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三国时期刘备的荆州是如何来的?真是孙权借的?

时间:2023-08-1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一部三国史,半部荆州史。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古代故事,一起看看吧!

  刘备借荆州,是《三国演义》中非常精彩的一段故事,进而当作一个古代典故,演化成一句著名的歇后语: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一般给人的印象是,整个荆州都是刘备不劳而获,从孙权处“借”来的。罗贯中编这段故事虽然不是捕风捉影,但好像觉得不太好理解,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刘备虽然顶着皇叔的头衔,但应该也没有这么大的面子,空口白话能借来荆州这么大的地盘;同时,孙权也不会这大方,将将士们浴血奋战得来的地盘轻易送给妹夫刘备。

image.png

  后来,翻看《资治通鉴》相关章节,发现司马光对刘备借荆州的解释还算合理。

  荆州是哪位的?

  毫无疑问,原本荆州一直是东汉帝王的,到了建安年间开始,荆州由刘表割据,这一点也都没争议,但荆州有两个强大的邻居:北边一代奸雄曹操和东边的孙权,是他们将荆州的所有权变得复杂了。

  建安十三年(二○八年),一代奸雄曹操大举南下讨伐荆州,还没到荆州,刘表就病亡了,小儿子刘琮举州投降,一代奸雄曹操大军直扑襄阳,帆叶网,寄居荆州的刘备惊慌失措,准备逃往江陵,一代奸雄曹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与关羽船会,得济沔,遇刘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一代奸雄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因此,赤壁之战开始前,刘备逃到当阳时只剩下几十人,准备往南方投靠吴巨,多亏遇到鲁肃,并劝说与孙权一起联合共同抵抗一代奸雄曹操,刘备这才和刘琦一起占据夏口,荆州其他所有的地方都归了一代奸雄曹操。

  火烧赤壁后,“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棋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一代奸雄曹操是走了,但留下曹仁等人继续留守荆州,孙权的周瑜和程普带兵攻打江陵,甘宁领兵攻下了夷陵,而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乘机引兵南下,占领武陵、长沙、桂阳和零陵四郡。

  建安十四年(二O九年),周瑜攻下了江陵,孙权开始论功行赏: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驻守江陵,程普为江夏太守,以刘备为荆州牧,周瑜分江南四郡给刘备,刘备驻扎油口,改名公安。

  至此,荆州的所有权变成了三家共有:一代奸雄曹操败北后只占有北边的南阳、襄阳,孙权出力巨大,但只得了南郡和江夏部分;刘备最多,其实拥有南郡和江夏郡部分,以及向刘琦投降的荆州的江南四郡——长沙、武陵、零陵、桂阳。

  刘备借荆州

image.png

  建安十五年(二一○年),“刘表故吏士多归刘备,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荊州”。此时刘备,不但脸皮厚,胆子还大,他只身去京口拜见孙权,一方面娶了孙权的妹妹,同时还找借口官多了不好安排,要求孙权将整个荆州(实际上是孙权控制的南郡,江南四郡周瑜去年已经分给刘备,不存在借的说法)划归刘备管理。对此,周瑜坚决反对,并要求扣留刘备,引兵西进攻取益州和汉中,占据整个南方与北方的一代奸雄曹操抗衡。而鲁肃却持反对意见,认为孙权目前实力无法与一代奸雄曹操抗衡,应该将南郡借给刘备,以此联合刘备共同应付北方的一代奸雄曹操。最后孙权采取了鲁肃的建议,暂借荆州与刘备(鲁肃聪慧:说是借荆州给刘备,实际只借了个南郡,但到还的时候却要还整个荆州),当作交换,由刘备在南郡直接与一代奸雄曹操对抗,减轻孙权来自一代奸雄曹操的压力,并将刘备控制的江夏和长沙部分当作汉昌郡划给孙权。

  自此荆州八郡,刘备拥有的江南四郡和南郡,一代奸雄曹操仍控制南阳和襄阳,孙权只占有江夏郡和原长沙郡部分。刘备顺利借得荆州,并以此当作西进攻取益州和汉中的基础,刘备实力大增,并占据孙权的上游,让孙权十分的不安。

  讨还荆州

  建安十六年(辛卯、二一一),刘备在法正等人的带领下,率领部队进入向西进入益州,孙权得知消息后迎回了自己的妹妹孙夫人。等到刘备取得益州,孙权便令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找刘备讨还荊州诸郡。注意孙权要讨还的是荆州诸郡,而不是当时借给刘备的荆州南郡,刘备当然不许,耍赖说:“我正在图凉州,等拿下凉州,乃尽以荊州相与耳。”就像赌鬼借钱不还,说等我赢了钱再还一样。孙权不听忽悠,直接任命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吏。关羽也没客气“尽逐之”。孙权大怒,派吕蒙“督兵二万以取三郡”,三郡望风而降。

  这样荆州的所有权又乱了,虽然孙权强行占据荆州江南大部分地盘,毕竟刘备没同意,刘备让关羽组织兵马南下收复那江南三郡,战争一触即发。总要商量个办法,鲁肃当作当时借荆州的经办人,同时刘备也是鲁肃引荐到东吴联合抗曹的,所以鲁肃必须想办法。

