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水浒抓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中,谁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老大?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施耐庵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古代原因,一起看看吧!

  在中国各方割据势力混乱的历史,出现的君主数量众多,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是合适当君主的“料”。而什么人适合当作君主,马基雅维利说的很清楚,就是需要有狮子的狠恶以及狐狸的狡诈。

  没有了狮子那种霸气的狠恶的君主,难以胜任其地位。若是一位君主被认为软弱的话,那么容易被推翻。而若是没有狐狸的狡诈的话,又无法掌控好自己的部下,因此拥有两者才干称之为合格的君主。

  相反,拥有这两个特点的人也容易成为领导者,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特点去察觉一个团队中的领导者所在。

  而在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的《施耐庵水浒传》中,有一个简单却又复杂的问题存在,那就是,梁山的真正老大是哪位呢?

  一、梁山真正老大并非明面所指

  相信《施耐庵水浒传》是很多书迷们的心头之爱,书中的梁山好汉反抗欺压,让我们看到了患难与共的兄弟情谊。而最终受宋朝招安为宋朝征战,也让我们看到了朝廷的腐败,更看到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前期的故事,让读者们对于各位好汉感情深厚,而最终的悲惨结局,帆叶网,却让人为其痛心不已。而一个集团由壮大到悲剧收场,其领导者必定是有无可推卸的责任了。然而这有引申出一个问题,究竟谁才是梁山的领导人。

image.png

  明面上,最初的领导人是晁盖,而他早早去世了,此后上任的是及时雨宋江,此外还有有资格继承寨主之位的卢俊义。普遍来说,读者们会认为宋江是梁山好汉的核心。但是,一直到吴用自尽前,才突然想明白,梁山真正的老大是哪位!

  宋江与卢俊义不是,早早去世甚至连108好汉都没有排进去的晁盖也不会是,只懂得作战,此外一窍不通的林冲等武将更不会去是。梁山真正的老大本来非吴用莫属。

  二、吴用才是梁山真正老大

  实际上,在梁山进展的几个阶段之中,吴用一直都是梁山毋庸置疑的背后决策者之一,并且还有相当大的分量,甚至超过了明面上的寨主。这样的说法并非胡诌,而是有根有据的,从各位领导人与吴用的关系就可以看出来。

  首先,最早成为梁山寨主的晁盖是义薄云天,与梁山的众兄弟同甘共苦、共结情义,晁盖的想法,是要与那帝王对抗,让梁山成为一个独居世外的地方。表面上看上去,晁盖在梁山上威望极好,得众人推崇,然而也只是尊敬而已。

  当作晁盖集团的核心成员晁盖集团的核心成员,吴用是晁盖决策的主要依仗,可以说晁盖的决策是跟着吴用走的。因此,在晁盖为首的时期,吴用实际上是背后主导者。

  此后,宋江上山,他暗中进展自己的势力,让晁盖这个寨主基本上被架空,没有了实权,而这一切自然是在吴用的支持之下才可能实现得。换句话说,吴用想让谁当寨主,那么谁就能够当上寨主。

  并且,在宋江正式成为寨主之后,吴用的地位几乎没有任何的影响,宋江对他仍是百般信任,由此可见吴用的能力。

  而吴用对于梁山寨主可以起主导作用也可以从卢俊义身上看出来。在晁盖死前曾定下遗嘱,谁为他报仇便由谁接替寨主之位。当时的宋江已经上位,而卢俊义后帮晁盖报仇,此时的宋江只好说退位让贤,但是实际上在吴用的操作下,寨主仍由他支持的宋江稳坐,并且不引起一丝麻烦,由此可见吴用在梁山中是予取予求,他就如执棋一般设置好最适合当将的棋子,而自己则在背后操纵。

  因此,真正推动梁山的老大只能是吴用。无论在梁山的哪个阶段,他都是实际上的主导者,因此梁山会走向招安,也可以说是吴用一手推动的,这才给梁山带来了悲惨的结局。

  然而,对此可能还有人有所疑问,为什么吴用不自己坐寨主之位呢?

  三、吴用为什么不自己当梁山老大

image.png

  就如文章开头所说,并非所有人都是一个合适的领导者。毫无疑问吴用拥有狐狸的狡诈,但是狮子的狠恶他却并不具备。他是有制定谋略的智慧的人,但是并不具备执行命令的勇气。

  在当二把手的时候,他可以清楚看清局势,而若是当领导者的话,可能会因为胆怯失败而优柔寡断。这样的例子古代上也并非没有。

  此外,晁盖是让众好汉有了容身之地的人,并且他义薄云天,深得好汉们敬重。而宋江是个很有人缘的江湖豪杰,不论谁都对其交口称赞。另外的卢俊义武力过人不说,达到了晁盖立的遗嘱,也是有成为寨主的资格的,因此其威望也不低。而吴用并没有身为领导任的威望,甚至于他还可能受到众好汉的仇视。

