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世界最久的记年法 干支记年法现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时间:2023-08-1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世界最久的记年法是什么?干支(gānzhī)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下面就跟一起具体看看世界最久的记年法等相关内容。

世界最久的记年法 干支记年法现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世界最久的记年法

干支记年法,即以10个“天干”,12个“地支”,用数学排列 组合法,按顺序组成60个记年名宇。每年按顺序使用一个,,每60年循环一次。这种记年法,殷商时已开始,有可靠资料的连续不断记年,最晚时间也是从东汉时己开始,至今仍续用,现已有1800多年的历 史,比世界通用的公历(从525年开始用起)还长四五百年。此是世界最长的记年法。

历法依据

天文学家张培瑜等人合作完成《中国古代历法》上指出“2000年来中国干支纪时与历法数序纪时既互相配合又各自成系统。实际上中历干支纪时系统是中国特有的阳历历法体系。可称之为干支历。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年长即回归年,一节一中为一个月。可惜的是,在古代干支历日多与历法纪时配合,只在历书(黄历)中注记或民间用于象数、选择和命理学中,它在历法上的作用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认识。”

另外,古历专家董作宾《天历发微》也从另一方面证明干支纪法自古纪阳历,他对以立春为岁首的《天历》分析指出“年名,承用干支纪年古法。月名(即正、二、三月等),借用“太阴月”之名…月建,即干支纪月,也是中国古法。西汉以前,(历简上)有月名而无月建。以干支纪月,所纪的虽在太阴月的上面,实在乃是太阳月,即节气月,汉简中已有月建之实...立春节,这虽是中国的建寅月之始日,也是中国的阳历,仍与太阴无涉。”上述说法得到史学家罗尔纲、简又文等著书的引用。此外,董作宾《汉简永元六年历谱考》《大唐同光四年具注历合璧》也有谈及自古以来干支纪阳历。

世界最久的记年法 干支记年法现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江苏省天文学会秘书长李旻:古代历法采用的是两套系统,现代人是把两套系统重合在一起了。 历史学博士芦敏也认为干支纪法按节气划分,以立春作为开始。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日梭万年历上有完整干支历,以立春节气为一年的分界线。

民俗依据

世界最久的记年法 干支记年法现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在古代,正月初一叫元旦;立春叫春节。1912年,清朝被推翻,历法数序纪时的皇帝年号纪年法被废除,孙中山宣布使用公历,把1月1日定为元旦。后来袁世凯改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对上述历法改变的事实,干支纪年(含生肖)自古以来仍从立春起算,历史学者倪方六、民俗专家方炳桂、福州民俗研究者郑子端、北京民俗协会理事韩硕、著名民俗学家叶春生、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 等持相同看法。

立春节和正月初一元旦在民国以前皆是重大节日。今天意思差不多的“岁”和“年”在古代有严格区别。古人视立春为“岁始”,过“岁节”,往往比过“年节”的声势还大。从周代到清末,都以立春为一岁的大典,民间有“立春大过年”的谚语。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如迎春、咬春、打春等。

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帝王,康熙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起,我们知道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不过,皇帝虽然掌管着天下,却未必能管理好天下。比如历史上有很多亡国之君,但也有很多明君。比如我们经常说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这些都是当时的明君。当然,也有很多皇帝功劳一般,但被后世吹捧很厉害。要说被吹捧最厉害的皇帝,绝对是的这个皇帝。这个皇帝就是清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康熙。 说起康熙大家都不陌生,主要是受清宫剧的影响。现在有很多影视作品来反映康熙的事情。康熙虽然不是影视作品说的那样,但也确实有很多的功劳。康熙八岁登基,擒、平三藩、抗击沙俄、收复台湾、远征准噶尔等,为祖国的统一和清朝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他统治期间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士人,开创了。这些都是康熙的功绩,是毋容置疑的,都得到历史学家的肯定。不过,我们再看一下康熙死后的荣誉就知道了。 康熙后,后人给他上的庙号为圣祖。我们知道唐朝开始,每个皇帝死后都有自己的庙号。在唐朝之后的庙号在一定程度上有的寓意,能根据庙号判断皇帝的好坏。圣祖这个庙号在康熙之前没有出现过。我们先看一下祖,一般来讲只有王朝的开创者才能称为祖。而康熙有这个称号,理由很简单。康熙收复了台湾,而且把国家重新打了一遍。我们试想一下,康熙把国家重新打了一遍这是内政问题,是自己的执政措施。这不能算是开创王朝,而且这里有很都都是因为康熙政治失误导致的。还有就是圣这个字。在庙号里面的解释“圣”是庙号里最高的荣誉,是代表着完人。一般都是历代皇帝专门追封自己家族中有圣德的祖先。而康熙庙号为圣。别的不说,光是这一项,他就不能称之为圣祖。 再看一下康熙的谥号,康熙的谥号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简单的来说就是谥号为仁。仁在谥号里面的意思是“蓄义丰功曰仁;慈民爱物曰仁;克己复礼曰仁;贵贤亲亲曰仁”解释非常多。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谥号为仁的皇帝仅此一个,就是康熙。其他皇帝最多也只是庙号为仁的。仁也算是谥号里最高的了。也就是说,康熙无形之中又成为谥号里最厉害的皇帝。 仅仅是从谥号和庙号来看,康熙绝对是被清朝抬到最高地位的皇帝。其实他最突出的就是在位时间比较久,他做的功绩前世很多皇帝都做过,但都没有这么高的荣誉。而且他在位后期文字狱经常发发生,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驾崩的时候国库都有几百万白银。在位后期对待大臣比较宽容,导致贪污腐败盛行。而这些都是他不足的一面。但清朝统治者却忘了这些,有意的把他放在历史最高的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谁是三国在位最久的帝王?“阿斗”被看扁了上千年!

