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现代史

吕布师从何人?为何在三国能无人能敌?

时间:2024-04-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吕布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心目当中的三国时期第一猛将,单打独斗的话吕布几乎从来没输过,在很多人心中都是武力值第一的人物,而这样的吕布,不由得让人感到很好奇,他的师父究竟是谁呢?吕布这么厉害,难道是自学成才吗,为何从来没人提起过吕布的师父?如果吕布都这这么厉害的话,那他的师父岂不是要更厉害了?那么究竟吕布的师父是什么人,吕布又是师出何门师从何人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吕布师从何人?为何在三国能无人能敌?

1、吕布是自学成才吗

历史上一些实际存在的或者虚幻的武林高手,在其背后都会有一个或隐于市或隐于林的高人作为师傅。那么武力值三国第一的吕布究竟有师傅吗?他是真的无师自通还是师从某位高人。通过影视演绎与史料的记载现在流传两种说法。

第一种就是具备一些神话色彩的吕布无师自通,天生神力。三国演绎中对于吕布身世的描写并没有很多。那些关于吕布传奇性的出生和神话般成长的故事,大多是从吕布的家乡,五原郡九元县(现今内蒙古包头九元区)流传开来的。吕布的父亲吕梁,继任了吕布祖父吕浩的职责,镇守在五原郡。与当时五原郡一个大户富豪财主的女儿黄氏结为夫妻。黄氏聪明贤惠,知书达理,并且擅长染织工作。只是黄氏和吕梁婚后生了四个女儿一直没有儿子,于是黄氏就去白马寺庙拜佛求子。当天晚上回去,黄氏在梦中就梦到了有一只凶猛的老虎朝自己扑过来,于是在梦中急忙叫丈夫吕梁来驱赶老虎,没想到老虎却温顺的窝在黄氏身旁。此梦过后没多久黄氏就有了身孕,但是随着时间过去黄氏怀孕了12个月都还没有生产,不免感觉到焦虑异常。

一般传奇性人物的出生总是要伴随天现奇观的,吕布当然也不例外。有一天,黄氏来到染指坊,同时西北边的天空上居然出现了光彩夺目的彩虹,五原山也开始崩裂,地动山摇。黄氏此时身体感到不适,好像马上就要生了,一步都难以行动就倒在了旁边的布匹上,生下了一个男婴,更为传奇的是婴儿脐带自断,眼睛炯炯有神的自己站了起来。后来黄氏把这件事告诉了吕梁,吕梁非常高兴,大声说道“吾儿神也”,因为出生在布匹上就起名叫吕布。

吕布从小就聪慧好学,从五岁起经常跟着牧马人在野外牧马,一见马就兴奋的不得了,七岁的时候就能单独骑马外出打猎从来没有空手而归过。9岁时大力无比在外公的宴会上生擒两只羊;令众人都惊奇不已。十一岁时在摔跤场上将身高和体重都超他几倍的大力士摔在地上,从此在五原地区家喻户晓。后来吕布随父亲南撤到山西境内归附在并州刺史丁原部下,从此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

吕布师从何人?为何在三国能无人能敌?

2、吕布有没有师父

第二种说法就是吕布不仅有师傅,还和赵云拜师是同一门下。《三国志平话》中有记载了李彦是吕布的师傅。而李彦和张云的师傅童渊,是师兄弟的关系。童渊擅长用枪,被世人称赞天下第一枪,李彦擅长用戟,有天下第一戟的称号,这也与吕布以方天画戟为兵器可以关联起来。

除此之外,李彦与吕布都是并州人这一点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二人可能存在师徒关系。那么罗贯中为什么在三国演义中没有表明这一段关系呢。目前大家普遍认为的是作为刘备的忠实粉丝,罗贯中不愿意将三国中近乎完美武将的汉室忠臣赵子龙与三姓家奴吕奉先联系在一起吧。对于吕布师傅为何许人也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吕布师从于武学名师武轩辕。其父吕梁南下为其寻师,但路上患病身亡。吕布料理了父亲的后事后拜入武轩辕的门下,学艺8年。师傅传授他威力无穷的三十二路平天戟。但是这一说法并未在各种史料记载中找到,所以其真实性也未可知。

但是不论是天生奇才还是拜师名门,只有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成功。吕布身材高大臂力奇大,从小与马为伴马技过人,更有精湛的射箭技和无惧无谓的勇者精神。当他把这些特长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的时候,很难不成为三国的第一猛将了。

吕布师从何人?为何在三国能无人能敌?

