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历史上韩信为什么甘心让汉高祖刘邦削藩?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天下是非常大的,但是在地图上去看,天下又是那么的小,最后,你一个人就占了89个县,其它功臣们,却是一个县都封不着。

这公平吗? 在这种背景下,功臣们大都报着一个幻想,那就是消灭韩信后,会把韩信所占的地盘,切割开后封赏功臣。

在这种背景下,刘邦一说有人告发韩信要谋反,各位将领都纷纷请示收拾韩信。

但是,刘邦却是沉默不说。

因为,刘邦知道,这样大张旗鼓的攻打韩信,绝非上策。

于是,献策伪游云梦。

网络配图 伪游云梦,实际上就是下旨召见韩信的翻版。

如果刘邦下旨召见韩信,韩信估计不敢去见刘邦的。

因为,让韩信孤身到刘邦的地盘,韩信恐怕会想太多的,到时,韩信一个想不开,就决定造反,那可坏事了。

而且这样一来,韩信就有了足够了时间准备造反,到时再想收拾韩信,估计就难了,更主要的是,一个弄不好,还有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伪游云梦,说得好听点,就是刘邦到韩信的地盘附近拜会韩信。

在这种背景下,韩信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自然就会小一些。

因为,毕竟是在自己地盘附近拜见刘邦,韩信的胆子估计比较壮一些。

但是,韩信没有想到,刘邦就是敢到他家门口附近捉他。

韩信是六国故地最强势的藩王,而且还具有传奇色彩。

只要韩信存在,就相当于关东有一个强大的、潜在的盟主。

如果把韩信清理了,刘邦再削夺六国故地的藩王时,他们就更难实现有效的联合了。

而且,韩信在楚地称王后,又犯了一个大忌。

因为,的得力干将钟离昧,被刘邦通缉,跑到了韩信那里,韩信把他收留了。

这绝对是大忌。

中央政府通缉的要犯,藩王给窝藏起来,这本身就是它对抗中央政府的铁证;更主要的是,钟离昧是一员猛将,现在天下统一了,韩信作为一个藩王,收留这种人,是想和谁打仗呢? 如果单纯说到韩信与钟离昧的感情,并不足以解释这件事。

因为,不久前季布可以受到刘邦重用,钟离昧也有机会受到刘邦重用的。

换而言之,蒯通的逐鹿天下理论,虽然还没有说出,但是,大家都也清楚,一个人忠于自己的主公,一个人工作卖力,如果就该死,那刘邦如何要求天下人呢?网络配图 从这层意义上,如果韩信真的想让钟离昧活下来,也完全可以用类似逐鹿天下的理论劝说刘邦,并把钟离昧推荐给刘邦。

不久前,朱家就是这样保全季布的;而且季布也因此得到了刘邦的重用。

韩信犯下这种大忌,刘邦收拾韩信,其它藩王也不会与韩信产生共鸣。

因为,这是韩信公然违背藩王的起码行为准则。

其它各大藩王,相信自己不会犯这种错误。

这是刘邦可以削夺韩信的主要背景。

剩下的事,就是刘邦应该怎样具体行动了。

于是,陈平劝刘邦,政治军事并用。

争取兵不血刃解决韩信。

伪游云梦,我们常常过分模糊了它的难度。

第一、韩信听到刘邦游云梦,也知道刘邦这是之意不在酒。

否则,韩信就不会提着钟离昧的人头去见刘邦了。

换而言之,韩信也知道,这次去拜见刘邦,那是凶多吉少的事。

第二、韩信也绝不是什么迂腐的人。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不惜牺牲郦食其夺取齐国,不惜拿钟离昧人头脱罪可以看出来。

