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解析:大汉奸吴三桂真的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吗?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汉奸是一个负面意义的语汇,字面上的意思是指“背叛的人,后来汉引申为中华民族,便是背叛中华民族之人。

”,大多情况下泛指出卖中国国家利益的人,相当于“卖国贼”“内奸”,也即通敌或叛国的中国人。

“汉奸”在《辞海》的解释是“原指汉族的败类,现泛指中华民族中投靠外国侵略者,甘心受其驱使,或引诱外国入侵中国,出卖祖国利益的人”;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原指汉族的败类,后泛指投靠侵略者、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中华民族的败类”。

广义的汉奸有如西汉的中行说,南宋害死岳飞的秦桧,张弘范,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投靠清兵的,和中华时期的南京伪国民政府汪精卫,周佛海等。

狭义上的汉奸打击面较小,认敌为主方能算做汉奸,但吴三桂,汪精卫这些人等是不会脱离汉奸之范畴。

在这里咱们单说引清军入关的将领吴三桂。

在明清之际的大舞台上,吴三桂是一位著名人物。

他以迎清军入关而名噪一时,30年后又举兵叛清,一度割据西南。

本系苏州一歌妓,因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声名鹊起。

自清初以来戏曲评书以及野史多有提及,吴三桂降清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但仔细回味此中意思,在国家大事,政治立场上,一位手误重兵权倾朝野的封疆大吏怎么会如此情商之低?怎么会为如此简简单单的一件事而做出背离国家之事?细细想来,这个理由还是有所牵强,多是历史的演绎罢了。

小编先来说说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吧,吴三桂,中后所人,祖籍高邮,生于明四十年。

他16岁中,在与清军交锋中屡立战功,28岁时已升至总兵。

十五年,皇戚田弘遇为巴结吴三桂,将其掠买的陈圆圆相赠。

吴三桂将圆圆留在北京,自己回到关外前线。

两年后,北京被统率的大顺军占领。

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权衡利害后,接受招降条件,率部进京“朝见新主”。

不料行至半路,得知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霸占,不由,当即返回山海关。

李自成招降不成,遂率十万精兵前来攻打。

吴三桂自知不敌,向清军求援。

元年四月二十二日,吴三桂与清摄政王所率精锐联合作战,击溃大顺军。

这为定鼎北京开辟了胜利之路,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由此也背上了“汉奸”、“叛徒”的骂名。

在近代多有演绎这段历史故事的戏剧评书作品,把这段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描写成可歌可泣,凄美婉决的爱情故事,把吴三桂刻画成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英雄。

作为古代臣子,他身上没有忠义二子,从来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看明朝不行的时候就进行观望,后来投靠清朝,帮助清朝打败了李自成,最后又遭受削三藩,他又为了自己的权势,发起反叛,落得个兵败的下场。

所以我认为吴三桂不断地投降,又不断的反叛,我认为还是他这个人太会见风使舵,而人不利已天诛地灭这句话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所以历史并没有给他太高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南宋大臣杜范地墓地在哪里 杜范墓地的修复

杜范(1182~1245)大臣。字成之,号立斋,谥清献,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杜家村人。嘉定元年进士。历官殿中侍御史、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同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兼枢密使。2006年12月,杜范墓在黄岩被发现。 南宋大臣杜范地墓地在哪里 2006年12月26日,黄岩区博物馆副馆长宋良等4位专业技术干部专程前往该区宁溪镇牌门村,认真考察了前不久村民发现的一块墓碑,确认此碑为南宋右丞相杜范墓碑。 据记载,杜范(1182-1245年),字成之,号立斋,黄岩杜家村人。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中进士,从此踏入仕途,先后在金坛、婺州、安吉等州县为官。绍定三年(1230年)调入京城,历任监察御史、吏部侍郎、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最后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杜范作为一位政治家,以爱国、清正廉洁彪炳史册。他非常同情民间疾苦,在地方为官时经常减轻徭役,赈济贫民,还广修水利,大兴文教。他为官30多年家中田产未增一分,老家房屋十分简陋。由于日夜操劳,心力交瘁,加上长期清贫的生活,他只当了100多天丞相就死在相位上,终年64岁,追认他为“清献”。灵车过处,百姓涕泪滂沱,聚祭巷哭。据说葬于黄岩县西35公里靖化乡黄杜岭,就是今日牌门村,但长期以来有关人员来考察,只见遗址,不见遗迹。 杜范墓地的修复 前不久,牌门村民叶小娃路过溪边,见溪床露出石碑一角,立即挖出来。此碑长60厘米,宽30多厘米,厚10厘米左右,细读文字,为“宋少傅清献杜公墓”,遂加以保护,并告知当地文化部门。 对此,黄岩当地居民多次呼吁修复杜范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武帝刘彻刘彻的六大功绩与四大过错

(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民族的杰出君主。人。幼名,是的第五代。汉武帝是的第十个儿子、的、的曾孙,其母是皇后。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具体讲,汉武帝创造了六个“第一”: 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 汉武帝在位期间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大兴儒学教育。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它独霸中国二千余年。 笔者认为,在某些方面来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时汉武帝那个时期是一种对政治,对统治极为有利的做法。 当时在那个年代是的时期,人人都各有一套理论,人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这种主张自家反对别的家的观念在封建时期的是引起对立与矛盾根源。对统治者在政治上极为不利!所以当时只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是对国内最有利的唯一做法! 第一个兴办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政府创办的、正规的高等学府,自汉武设立,历两千余年而不绝,是中国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学生称为“博士弟子”或“太学弟子”。太学初建时为5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 汉武帝在位时,共开拓疆土面积:198万平方公里。 具体边功:北破匈奴直抵阴山。西北通西域,置河西四郡有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东北置乐浪等朝鲜四郡。西南置西南夷七郡。东南抚东越。南灭南越。设珠崖郡于海南岛。 汉武帝两次派,开通了中国传出了冶铁术、凿井术、丝绸制造、漆器制造等技术,西方(域)传入胡(黄)瓜、胡萝卜、葡萄、汗血马、核桃、天马等,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历史意义重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 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征和四年(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 敢于罪己,置自己过失于天下舆论中心,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至此,在汉武帝这个“榜样”影响下,后代皇帝犯了大错,也会下“罪己诏”,公开认错,展示明君姿态。人无完人,汉武帝在位期间也犯了一些大错: 第一、就是汉武帝末年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是汉武朝最大的一桩冤案。但最后也沉冤得雪。 到了司马光写《》的时候,司马光讲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评价,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司马光的评价几乎全部是负面的。基本上否定了汉武帝在内外政策上的许多方面。 第二、他好迷信,渴求长生不老,既耗费了大量财力又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晚年始知悔悟。 第三、他还有一个大过就是阉割了一位汉代杰出的史学家,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作者。 第四、穷兵黩武,。连连发动对匈奴的进攻。既浪费了国力,又没有达到目的。晚年疑心深重,杀害了太子。使得西汉由此走向衰落。随意杀戮大臣,人心分崩离析。 汉武帝的功过其实总共可以概括为两句话,正面:雄才大略。负面: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虽然汉武帝有这么多的过失,但他的功绩仍不可没,而且他已用《罪己诏》的形式进行了反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