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史

夏侯惇可以斩华雄,为何曹操不让他出战呢?

时间:2023-08-0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夏侯惇可以斩华雄,为何曹操不让他出战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既然当时有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身边的武将自然有很多,怎么也轮不到还是马弓手的关羽出战华雄来为盟军壮声威,而且曹操身边也是猛将如云,如李典、乐进、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6人都不赖,战华雄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尤其是夏侯惇,从后面的表现来看夏侯惇不仅可以战华雄,或许还可以斩华雄,但曹操为什么隐藏实力,不让他们出战呢?

  当时华雄奉董卓之命迎战诸侯将领,前期非常顺利 ,接连斩杀了十八路诸侯的一些三流将领,外加孙坚身边大将祖茂等人,算是排场十足了。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也是诸侯一员,在得知诸侯大将一个个阵亡之后一直按兵不动,后来战吕布的时候也是如此,不想派出自己手下任何一人,吕布当然打不过,但华雄出战的时候曹操若派人出战应该是稳的,这是为什么呢?

  其一,曹操实力弱,好处得先让实力强的

  其实古代很讲究辈分和实力的,有些有名望祖上曾经是当官的子孙辈都有面子。曹操相比袁绍袁术等人还差得有点远,不管是名声还是实力,说到底曹操只是一个阉宦之后,上不了什么台面。

image.png

  如华雄在打败孙坚后在水关前挑战,从出战的将领顺序和刘备的席位就能看出那些猫腻来了。

  绍曰: “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冑耳。”玄德乃坐于末 位,关、张叉手侍立于后。

  袁绍在得知刘备是帝室之王后,虽然刘备本人没有一兵一卒,但还是得到了坐席,只是排名倒数,是虚设的一个座次。

  先前独自挑战华雄的济北相鲍信的弟弟鲍忠不算,孙坚因为是先锋也不算在其中。华雄挑战的时候第一个出场的将领是袁术身边的骁将俞涉,第二个出场的是韩馥的上将潘凤,结果都被华雄斩杀了,这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袁术和韩馥在当时的实力是排名前二位的,他们有先夺战功的权力。

  曹操当时刚刚起兵,其兵力不过几千人,和前面几个太守刺史一类的地方官员当然没法比,曹操此人也十分识趣,在这种功劳面前不和他们争,自己也不愿意先出这个头,所以一直未能吭声。

  后来关羽看到诸侯一个个怕华雄,忍不住了就要自己出战了,这其实已经犯了众怒,以袁术等人为首的人对关羽是各种冷嘲热讽的,不因为别的只因为她的身份。袁术认为派遣关羽出战会让自己丢了脸面,很是不同意。

image.png

  帐上袁术大喝 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 我打出!袁绍曰:使一弓手 出战,必被华雄所笑

  从袁术袁绍想法来看,即使华雄我们斩不了,你关羽也不能去,因为你身份太低了,会拉低了档次,输赢都让我们丢人。此时曹操的势力并不大,可以说是依附在袁绍旗下的一支独立武装,自然不敢也不能先去争夺这个功劳,毕竟前面还有很多比他势力大的诸侯。

  其二,曹操擅长隐藏实力,不轻易出战

  华雄出战连斩许多大将,实力肯定是有的,不然袁术等人也不能对华雄没有办法,袁绍更不能搬出他的颜良文丑未在这么说了。在袁绍眼里只认为他手下的颜良文丑才能战胜华雄,其他人自然不敢战了。

  曹操当时兵少将寡,其五子良将当时还只有一人乐进,乐进此人素有些本事,他在后来官渡之战中也斩杀过袁绍大将。夏侯惇实力还不错,能战胜高顺还能战平关羽,有胜华雄的希望,李典曹仁等武艺一般,没把握胜华雄,除去几位也就没有什么人了。曹操此人还擅长隐藏自己的势力,不然后来在战吕布的时候依然没有派遣一将前去挑战,因为他知道不管是战华雄还是战吕布,都还轮不到自己去抢功劳,一来实力不够,二来表现过强有危险,会招来祸患。

image.png

  总的来说曹操身边的猛将不出战华雄的原因大致是因为实力没有达到这个层面,外加曹操自己实力不行,所以这个功劳还轮不到他,善于隐藏实力的曹操也巴不得不自己去打华雄,万一损失个什么大将,也够曹操心疼几天的。

