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吕后的权势与武则天几乎一样,为什么却没有真正称帝?

时间:2023-08-1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已经临朝称制的吕后为什么直到去世都没有真正当上皇帝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控制了西汉朝廷的中央最高权力。汉惠帝去世后,吕后临朝称制十六年,成为西汉天下实际上的皇帝。吕后也因此成为中国大一统朝代中第一位掌握最高皇权的女主。

  吕家势力在吕后掌权时大幅度发展,甚至打破了刘邦“非刘不王”的“白马之约”,可以说吕后此时的权势与后来的武则天几乎一样了。但吕后直到去世都没有真正称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image.png

  西汉刚建立时的政治势力主要有三种:一是以刘邦、吕后为代表的皇亲外戚;二是以萧何、张良、陈平、周勃等等为代表的开国功臣列侯;三是以韩信、英布、彭越等等为代表的异姓诸侯王。

  刘邦在位期间与吕后紧密合作,依靠开国功臣列侯将异姓诸侯王替换为离心度较低的刘姓诸侯王。吕后掌权后虽然多次打压刘姓诸侯王,但刘姓诸侯王的实力还是足以制约吕后称帝的野心。

image.png

  另外,在将异姓诸侯王替换为刘姓诸侯王的过程中,开国功臣列侯的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吕后虽然控制了最高权力,但西汉朝廷的运转基本控制在开国功臣手中,他们也坚决反对吕后称帝。

  综合来讲,控制了最高权力的吕后并没有改变西汉初年的皇权受制于诸侯王和功臣集团的局面。既然诸侯王和功臣集团反对吕后称帝,拥有很高政治智慧的吕后自然就不寻求当皇帝了。

武则天在称帝的路上牺牲了哪些东西?亲生儿子都可以当作弃子!

在称帝的路上牺牲了哪些东西?亲生儿可以当作弃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当武则天有了可以称帝的机会,她可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牺牲任何人,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孩子。武则天和一共有四个儿子,其中长子李宏和次子都是被武则天给逼死,从而废除了他们的太子之位。等李治去世后,武则天的登基之路以无人能够阻拦。这也让他另外两个儿子,和顺利活了下来。武则天在当时绝对是最为强硬的女政治家,下面就为大家讲讲武则天究竟是如何顺利称帝,一起来了解下吧。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后世对于她的评价往往呈现两个极端。有人认为她知人善任,勤于治国,是一位英明的好皇帝;也有人认为她重用酷吏,违反传统礼教,是一个阴险残暴、毫无廉耻的可鄙女人。不过无论人们对武则天给予何种评价,有一点是大家所公认的,那就是武则天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程度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极为罕见。那么,历史上的武则天究竟有多狠呢?今天我们就以三件事情为例,来看看这位女皇的铁血手腕。 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不过许多史料上都含糊其辞地暗示在太宗还健在时,身为太子的李治(即后来的)就曾和武则天发生过亲密关系。 唐太宗去世后,按照惯例,武则天和太宗的其他妃子一样,都要出宫到佛寺中削发为尼度过余生。然而,此时已成为皇帝的李治却仍对武则天余情未了。当时李治的皇后正嫉恨一位得宠的妃子——。为了对付萧淑妃,她特意说服丈夫将武则天从佛寺中接回宫中,并封为“昭仪”。 不过,令始料未及的是,武则天的魅力和手段很快就将唐高宗迷得。没过多久,王皇后就意识到武则天是比萧淑妃更危险的对手,然而此时的高宗皇帝眼中,武则天已然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绝对不能失去。 为了对付武则天,王皇后和自己昔日的对手萧淑妃结成联盟。可是她们搞阴谋的手段却远远比不上武则天,因此每次阴谋活动总是以王皇后和萧淑妃失败告终。 在皇帝的百般呵护下,武则天的野心被渐渐激发出来,她开始不满足于做一个皇帝的宠妃,而是想要替代王皇后,成为母仪天下的中宫之主。 654年,武则天生下了一个女儿。没嗣的王皇后非常喜欢这个小公主,经常到武则天的寝宫中逗小公主玩。一天,王皇后在看望了小公主后离去,武则天为了陷害王皇后,竟然亲手闷死了自己的女儿,并向皇帝告发是王皇后下的毒手。唐高宗向来不是个聪明的帝王,他在听信了武则天的一面之词后。武则天看到机会已经成熟,于是就安排自己的心腹、许敬宗等人指控王皇后和萧淑妃阴谋毒杀皇帝。糊涂的唐高宗不顾朝廷中许多元老大臣的反对,下令将王皇后和萧淑妃贬为平民,其家族成员全部流放岭南,同时册封武则天为皇后。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武则天为了实现上位的目的,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其心肠之狠毒,实在令人不寒而栗。不过,联系到武则天后来的,这件事情也只能算是了。 武则天深知唐高宗是个性格柔弱、举棋不定的男人,为了防止死灰复燃,她在当上皇后仅一个月,就以非常残忍的手段杀死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她命人割掉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四肢,并将两人浸泡在酒瓮之中,仍由两人在极端痛苦的情况下慢慢死去。其手段之狠毒,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经过多年经营,武则天渐渐替代了唐高宗,成为大唐帝国的实际控制人。她的反对者全部遭到残酷迫害,满朝文武唯武后马首是瞻,作为天子的唐高宗反而成了一个无用的傀儡。 675年,太子李弘(唐高宗和武则天的长子)在随帝后出行洛阳时猝死。《》和《唐会要》中均猜测太子之所以突然离世,就是被他的母后武则天所毒杀。因为当时唐高宗早已失势且健康状况不佳,他有意效仿高祖李渊,提前将皇位给太子。可武则天却不愿意这么做,对她而言,手中掌握的权力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谁要阻碍她的权力,她就会将谁清除,即便自己的儿子也一样。此外,李弘在许多政见上都和武则天背道而驰,两人虽为母子,但感情却并不深厚。当年武则天为了登上皇后之位,不惜亲手杀死女儿。所以再让她杀死儿子,也并不是什么艰难的选择。当然,此事并无实证,只能算是依据武则天的惯用手段做出的推测。 不过,如果说太子李弘之死还算是一件疑案的话。唐高宗和武则天的次子李贤之死,那就是武则天杀子的铁案了。 李弘死后,李贤被立为太子。然而作为武则天的潜在竞争对手,李贤的太子之位一直是坐得胆战心惊。武则天时不时就训斥李贤不懂为人之子的孝道,这让李贤越发感到不安。679年,武则天命人在太子东宫中搜出数百副铠甲,并以此为名义指责太子欲图谋反。李贤,被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 683年末,高宗李治去世,他和武则天的第三子李显继承皇位,是为。然而李显仅仅当了一个月皇帝,就被自己的母后武则天给赶下了台,接替他皇位的是武则天第四子李旦,而朝政大权则完全掌控在武则天手中。 同年,已被流放至巴州的废太子李贤在酷吏丘神勣的逼迫下自尽,终年二十九岁。武则天表面斥责丘神勣,但很快就授予他左金吾卫将军的要职。谁是杀害李贤的真凶,不言自明。 在经历了闷杀女儿、残害对手、逼死儿子之后,整个大唐帝国上下已再也没有人敢挑战武则天的权威了。690年,武则天篡唐称帝,改国号为“周”,中国历入了长达十五年的女皇统治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说一代奸雄曹操已经具备了称帝的所有条件?

