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林则徐六次击退英军 百年前就提出警惕沙俄野心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当古老的中国走入近代的殿堂,风云突变,内忧未除,外辱又至。

以天下为己任,知不可为而为之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虽没能改变中国近代历史,没有使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富国强兵,但他的努力,使古老封闭的中国开始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他的,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性格,也告诉了世界,中国是不会屈服于外来侵略的。

一、为官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 1811年,二十六岁的林则徐考取进士,踏入了仕途。

在以后几十年的宦海中,他出污泥而不染,始终清廉自律,堂堂正正做人,成为晚清腐败官场中难得一见的清官。

从1812年至1819年,林则徐在北京任京官七年,曾两次出任地方乡试考官。

这对一般京官来说,是难得的“捞一把”机会,但他每次都严格遵守考试制度,十分重视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对营私舞弊的行为深恶痛绝,以身作则,严加处理。

网络配图 1820年,林则徐升任江南道监察御史。

一次,林则徐巡视到澎湖群岛,刚在馆驿住下,就有个自称“花弄”的人献上了一盆花,还说请林大人换个大盆。

林则徐心知有异,一脚踢翻花盆,果然发现里面有一个红包,包里是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张信签,上面写着:“林大人亲收,张保敬献。

”林则徐不仅将张保行贿的金老鼠上缴国库,拒收劣绅奸商的贿赂,而且还大胆揭露河南巡抚琦善督修黄河时的种种弊端,为国理政。

1823年夏天,江苏发生洪灾。

时任江苏按察使的林则徐,承担着全省的振灾工作。

在当时办理贩灾是大小官员中饱私囊的好机会。

而林则徐知道贩灾是关系到千万灾民生命的大事,他不仅自己严肃对待,勤政清廉,而且还极力约束部属,消除贪污侵占的现象,认真办理,力求实效。

1831年,林则徐升任河道总督。

为制止治河工程中贪污侵占的风气,确保治河效果,他亲自到治河工地查看工程用料,惩治作弊贪占之人,很快就刹住了贪占之风。

那一年,为国家节省了不小的开支,当时就有人评价说:“河臣从未有如此精核者!” 林则徐每次升迁赴任,他都要提前通知沿途州县,声明:车辆船只都自己付钱,伙食等需用一律自己采买置办,行李和随从一起同行,并无前站留后之人,预防有人借名影射,敲诈勒索。

1838年,他离京到广东查禁鸦片。

临行前,他发出“传牌”:一不准下属远迎;二不准摆酒宴;三不准随从索贿受贿。

到达广州后,他拒收烟贩的贿赂,严惩行贿之人,面对英国侵略者的重金收买,他凛然拒绝,表现了他堂堂正正做人的品格和廉洁正派的作风,连当时英国派在广东的商务监督义律,也承认林则徐不同于中国其他官员,是中国官场中少有的清廉人物。

二、捍卫国家主权,抗击外来侵略 1839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到广东查禁鸦片。

还在路上,就下达密令,拘拿烟贩和包庇烟贩的官吏。

到达广州后,他雷厉风行地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

在广大爱国官民的支持下,经过坚决的斗争,禁烟运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收缴鸦片二百三十七万多斤。

1839年六月,在广东东莞的虎门海滩全部销毁。

网络配图 澳门的葡萄牙人一直同英国鸦片商人互相勾结,使澳门成为当时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重要基地。

为彻底禁绝鸦片,林则徐认为必须从“澳门清源”。

1839年5月,他命令中国官员带兵到澳门,进行了一次突击性搜查。

澳门的葡萄牙官员开始时拒绝,还以战争相威胁。

林则徐严词指出:澳门是中国的领土,查禁鸦片澳门必须遵守。

最后,葡萄牙人不得不交出了一些英国商人偷运进澳门的鸦片,并在澳门码头全部焚毁,表示服从中国政府的禁烟令。

1839年九月,林则徐还亲自到澳门巡视,检查禁烟事宜,再次重申了中国对澳门的主权。

葡萄牙“自治政府”长官率主要官员、一百名士兵列队恭迎。

官员戎装佩剑,士兵身如笔杆,“番乐齐奏”,澳门各饱台鸣放礼炮十九响,以示对林则徐的崇高敬意,场面极其热烈而隆重。

林则徐知道英国人是不会甘心的,他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他坚信“民心可用”,从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组成了地方团练,加强战备力量。

