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窦建德建立的大夏政权为什么会走向失败?

时间:2023-08-0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3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窦建德建立大夏政权的故事。

  一、窦建德以及其建立的大夏政权

  1.时代背景下的起兵

  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之中既繁荣又短命的封建王朝,早在隋文帝末年的时候,朝政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而后隋炀帝上台,对这些情况不管不顾,在不考虑人民感受的情况下大兴土木,大搞国内建设,很快就爆发了国内的局部起义。

  当时的隋炀帝虽然派兵前去镇压,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这次动乱,在战乱平息之后,变本加厉愈发压榨人民,甚至强迫征兵,组织多次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最终引发了国内的全面动乱,窦建德就是处于这种时代大背景下。

  窦建德老家山东也是祸不单行,社会动荡的同时还发生了连年的灾荒,乡里百姓的场面惨不忍睹,饿死逃荒的人不计其数。

正是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朝廷依然在征兵攻打高句丽,甚至强迫农民加入,窦建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军。

图片.png


  当时的窦建德被任命为百夫长,手下掌管着二百余人,但是他压根没有为隋朝作战的打算。

他认为当年隋文帝在的时候四海之内都是一片繁荣的景象,从隋炀帝继位就打仗,并且在第一次出征高句丽失败之后依然不肯罢休,不容缓和地就开始了第二次战争。

  如此强征百姓的方式很容易造成大动乱,所以他决心自己建立势力,等到起义在全国范围内爆发的时候就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和势力。

  从这时候开始,窦建德就开始招兵买马,主要是针对那些土地被豪夺或是遭受饥荒困苦的人民,很快就聚集了上百号人。

为了不引起朝廷的注意,窦建德下令手下人马如同山匪一般隐藏在深山老林之中,通过掠夺乡绅土豪获得资源。

  616年,窦建德与当地另外一位造反聚义的首领高仕达联合,面对来自朝廷的打压,高仕达因为自觉谋略上比不上窦建德,所以将兵权全权交付,让窦建德负责对抗来自朝廷的清剿军队。

窦建德领导的反隋起义自此开始。

  2.如火如荼的起义巅峰

  窦建德不负众望,当时敌军为了瓦解窦建德的军队,使用了离间之计,派人假装成窦建德之妻离间其与王世充的关系,结果窦建德提前知道了这一点,并没有将其戳穿,而是将计就计,假装向隋军投降。

  在双方约定时间之后窦建德率兵前去“投降”,在隋军松懈之际,窦建德突然出击,出其不意执之下打的隋军七零八落,隋军伤亡惨重,率残部出逃。

经过此次战役之后,窦建德的权力与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随着各方起义军队的各自兴起,窦建德逐渐变成了当时最强大势力的其中之一,在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的第一年,窦建德也召集文武官员称王,此后便开始了攻城略地之旅。

  二、起义失败与身死

  1.急转直下

  此后的窦建德心怀一腔热血,开始了平定四方割据势力的战争。

最初战争形式相对比较顺利,每一次攻下州郡城池之后,窦建德都会将获得的财物分配给手下,甚至遣散宫女,拒绝被美色所诱惑,仅将剩余的丝织品赏给自己的妻妾。

  当时的割据势力并非是窦建德一家独大,还有一个很强大的势力和窦建德处于敌对方面,那就是李渊所创建的“李唐”势力。

由于是继承了大隋的正统,所以相对窦建德的大夏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很快双方之间就开始了战争。

  李渊建立唐朝的第四年,窦建德率兵攻打周桥城并且顺利破城,随后率大军继续前进,接连拿下了好几座城池。

此时的大唐也正处于平定割据势力的重要阶段,彼此也算是针锋相对,李世民很快就被派遣来攻击窦建德。

图片.png


  明显李世民在带兵打仗方面要比窦建德技高一筹,他巧妙地避过了窦建德的攻击锋锐,率领轻骑突袭了后方的运粮军队,窦建德遭遇大败,此次起义的形式也开始走向没落。

  2.最终失败

  由于这次战争的失利,窦建德所带领的军队自上而下士气受挫。

但窦建德依然选择招兵买马,扩充军队,甚至要在士气低落的情况之下坚持发动战争,并且将战役的制定权交给了手下一位书生。

  这次任命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但是窦建德固执己见,与手下起了矛盾,但决定权始终握在窦建德手中,这场没有任何胜算的战争依旧是轰轰烈烈的进行了。