称帝对更有好处,大家也拥护,他为什么还是不称帝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曹操事实上已经具备了称帝的所有条件。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朝堂上下都拥戴曹操。那些在感情上倾向于汉朝的人,也都被曹操打压或者疏远。比如,他当年曾反对曹操称“公”,结果曹操送他一个空食盒,把他调离权力中心,他因此抑郁而终(也有史料记录他服毒自杀)。连荀彧这样的人,曹操都轻易就扳倒了他,其他人更不敢再说什么。所以曹操要是称帝的话,在朝堂上是不会有什么阻碍的。 其二,不会反对曹操。曹操已经因为董贵人和的事件,打击过汉献帝两次,同时又在他身边安插了三个女儿,汉献帝已经完全被曹操控制起来了,也没有了反抗的脾气。再说,汉献帝本身性格比较柔弱,也有点随遇而安,因此他不会反对曹操的做法。 其三,江山实际上是曹操打下来的。虽然江山本来是汉朝的,但是诸侯割据,,汉朝早已经失去江山了。曹操从开始,经过南征北战,虽然没有完全统一天下,也实现了三分之一的统一。如果从总的实力来说的话,曹操算得上是实现了二分之一的统一。不管多少,总之这些地盘都是曹操打下来的,他称帝显得理直气壮。 其四,曹操称帝会促进天下归心。有人可能会说,曹操称帝会遭到和更大的反抗,他们更有理由和曹操作战。实际上并非如此。曹操称帝不称帝,刘备和孙权都会对抗他。他没称帝的时候,他们也在反复说他“奸臣窃命”,和他拼斗。因此,他称帝,也不会引起什么特别的反抗。再说了,反不反抗,主要看能力,没有能力,反抗又有什么用。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曹操称帝,反而对天下具有更大的号召力,让天下有主,有奋斗的方向。 其五,曹操称帝比曹丕称帝好。有人说,曹操不称帝,是为了让儿子曹丕称帝。事实上,曹操称帝比曹丕称帝好。因为曹操更有能力,其个人魅力更大,号召力更强。曹操身边的那些文臣武将,都是曹操的人,曹操称帝,让他们觉得更有前途,因此工作激情更高,打仗更卖力。曹丕称帝,不但个人能力没曹操强,而且朝堂里还将陷入权力斗争,整个国家的向心力反而会减弱。事实上,魏国后来朝堂陷入争夺,与曹操没有及早称帝有很大关系。 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曹操都适合称帝。但是他最终没有称帝。那么,曹操究竟为什么不称帝呢? 我认为,曹操之所以在条件完全具备的情况下,依然不称帝,原因当然非常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曹操比称帝更完美的东西,什么东西呢? 曹操在生涯中,多次遭遇信任危机。多次有人议论纷纷,说他想做大,想称帝。这些议论不只是来自于敌对阵营的、刘备、孙权等人,也来自于曹魏集团内部。所以,曹操曾多次表示,自己不会做出做大称帝的行为。比如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就明确表示,自己要向、、学习。周公一心辅佐年幼的,虽然遭遇了蔡叔等很多人的诽谤,但是他依然要地辅佐,而且不做称帝之事。蒙恬手握三十万大军,要想反抗朝廷,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蒙恬宁愿被逼死,他也不领兵造反。乐毅一生不背叛旧主,他被国君猜忌,从逃到,但是他依然不愿意带着赵国的部队攻打燕国。这三个人都是自己的榜样,自己也要做像这三个人那样的人。 尤其是周公,可以说是曹操最好的人生模板。曹操曾写过一首千古名篇《短歌行》,里面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句子。他这首诗一些出来,就已经天下传抄,大家都知道了。 曹操是一个文化人,文化人都是有理想的。在文化人心中,理想的价值大于生活的价值。对于曹操来说,反正江山已经是他曹家的了,别人也夺不去。称不称帝,都不会改变这个事实。不过,如果称帝,他留在历史上将是个谋朝的名声;不称帝,他将获得“周公”那样的贤名。为了,曹操当然会选择不称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吕后称帝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