1839年七月,英国水手无故杀死中国村民,英国商务监督义律拒绝交出凶手,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鸦片,林则徐为维护主权,打击侵略者的气焰,下令断绝澳门英商的物资接济。

义律恼羞成怒,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

林则徐亲赴虎门布防,六次击退英军进攻。

十一月奉命停止了中英贸易。

林则徐预感到英国蓄谋发动侵略战争,曾五次奏请,令沿海各省做好战争准备。

1840年六月,鸦片战争爆发。

英军进攻广东,没有占到丝毫便宜,于是北上一直打到天津大沽。

林则徐被琦善等陷害革职。

1841年,林则徐又被充军新疆伊犁。

林则徐在新疆的3年,走遍了天山南北,行程三万里。

所到之处,他兴修水利,倡导屯田。

他念念不忘加强国防,明确指出:中国的威胁不仅来自海疆,而且更直接来自西北边疆,提醒人们要苦惕沙俄的侵略野心。

林则徐虽然没有改变鸦片战争的结果,但他却为后来新疆的收复,提前做了准备,创造了条件。

在他之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风起云涌,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百年后,终于完成了他未竟的心愿。

三、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从六岁读书,到二十六岁进士及第,二十年的封建教育把他培养成一个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国势的衰败、统治的危机使他成了一个重视经世之学,希望变革图强的积极实现者。

网络配图 1832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

第一件大事就是驱逐了英国胡夏米间谍船,这是他第一次和英国人打交道。

也是在这一年,他上书朝廷,建议仿效外洋自铸银币,以解决银荒,开了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

在禁烟的问题上,林则徐的认识也是逐渐加深的。

他对鸦片危害了解的越透彻。

也就越能敏锐地察觉到外国侵略者的野心。

为了彻底禁绝鸦片,他感到需要更多地了解鸦片猖撅的实情,了解中国之外的变化。

到达广州后,他迫切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实情,走访了曾经同外国鸦片贩子直接打交道的行商、在外国商馆服务的厨子和仆人,当然也能从对鸦片贩子的审理中得到实情。

他还招募了五位从国外归来的学生,亲自组织领导他们摘译英文书报资料,了解时事新闻,探求西方知识。

他还学了点外语,在接见外国人时应用,常常使听到的人非常惊讶。

他跨出了“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直接影响了他的对外方略。

他坚决反对外来侵略,但并不盲目排外;他甚至希望通过洋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他曾向英国女王发出用中文和英文书写的信件,托英国商人带回伦敦,要求禁止鸦片走私,但英国外交部拒绝接收。

为了更多地了解外洋的事情,林则徐不仅收集了许多外文报纸、书刊,进行翻译,而且他还亲自出面,在澳门主办了《澳门新闻报》,这是澳门中文报纸的开山鼻祖。

《澳门新闻报》主要是摘译英文《澳门月报》上的有关消息,供朝廷参考,成为当时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一个窗口。

网络配图 林则徐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世界。

了解世界的变化,他还组织人把翻译的资料编辑成《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情况的文献。

当他被充军伊犁路过镇江时,将这些文献交给了老友魏源,嘱托老友继续他没有完成的工作。

以后,魏源参考林则徐交给他的这些文献写成了著名的《海国图志》,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世界的情况,进一步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

林则徐还积极主张“师夷长技”。

早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为加强海防力量,他就购置了外国大炮,搜集外国船炮图纸准备仿制。

他被革职后,奉命到浙江协办海防时,随身带去了八幅西洋“坚船”的图样,并积极帮助研制“新式大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鸦片战争中,当作主战派的林则徐为什么会被革职查办?

