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史上最凄惨的公主:乌孙公主一生飘零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公主是一国君主的女儿。

地位尊崇,貌若天仙。

表面上看能做公主是一件光鲜亮丽的事,但是历史上真正幸福的公主没几个,她们都被当作与外和亲的牺牲品。

今天给大家讲的这位公主,一生短暂,经历悲惨,她就是。

乌孙公主,身世凄凉;汉家和亲,远离家乡。

千山万水,,远嫁之公主第一人;琵琶声声,悲歌一曲,异国凄凉之女子忆故乡。

感天动地之愁绪,秋声起,心感伤。

网络配图乌孙公主,。

乌孙王昆莫猎骄靡年纪已老,细君仅与其孙年龄相当。

语言不通,习俗不同,夫妻之间一年会面仅一、二次,全无温情可言。

细君乃汉宗室之女,来自 礼仪之邦 。

相比中原文明,乌孙乃相应落后,穹庐为室毡为墙,以肉为食酪为浆。

风俗勉相就,洒泪守空房。

乌孙公主,痛心哀伤。

昆莫猎骄靡后曾使其孙岑陬娶细君为妻,细君不肯从命,上书天子,希冀得到亲人之支持。

汉天子回曰: 从其国俗,吾欲与乌孙共灭胡。

细君无奈,为汉帝征服匈奴之大业,再次成为岑陬之妻。

祖孙共妻俗,细君心哀伤;5年后去世,终生不曾归汉。

网络配图乌孙公主,悲秋歌荡。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歌词内容初看起来似乎单调,但若于细君只身异域的境况联系起来,就不难体会作者感叹自身孤独和眷恋故土的复杂心情。

血泪为墨之名篇,千古女子之吟唱。

或许文姬为之洒泪,或许昭君为之感伤。

为之咏叹: 乌孙公主归秦地,入潞州。

……画角三声刁斗晓,清商一部管弦秋。

为之感伤: ……万里嫁、乌孙公主。

对易水、明妃不渡。

泪粉行行,红颜片片,指下花落狂风雨…… 。

公主坎坷路,天涯凄凉人。

网络配图秋风瑟瑟秋悲凉,愁云荡荡愁断肠。

路远迢迢路望尽,山高重重山凄凉。

两年后,猎骄靡去世,其岑陬军须靡继承王位。

按照习俗新王要继承旧王的所有妻妾。

无法接受,向请求归国,汉武帝让她接受当地风俗,以成就联合乌孙共击匈奴的大局。

细君只得再嫁岑陬。

一年后,细君为岑陬生下一女名少夫后,因为产后失调,加上心绪难平,不久便忧伤而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哪位帝王从小就受牢狱之灾?

有一位,一出生就在监狱里了,当时廷尉监邴吉怜悯他,给找了两个女囚做他的母乳,而且对他照顾的十分周到。可是他还那么小,为什么就成为了一个阶下囚,而且那么小的孩子怎能忍心让他受牢狱之灾呢?他就是著名的,也就是——。网络配图 其实这要从他的曾祖父说起。当时的汉武帝已经到了晚年,一个老糊涂,听信巫蛊之说,于是他的儿子就在巫蛊之说中遇害,当时就只留下了,当时的这个孩子还在襁褓之中,然而无情的现实就把这个婴儿送进了大牢。 就这样刘病已在牢中待了4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生了一场病,而此时的他开始更加相信什么风水,迷信之说。然后一位道士告诉汉武帝,说长安牢狱有天子气,于是武帝就派人传令,将牢狱中人一律处死。 生怕有人夺了他的天子之位。当传令人赶到监狱时,曾经给这个婴儿请两名女犯人喂养的廷尉监邴吉关紧大门,而且他义正词严地说“皇曾孙在这里。网络配图 即便是其他人,无罪也不能杀,何况是皇帝的亲曾孙呢!”于是赶来的传令官就回朝弹劾邴吉。汉武帝这时候才突然明白过来,于是就大赦天下,就这样5岁的刘病就从牢里出来了,接着被邴吉送到祖母那里喂养。 当时的刘病已年龄还很小,所以汉武帝就下诏让掖庭里面的人抚养他,而且还将他收入皇室宗籍。也就已经承认刘病已是皇家身份。 这时候负责掖庭的张贺非常同情刘病已,便出钱供他读书,十分照顾他。渐渐地刘病已长大,张贺又为他娶了暴室啬夫许广汉的女儿为妻。从此这位皇帝便依靠许广汉和祖母史家生活。 后来的《汉书》说刘病已天赋异禀,就在汉昭帝去世后,大将军等人立为帝。可是这个刘贺仅仅在位27天,就做出许多荒唐事。所以就把他废了。网络配图 而昔日刘病已的恩人邴吉适时出面,便向霍光推荐当时18岁的刘病已,就这样刘病已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从牢狱中走出来的皇帝,后来他就是即汉宣帝。为了让百易避讳,所以他改名为刘询。 有人说历史是一部苦难片,他让很多人经历苦难,并让他们走向不一样的辉煌,或许就是这样吧,谁的人生又是一帆风顺呢?除非富二代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的司马炎真的一统三国了吗?真相是什么

