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皇太极不但娶过俩寡妇还把自己的妾妃送给别人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后金扩张势力时期,在满蒙政治联姻下,的后宫地位尊贵的妃子大多是蒙古女子,而其中两个女人最为特殊,她们都是众蒙古部落之主察哈尔汗的妻子,在林丹汗死后,率所属部众来归,先后在天聪八年和天聪九年,被皇太极纳入宫中。

那么,皇太极为啥要娶这两个寡妇呢? 野鸡飞入帐中来 后金天聪八年八月,林丹汗的侧福晋,时称窦土门福晋,由他部落的一名叫多尼库鲁克的护送下,到皇太极的军营行幄,表示归顺,并选择了木湖尔伊济牙尔地方暂时驻牧。

其实是窦土门福晋想嫁给皇太极,请问皇太极是否接纳。

等见状,自然明白他们的心意,便到皇太极面前说,此女乃上天所赐,应该把她纳为妃子。

皇太极表示自己不纳,主张给那些家庭不睦的贝勒。

但代善等仍劝皇太极娶了她,说皇太极虽为后金国汗,但非那种好色的暴君,倘若是那种悖逆贪色者,我等非但不会劝纳,还会加以阻止。

网络配图 皇太极对这位送上门来的美丽女子也不是不想接纳,只是担心外界会说他们发动的这场战争是为了夺人家的妻子,名声不好,故而再三推托。

他对臣下说:大贝勒及诸贝勒请朕纳察哈尔汗窦土门福晋,朕恐有悖礼义,故不纳。

实际上,打胜仗后,娶人家战死首领的寡妇,就是这么个习俗,皇太极这么说,其实就是问贝勒们,我们这么做,会不会被其他部落认为我们是为了抢人家媳妇而打的仗呢?大贝勒代善忙说:不会,相反,我们这样做,还会争取一部分蒙古人投降,成为我们的盟军。

而贝勒们也认为:这样做,有利于收降林丹汗手下部众,这也是政治上的需要。

皇太极一看动了心,战争嘛,本来就是为了争夺好处的,打胜仗就是为了占有,那个年代,都有什么好处呢?除了财物,不就是美女吗?皇太极考虑了三天,最后决定娶窦土门。

皇太极说:就按贝勒们的意见办吧,纳就纳吧;他还直嘀咕:我说,怎么会有野鸡往我的大帐中钻呢! 皇太极对诸贝勒大臣说,当他行军途中,驻跸于纳里特河时,曾有一只雌雉飞入他的御幄,这就是美女入帐的“吉兆”,窦土门福晋来归嫁看来是 “天作之合”,既然是上天的旨意,那就要接受了。

当然这可能是对外的说辞,因为在行军入荒野,野雉各处觅食,飞入帐幄,也是常有的事;皇太极于是派巴克什希福等前往迎接,护送窦土门福晋的多尼库鲁克非常高兴,说他们此来的目的,就是为送福晋给皇太极的,而且望天拜谢,并归降后金国。

这个美女,不是别人,就是在沈阳台上五宫的衍庆宫的淑妃,位居第四位。

后来居上的囊囊 从察哈尔到盛京,踏着大漠的风沙,与同嫁一夫的姑侄三女同族同姓博尔济吉特氏,但并不在一个部落的娜木钟一路走来。

这位的囊囊太后改嫁到了满族皇宫里,成为皇太极的贵妃,她占据了西宫。

后金天聪六年,皇太极亲率大军会同蒙古诸部,大举进攻林丹汗所部察哈尔军,使他伤亡大半,逃往青海草原,两年后,众叛亲离的林丹汗病死在青海,他的部下逐渐,他的福晋们也开始寻找自己新的归宿。

在皇太极纳娶窦土门福晋后不到一年,后金天聪九年春三月,林丹汗的多罗大福晋,即嫡妻囊囊太后娜木钟率领一千五百户部众来归;四月,林丹汗另一个大福晋苏泰太后和她的儿子额哲,即林丹汗的继承人,又率一千户部众来投,并献上历代传国玉玺;随同两位尊贵太后前来的还有林丹汗另两位侧室福晋伯奇太后、俄尔哲依图太后及林丹汗的妹妹泰松公主等;她们的到来,让皇太极和诸王贝勒们欣喜若狂,因为这不但给他们送来美女,还带来了众多的家产人口及牲畜财帛等,而她们的美貌,更吸引了皇室亲贵,因此,在这里,掀起了一个“抢媳妇”的风潮。