而且,作为一个大军统帅,一声令下,常常就是伏尸数万、流血几十里的;更主要的是,作为一优秀的大军统帅,奸诈狡猾是最基本的素质。

一个真正迂腐的人,是永远也无法成为优秀的大军统帅。

因为,军事本身就是尔虞我诈、冷血残酷的竞技场。

换而言之,刘邦绝不要指望韩信不知道他想干什么,刘邦也不要指望韩信会心慈心软,更不要指望韩信会犯迂腐的错误。

网络配图 因为,韩信作为最优秀的统帅,韩信闭着眼睛,也知道刘邦这次出游的目的是什么。

因为,韩信作为最优秀的统帅,欺骗对手、迷惑对手是他的长项,一个人想和他玩这一套,那就是传说中的关公门前耍。

因为,韩信是最优秀的统帅,古语有云,一将功成万骨枯,古语又云,慈不掌兵,一个人看惯了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的场,他的内心恐怕早就只剩下了利害,而忘记了感情。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刘邦不能布置出韩信不敢轻举妄动的政治、军事格局;如果刘邦没有灵敏的情报网络,刘邦估计就会变成西安事变时的蒋委员长。

因为,韩信派上几万大军,突然把刘邦一行人包围了,刘邦肯定跑也没处跑。

其实,我们只要简单的分析一下,就会发现。

韩信就算与、联合起来,从形势而言,也处于绝对的劣势。

更可况,韩信也缺乏让彭越、英布与他合作的自信。

这样一来,韩信哪敢与刘邦摊牌呢? 所以,韩信从齐地被调到楚地;在楚地又被刘邦活捉。

很大程度上都是形势使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盘点:中国古时候历史上向大臣下跪的帝王有哪些?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朱祁镇复辟后为什么要杀于谦 明英宗是怎么样的帝王?

古代,是一个很吸引人的位子,因为其拥有的权力和地位。所以皇帝总是担心有人会来抢夺自己的地位,对于臣子的戒备也就更深。在夺回自己的皇位后,为什么要杀,他们之间有什么恩怨吗?两次称帝的明英宗是怎样的皇帝。 朱祁镇复辟后为何要杀于谦 通过复辟重新登位的朱祁镇,首先的问题就是如何确立自己的皇位合法性巩固自己的皇位,毕竟他已经远离庙堂高位8年了,现在朝堂之上的重臣都是在位时提拔的亲信。所以在改年号之外,如何处理朱祁钰的重臣又成了难题,特别是当初拥立朱祁钰称帝的头号功臣于谦。 如果不处置于谦不但无法震慑众臣,而且不能清除朱祁钰在朝廷的影响,对他的统治极为不利。所以在徐有贞上疏进谏“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后,朱祁镇下了处置于谦的诏书,命曰“杀于谦,抄家产”,并且株连他的家人,一律发配充军。 朱祁镇之所以要杀于谦,只是为了巩固他的权位清除朱祁钰亲信的帝王之谋。于谦是抗击瓦剌的功臣,他的死令天下之人惋惜,就连朱祁镇生母孙也感叹之。可惜朱祁镇为了皇权的稳固,对于谦却是非杀不可,哪怕罗列莫须有的罪名也得处死于谦。 朱祁镇自己也知道于谦有功无过,对此甚为愧疚,于是在其逝世前特意留下密诏命继位的为于谦正名平反。 明英宗是怎样的皇帝 明英宗朱祁镇的评价好坏参半,既有重用奸佞的昏庸之举,也有晚期的仁德之政,这可能与他身陷敌营的磨难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这段悲惨的经历才使朱祁镇得到了锻炼成长。 在刚刚登基之时,朱祁镇在老臣的辅佐下也显现出了明主之象,可惜在老臣相继远离庙堂之后,朱祁镇重用王振,并在外敌进犯时被其怂恿做出了昏庸之举。朱祁镇被俘虏之后,瓦剌让其写招降书,朱祁镇对此不假辞色,展现出了一国之君应有的气节。 复辟之后,朱祁镇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强力打压朱祁钰的重臣,这是情有可原的。朱祁镇之后也是大举任用贤能,并且将残忍的嫔妃殉葬制给废除了。此举也被后世大加赞颂,称为仁德之政。朱祁镇的一生虽有过错但亦有大善。 明英宗朱祁镇早期称帝时因为年幼,受奸人蛊惑,结果出征被捕,成为了阶下囚。而然这样的经历也让他成长了不少。所以当他成功出逃后努力回到皇帝的宝座上,之后在政治上兢兢业业的劳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