田假,赵杀田角、田间,乃肯出兵。)
因为此事,楚霸王项羽开始怨恨田荣。巨鹿之战后分封诸侯,当时的齐王田荣被楚霸王项羽忽略,而是分封了田都为齐王,定都临淄,分封原齐王田建之孙田安为济北王,定都博阳。(史料记载:齐将田都从共救赵,因入关,故立都为齐王,治临淄。故齐王建孙田安,引兵降楚霸王项羽,楚霸王项羽立田安为济北王,治博阳。)
秦末最让人敬畏的诸侯王田横,汉高祖刘邦看到他首级泪流满面
末年,天下大乱,以前的六国贵族和不堪暴政的百揭竿而起。 在这个刀光剑影的乱世之中,英雄辈出,豪杰涌现,无疑是那个时代最闪耀的绝代英雄,的也是能够与之比肩的一代人杰。 不过要说到秦末汉初最让人敬畏的诸侯王,他才是当之无愧之人。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揭开了反抗暴秦统治的序幕,天下英雄纷纷响应。 在齐国故地的狄县,三兄弟也响应起义,加入了抗秦战争,他们分别是田儋与两个从弟田荣和田横。 三人原是齐国王族,虽然齐国已灭国,在当地还是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加上三人都是勇武过人的豪杰,因此应者云集。 田儋起义后,于公元前209年自立为齐王,一年后在与秦军的战斗中身亡。田荣接手了他的势力,也自立为齐王,并率兵进攻项羽,惹得项羽震怒,亲自带兵击败田荣,他在逃亡途中被杀。 田横得知哥哥身死后,收拾残部数万人,自封丞相,辅佐田荣的儿子田广,趁着项羽与刘邦在彭城大战,收复了失地。 田横在齐国专断国政,朝中无论大小事务都由他决定。在当政期间,田横礼贤下士,引得齐国许多有才能之人纷纷投效,政绩卓著。 刘邦为了能够在与项羽的争斗中积聚力量,派出他倚仗的重臣郦食其来到齐国,想要齐国归顺刘邦。田横考虑到项羽暴虐,刘邦比较仁义,于是决定站在这边对抗项羽。 本来这是一件的事情,田横都让齐国兵士放松了戒备,与汉朝使者开始了讲和,结果在节骨眼上出了岔子。此时,名将刚好平定了赵国和燕国,战功赫赫,听说郦食其不费一兵一卒收降了齐国,当然有些不甘心,于是趁着齐国戒备松懈,发动了偷袭。 此事激怒了田横和田广,于是烹杀了郦食其,然后带兵逃跑。 田横逃到了博阳,在韩信的进攻下,齐国虽得到了楚国的援救,仍然无济于事,节节败退。田广被杀后,田横正式称齐王,在与猛将的战斗中败下阵来,只好投靠。 项羽兵败后,刘邦统一的势头不可阻挡,连彭越都向他称臣,田横无奈,率领手下忠诚的五百人逃亡到了一座海岛上面生活。 刘邦称帝后,听说田横流落海岛,手下聚集了一批贤士,非常不放心,两次派出使者,让田横入朝参见,不然就要发兵讨伐。 为了保全属下,田横决定面见刘邦。 到达洛阳城外三十里的地方时,田横对手下两个门客说:“我错杀了郦食其,无颜见他的家人。本王以前与汉王同争天下,现在为臣,实在有愧于先祖,召见我,无非是想见到我的本来面目,这里离洛阳很近,就割下我的头颅拿去给他吧,我的容貌不会有什么变化。” 说完后,田横拔剑自刎。 两位门客捧着田横首级去见刘邦,刘邦看到他的首级,听到田横遗言,为其守义不辱的气节而感动,,以诸侯之礼厚葬田横。 两位门客安葬好主公后,在墓前挖了个洞自尽,倒在了洞中,追随主公而去。 而在千里外的海岛上,田横五百手下听说主公身死,悲痛交加,遥拜西方,全部自杀殉节,一首壮士曲,三声人断肠! 他们共同谱写了华夏历史上轻生重义的悲壮篇章,有人说这不可取,却值得后人铭记和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秦末著名人物西楚霸王楚霸王项羽的母亲是哪位
母亲在历史上没有资料记载,在那个时期女人都是作为男人的附庸存在,没有什么地位,所以项羽母亲没有记载。但是项羽的身份是,自己的父亲身份不低,所以项羽母亲必然是楚国的贵族。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较于项羽自己的大名声,他的父亲母亲倒是没有什么故事。但是项羽的父母陪在他身边的时间还没有一个多,虽然在的上项伯最后背叛了。但是关于项羽母亲还有一个故事,云南灵山岛那边的一课“霸王侍母树”,简称“霸母树”。 “霸母树”的由来是当年相争,项羽被逼到乌江边上,最终自刎之后,项羽的属下担心刘邦的人会陷害项羽母亲,同时也是为了不让项羽母亲知道项羽自刎的事情。他们将项羽母亲送到云南的灵山岛,并告诉她项羽四处征战去了。