在这些女子当中,如果论资格地位,囊囊太后排在第一位,她不仅出身蒙古郡王之家,而且是林丹汗的“正宫娘娘”,只是她无子女,财产不多,年龄也居长,这样就不如年轻貌美、颇为富有的苏泰太后。

那么,让谁来娶尊贵的囊囊太后呢? 网络配图 满洲王公贵族们在讨论时,两位贝勒阿巴泰和德格类建议,把她推给皇太极。

皇太极当然明白,这是他们不想要,就给了我,于是说:我已经先接纳了一个福晋了,今又纳之,于义不合,就推辞此事。

但众贝勒坚持劝皇太极接纳,皇太极犹豫一个多月后,只好答应了,于是,皇太极率领他的福晋和诸贝勒的福晋们,到囊囊太后的下榻处,把她迎入城内,按照满族的婚礼礼俗,摆上大宴成婚。

由于娜木钟地位贵崇,故在公元1636年,即清崇德元年册封后妃时,被封为西宫麟趾宫贵妃,而比她早一年归嫁皇太极的窦土门福晋,因地位不及娜木钟,被封为次东宫衍庆宫淑妃,而早在公元1625年,即后金天命十年,就已嫁给皇太极的原西宫妃布木布泰,则退居为次西宫,封永福宫庄妃。

皇太极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在皇太极的后妃中,一个已经为他生过两个女儿的侧妃——蒙古扎鲁特部代青贝勒之女博尔济吉特氏却被皇太极命令改嫁他人,据载:“汗之第三福晋扎鲁特部巴雅尔图代青之女因不合汗意,给了叶赫部的德尔格尔台吉之子南褚。

”皇太极作为一国之君,令自己的妾妃改嫁,这在中国的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说明满族联合体成立及发展初期,君臣礼仪及封建等级观念尚未完全形成。

天聪七年四月二十八日,大妃(孝端文皇后的生母)、次妃(庄妃生母)等科尔沁左翼的首领一齐来朝。

五月六日,太妃见到了太宗的三位女儿(皇二女9岁、皇三女6岁、皇四女5岁),恳请迎娶皇二女。

太宗以皇二女尚且年幼为由拒绝,却约定将来将皇三女(母为孝端文皇后)和皇四女(母为庄妃)分别下嫁孝端文皇后之兄寨桑的祁他特和庄妃之兄吴克善之子毕勒塔噶尔。

皇三女于崇德四年与祁他特结婚,皇四女于崇德六年与毕勒塔噶尔结婚。

皇三女与祁他特、皇四女与毕勒塔噶尔的婚姻属于人类文化学所说的母方交叉从兄妹婚。

年年不断的满蒙联姻盛况 在皇太极的大力倡导之下,满洲贵族与蒙古王公遵旨联姻蔚然成风。

天聪二年正月,贝勒岳托之女下嫁于科尔沁贝勒莽古思扎尔固齐之孙台吉满朱习礼。

六月,大贝勒代善子瓦克达迎娶科尔沁国土谢图额驸弟扎萨克图杜棱布塔齐之女。

九月,贝勒与科尔沁国噶汉之女成婚。

天聪五年正月,大贝勒之女下嫁喀喇沁部落喇斯喀布,贝勒阿巴泰之女下嫁布尔噶都代达尔汉。

天聪六年二月,扎鲁特部落台吉根度尔偕其妻,率从人三十人,送女与贝勒完婚。

网络配图 天聪七年正月,敖汉部落都喇尔巴图鲁贝勒子台吉班第,迎娶皇太极的长公主。

三月,扎鲁特部落贝勒内齐子台吉常加布偕其妻及弟子台吉额盖得,送女与贝勒子和托完婚。

五月,贝勒多铎与科尔沁国大妃之女成婚。

六月,科尔沁国台吉喇巴什希,送女与贝勒多尔衮为妻。

七月,扎鲁特部落达尔汉巴图鲁色本,送女与贝勒莽古尔泰之子阿喀达为妻。

十月,科尔沁国台吉翁那偕其妻,送女与贝勒德格类为妻。

天聪八年二月,贝勒多铎迎娶科尔沁国台吉锁诺木之女。

四月,和硕贝勒济尔哈朗之女,下嫁科尔沁国扎萨克图杜棱布塔齐之子诺尔布。

天聪九年九月,皇太极将二公主,许给林丹汗之子额哲为妻。

从以上可以看出后金与蒙古“甥舅之联,所以戚之”的盛况。

这种政治联姻,在天聪年间几乎年年都有。

为了巩固同科尔沁部的关系,皇太极的儿子福临也娶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国舅吴克善之女(文皇后的侄女)为妻,成为清政权入关后大清帝国的首任皇后。

