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溧阳公主为什么会吃自己丈夫的肉

时间:2025-02-0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准备和大家介绍一位在古代上比较冷门的人物,大多数的朋友应该都没听说过她的名字。但她的爷爷大家应该知道,是梁朝开国帝王萧衍。萧衍英明一世,最终却被侯景活活饿死,而这位侯景还是萧衍孙女的丈夫。这两人之间可以说有着深仇大恨,所以她最终做出了一件让人不寒而栗的事情,也足以说明她到底有多恨侯景。那这段古代故事,一起来了解一番吧。

物种:溧阳公主为何会吃自己丈夫的肉


1、溧阳公主 历史帝王乃天下之主,皇后母仪天下,两人的关系应该是荣辱与共的。可是古代上却出现过这么一幕,帝王被杀,他的尸体被人们哄抢分食,在这些人中居然出现了皇后的身影!
此人便是梁武帝萧衍的孙女,梁简文帝萧纲的女儿溧阳公主。溧阳公主出身兰陵萧氏,祖父是帝王,父亲是太子,自幼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她本人应该也是那种非常知书达理的人。溧阳公主出生于536年,就在她十四岁那年,她的人生被彻底改变了!
这一年,来自北方的侯景,他率领叛军攻破了建康的台城,将梁武帝囚禁了起来。没过多长时间,梁武帝病死,侯景扶持萧纲继位,之后矫诏给自己加封了不少官职,比如相国、汉王、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队等等。这时候,侯景想起来一件事,他还没有老婆,原本侯景叛乱时,他的妻子留在了北方,被北齐杀死。
投靠梁朝后,侯景曾向梁武帝求亲,希望能够娶到琅琊王氏或者陈郡谢氏的女子。梁武帝直接拒绝了侯景的要求,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意思是说,王氏、谢氏的门第太高了,可以在朱、张以下挑选,言外之意,你侯景算什么东西,就凭你的出身门第,也配不上王谢? 2、和侯景恩怨 侯景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攻破台城后,他大肆屠杀以王谢为首的士族,与此同时,他还相中了年轻貌美的溧阳公主,大概这也是对梁武帝的报复,你瞧不起我,不让我娶王谢,我就娶你的孙女!之后,侯景又杀死了岳父简文帝萧纲,以及溧阳公主的兄长萧大器、萧大心等人。不过他并没有杀害溧阳公主,反而对她宠爱有加。
551年,侯景废掉梁朝的傀儡帝王,自己篡位登基,改国号为汉。同时,他还立溧阳公主为皇后。虽然溧阳公主与侯景有国仇家恨,但她也只能委曲求全,等待复仇的那一天。侯景虽然称帝,但他的敌人还有很多,经过一番交战,他最后还是战败了,被王僧辩、陈霸先击败。侯景在坐船逃亡的过程中,被手下杀死。
之后,侯景的尸首被送到了梁朝军中,主将王僧辩下令传首西台,曝尸于建康市。由于侯景在占领建康期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以他的尸首就成为人们发泄的对象,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曾罹其祸者,乃以灰和酒饮之,最终连骨头都没剩下。与侯景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溧阳公主也吃下了侯景的肉!
侯景害死了溧阳公主的祖父梁武帝、父亲简文帝以及她的几位兄长,杀死不少梁朝的宗室,这是家仇;侯景篡夺梁朝皇位,对于溧阳公主而言这是国恨;侯景强娶自己,毁了自己的美好人生,这也是仇,也是恨!