谁是在位最久的?“阿斗”被看扁了上千年!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儿子阿斗的影视形象一直都是偏愚钝的样子,和刘备的才能根本不能与之相比。蜀汉被灭,从身上看不到一点斗志,他也没能继承刘备的志向,所以刘禅也被叫做“扶不起的阿斗”。不过这样的刘禅却是三国在位最久的皇帝,可能这是很多人都没想到的一点,如果刘禅真的不行为何还能稳坐皇位呢?后人究竟有没有误解阿斗,恐怕还是要好好分析下阿斗当皇帝时的。 一、扶不起的阿斗 “扶不起的阿斗”用来形容一些帮也没用的人,当中的阿斗,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指三国时代蜀汉第二任君主刘禅。 受《》影响 ,一提起阿斗或者刘禅,大家就会想起废材、昏庸、无能等等负面词,事实上,刘禅真的这么烂吗? 刘禅字公嗣,当然是刘备的儿子。于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成为汉中王时被立为太子。十七岁时登基,估计约生于公元206-207年。登位后依照刘备吩咐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所以政,咸决于亮,还被在著名的《前出师表》中教训,劝他亲贤臣,远小人,而且文中提及先帝多达十次,可见诸葛亮对刘禅的和不放心。 诸葛亮于公元234年北伐中逝世后,刘禅亲自主政,至公元263年蜀汉亡国,在没有诸葛亮的情况下,蜀汉还是存活了约三十年,最后,邓艾的进军蜀国腹地,刘禅接受谯周的开城投降建议,蜀汉才灭亡。 二、刘禅不是蠢材 如果刘禅真的是一个傻瓜,只会亲小人远贤匠,他的政权能在此乱世保持三十年?相信,刘禅不是蠢材,理据如下: 1、 刘备是什么人?奋斗大半生,在各势力中间钻空子,最后才辛苦建立基业者,他用人看人有一定水准,会硬将半生基业传到一个废材手上,刻意选一个差的,令诸葛亮可以大有道理自取之? 2、诸葛亮死后,废除了丞相制,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由、、等人主政。政策以休养生息为主。就权力角度看,他懂得将下属权力制衡,增加自己帝位的安全性,就实际来看,能有诸葛亮才智者稀,多人共谋,可以减少错误。能下此决定者,会是蠢才傻瓜?会相信的才是真傻。 3、后主在位期间虽然仍有北伐,但主要采用休养生息政策,以光复汉室的角度当然是不妥当,但,蜀汉本身就偏弱,而魏的政权也相对稳固,再加上军事人才不足,出击连连只是劳民伤财。刘禅的政策可以说是符合国情,也符合人民福祉,大方向是合理的。 从以论点,就知道刘禅这个人不但不愚笨,而且头脑还算清晰。 当然,刘禅绝对称不上贤君,最少宠信宦官这条罪是逃不了,但黄皓有多小人多误国,倒是一个谜。最后,被邓艾突袭时飞快决定投降也是没勇气的表现,可说他软弱,亦有点不智,但亦非全不合理,实非罪恶。 最后,当然要谈谈著名。故事中的刘禅看似胡涂,却换来了平安,到底他是有心或者无意,相信是千古之谜。 作为国君,大家可以嘲笑他没胆色,没心肝,但作为一个人,那刻的他,又能干什么?事实是,他活到泰始七年(公元271年) ,才去世,谥为安乐县思公。他是智是愚,就由诸位自己去想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