  为了让一些人上山,吴用的手段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通过让他们家破人亡走投无路,将其逼上梁山,这样的做法,怎能不让人心生恨意。所以想要跳出来当领导者的话,哪怕非常困难。

  四、计划失败,吴用最后于宋江坟前自杀

  最后,我们也知道经过征战后,梁山众好汉死伤众多,已经不再被朝廷所惧怕了。而此时的朝廷便对梁山众人实行打击报复,首当其冲便是明面上的领导者宋江以及卢俊义了。

  而心中仍对朝廷怀有幻想的宋江,可怜的不愿意让好汉们为自己报仇而毁掉自己的名声,因此他选择让最可能为自己报仇的李逵一同赴死,着实可悲。

  而在宋江和卢俊义死去后,不管是明面还是暗地里,能够带领众好汉重新崛起的人,除吴用之外无其他人选了。

  然而,最后吴用却和花荣一起,梦见了宋江后在其墓前相聚,并双双自杀。

  或许,吴用是在赎罪吧。身为背后的领导者,是他让众好汉有如此悲惨的结局,即便他人没有看出,吴用也要自我赎罪。并且,吴用已经看不到重新崛起的希望了,所以就这样自杀的话,至少也不用落得被谋害的下场,还能留下忠义之名,这或许是吴用最终的精明了吧。

  小结

  在宋江死后,或许吴用也意识到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已。

image.png

  吴用当年曾用自己的计谋以及智慧,成就了梁山的辉煌,而却又帮助了宋江架空晁盖,不顾众兄弟反对,帮助宋江走向招安之路,结果让梁山的众多好汉为那听信奸臣谗言的天子,断送了一众好汉的性命,也断送了梁山的美好前景。

  这或许并非吴用的本意。身为谋士的他,需要做的便是让这个集团朝着更好的一面进展,而吴用更是在这一方面深有心得,只是他始终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为了自己不能为官的不甘,为了大展宏图的心愿,吴用或许早就知道了招安可能带来的结果,但是欲望让他迷失了自己,让他甘愿拿着众弟兄们的性命去冒险。

  最终的结果,无比的悲惨。而当作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吴用又有何面目再见那些活着的兄弟们呢?

  一直以来,梁山的命运实际就掌握在吴用得手中,晁盖也好,宋江也罢。不过都只是他私念的代言人罢了。最终他不仅利用了宋江,而且还利用了聚义厅前的好兄弟,但却然没有能够达到他梦寐以求的高官厚禄。

  当他伫立在宋江坟山,他知道大势已去,心中也许是悔恨,也许是愧疚,还可能是矛盾。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他清楚自己已经没有了前程可言,所谓哀莫大于心死。最后自缢而死,结束了他的一生。

