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永乐皇帝在建政之初,北修故宫,南修武当,所以两者是属于同一个时代的建筑物。但是,故宫和武当山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差异。
从施工的角度来讲,故宫建在平原地带,武当山的地形则比较复杂;从建筑的风格来讲,故宫中轴线非常分明,严谨、规整,是在平地上铺开的建筑;武当山的建筑则修建在悬崖峭壁之上,依山就势,顺其自然,体现出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从其用途来讲,故宫是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场所;武当山则是朝廷祭祀真武大帝的殿堂。在古代,很多朝廷的官员和民间信士,都去武当山祈祷真武大帝,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武当”的寓意为“非真武大帝不足当之”,因此武当是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简称玄帝)的发迹圣地,许多善男信女都把武当山视为道山福地,神仙居所。武当山不但是一座道教名山,它也是人们心中的一座充满历史文化和神秘故事的“神山”。武当山又名玄岳山、太和山,其地理环境优美清静,北临丹江口水库,南接神农架山区,西连秦岭,东迤大洪山,方圆400公里,号称“八百里武当”。
传说古时净乐国王太子真武15岁时就进武当修道,曾因意志不坚想下山归家,却路见一老妇在井边磨铁杵,就问她要磨什么?老妇说:“铁持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太子顿悟其道,立即返身入山修道,终于得道升天,成为道教的真武大帝。以后,武当山就成为道教名山,汉、晋、唐、宋、元、明备代均有著名道家上山修炼。明代道家张三丰在武当还创立了“武当拳术”,与少林武功齐名于世。武当山修建道观的历史非常久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道士们修炼的岩庙。到了唐朝又有了朝廷赐建的寺庙。宋元时期,武当山供奉真武大帝的庙观就越来越多。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后,成功地登基为帝,他认为是真武大帝保佑了他。于是,在被修故宫的同时,还开始史无前例地大修武当。他派出工部侍郎郭瑾等人,使役30多万军民工匠,费时十二年之久,在武当山建成了9宫8观,72岩庙等33处大型建筑群。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还修成39座桥梁,12座亭台,形成了明代诗人洪翼圣所说的“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光,林岫回环画境中”的宏伟景象。此外,还铺砌了全山的石道,使整个武当山成为一座‘真武道场’。据说当年武当山最鼎盛时,道士曾达到2万之众。道观殿阁与山色风光浑然一体,使武当山成为一片幽深神奇的道教世界。在中国众多的名山之中,如此大规模地规划和建造雄伟的建筑群,除武当外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关于真武神像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曰明永乐皇帝朱棣之像。相传明初,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登上皇位后,皇亲贵族有些不服,但又不敢明言,只好大家都信奉道教。朱棣得知之后,并与军师姚广孝生计,决定在武当山大兴土木,遣工部侍郎郭进、隆平候张信、驸马教尉沐昕,日役30万军民夫匠,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宫观庙宇,并在全国诏告画家,绘画武当山主神真武象。有高丽族姓姬的画家,把朱棣皇帝出浴之后披发跣足的英姿画为真武象。二曰元代画家吴兴赴(字道子)所画。
武当山的大门---玄岳门是一座高20米、宽13米的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牌坊,上有“治世玄岳”四字,气势非凡,威武庄严,整个建筑均用石凿榫卯而成,雕工精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玄岳门到金顶的“神道”都用青石板铺成。