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诸葛瞻简介:与邓艾决战时,兵败被杀

(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之后,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丞相之子。 迎娶公主,拜骑都尉,袭爵武乡侯。景耀四年,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并为平尚书事,统领中央事务。后主宠信,无所匡正。魏将伐蜀,率领长子诸葛尚、将军张遵、李球、黄崇防御绵竹(今四川德阳市)。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坐失兵机,出城与邓艾决战,兵败被杀,绵竹失守。后主出降,蜀国灭亡。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瞻出生。此时,诸葛亮已经46岁了。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县。其间,写信给哥哥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诸葛亮病死,诸葛瞻袭爵武乡侯。 延熙六年(243年),诸葛瞻十七岁,娶蜀汉的公主为妻,授为骑都尉。 名过其实 延熙七年(244年),诸葛瞻担任羽林中郎将,先后担任射声校尉、侍中。因为蜀汉人士都怀念诸葛亮,加上诸葛瞻精通书法绘画,记忆力强,所以大家都很喜欢诸葛瞻才思敏捷。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尽管不是诸葛瞻建议倡导。百姓们都会互相转告说:“这是诸葛武乡侯所提倡的”。因而诸葛瞻的美名受到过分渲染,有些名过其实。 延熙十六年(253年),太傅因为在东兴之战打败军队,于是打算大举用兵,当时诸葛瞻官至侍中。张嶷写信给诸葛瞻,提醒诸葛恪大肆用兵,可能招致恶果。果然,诸葛恪在同年大败而回,被孙峻杀害。 延熙七年至景耀三年(244年—260年),诸葛瞻累迁至尚书仆射,加官军师将军。 景耀四年(261年),诸葛瞻担任代理都护并任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政务,统领国事。但当时宦官黄皓弄权,朝中大臣都迁就庇护他,没有人出来纠正这一弊端。 约宗预一起拜见诸葛瞻,宗预说:“我们已经年过七十,所得的已经够多,现在是差一死,有什么要相求年轻后辈而是自己劳累呢?”最后宗预没有前往拜见。 景耀五年(262年),北伐败回,诸葛瞻与董厥等人认为姜维好战无功,致使国内疲弊,于是上表给刘禅,要求让姜维担任益州刺史,并削夺他的兵权,这份表据说为蜀汉长老所保存。 战死绵竹 景耀六年/炎兴元年(263年)冬天,魏国邓艾奇袭阴平(今甘肃文县),自景谷道攻入,诸葛瞻带领尚书张遵(之孙)、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督率军队前往抵抗,到达涪县后盘桓不前;尚书郎黄崇多次劝他迅速抢占险要地势,不让敌人进入平原,诸葛瞻犹豫不决,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黄崇因为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邓艾,蜀军前锋被打败,诸葛瞻退守锦竹,邓艾遣使送信诱降诸葛瞻:“你如果愿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为琅邪王。”诸葛瞻大怒,斩杀邓艾使者,率军出战。 战前,诸葛瞻悲愤地说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于是坚守阵地准备决战。 这时,黄崇也激励将士,李球临阵授命,于是汉魏最后一战——绵竹之战爆发。诸葛瞻在绵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邓艾派遣其子邓忠从右包抄,又派遣师纂从左包抄,结果两人都被诸葛瞻打败退回,报告说:“敌人难以击破!”邓艾大怒说:“生死存亡,在此一举,有什么不可以的!”要将两人斩首,于是两人再次出战,击败汉军,诸葛瞻、张遵等人战死。诸葛瞻之子诸葛尚听说军败后,叹息说:“我们父子受了国家那么多的恩惠,而没有提早斩除黄皓,以致惨败,还有什么面目活下去呢?!”于是冲入阵内战死。 永和三年(347年),史官常璩(《华阳国志》的作者)向西蜀长老考证,听说陈寿曾经在诸葛瞻手下任职时受辱,所以在《》中诬陷诸葛瞻,把不能阻止黄皓的过失归咎于诸葛瞻身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朱治简介:自奉俭约,深为孙权所礼遇