李唐一方由李世民来统领,面对窦建德的来势汹汹,李世民选择了暂避。

  在双方大军集结完毕之后,李世民率兵突袭,窦建德仓促应战,在接连几次的厮杀之中,窦建德一方节节败退,最终被李世民俘虏,随着窦建德被斩首,这场起义最终宣告失败。

  三、失败分析与农民起义的封建化

  1.窦建德的被迫性

  在这场失败的起义之中,窦建德无论是进行起义还是后来的政权建立,自始至终代表的都是农民阶级,而这个阶级的封建化,注定这次起义不能成功。

首先农民阶级的封建化之下,窦建德并未表现出明确的反抗意识。

  从早期的起义来看,窦建德作为一个农民阶级,能够在隋朝的军队之中做到百夫长的位置,说明他最早的时候是没有反抗心理的。

而后来的起兵对于窦建德来说都充满了迫不得已,若不是形势所迫,身为农民的窦建德不会存在反抗的意识。

  2.对皇权的拥护性

  这是农民起义封建化的第二个表现,皇权作为封建社会的代表,农民阶级越是封建化,就对其越是拥护。

迫于封建社会当时农民阶级的地位,所以其封建化斗争之中多数的目的都是拥护皇权,在皇帝胡作非为的时候农民领袖自立为王。

  比如先前的东汉末年,以及窦建德所进行的起义,初衷都是拥护皇权的纯洁性。

但是天下究竟谁当皇帝取决于其自身的能力,像隋炀帝这种引发众怒的,自然是通过推翻固有朝廷的方式来维护皇权。

  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目的都是如此,窦建德为保证皇权自立为王建立大夏,而李渊为了不失皇权正统也是建立了唐朝,所以这些起义都是农民起义封建化过程中拥护皇权的表现。

图片.png


  3.士大夫加入起义推动封建化

  所谓的封建化,是农民在发动起义之后从各方面走向封建化进程。

无论是政权建立还是对帝王的顺从情绪都是封建化的表现,农民起义封建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量士大夫阶层的加入。

  隋末唐初的社会,遭受社会灾难的不只是广大的农民阶级,隋朝廷中的“士大夫”阶层也受到了迫害。

超纲混乱导致原本的官僚制度出现问题,而后朝政中的官员入职被权力和利益垄断,丧失了公平之后,自然是引起了士大夫基层的不满。

  在窦建德农民起义开始的时候,士大夫阶层就有许多人员先后加入到起义军中,这一群人虽然不满于不公平的社会现状,但原来都是封建社会阶层中的重要环节,所以其封建化的思想在加入起义军之后很快会影响到整个军队。

  这种情况的长久影响之下,自然是会促进农民起义的封建化,基于多方面的封建化影响,窦建德也被彻底腐蚀,原本的农民思想彻底转变为封建社会中的称王思想,所以起义之余最终决定将皇权紧握手中。