进玄岳门1公里处可到遇真宫。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曾在此结庵居住过。朱元璋和朱棣两位皇帝都想要召见他,但他却云游四方,避而不见,人们称他为“真仙”,故建成遇真宫,内塑有张三丰铜像,形象生动,飘逸如仙。离此不远的玉虚官,相传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曾在此扎营,所以又称老营宫。从现残留的局部建筑可见当时建筑规模也十分宏大。附近的元和观也残存一部分建筑。
武当山中剑河和九渡涧的来历,在道教经典中有记载,也有民间故事流传。据传说,当年真武还是净乐国太子时,进武当山修仙炼道,他母亲善胜皇后放心不下,就带兵丁追来,要强行将他拉回去。善胜皇后追上太子,抓住了他的袍服,太子挣脱不掉,就拔出玉皇大帝赐给他的七星剑,割断袍角,又在地上用剑一划,划出一条河流,隔开了他和母亲,这条河就叫“剑河”。河水汹涌澎湃,善胜皇后带着兵丁,曾九渡而不得过,因此这里又称“九渡涧”。

紫霄宫是武当山上保存最完整的宫观之一,也是武当山中最像北京故宫的建筑群。它是武当山现存古建筑群中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这里与北京故宫所不同的是,故宫的建筑所用的是红墙黄瓦,而武当山用的是红墙绿瓦,因为在中国古代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黄瓦。武当山古建筑群在1994年12月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伊丽莎白一世给明朝帝王写了一封信是怎么回事?结果信没有送到人却死了
有人说英国能有今天,完全是女人的功劳,英国人听后也不生气,而是大力赞扬,事实上英国的发展真的是靠女人发展起来的吗?答案是正确的。 英国最巅峰之时,被后世人称之为“黄金时代”其执政者则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2009年英国BBC电视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项投票:谁是英国最伟大的人?伊丽莎白一世当之无愧名列第一名。 理由则是1588年,海上帝国、的袭击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带领英国皇家海军将领们力挽狂澜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一举奠定了英国成为近代史上最强大帝国基础。 西班牙舰队之所以入侵英国,主要原因则是西班牙扶持的代理人,苏格兰女王玛丽被伊丽莎白一世处决,为报复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西班牙国王二世发誓要入侵英国,并让一名天主教徒取代伊丽莎白一世。 不久之后,西班牙组建史上规模最庞大的舰队,150余艘战列舰、3000余门火炮,及数万士兵浩浩荡荡出征誓杀英国女王(相比舰队,这支舰队就像过家家...) 西班牙国王认为,懦弱的英国人,不料被英国人想出来的纵火爆破船让西班牙舰队损失惨重,从此之后,被英国人力压一头,一蹶不振。(英国人这个技术,有点像火烧曹营加强版。) 伊丽莎白一世除了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外,还成功的维持了英格兰的统一,并让英格兰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至今在体系里,英国能保持金融中心的地位,伊丽莎白一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此,伊丽莎白一世被英国人称之为,她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没有之一。强势如伊丽莎白一世这样的女王,在给明朝写信之时,也得客客气气,甚至一度用上了敬语。 160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书房写了一封亲笔信,交由使者约翰·纽伯莱带给明朝万历皇帝,信中表达了英国愿同大明帝国开展贸易往来的愿望。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约翰在前往明朝的途中遭遇不幸,虽然信件没有丢失,但最终因约翰逝世,英国舰队打道回府,这封信再一次回到英国人手中,而此时伊丽莎白一世已经逝世。 由于写信人已死,因此英国决定将这封未送达到万历帝手中的信保存起来,目前游客可前往博物馆观看原件。有网友曾说,伊丽莎白一世写这封信的目的,是想与明皇帝结成亲家,不过似乎都有恋母情节,也不知真假。 随机文章宋朝的所有皇帝有哪些?