雍正手下的三大宠臣中 为什么李卫比其他两位的结局好多了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宠臣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临终前,选择了四阿哥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九个儿子,为何胤禛能够脱臼而出呢?这是因为胤禛为人低调,从不太过变现自我,再加上自己有了舅舅胤禛的帮助,便成功地继承了皇位。登基后,对、李卫和隆科多三位大臣十分宠爱,可是只有最终的结局是好的,这究竟是为何呢?究竟是李卫的运气好,还是皇帝错怪了年羹尧和隆科多呢?我们通过分析三位大臣的人生经历来解答疑惑。 首先说李卫大臣,他拥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只是从小不爱学习,后来其父母通过关系和金钱帮其找到了一个官职。李卫在进入朝廷后,却是十分尽责,而且常常跟康熙皇帝反映老百姓的情况。为此,康熙皇帝觉得李卫十分忠诚,是一个可以培养的人才,便任其担任户部的职位。直到到雍正帝登基时,表现出众的李卫再次受到皇帝的赏识,雍正帝便让李卫担任管理盐务的职位。 经过长时期的磨练,李卫在管理盐务方面特别有经验,而且管理得十分出色,再次赢得皇帝得信任。因此,雍正皇帝想要培养李卫成才,便把不断提升李卫的职位,让他既管理全省的财政收支,又管理盐务。李卫没有辜负雍正皇帝对自己的厚待,不断地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站在皇帝的角度思考问题,关心百姓的生活情况。最重要的是李卫十分清贫廉洁,对待自己的工作保持十分认真的态度,从来不滥用自己的职权来办事,也不贪污朝廷的财政收入。 总的来说,李卫在得到雍正的信赖后,职位不断地提升,也不断赢得老百姓的认可。后来李卫因为疾病离世后,皇帝还亲自为其处理后事,封其称号。李卫能够在一身中深受三位皇帝的厚爱,可以说是十分幸运的。不过,李治之所以能够受到有如此好的待遇,这跟他的为人和功劳是密不可分得了。 相比李卫,年羹尧和隆科多的结局就悲惨多了。在雍正皇帝统治的初期,年羹尧和隆科多都是非常受雍正皇帝的宠爱的,可惜到后来两人都让雍正皇帝感到失望。年羹尧为朝廷立下的功劳也不少,他成功地平定罗卜藏丹津的事件,帮助了雍正皇帝保住了自己在朝廷中的位置,也稳定了大的局面,可以说是朝廷的一大杰出功臣。可是让雍正皇帝不满的是,年羹尧在回京朝时,十分,为自己的功绩沾沾自喜,目中无人。在王公大臣跪拜迎接年羹尧时,年羹尧都不看一眼,甚至在皇帝面前,也肆意妄为。雍正皇帝身为皇帝,深感到自己作为皇帝的讽刺,便立刻下达旨意给年羹尧,提醒他不要辜负自己对其的厚爱,要戒骄戒躁,才能赢得最终的成功。 可是,年羹尧以为自己战绩显赫,不把此事放在心上,继续无法无天。这真的激怒到雍正皇帝,雍正皇帝便想要收一下年羹尧的傲气,故意抓住年羹尧在贺卡上的错别字来降低其官位,可惜年羹尧还是一如既往,最终只能落到被赐自尽的下场。和年羹尧一样的,隆科多的最终的结局也是十分让人心寒的。隆科多是雍正皇帝的舅舅,对雍正皇帝帮助十分大,曾经协助雍正皇帝成功登上皇位,为此,雍正皇帝对其可以说是感激不尽,便赋予隆科多高等的职位。可惜,隆科多觉得自己是雍正的功臣,再加上自己和雍正皇帝有血缘关系,就可以仗着自己是皇帝的恩人,滥用自己的权力,无法无天,不知天高地厚。 雍正皇帝对此深感无奈,要不是自己的亲戚,自己肯定是直接判隆科多为死刑。雍正皇帝看到隆科多没有当年那么忠诚,愿意为朝廷办事,反而是滥用自己的职权,让朝廷中的大臣十分不满。如果自己再纵容隆科多,那么自己皇帝的颜面何在,朝廷大臣还能相信自己的为人吗?而且自己也给隆科多许多次机会了,而隆科多反而还以为是自己不敢杀掉他,不把它放在心上,反而越发肆意,继续滥用职权。最终雍正皇帝只好忍心将隆科多关在监狱里面,让他好好反省自己,最终隆科多死在了监狱。 年羹尧、李卫和隆科多三位大臣都曾对雍正皇帝有过很大的帮助,但是年羹尧和隆科多都是仗着自己是雍正皇帝的恩人,无法无天,滥用自己的职权,辜负了雍正皇帝的期待,最终也只落到悲惨的结局。而只有李卫,保持自身的廉洁,处处为朝廷着想,也多次赢得了雍正皇帝的宠爱,最终也受到了的厚待。