鸦片战争中 主战派与主和派琦善都被革职查办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1840年6月,随着英军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领舰船47艘、陆军4000人抵达广东珠江口外,闻名中外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这是一场不对称战争。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被打回了原形;清军连连败退,几乎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胜仗。 如何应对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廷内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其中,以林则徐为代表,力主抗英,被称为主战派;以琦善为代表,主张妥协,被称为主和派。 最初,道光皇帝对林则徐等主战派寄予了厚望。 林则徐,字元抚,福建侯官县人,生于1785年。他自幼家境贫寒,但父母对他悉心培养,勒紧裤腰带让他接受教育。林则徐刻苦学习,19岁参加乡试即考中第二十九名举人。但之后,他两次入京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他毫不气馁,于1811年第三次参加会试,终于金榜题名。那一年,林则徐26岁。 在度过5年时光后,1816年,林则徐离开翰林院,外放江西南昌任职考官。1820年2月,出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当年河南南岸河堤缺口,河南巡抚琦善办事不力,引发一场大水灾。琦善是满洲正黄,根正苗红,一般人都不敢惹他。可林则徐不是一般人啊。当即奏报皇帝,对琦善进行弹劾。 林则徐不畏权势,让他在官场中饱受排挤。林则徐看透了官场的虚伪、无情,以照顾父亲为由辞官回家。 后来,在等人的力荐下,道光皇帝亲自召见了林则徐,破格起用了他。有了道光皇帝的赏识,林则徐自然青云直上,短短10年内,由江苏按察使升任江苏巡抚,成为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 当时,英国商人已经将鸦片贩卖到中国沿海一带。林则徐在任职江苏按察使时,发现鸦片对人的毒害,下令在江苏全境进行禁烟。或许正因为此,道光皇帝决定在广州查处鸦片时,第一个就想到了林则徐。1838年11月15日,刚刚升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被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抵达广州禁烟。 林则徐是一个做事很认真,也很讲原则的人。他到广州后,公开承诺:“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英国商人没有看出林则徐与其他中国官员的区别,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直到近2万箱鸦片被销毁在虎门海滩上时,他们才慌了神,不得不接受残酷的事实。 难能可贵的是,林则徐在进行销烟的同时,嗅到了战争到来的危险。为此,他在广州加强防备,并对民众进行武装。林则徐的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840年6月,英军舰队来到广州珠江口外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不得不沿海北上。 中国承平已久,沿海地区防备松弛,英军舰队一路,占领了浙江定海。当年8月9日,英军舰队抵达天津大沽口,严重威胁到了清廷的安全。道光皇帝惊慌失措。这时候,朝廷里以琦善为代表的主和派开始占据了上风。琦善时任,天津是他的地盘。道光皇帝就命令他前去天津,与英军接触。 没错,这里的琦善,就是前面曾经被林则徐弹劾过的那位河南巡抚。由于林则徐的弹劾,琦善被朝廷革去职务。虽然他很快就,继续在官场高歌猛进,但他对林则徐是怀恨在心了。 道光皇帝在安排琦善与英军接触时,已经有意将林则徐作为了。他说:“上年林则徐等查禁烟土,未能仰体大公至正之意,以致受人欺朦,措置失当。兹所求昭雪之冤,大皇帝早有所闻,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现已派钦差大臣,驰至广东,秉公查办,定能代申冤抑。该统帅懿律等,著即返棹南还,听候办理可也。”对此,琦善心领神会。 琦善到了天津,与英军副全权公使义律进行了一番谈判。回去后,琦善对林则徐进行诬陷,将英军发动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林则徐。他说,英国只对林则徐不满,只要朝廷处理林则徐,一切问题都能解决。 当然,这时候的琦善没有想到,自己在让林则徐背锅的同时,也给自己埋了一个坑。 道光皇帝便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代替林则徐,与从天津返回的英军进行和谈。林则徐不顾个人安危,两次向道光皇帝奏报,提出制造火炮和舰船,抵抗外敌入侵等建议。此时道光皇帝已经一意求和,听不得任何主战的建议,批驳林则徐“一派胡言”。 9月29日,道光皇帝下令将林则徐革职。1841年6月,由于清军在与英军作战时屡吃败仗,道光皇帝迁怒于林则徐,再次将他革职查处,“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林则徐被扳倒了,琦善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原因很简单,英军发动战争,并不是为了惩处林则徐;清廷惩处林则徐,只会让英军,提高胃口。双方在广州谈来谈去,始终谈不拢。 谈判桌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能靠战争解决。1841年1月7日,英军主动向广东虎门炮台发起进攻,战火重燃。镇守虎门的清军提督关天培寡不敌众,琦善又拒绝增援,英军只付出受伤38人的代价,就占领了虎门。关天培战死沙场,壮烈殉国。 琦善急了,慌忙向英军提出重开谈判,英军同意了。于是,琦善与英军签订《穿鼻草约》,应允割让香港、赔偿600万银元、恢复广州贸易等。可是,割地赔款这么重大的事情,琦善根本无权作出决定。英军也不管这么多,直接公布了《穿鼻草约》的内容,又派兵占领了香港。 道光皇帝知道琦善干的这事儿后,雷霆大怒,他指责琦善甘受英军欺负,还替英军说话,势必“遗臭万年”。 1841年2月,道光皇帝下令,免去琦善的大学士职务,“革职锁拿,家产即行查抄入官”。 作为主和派的琦善,与主战派林则徐一样,也落得革职的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虎门销烟时有人贿赂林则徐时,他说了什么?