(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之后,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朱治(156年-224年),字君理。丹杨郡故鄣县(今浙江安吉)人。末年至三国时期将领。 朱治初为县吏、州从事等职,后随、征战,累拜吴郡太守。孙策死后,与等共尊奉嗣位,为稳定江东局势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建安七年(202年),改授九真太守、行扶义将军。黄武元年(222年),封毗陵侯。朱治署理郡政时,勤于理事,自奉俭约,深为孙权所礼遇。晚年自请屯守故鄣,以镇抚山越。黄武二年(223年),拜安国将军,配金印紫绶,改封故鄣侯,旋即返回吴郡。于黄武三年(224年)病卒,年六十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朱治早年曾担任县吏,后被察举为孝廉,州里辟其为从事,随孙坚到处征战。 中平五年(188年),朱治被拜为司马,随军讨伐长沙、零陵、桂阳等三郡的、苏马等贼军,立有战功,孙坚表他行都尉。 初平二年(191年),关东联军讨伐,朱治随孙坚大破董卓于阳人,进入洛阳,被表行督军校尉,特领步骑,往徐州帮助讨伐。 从平江东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战死,朱治便辅助其子孙策,依靠于。他后来知道袁术不立政务、品德,便劝孙策返回江东自立。太傅马日磾正滞留在寿春,便辟朱治为掾属,升授吴郡都尉。当时,吴景在丹官,而孙策受命为袁术攻打庐江,刘繇深怕为袁术、孙策所吞并,产生误解、猜疑。但孙策的家人都在州中,朱治便派人到曲阿迎接孙策母亲及孙权等幼弟,提供养护,对孙家甚有恩惠。 兴平二年(195年),朱治从钱唐想进至吴郡,吴郡太守许贡在由拳派兵抵御。两军发生战斗,许贡军大败。许贡南逃投靠山贼严白虎,朱治遂进入吴郡,代领太守事务。孙策成功平定江东。 建安二年(197年),朱治举孙策之弟孙权为孝廉。 转战江南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许贡门客所伤,旋即不治身亡。朱治与张昭、等继续辅助孙权嗣位。 建安七年(202年),孙权表奏朱治任吴郡太守,行扶义将军,以娄、由拳、无锡、毗陵四县为其食邑,允许其设置长吏。后参与征讨夷越,平定东南,并擒获黄巾余军陈败、万秉等。 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占领荆州,威震南土,孙权之堂兄、曹操的亲家孙贲畏惧,想要送儿子到曹军处为人质。朱治听到后,向孙贲陈说安危,孙贲便不送子质。 晚年生涯 孙权视朱治为上将。孙权进封吴王后,朱治每次进见,孙权仍亲自迎接,以厚礼相待,设宴、赠予,恩泽、敬意特别多,连朱治的随从都有礼物。 黄武元年(222年),朱治被封为毗陵侯。 黄武二年(223年),孙权拜朱治为安国将军,授与金印、紫绶,徙封邑到故鄣。孙权常赞叹朱治忧心、勤于王事,令其担任督军御史典属城文书,不过,朱治只愿意接受领四县的租税。但当地子弟及吴四大族多到郡出仕,郡吏常常以千计,朱治统辖了数年,全部遣到王府,每次都有数百人。 每年进献,孙权都答报过厚。而当时丹杨深地,叛乱频频发生,而朱治仍觉年事而高,思恋故乡,自表到故鄣屯兵,镇抚山越。郡中的长老、朋友都到朱治家拜访,朱治任都引见,与他们共饮欢宴,乡党的人都引以为荣。朱治在故鄣居住数年后,又返回吴郡,住了三十一年。 黄武三年(224年),朱治逝世,享年六十九岁。 个人作品 《全三国文》载有朱治的作品一篇:《说孙贲》。 人物评价 陈寿:①朱治、吕范以旧臣任用。②权常叹治忧勤王事。性俭约,虽在富贵,车服惟供事。 :①朱治、吕范以勋旧重,、以胆勇称,皆隐然敌国有古大将之风。②天分鼎裂,鸷搏狼抗。成霸安疆,式资良将。形势深阻,江山沉雄。势常北向,以守为攻。舟楫是利,武骑无用。矫矫诸臣,功崇信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曹操三国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