是那个统一的人吗?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司马炎是的嫡长子,出生于魏青龙四年(236年)。其母亲叫王元姬,外曾祖父是元勋,外祖父是著名的思想家王肃。年轻时司马炎是一位贵公子,人称“宽惠仁厚,深沉而有度量”,甚至据说在根据度评定乡品时,其出生地河内郡无人能比。 出仕后他历任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曾担任过的官职,264年被立为晋国的世子,进而在父亲去世后,于265年八月继任司马昭原来的晋王和相国的官爵。紧接着在十二月终于接受魏帝(元帝)的,即帝位(十七日),改年号咸熙(魏)为泰始。当我们审视司马炎初期的政治时,首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他所任命的重臣大多是学识与礼教并重的名望人士。 这与重才干轻德行的方针大为迥异。司马炎即位后,马上送出了一道厚礼,恢复了因三国的混乱而一度中断的民爵赐予,而且一律提升五级。民爵赐予是指重视乡村的年龄秩序,赐予乡村的父老爵位和酒肉,并由父老在乡村的社中主持祭礼,由此实现国家营造下至平民、上至的国家成员的一体感和秩序化的目的。司马炎的这份民爵“大礼”有着强烈的倾向性。 其意图是在西晋王朝建国之初笼络民心。然而,我们在审视前述司马炎重视礼教的施政特色时,从中也可以看出其努力克服末年至魏朝的苛政,构筑以礼教为基础的国家。另外,司马炎在即位后的次月,即泰始二年正月,分封司一族二十七人为郡王。魏朝除了时期稍有缓和之外,根据的遗命,王族宗室之人一概不得就任官职,并始终处在国家的监视之下。 曹丕与因七步诗而闻名的曹植兄弟之间的“相煎”便是这种宗室关系的一个明证。这种宗室抑止政策,从某一方面上看也是东汉末年以来同族之间难以互信的混乱时代的产物。然而,西晋时期却与此相反,允许宗室出仕甚至就任高官,且宗室所受到的优待不只如此。这种政策的推行,某种程度上具有强干弱枝的性质,而考虑到前面所说的魏朝情况,我们确实可以看出司马炎希望纠正魏朝的过酷政局。 将政治建立在宗室之间团结友爱的基础上。泰始元年,司马炎解除了汉魏时期宗室任官的禁令,对官员的任用显示出极为宽大的态度,例如任命曹植之子曹志为太守,任用的子孙为官等。这方面也跟他的政治姿态有关。天下统一两年之后,282年,司马炎命令齐王攸前往自己的封国。其背景是兄弟之间的不和,这与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这两个同母兄弟一样。 另外,司马炎的嫡子司马衷(后来的惠帝)是个政治低能儿,是后来引发八王之乱、导致中国大崩溃的一个关键人物。当时许多朝臣早就对此忧心忡忡,因此在司马炎的继承人选上,司马攸乃,被寄予了厚望。于是几年后就有了司马炎强令司马攸到其封国赴任,当时有许多朝臣谏言反对,然而司马炎禁止这种进谏,但凡提出谏言的朝臣都遭到降职等处罚,因此皇帝的一意孤行未被阻止。 司马攸自己对这个命令感到忧愤交加,终于生病。尽管司马攸身体有恙却仍被勒令程,两天后在途中吐血身亡。震撼朝廷的事件就此告一段落,但自此以后不再有朝臣向皇帝秉言直谏,西晋王朝原来开明的舆论环境不可避免地变得闭塞了。后来,司马炎晚年的朝政被杨皇后的族人所掌控,司马炎死后杨骏出任辅政大臣,宛如东汉末年专权的情形再现。 从公元280年结束三国时代再度统一到晋武帝司马炎290年驾崩,从此中国就像从时代的斜坡上滑落一样,进入即便是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的大混乱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