3、吕布师父的第二种说法

吕布的师傅,姓张名俭字叔朴。并州雁门张氏在当地是大族。这一支有兄弟三人,老大叫张傀,字孟礼,是个大武术家。尤其是祖传的一套戟术,出神入化。张氏族人中的年轻后辈很多就拜在他门下学艺。

张傀不但武艺出众,教授徒弟颇有一套办法。他广授门徒,有教无类,擅长根据徒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发挥其优点,所以教出来很多出色的弟子。比如说,张傀的开山大弟子就是鼎鼎大名的典韦,他天生神力,身宽体壮,张傀就根据典韦这个特点,授予他一套“恶来十三双魔戟”的绝技。而典韦的箭术不精,远程攻击力不足,张傀又教给他“夜摩飞戟”的暗器功夫。

张傀的第六个弟子名叫太史慈,他身手矫健,两臂修长,天生聪颖。但太史慈的力气不够大,不适用短兵器。于是张傀就教给他一套“水火夹戟枪”,同时把“夜摩飞戟”的暗器功夫也教给了他。太史慈的双臂脩长,张傀又传授给他一招“八面神射”的箭法,这样,太史慈就在远、中、近三个距离上都拥有了强大的攻击力。魏吴两方的第一勇士都出自于张傀门下,所以说他是个伟大的武术大师。

张家老三就是张俭,字叔朴。张俭的性情孤僻执着,高傲而倔强。张俭这个人与长兄的授徒方式大不相同,他选择徒弟的标准很高,精挑细选,万中择一。但多年以来,一直没有找到心中满意的弟子,也就没有收授过弟子。

张俭有一次到塞外的九原去会见朋友,在大漠中路遇一群匈奴悍匪,经过一场恶斗,杀出重围,躲藏在一个牧民家中。在那段岁月中,张俭随着这家人四处放牧,逐水草而行。张俭见这家牧人的长子身材高大,膂力超人,性格刚强,悟性奇高,小小年纪便有一手好箭法,能射落飞翔的大雕,令张俭大为惊讶。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考察,张俭终于决定,收其为徒,这位少年的名字就是吕布,张俭亲自为他取字为“奉先”。选材精细严格,张俭教授起武艺来更是精益求精,严加教导,悉心栽培。他将一套祖传的“霸王神戟”之惊世绝学全盘相授,教给了吕布。又发挥吕布善射的特点,教给他一百五十步“羿王神射”的箭法。

吕布性情顽强,勤奋好学,又聪慧过人,领悟力极强,举一反三。在张俭的用心教诲下,基本功扎实,进步神速,最来成为了汉末三分时代的天下第一勇士,所向披靡,横行无敌。

三姓家奴吕布为什么叫刘备大耳贼 叫刘备的大耳贼的真相是什么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三姓家奴吕布恶名的背后:丁原董卓对其也并不像是义父

人们评价,历来都认为他天性反复无常,骜难养。其最主要的证据,就是他和的关系。从总的作用来看,董卓是使末期社会更加动荡不安、百姓生活更加水深火热的独夫民贼。但一开始,董卓并不是以这种形象出现的,他是朝中士大夫集团借以诛除宦官势力的希望所在。董卓本人也是反对宦官专权的。 通过对吕布和董卓关系的分析,人们应当对吕布的“反复无常”有新的认识。从表面看,吕布先杀丁原,后诛董卓,确实给人以反复无常的印象。但这种反复无常,绝非吕布的天性,它既反映了吕布的政治追求和对自己社会位置的曲折选择,也有着复杂的社会和政治斗争的背景。 吕布所生活的年代,天下分崩,群雄四起,战事不断,社会动荡。原有的秩序被打乱了,新的秩序正在重组,在这种重组中,人们都在寻求自己的位置。由于人们的社会理想、政治眼光、个人修养不同,寻求自己位置的方法和道路也各异。像那样怀宁静之心以求致远,蓄志待时以求明主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急于找到施展自己才干的舞台。在这种情况下,频频改换投靠对象的人绝非吕布一个。 例如的名将张辽,先为丁原部将,后又进京依,何进被杀后又以兵属董卓。董卓死后又归吕布。吕布为李傕所败,又从吕布东奔徐州。 曹操破吕布,张辽将其众降。又如曹操的谋士,先在董卓部下任讨虏校尉,又在董卓女婿牛辅军中任职,董卓败后,又为李傕、郭汜谋士。不久又离开李傕投段煨。由于不为段煨重用,又离段煨投靠南阳。他先劝张绣与连和,不久又劝张绣投靠曹操。另一方面,有实力的集团领袖又地招纳人才,这也为人才选择投靠对象提供了外部诱因。 应当承认,吕布是个人才,按当时的标准, 也可以称得上英雄。史载他“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当时人有这样的说法:“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吕布也自恃其才而心怀平定天下之志。他给韩暹、杨奉的中说:“布有杀董卓之功,与二将军俱为功臣,可因今共击破术,建功于天下,此时不可失也。” 当他被曹操逮捕后又说:“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吕布在当时无论是武艺还是知名度,都非张辽、贾诩之辈可比。因此,吕布在当时成为一些人争取的对象。对张邈说: “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这番话正反映出吕布之才及为当时所争用的现实。 吕布择主与张辽、贾诩等人本无本质区别,而且前者对投靠对象的离弃要少于后者。然而却偏偏是吕布落下了反复无常的名声。这可能是由于张辽等人对前主只是简单的离弃,而吕布对前主则是弃而杀之。 吕布并非天性好杀,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他只是一个有虓虎之勇的武将,并非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而社会的政治需要及其本身的才能,又偏偏不断地把他推向政治斗争旋涡的中心,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弃旧图新的选择只能通过弃而杀之来实现。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董卓确实是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独夫民贼。所以,当吕布杀死董卓后,“士卒皆称万岁,百姓歌舞于道。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肆”。人们把他的尸体弃于街市,将他肚子内的脂肪点燃,又将他的骨灰扬洒在路上。这充分表明,吕布诛杀董卓终止了他的暴虐,是、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