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明朝初年大臣杨宪简介:因李善长劾其放肆为奸事而被杀

时间:2023-08-1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杨宪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杨宪(1321-1370),本名杨毕,字希武,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明朝初年大臣。

  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克建康(今南京市),他投奔居幕府,掌文书。常出使张士诚、方国珍,因办事干练,为朱元璋亲信。洪武元年(1368年)任中书参知政事,二年迁左丞。他任中书省执政时,专决省事,罢去旧吏,更用亲信,杀侍御史刘炳、弹劾右丞汪广洋。后李善长劾其“放肆为奸事”,被朱元璋所杀。

image.png

  生平经历

  明初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克建康(今南京市),他投奔居幕府,掌文书。常出使张士诚、方国珍,因办事干练,为朱元璋亲信。

  杨宪是检校组织成员,而且还是其中的领导人员。作为文官中的一员,杨宪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并不低,并且他很有能力。刘基认为杨宪是有丞相的才能的,只是他没有丞相的器量。杨宪是检校一员的事情对于国初功臣们来说也不是秘密,要做一个好的情报人员,必然有很强的观察力,锱铢必究,不放过任何可能的线索,但似乎不必须要有器量,宁错杀三千不放过一个似乎才是情报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而杨宪也的确具备这样的素质。1367年,朱元璋打败大敌张士诚,随即就将其地盘改称浙东行省,派外甥李文忠担任行省右丞,总管军务,杨宪名义上作为属官随行辅佐。临出发前,朱元璋告诫杨宪说:“李文忠是我外甥,他年纪还小,没有什么历练,浙江方面的事务都由你做主。如果出了问题,我只拿你问罪。

  杨宪不光是李文忠的属官,他更是朱元璋不放心外甥掌管军务 而派出的检校。果然,杨宪并没有因为李文忠是朱元璋所宠爱的外甥而有所顾忌,不多久就向朱元璋报告说李文忠不听他的话,任用儒士屠性、孙履、许元、王天锡、王橚等人干预公事。那时浙江作为前敌占区,许多读书人都在张士诚手下做过事,如今虽然归到了朱元璋的地盘,但对这些人,朱元璋却始终不大放心。一听到杨宪的报告,他立刻派人把这五个人押解进京,结果屠性、孙履被杀,其余三个人则充军发配。”李文忠呆在浙东时间并不长,杨宪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了李文忠手下官员的动向,并一一向朱元璋汇报,他可称得上是个合格的情报人员。因此,在明朝建国后杨宪被任命为检校组织的负责人也是很有可能的,若是搁在明朝中后期,说不定他也是个飞扬跋扈的锦衣卫大员了。

image.png

  或许在朱元璋眼里,有丰富情报工作经验的杨宪,正可以成为他安插在中书省的一枚有用的好钉子。然而杨宪太让朱元璋失望了——他一进入中书省,就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以前杨宪做检校工作,向朱元璋报告某人某事还都有凭有据,但可能是兄弟杨希圣被罢黜的事情对他的打击太大,他面对李善长表面上不得不恭恭敬敬,私下里却一直想扳倒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杨宪多次向朱元璋进言说:“李善长无大才,不堪为相。”李善长是何等人物?在朱元璋心里,十个百个杨宪也抵不上一个李善长,杨宪这样冒进,终于辜负了朱元璋对他的期待。

  死亡原因

  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朱元璋提拔杨宪担任中书左丞,成了中书省的实际负责人。杨宪刚有了实权就忘乎所以,直接把矛头对准了仇人李善长,在中书省,杨宪整日与李善长,胡惟庸明争暗斗,他的躁进为自己招来了灭顶之灾。就在成为中书左丞的当月,他就犯了案子被朱元璋给杀了。

  史书上对杨宪之死含糊其辞,只说是犯事被诛,没人知其犯何罪。他迅速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了。他消失得很蹊跷,其中内幕几百年后仍然不为人所知。

明朝阉党魏忠贤的六大功绩:他真的一无是处吗?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解析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之路:从乞丐到开国君王

传奇帝王,从乞丐到开国君王,他是励志的典型案例。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回看这位朱传奇的人生。网络配图 随后的内容里,我们终于可以堂堂正正的使用朱元璋的称呼,再没有任何顾虑,这个名字也从此刻退出了历史舞台。 朱元璋当了大头兵,并被提干当了小班长,这算是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 这时候也绝对不是高兴的时候,有了三年的游方经历,朱元璋深知兵的意义。即便是自己在军营里做的再出色,却依旧受人约束,得听他人的指挥。网络配图 靠这种等待提拔过日子,诛灭这只能算是幻想。 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唯一的做法就是拉拢属于自己的势力,属于自己的人。 因为在跟随了郭子兴之后,他渐渐了解了郭子兴拉拢人员的套路,原来想要组织起一帮刁民造反是如此的简单,只需要喊上几声口号,拉起一面大旗,高喊“明王出世”,再结合着当时人们对元朝统治的憎恨心里,即便不用花钱,也可以聚拢一大批的反军。虽然他们没有战斗力,说白了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但是奈何人多还力量大,胳膊拧不过大腿,乌合之众拉出去也大有气势。 了解了这些,此时的朱元璋心里已经在暗自打起了算盘。网络配图 但是现在的朱元璋刚刚当兵不久,如果直接这么干,必然会引起郭子兴的怀疑。现在能做的就是先稳住他,郭子兴虽然自称自己为元帅,但是他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臭鸭蛋,他无远见,无胆略,有的只是一脑门子的热血和他老爷子留给他的。 靠他成就大业是断然没有可能的,但是稳住他还是没问题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杨宪明朝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