超炫街头疾走运动跑酷,中国小伙获冠军奖金仅4500美元神农架不明飞行物成拍摄背景,专家分析是软件效果所致小行星飞掠地球虚惊一场,最近3.15亿公里存在潜在威胁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特点,性价比高种类多(单价150万美元)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为什么电视剧里明朝读书人都爱习武?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从武侠小说到武侠电影、电视剧,我们总会看到许多将背景时代设定在,在江湖上大显身手的主角们,与明朝的社会风气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明朝,并不是只有政治气氛肃杀的、,在与平民阶层中所展现的,又是不同的风景。 明朝直到灭亡,都一直有着蒙古人、满洲人、日本人和流寇这四大外患隐忧,可说整个明朝一直都在与这些外患打仗,也导致整个社会军事气氛相当浓重。明朝也极为重视边区(云贵地区)开发,而开发就会与当地的居民起冲突,有冲突就有战争。 明朝因京杭大运河的兴建,让城市发展越发兴盛、商业发达,从明代小说《》中的描绘,可以看出在大运河的发展下,明代士人很重视城市生活,广交居住在城市的友人、乐于花钱挥霍。这样繁荣的江南城市,也是明政府积极处理倭寇问题的原因。和蒙古人不同,倭寇直接搭船南下,明朝最为繁华柔弱的地区。倭寇们擅于近身战、游击战,长长的倭刀(中国古代对日本刀或仿制日本刀的称呼)一出鞘,便是死伤无数,让居住在江南地区的士人从日常生活中,切身体会到官府需加强边防与个人需要习武防身的危机感。因为倭乱的关系,也刺激各个地方人士聘请习武之人,召集乡里平民一起学武自保。地方上的动乱,也加深了明朝尚武风气,从官员到下层百姓,无一不习武,无一不以有一身武艺自豪。 从隋唐时期建立的制度,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特别是形成八股文“代圣立言”的传统,已经变成禁锢考生思想的牢笼。而且庞大的科举压力,让这些读书人希望能跳脱科举的框架,想寻求不一样、充满刺激的人生,这就是明代士人的任侠心态。这些不甘于现实,又因考场落魄不得志的读书人因此纷纷走上习武的道路,成为除了科举考试外另一个出口、更是他们的生命追求。 由于内忧外患战事不断,明代士人一方面希望透过军事表现、战场功绩走上顺遂仕途,另一方面也期望透过习武获得的能力为国家安危尽一份心。翻开,许多带兵打仗的将领都是科举文人出身,从战术兵法规划到决策指挥都是文人。不仅如此,他们也相当推崇文武双修、知行合一的实践家与学问家。 像是明代儒学思想家王阳明,不仅有后世人所研究的“阳明学”,在军事上也有许多建树,平定江西乱事、擒获起兵叛乱的宁王,成为明代士人的武功典范与偶像。王阳明的墓志铭透露了他一生中各个阶段时期的喜好志向:“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王阳明15岁时,跟随父亲至北京,并偷偷出长城观察蒙古人:“宪宗成化二十有二年丙午,先生十五岁,寓京师。先生出游居庸三关,即慨然有经略:询诸夷种落,悉闻备御策;逐胡儿骑射,胡人不敢犯。" 王阳明在28岁中进士顺利踏上仕途,但后来因宦官专权揽政,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但之后平定江西、擒拿宁王等一连串功绩,让王阳明之后的官途相当顺遂,放眼整个明朝是个突出的例子,但绝不是特例。 除王阳明之外,明朝还有个想当大将军不想当皇帝的皇帝─。,虽然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换个角度看不也是追求武学、向往武侠的表现吗? 到明代后期,士人尚武风气已经到了“不知兵为耻",甚至还会鄙视那些凭借一身武功,攀权附贵之人,将武功的标准提升到一个道德观感,对那些会几个拳脚功夫,就索要或是坐拥大官之位的人相当不屑。这些在茅元仪(明代大儒茅坤之孙)《暇老斋杂记》记载:当东奴(满洲)初起,朝廷求才之法虽不如十科取士之广,而士大夫亦以不知兵为耻……或力能挽强,技能舞剑,无不挟所长,以游于贵人之门……骤猎美官而去……有拳勇之匹夫,而坐索大将。"社会风气使然,造成用高标准看待习武求官之事。 由此可见,许多武侠小说作者选择明朝并非没有原因或道理,这样一个社会各个阶层都充满习武为侠的风气,从士人留下的书信记录都告诉后世,明朝就是这样一个商品城市经济繁荣却又让人不安,才造就侠气纵横的社会。 随机文章地球灭亡后人类去哪,美国NASA发现宜居星球成为人类退路墨西哥最毒的山王蛇,一口毒液令人类30分钟死亡(长相美丽异常歹毒)玄武岩超音速巡航导弹,苏联最强反舰导弹(号称美国航母杀手)宇宙中黑洞是怎么被发现的,黑洞最早是谁提出的(爱因斯坦)宇宙空间是无限的吗,爱因斯坦的理论E=mc^可证明宇宙无限大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