项羽母亲从此便在岛上开始不分昼夜的盼着儿子回来。为了能让儿子能在第一时间看见自己,项羽母亲会在海边等。但是直到去世也没有盼到儿子归来。岛上的渔民按照项羽母亲的遗愿,将他的墓碑修在海边,为了使项羽回来的时候能在第一时间看到。过不久,项羽母亲的坟头上长出了“两书同根”的树,居民们认为这是项羽的灵魂为了侍奉母亲所化,所以将这棵树命名为“霸王侍母树”。 后来经专家考证,这棵树已经有800多岁,并且是一棵朴树。当然关于这棵树还有很多别的传说,但是游客们更喜欢项羽母亲的这一个。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项羽是楚国人 要说起项羽是楚国人,大概是没人有异议的,因为项羽本人便自称“西楚霸王”。但是仔细推究起来却有很多疑问,很显然项羽生活在,那时候楚国早已经灭亡了,怎么还能说项羽是楚国人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要说项羽是楚国人其实也有很多原因的,一是项羽的故乡原本属于战国时期的楚地,项羽的爷爷项燕就是楚国的大将,而且秦朝建立的时候,距离楚国灭亡并没有多久,当地百姓对秦朝的暴政感到深恶痛绝,因此更加怀念楚国的安宁和平,因此一直以楚国旧民自居,这一切都深深影响了项羽,因此项羽起兵的时候,就以西楚霸王自居,招募了大量的家乡的江东子弟,而这些士兵也都以楚国人自居。 二是当时在秦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中,很多势力纷纷揭竿而起,而项羽作为后来者,刚开始并不起眼,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壮大自己的声威,项羽借用了当时社会上一个有名的预言——亡秦必楚,因而项羽的军队在秦末众多的起义军中迅速脱颖而出,因而人们也就更加相信这种说法。 讽刺的是,项羽引以为豪的楚国人的身份,最后却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后来项羽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刘邦在谋士的建议下,让士兵在项羽的军营里唱起楚国的民歌,用来瓦解项羽军队的志气,果然项羽一败再败,最后在乌江边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对项羽评价是什么 项羽是楚国有名的将领,是楚汉争霸中的失败方,对他的评价历史上一向褒贬不一,褒奖的认为项羽非常优秀,而贬低的则认为项羽除了出身,其他方面皆不是很好。而其中著名的司马迁对项羽评价。那么司马迁对项羽评价是怎么样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司马迁将项羽归在《》里面的本纪篇,熟悉《史记》的都知道,本纪都是用来记录帝王的,而项羽在楚汉争霸中失败,证明他并不是帝王,这一点就足以看出司马迁对项羽评价之高了。 其次,要看司马迁对项羽具体的评价。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评价首先谈到的是他的眼睛,但是在说项羽的眼睛之前,他首先说到的是舜的眼睛,他说舜的眼睛好像是双瞳孔,之后才说项羽的眼睛也是双瞳孔,仅仅就这样的两句话,就可以说,在司马迁看来,项羽是跟大舜一样的人物,这是对项羽的极度肯定。之后他又写了率先反秦的是,之后是群雄尽起,而在这些人中,谁的本事最大,是项羽。 司马迁关于这一方面是这样写的,他说项羽没有一寸一尺的土地,他只是凭借着天下都在反秦的这一股势力,开始了自己的起义之路。但是仅仅只有三年的时间,他就做到了谁都没有做到的事情,那就是率领着五路的诸侯直接消灭了秦王朝。 在消灭了秦王朝之后,项羽并不是一人独享的,而是分封了各路诸侯王。之后的各种诏令都是由项羽发出的,他自称为“霸王”。所以在司马迁看来,项羽虽然没有直接宣布自己称帝,只是称自己是“西楚霸王”,但是就当时的情形来看,他已经是拥有着最高统治权的了。这也是他将项羽写在了本纪中的原因。 所以说,司马迁对项羽评价是非常高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