联姻结盟招抚蒙古诸部四十九位贝勒 网络配图 皇太极十分清楚满蒙联姻是政治行为,所以诸王大臣及其子女们与蒙古联姻,必须要经过他的同意,否则就要受到处罚。

天聪三年五月,贝勒阿济格未奉上命,私娶蒙古喀喇沁部落某女,被议罚银千两。

皇太极大力推行满蒙联姻,收到了显著的政治效果。

甥舅之联,确保了休戚与共,使得蒙古诸部四十九位贝勒齐心归附。

尤其科尔沁部“有大征战必以兵从”。

天聪二年,配合后金军队攻打察哈尔部林丹汗。

天聪三年跟随后金军队攻打,占领遵化,围困北京。

天聪五年,与后金军队一起围困大凌河城。

天聪六年,随同后金军队入塞,略大同、宣府。

天聪八年,配合后金军队征明。

天聪十年,科尔沁首领奥巴率先劝皇太极称帝,不仅率领蒙古各部上劝进表,而且还致书朝鲜国王,联合朝鲜,共同劝进。

崇德二年、崇德三年、崇德四年、崇德八年均出兵配合 清军攻明。

在清政权割据东北,入主中原的过程中,科尔沁部,立下赫赫战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唐代宗的皇后沈珍珠究竟是如何样的?