看来,在雍正皇帝统治时期,只有愿意为朝廷效劳的人,才能深受皇帝的厚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隆科多为什么会被终身囚禁 解析其中真正真相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为何要圈禁了隆科多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雍正五年,突然下令,将正在与沙俄使节谈判边界问题的隆科多,以结党营私、私藏玉牒的罪名,抓捕下狱。是年十月,隆科多被定罪四十一款,被圈禁于畅春园。雍正元年,隆科多与一起被加封为太保,一起被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荣耀至极。年羹尧为雍正朝的国舅,而隆科多为雍正帝的国舅。雍正帝专门下谕内阁,要在正式的公文中称谓隆科多为舅舅,这一份殊荣,是有清一代的独一份。 然而,随着雍正疯狂打击允禩集团,追责已死多年的康熙四十七年推举允禩为储的、揆叙,查出当时还是一等侍卫的隆科多,追随阿灵阿等支持允禩。这是雍正极为痛恨的。李世民夺位是生死相拼,是明火执仗,窃位是偷天换日。也许他们害怕愧对祖宗,才殚精竭虑设法证明自己才能,造就了各自的盛世。 在康熙朝“九子夺嫡”战中,众望所归的是皇八子胤禩,他的“贤王”称号绝不是浪得虚名;还有经康熙授权、手握重兵的征西大将军皇十四子胤禵,也引发朝野的接皇位猜想。可最终,接位的是不显山露水的皇四子胤禛。最关键之点;这是步兵统领、九门提督隆科多在非正式场合(深夜、畅春园、康熙咽气的病房病床前)单独口头宣布的,后亮出的康熙传位胤禛的遗诏也是他提供的;隆科多是胤禛的舅舅,是否公中有私做了手脚?这可是天大的秘密! 隆科多出身显赫,是一等功佟国维的儿子,是孝懿仁皇后的弟弟,又是雍正上位过程中的重要推手。可以说,初期的雍正极其非常信任舅舅隆科多,不断给予封赏,于是在康熙朝不太出彩的隆科多,突然间成为股肱重臣,形成了“内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尧“的局面。不过从隆科多的迅速陨落来看,雍正对他的重用恐怕还是为了让自己站稳脚跟。一旦皇位稳固,生性多疑的雍正就开始看隆科多各种不顺眼了。 佟佳·隆科多,字竹筠,满洲正黄旗人,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国维次子(并非电视剧中所演的是佟国维的侄子)。这样显赫的出身也注定了隆科多始终离不开权力的争斗。在有清一代,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在康熙、雍正两朝的权力交替之时,隆科多也成了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 众所周知,清代八旗包衣在皇族宗室面前,常常以“奴才”自称。绝对的皇权覆盖了所谓自然的亲戚关系,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呼的,大概仅仅是隆科多一人,看起来是一个好事情。隆科多出身高贵,是孝懿仁皇后的弟弟,“满洲镶黄旗人,一等公佟国维第三子”。《》对隆科多生平的描写多有曲笔,且更多是从资治为臣角度。 隆科多也算是“坐在火箭上升迁”的代表,而他尽职尽责,表现优异,得到了康熙的青睐。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就被授为一等侍卫,又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因为属下违法所连累,康熙帝责成隆科多没有实心办事,故而罢免其副都统、銮仪使的职务,仍在一等侍卫上行走。 隆科多还犯了雍正的另一个大忌,那就是皇位继承人问题。这个问题对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大忌,皇位继承人是皇帝自己思考的问题。除非皇帝问你,否则是决不能开口的。当年要求立太子,也就是老包遇到了宋仁宗这个千古仁君,换成其他人,包大人就保不住了。宋高宗杀的原因之一,就是岳飞希望赵构立太子,而赵构当时没有儿子。 雍正站稳脚跟以后,必然要清洗这些两面派。就这样,隆科多作为一个牺牲品,被雍正清洗出了朝局。不过念在隆科多确实帮助过自己的份上,雍正将隆科多终身囚禁。不过没过多久,隆科多就死了,死因至今都是一个谜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