  二十年(乙未、二一五)

image.png

  鲁肃邀请关羽会谈,为安全起见双方约定“各驻兵马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被罗贯中说成了关羽单刀赴会)。对于借荆州不还,关羽态度强硬:赤壁之战,我家主公亲临前线战斗,不能白干,就一块地盘,难道不应该,你们还要收走吗!鲁肃反驳道:不对,我首次在长坂坡遇到刘备时,你们只剩一校人马,穷途末路,正准备远投偏远南方吴巨,万没料到会有今天的成就吧。我们主公可怜你们无处栖身,不爱惜土地士民之力,暂借荆州给你们有安身,如今你们已经占有益州,还想继续霸占荊州之土,就是凡夫俗子也不能接受,更何况原来土地的主人呢!关羽“无以答”。当作孙权的战略家和外交家,鲁肃选择谈判的时点是一代奸雄曹操准备进攻汉中的时候,刘备担心益州有失,不得已向孙权求和,因此双方更寻盟好。遂分荊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陽以東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归刘备。

  是借是还?关键看利益和实力

  刘备借荆州和孙权讨荆州这两件事,虽然解决的不太完美,给人感觉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本来刘备和孙权都耍了心眼,通过借与讨,双方都取得很大的收益。但这种借与讨都是建立在利益需要和实力的基础上,后来鲁肃死后孙权和一代奸雄曹操搞到一起,孙权就在背后捅了关羽一刀,罗贯中称为“大意失荆州”。

刘备有多少个老婆?史书上有记载的刘备老婆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解析:谁是三国历史上最善于自保的人?

人活到这个世界上很不容易,除了应付天灾,还要应付人祸。战乱年代,一将功成万骨枯,好多人都成了炮灰。也有的人喜欢做高官,哪知道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古代君主,转眼无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功臣也难做呀。 说到战乱年代,就不能不提到,那是个大开大合的时代,群雄辈出。比如重用了不少贤才,甚至敌营里的也曾受到曹操赏识后代。不过因为政治的需要,也除掉了很多政敌,你像、崔琰,甚至借刀杀了狂妄的。乱世之中想要建功立业又能自保的人,不是太多,看起来这样的人要么畏首畏尾,要么裹足不前。不过三国历史上却贡献了两个大师级的自保人物。 第一个就是,贾诩不是最早投靠曹操的人,却是曹操手下最著名的谋士之一。这个人很有智慧,当年曾在李傕郭汜下效力,那时候李傕郭汜因为被杀乱作一团,是贾诩一席话,乱了长安,惊扰了天下。贾诩从此崭露头角,可惜在李傕郭汜手下亲眼目睹二人的暴行,于是设法保护。后来辞别李傕郭汜投身南阳,帮助张绣曾打败过曹操,后来又劝张绣向曹操投降。他的理由是曹操虽然表面上比弱,可这个人有远大志向,今后袁绍一定不是对手。张绣投奔曹操,后来和曹操接为,贾诩更厉害,被曹操倚为肱骨之臣,这个人帮助曹操打了很多胜仗,甚至灭荆州火烧赤壁前的时候,奉劝曹操要与民生息,不要冒然进军,如果曹操听了此人的话语,有可能三国的历史会重新改写。 贾诩自保有三件事: 其一,小时候被乱兵捉到的时候,说自己是太尉段煨的外甥,结果吓得一窝子小土匪好吃好喝好款待。 其二,奉劝张绣投降曹操,张绣投降了,自己也跟着投降。如果没有这个眼力,张绣战死,自己也难免一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其三,建国后,贾诩官居太尉,可是自己的儿女从不与贵族接亲,始终保持谦恭谨慎的做人态度,因为乱世中,如果看不清方向,很可能功亏一篑。 说到贾诩的善于自保,还有一个谋士自我保护的能力也是一流的。此人叫做,是曹操的军师。荀攸小时候很聪明,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祖父荀昙去世,过去荀昙手下一个叫张权的官吏,主动找来要求为荀昙守墓。荀攸对叔父荀衢说:“这个人脸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荀衢趁着晚上睡觉的时候趁机盘问,果然张权是因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隐藏自身。从此人们对荀攸另眼相待。 荀攸为曹操立下赫赫战功,曾出了二十条奇妙计策帮助曹操打败对手。不过谋臣也有悲催的下场。比如、等人。荀攸善于自保。晚年,当叔父荀彧不支持曹操做魏公被曹操害死时,荀攸心里虽然也不主张,可表面上却支持。荀攸明白,这虽然是臣下董昭等人的意思,其实却是曹操的意思。于是极力赞成。因此曹操后来非常器重荀攸,并且让太子曹丕对荀攸大礼参拜。荀攸曾经生病,曹丕前去慰问,独自在床下礼拜,他受到特别尊敬就是这样。曹操每每称赞他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他的内智别人可以达到,他的外愚别人却达不到,即使是颜子、宁武也赶不上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刘备三国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