窦建德是如何败给唐太宗李世民的 他是何时开始就输了的

是怎么败给李世民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其中著名的一位就是窦建德。

窦建德漳南人,就是现在河北故城县人。

少年时为人仗义,而且胆气过人。

很受乡里人敬重,威信很高。

当时隋朝募兵征讨高丽。

窦建德为了救一位同乡,结果受株连全家被隋兵杀害,于是窦建德,很快就聚集了上万人的队伍。

窦建德为人,和士兵,手下士兵都愿意为他。

所以窦建德的军队越来越壮大。

在攻打河间郡时,郡丞王琮带兵抵抗,窦建德带兵攻打一月有余,死伤惨重,却久攻不下。

一直到王琮听到被杀的凶信后,为隋炀帝披麻戴孝,大哭一场后,才弃城投降。

手下士兵要为死去的同伴报仇,要杀掉王琮,把他给上锅里蒸了。

窦建德说,王琮为主尽忠,是真正的忠臣。

过去我们做盗贼时可以随便杀人,现在要治理国家,怎能随意杀人呢?敢伤害王琮的,灭三族。

周围郡县听说后,投降的很多。

窦建德每当攻陷城镇,打败对手,就把得到的财物分发赏赐给手下将士,自己却一样东西都不要。

不吃肉,日常吃的只是蔬菜、糙米饭。

他的妻子不穿丝织衣裳,奴仆只有十几人。

进聊城后,得到隋皇宫里上千名宫女,年轻漂亮,他都马上遣散。

俘虏的隋朝文武官员和将士上万人,也都遣散,任其自行还家。

还有一次战役中,窦建德俘虏了李勣的父亲。

李勣只好主动来投降。

(李勣是当时唐军中有名的将军)后来李勣又抛下父亲独自投奔了唐军。

手下将领都要杀掉李勣的父亲。

窦建德说,世绩,唐臣,为我所掳,不忘本朝,乃忠臣也,其父何罪!于是把李勣的父亲也释放了。

滑州刺史王轨的奴才杀掉王轨,带着王轨首级去投奔窦建德。

窦建德说,奴才杀主这是大逆不道,我怎么会接受你呢?立即命人杀掉了这个奴才,把王轨的首级给送了回去。

滑州官吏百姓受到感动,马上献城投降了。

窦建德的队伍算是了。

那他带领十几万大军救援,怎么就败于李世民呢? 主要有一下两点。

窦建德画像 其一窦建德听信谗言,妄杀了一文一武。

文的是宋正。

《》记载:“纳言宋正本好直谏,建德又听谗言杀之。

是后人以为诫,无复进言者,由此政教益衰。

” 武是大将王伏宝,此人打仗非常勇猛,对窦建德也很忠诚,却被误杀。

这一段在《旧唐书》中有清晰记载:“其大将王伏宝多勇略,功冠等伦,群帅嫉之。

或言其反,建德将杀之,伏宝曰:‘我无罪也,大王何听谗言,自斩左右手乎?’既杀之,后用兵多不利。

” 这一文一武被冤杀,等于窦建德自断臂膀。

为失败埋下伏笔。

影视剧中的窦建德 其二,窦建德碰到了高手中的高手——李世民。

李世民无论从军事指挥能力上还是在个人武力值上都要胜出一筹。

从军事指挥上,李世民高瞻远瞩,分析精辟透彻,。

直接看到了窦建德大军虽众,但远路而来,人马疲乏,而且粮草接济困难,所以久战不利。

因此李世民故意避而不战,使得窦建德大军,进退不得,将士思归,无心恋战。

在个人武力值上,李世民敢带四名亲自侦查对方。

他对说,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结果是追兵来一个死一个,来一个死一个,再无追兵敢追。

两军对阵,世民帅骑赴之,所向披靡。

李世民手下将士也勇猛,淮阳王道玄挺身陷陈,直出其后,复突陈而归,再入再出,飞矢集其身如胃毛,勇气不衰,射人,皆应弦而仆。

再加上唐军中有、程咬金,等一般虎狼将军,窦建德大军不败也难。

河北曲阳窦王庙 夏王窦建德虽兵败被杀,但因为他的仁义之名在民间广为流传,所以死后民间百姓为他修建了许多庙宇,直到现在河北的许多地方还有窦王庙的遗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虎牢关大战,窦建德为什么会惨败给唐太宗李世民?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虎牢关大战是李世民军事生涯的顶峰,也是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的滑铁卢。

武德三年(620)七月,大唐关中后方平定,高祖李渊派秦王李世民为统帅,统领各路大军向关东进军,准备克定中原,统一天下。

当时,中原盘踞着与窦建德两大势力,王世充占据洛阳,窦建德盘踞山东。

所以,进军中原,首当其冲的是王世充。

李世民大军与王世充的人马大致相当,约计十五万左右。

李世民骁勇善战,唐军士气旺盛,很快扫清了洛阳外围,将王世充包围在洛阳城中。

此时,王世充粮弹两缺,但还有相当的军事实力。

他一方面坚守不出,以挫唐军锐气;一方面向窦建德求援,以期里应外合,打败唐军。

接到王世充的求援后,窦建德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这便更加坚定了王世充坚守洛阳的信心。