历史上的有两种显赫有名的身份,一个是被天下人所熟知的皇后身份,而另一个便是吴兴才女的身份。但就是这样一位才华和美貌兼得的才女,她的一生却是极其的充满坎坷和不顺,虽然她可能得到了宗的爱和心,但她却终究不是陪享受荣华富贵之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上的沈珍珠在没入宫之前,由于饱读诗书,能作诗弹琴,再加上相貌又生的水灵,所以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虽然有人多次前来提亲,但心气高的沈珍珠并没有急着挑选把自己嫁出去。直到后来有一次,在位时期,她参加了皇宫中的一次选秀,也正是这件事情,开了她和两个人之间缘分的大门。但尽管历史上的沈珍珠和李豫之间非常恩爱,时间久了,李豫难免也会厌倦。爆发后,李豫作为皇室成员,又手握兵权,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顺理成章的成了东宫太子,但这时候的他却只是将沈珍珠从掖庭接到了洛阳,而不是皇宫。 历史上的沈珍珠在叛乱期间,和百姓一同吃苦,关押起来后丝毫没有一点因为自己皇室之妻就居功自傲,扭捏做作的姿态,受到了当时很多老百姓的称赞。但后来不久,带领叛军又一次将洛阳城攻陷,居住在此的沈珍珠从此便不知去向。尽管后来李豫和他的儿子,也就是下一位都在极力寻找沈珍珠,但仍然是渺无音信。这便是历史上沈珍珠最后的结局。 沈珍珠传奇 沈珍珠一直是历史上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她原本是唐代宗李豫的妻子,但令人遗憾的是,她一生中却只与年轻的唐代宗共同患难过,等到他当上一代帝王后,沈珍珠便不知去向,从此失踪下落不明。而电视剧《沈珍珠传奇》便上演了关于沈珍珠和李豫之间的爱恨情愁。在这部电视剧中,沈珍珠的扮演者是施思。这也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国语电视剧,当时一播出的时候,便在南方地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沈珍珠传奇》这部电视剧中,主要介绍的是沈珍珠作为江南有名的吴兴的女儿,是如何通过宫中的一次选秀而与李豫相识,以及相识之后两个人在一起的恩爱生活。《沈珍珠传奇》中,关于沈珍珠这一人物的高潮部分是,在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后,李豫去平定叛乱,而沈珍珠则被叛军关押起来,两个人之间开始了分离生活。直到平定叛乱有功的李豫被封为太子,好生活开始了,而李豫却没有将沈珍珠接回皇宫,而是仍然让她居住在洛阳。这也为后来沈珍珠的失踪埋下了伏笔。这件事让沈珍珠,直到后来叛军主要首领史思明再一次将洛阳攻陷,沈珍珠也便不知所踪。 关于安史之乱中沈珍珠和李豫之间的故事,是《沈珍珠传奇》电视剧中最跌宕起伏,也是最让人感慨唏嘘的部分。在沈珍珠失踪后,李豫开始在全天下寻找,并贴出告示重赏有功之人。直到后来两个人的孩子李适当上皇帝继续寻找,也没能找到沈珍珠的下落。这便是《沈珍珠传奇》的主要电视剧情节。 沈珍珠扮演者 沈珍珠是唐朝的一位女子,有着“吴兴才女”的称号。她和唐朝的皇帝唐代宗之间的故事,更使这位女子的名字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前关于沈珍珠的电视剧主要有《沈珍珠传奇》和《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两部作品。其中前者是国语版的,后者则是普通话,出演的演员基本也是大陆演员。那么这两部作品中,沈珍珠扮演者都是谁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沈珍珠传奇》中,沈珍珠扮演者是施思,其本来的名字为雷秋思。是中国台湾著名的女演员。现在居住在香港,1953年出生。最早开始拍摄的一部作品是《血信符》。作为沈珍珠扮演者,施思不仅将沈珍珠的才华充分展现给了电视机前的观众,同样凭借相貌上的优势,施思更是将沈珍珠这个角色演的非常成功,无论是从神态还是动作以及人物的性格等等各方面,施思这位老演员作为沈珍珠的扮演者无疑都是非常优秀的。 在第二部《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中,沈珍珠扮演者是中国大陆的一位著名女演员——。她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一位2002级的学生,现在在中国也是很有人气的女演员之一。曾经被公认为“中戏校花”的她,再加上独特的演技,作为沈珍珠扮演者无疑也是非常合适的。在曾经收视率爆高的《仙剑奇侠传三》中,唐嫣由于扮演了其中的紫萱这个角色,而在中国大陆走红,进入人们的视野。在这部电视剧中,作为沈珍珠的扮演者,唐嫣也是付出了很多心血,演的也非常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风流皇帝乾隆听到是自己继位后,为什么哇的一声哭出来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特殊体质的遗传,帝王之死大多干脆利落,很少有拖泥带水缠绵病榻者。 