对在时拒绝受贿 他说:本大臣不要钱,要你脑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1839年3月10日,。钦差大臣、湖广总督林则徐抵达广东。 林则徐奉命来到广东,最大的任务就是禁烟。 其实,早在1729年,朝廷就出台了禁烟规定:“私开烟馆引诱良家弟子,依邪教惑众律治罪,侍卫官员军民人等吸食鸦片者,依违刑律治罪。”年间规定:“鸦片不许贩卖,犯者拟罪,递加至徒流环首。”年间规定:“开馆者议绞,贩卖者充军,吸食者杖徒。” 按照这些规定,吸食鸦片者会遭到严厉的处罚,私开烟馆者甚至可能会被处死。然而,百年来,从广东流入内地的鸦片越来越多,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官员受巨大的利益诱惑,公然收受贿赂,允许鸦片买卖。 根据当时的一份《澳门新闻报》报道:“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此项阴凉,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然亦有将鸦片准折,每次自一箱以至一百五十箱为止,却无定数。” 这就是说,烟商专门为各路官员准备了银子和鸦片。 林则徐到了广州后,发布命令,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订保证书,保证以后不再贩卖鸦片:“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然而,除了少部分烟商在高压下,交出了鸦片,其余大部分烟商还在观望、犹豫。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则百般阻挠,企图蒙混过关。林则徐针对他们的侥幸心理,明确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烟商企图用白花花的银子打动新来钦差大臣的心。他们万万没有料到,林则徐不是一般的官员。林则徐根本就“视钱财为粪土”,素以清正廉洁为目标。他从京师程时,就发出《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进行说明:“本部堂奉旨驰驿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并无随带官员供事书吏,惟顶马一弁、跟丁六名、厨丁小夫共三名,俱系随身行走,并无前站后站之人。如有借名影射,立即拿究。所坐大轿一乘,自雇轿夫十二名;所带行李,自雇大车二辆、轿车一辆。其夫价、轿价均已自行发给,足以敷其食用,不许在各驿站索取丝毫。该州县亦不必另雇轿夫迎接。至不通车路及应行水路之处,亦皆随地自雇夫船。本部堂系由外任出差,与部院大员稍异,且州县驿站之累,皆已备知,尤宜加意体恤。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此非客气,切勿造违。至随身丁弁人夫,不许暗受分毫站规、门包等项。需索者即须扭禀,私送者定行特参。言出法随,各宜懔遵违。” 在传牌稿中,林则徐明确表示了四点:一、不准骚扰地方。二、不准下属远迎:三、不准摆酒席;四、不准索贿受贿。 在众多烟商中,广州十三行之一的怡和行老板伍秉鉴(伍绍荣),感到事态不妙,交出了1037箱鸦片,希望可以就此结案。可是,林则徐怀疑这是他与英商,欺骗官府,派人将他锁拿到钦差大臣行辕,进行审讯。 伍秉鉴表示,“愿以家资报效”。林则徐大怒,说:“本大臣不要钱,要你脑袋!” 在林则徐如此坚决的态度下,烟商只得老老实实地向官府交纳鸦片。到3月28日,林则徐已经收缴了20283箱鸦片。6月3日,这批鸦片除了少数运送京师作样本,其余全部在虎门海滩当众进行销毁。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虎门销烟。 美国传教士裨治文被林则徐聘请为翻译。他作为旁观者,目睹了虎门销烟的全过程。后来,他在《中国丛报》中记述:“我们已经反复检查销毁过程的一部分,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料,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会比执行这项任务更加忠实的了。” 林则徐虽然收缴了英国商人的鸦片,却赢得了英国人的好感。一名洋商钦佩地说:“这林钦差的手没有被贿赂玷污过,难怪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财富著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