窦建德为什么答应他的请求呢? 因为,其一,王世充一旦完蛋,李世民下一个目标必定是自己,那时,唐军挟胜利之威,士气大振,肯定凶多吉少,这便是的道理;其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窦建德看到了一个一举消灭王世充与李世民两大主力,平定中原的机会。

先与王世充里应外合消灭李世民,之后王世充铁定不是自己的对手;其三,大唐军队总数不过十五万,与王世充硬拼了八个月,从人数到战斗力都大幅下降,远不是自己的对手。

窦建德剧照 兵法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

”不论从哪个角度,怎么算,窦建德取胜都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窦建德虽然答应了王世充的求援,但磨磨蹭蹭就是不着急。

一直到第二年三月,王世充如果再得不到救援,不被打死也得饿死时,窦建德才晃晃悠悠组织了十五万大军,前去增援。

这样一来,李世民便陷入了危险境地。

其一,王世充知道窦建德答应援救他后,看到了希望,坚定了守城的决心,而李世民屯兵坚城下已经八个月,士气逐渐低落;其二,朝中出现了反对的声音,就连父亲李渊也认为应该撤军暂避窦建德锋芒。

但李世民没有这么做,他采纳了参军薛收的意见,认为王世充已是强弩之末,在城内等着饿死,只有继续包围便,只要隔断王世充与窦建德之间的联系,等到王世充溃败后,便可集中兵力对付窦建德。

于是,李世民便抢占虎牢关,隔断了窦建德与王世充的联系。

但李世民可用于防御窦建德十五万大军兵力也少得可怜,只有三千五百人。

所以,虎牢关大战之前,双方的战略目的都很明确,而窦建德一方占有绝对优势。

那么,窦建德为何却惨败给李世民呢? 窦建德的战略规划要比李世民稳妥的多,如果他不犯错误,李世民是没有机会取胜的。

所以,窦建德输在了轻敌上,认为自己必胜,便有些疏忽,暴露出了种种问题。

而偏偏又遇上李世民这位神一样的对手,窦建德只能感慨,不是自己无能,而是李世民太狡猾! 首先,虎牢关被李世民抢占,这一战术失误,便使窦建德失去了主动。

此关易守难攻,窦建德十五万大军硬攻了一个月,英勇的李世民还屡屡带领小股部队,杀到窦建德营前挑衅,令窦建德十分尴尬,大军士气迅速下降。

其次,有观点说窦建德的失败是因为在虎牢关对峙时,没有听取军师凌敬的建议,从上党地区绕道汾晋,直趋大唐关中老巢,从而迫使李世民撤退。

但凌敬的建议只能避免窦建德大军陷入被动,延迟窦建德集团的灭亡。

但与窦建德一举消灭王世充、李世民两大主力的战略目的格格不入。

绕道汾晋,恐怕还没走一半王世充就变成饿死鬼到阎王那去报到去了。

如何能达到消灭李世民主力的目的? 所以,在这样明显的优势下,窦建德是不会舍近求远考虑凌敬的建议,那样无异于宣告自己的战略失败,无异于逃跑。

第三,李世民对战场瞬息万变的局势能够洞如观火,跟窦建德玩了一招谍报战。

窦建德的探子获悉,唐军将到河北牧马。

于是,窦建德绝对趁李世民牧马的时机偷袭虎牢关。

但这一情报被李世民的间谍得到,于是李世民将计就计,在第二天的对战中,直捣黄龙,俘虏了窦建德。

武德四年六月,二十五岁的秦王李世民高奏凯歌,回到长安,李渊高兴的册封他为“”,这么一个的响亮名号。

而一代农民军英雄窦建德则被斩首于闹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