、、、这四代,死前都没有什么征兆。 从“偶染微恙”到撒手人寰,短则三天,长不过一周。 因此,嗣皇帝的诏书中往往有“忽遭大故”“闻之惊恸”之语。 不过四人相比,雍正的死相比其他人,还是更为突然了些。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二日晚上十点左右,大学士张廷玉刚刚就寝,突然被一阵急剧的敲门声惊醒。 的前来传旨,召他火速入宫。 张廷玉一边向圆明园“疾趋”,一边心中惶惶不安。白天刚刚见过皇帝,怎么这么晚又宣召? 从西南门进入圆明园来到寝宫,他惊讶地看到,躺在大床上,已经两目紧闭,呼吸微弱,不认识人了。 张廷玉在回忆录中说自己当时的反应是“惊骇欲绝”。 雍正今年不过58岁,年龄并不算老。前两天,也就是八月二十日,皇帝身体确实有些不爽快,不过仍然办事如常。 虽然二十二日,病情加重了些,但仍然能接见大臣,处理政务,何以这么快就陷入弥留状态? 太医进药无效,拖到二十三日子时,在大家的惶惶无措中,雍正去世了。《张廷玉年谱·雍正十三年》 对于雍正的去世,后人产生了种种推测,其中最荒诞不经的说法当然是飞剑取首级。 不过当代史学家比较一致的结论是,雍正的暴亡是服用丹药所致。 作为清代帝王中最有个性的一个,雍正的为人行事多有离经叛道之处。 他精研佛法又迷信方术,对道教的丹药理论十分感兴趣,平时爱吃丹药“即济丹”,还经常把它赐给自己的亲信大臣。 他在后宫之中养了几位道士,他们的任务就是为雍正提炼能令他增强精力、延年益寿的“仙丹”。 《雍正传》虽然正史不敢记载,但考究诸多种史料档案,原本没有致命大病的他,应该确系。 在道士的劝说下服用了含有剧毒的“丹药”而提前离开了人世。 最有力的证据是雍正死后第三天,就将宫中那些炼丹的道士全部扫地出门。(《实录》) 雍正去世如此仓促,以至于没来得及留下任何遗诏。谁都知道在此情况下,最重要的事当然是确定新君。 和弘昼此时忙于大声哭号,宣布谁是新君这件事必须由大臣们来完成。 为了避免康熙晚年的悲剧,雍正发明了“秘密立储”之制。 早在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十七日,他就亲书密旨,藏于“正大光明”匾之后。群龙无首之际,还是的张廷玉先镇定下来。 作为雍正帝的亲信,他知道雍正秘密立储的全过程。 在年谱中,他回忆说:“我和鄂尔泰对聚集在寝宫的王公大臣们说: 大行皇帝生前写有传位密诏,曾让我们二人看过。现在最紧要的事就是要找到密诏。 大家说是。于是命令总管太监去找。总管太监说:这件事皇上没有和我们说过,不知道密诏藏在哪儿。 张廷玉说:大行皇帝当日密封的文件,应该也不会多。你就找外面用黄纸封着,背后写一个‘封’字的小盒,应该就是。 一小会儿,太监把密诏找到了。王公大臣们共同捧到灯下宣读。 雍正的遗诏原文如下: 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 雍正元年八月间,朕于乾清宫召诸王满汉大臣入见,面谕以建储一事,亲书谕旨,加以密封,收藏于乾清宫最高之处。 即立弘历为皇太子之旨也。其后仍封亲王者,盖令备位藩封,谙习政事,以增广识见,今既遭大事,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 张廷玉在《年谱》中回忆说:“新皇帝乾隆听到是自己继承大位后,立刻伏地大哭良久,王公大臣再三劝解,新皇帝仍不起来。” 弘历的痛哭是真情实意,痛快淋漓。虽然早就猜到自己将是大清帝国的继承人,但对父亲的死他确实毫无准备。 他早已作好40岁甚至50岁继位的心理准备,因为看起来他的储君生涯将是一场无比漫长的耐力竞赛。 没想到父亲的寿命比祖父短了11年,去世时年仅58岁,使自己得以在25岁的盛年位登大宝。 弘历不能不为自己的幸运庆幸。 回顾整个中国历史,在帝位交接那一刻,曾经出现过多少云谲波诡,明枪暗箭。 大清开国以来,5位皇帝登位,都经过了激烈的斗争,几乎每一代都是剑拔弩张,甚至腥风血雨。 只有自己的继位过程,光明正大,水到渠成,没有一丝波澜。命运对自己实在是太慷慨了。 不过作为一个情商极高的人,弘历绝不会泄露心中的任何一丝兴奋。他迅速调动起全部精神,投入到“孝子”角色中去。 大行皇帝的丧事进行得迅速而周到。 《清高宗实录》记载,新君对于丧礼上孝子的所有规定动作,都演出得十分尽力,十分到位,十分令人感动: 大殓之际,他“痛哭失声,擗踊无数,就是说无数次挣扎跳跃,拦着不让人盖上棺材。 从头一天夜半到第二天日暮,皇上哀恸深切,哭不停声,一整天水浆不进,群臣伏地环跪,恳请皇上节哀。 皇上,左右都感动哭泣,弗敢仰视。 按礼制要求,大行皇帝(刚刚死去的皇帝)皇舆回紫禁城时,嗣皇帝应该在乾清门内迎接。 然而弘历不同意这样做,他坚持要亲自全程护送皇舆回宫。 大臣们当然不能同意这有违成例的做法,为此弘历宣谕大臣说:“若在乾清门内迎接,心实不忍,王大臣等不必固请,俾得稍尽此心。 《清高宗实录》记载,在护送大行皇帝皇舆回宫的一路之上,弘历“哭不停声”。 进入乾清门前一刻,他又传谕,不以新皇帝身份直接由乾清门入,而要由内右门入,以示对刚刚死去的老皇帝的尊重。 换做其他任何一个孝子也不可能把这些细节做得更到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