  而有多少人一直等到吴用在宋江坟前自尽的那一刻,才恍然大悟般的发现,原本这梁山上的老大,一直以来都是吴用啊。

宋朝三元及第的冯京有哪些奇闻异事?他是怎么样一个人

“解元”、“会元”、“状元”,“”,或曰“三元及第”,这是千古多少莘莘学人穷毕生之夙愿。自以来,历朝历代“连中三元”的大概有十三人,一说是十四人,似乎尚无确切定论。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有:“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足蹑风云,。”文中所及,冯京即江夏郡人;商辂则系明代状元。 冯京者,字当世。这位曾给讲过“羽衣仙女”故事的大才子,当年参加科举考试时,从乡试、会试、殿试,一路过关斩将,独占鳌头,连中三元,确实是气冲牛斗。 冯京高中状元后,曾出任、知州、知府,历事英宗,神宗、哲宗三朝,官至保宁军节度使、太子少师、(副相)。 冯京前,曾发生过不少奇闻趣事。 传说冯京之父曾经商,壮年无子。其妻授以白金数笏,嘱其买妾。冯父在京师买得一妾,当了解到该妾之父本朝廷命官,因纲运欠折,鬻女以为赔偿之计时,十分同情,不忍侵犯,遣还其父,并不索钱。回家后,将此事告诉其妻,妻说:“君用心如此,何患无子?” 不久,妻果然有孕。临产前,邻居们皆梦见鼓吹喧阗迎状元,冯京乃出生,后果中状元。 冯京未显贵时,久居武昌,纵酒不羁。一夕,醉卧郊外溪边。有一渔夫打鱼归来,困眠舟中。朦胧中,似听见有人呵叱道:“冯侍中在此,安得不避!”渔夫惊起,借着月光在岸边寻觅,看见一人和衣熟睡草丛中,一问,果然。渔夫立即作揖拜见曰:“他日贵显,幸勿忘。”并把梦中情形告诉了冯京,又恭恭敬敬地请冯京到船上安歇,以避风露。天明后,渔夫用船将冯京送到武昌城中。后来,冯京显贵,派人寻访那艘渔船,不复得见。 冯京早年贪玩,有时深夜不归。一次,被巡夜的街卒拘留,当时,武昌郡守王素极力为其开脱,将其释回。后来,冯京奉使关中,王素正在渭地帅兵,两人见面,酒燕甚欢。冯京作诗赠王素,中有句云:“吞炭难忘当日事,积薪深愧后来思。”意思是说,即使改变了容貌声音(暗指地位身份的改变),我也忘不了当年被街卒拘留之事;即使后来居上(暗指自己此时的地位超过了王素),我也为难以报答你的大恩而惭愧。 后人评论这件事说,一些人年轻时,血气方刚,不拘小节,容或有之。待到贵显之后,按常人言之,提起从前的过错尚不愿听,哪会主动向故人谈及,并写进诗文中去呢?冯京如此不以为讳,“可谓贤矣”。 冯京庆历年间,在武昌应乡试,阅卷官庸谬寡鉴,开始要将冯京黜落,后又要放在最末一名。幸亏监试的礼部官员拆封定卷时,为其鸣不平,极力推荐冯京为第一名,后果然在殿试时一举夺魁。 冯京进京赶考过江时,江面上曾,船几乎被沉没。第二年春天,中状元后,再过大江,却是风微浪稳,舟楫安然。冯京乃题诗江亭云:“江神也世情,为我风色好。”意思是说,江神也那么势利眼,见我高中了,态度也变谦恭了。这两句诗是借取唐人及第后过扬子江诗句,施肩吾原诗曰:“忆昔将贡年,抱愁此江边。鱼龙斗闪烁,黑浪高于天。今日步春早,复来经此道。江神也世情,为我风色好。” 这首诗哪里是嘲讽江神,实是势利小人的真实写照。 随机文章“海禁令 和“迁海令隋文帝杨坚都有哪些政治举措上海不明飞行物使飞机改航向,悬停半空8分钟后狂追飞机风靡整个大学的床帘现象,大学生陷入人际交流的困扰(自我隔离)万里长城起点和终点在哪,丹东虎山长城是起点/终点是嘉峪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各代皇位都是拼命挣出来的,但宋朝三位帝王都拼命拒绝不坐皇位

自古以来皇位的继承都伴随着血腥与动乱,出生于皇家的每一位子嗣都渴求成为天下之主,不止男人,就连不少女性政治家对皇位都有极其强烈的欲望,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出现女性掌控朝堂局面。在,第三位就更夸张了,父亲儿子是皇帝不说,连自己的老婆都是皇帝,到后面自己的女儿儿媳都有当皇帝的想法了,不得不说是古代皇帝中奇葩的存在。 皇帝的位置谁都想做,但是在宋朝,却有三位原本不想当皇帝的皇帝被各种原因架上了皇帝的宝座,这究竟是因为什么?让我们见识下这三位“生性淡薄”的皇帝 赵曙是宋朝第五帝,是弟弟濮王的儿子,也是宋朝第一位不想当皇帝的皇帝。宋仁宗久未得子,好不容易生下两个又相继夭折,赵曙因此两次被立为皇储,又两次被废储,不得不说皇权真的很现实。在仁宗病逝前,无子继位的他只好留下遗命让赵曙登基。两度废立的赵曙生怕自己成为皇位更替斗争的牺牲品,屡次拒绝登基,在大臣的再三逼迫下还是以装病来逃避。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找不到继承人的大臣们只好用担架将赵曙抬出,将其推坐龙椅之上,跪拜山呼万岁,才完成登基大典。 即使成为皇帝,赵署依然想要摆脱,在仁宗皇帝的入葬时,还提出要守丧三年让大臣代理军政来逃避,不过遭到所有大臣的反对,只好接受这个“残酷”的结果。不过可能因为心理压力过大,登基不到三天的赵署真的病倒了,后来也仅仅在位五年就驾崩,死时才36岁,看来当皇帝对他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出路。 赵桓。 赵桓是宋朝第九帝,长子。当时北方金军经常南下侵扰,河北沦丧后,宋徽宗害怕自己成为成为“亡国之君”,果断退位,并将皇位传给了。赵桓深知自己只是的角色,自然不肯从命。不过徽宗自然有办法,在金军直逼开封时,看到前方传来的情报,直接气昏过去,并写下皇太子继位诏书,皇帝昏迷不醒,战局需要人来稳定。 无奈之下赵桓被大臣们推上了皇位,没多久徽宗又醒了,赵桓只好捏着鼻子当起了皇帝。不过赵桓的为人处事与徽宗一样优柔寡断,对于政治上不利局面缺乏决断力,因此在赵桓继位两年后,金军攻陷汴京,父子二人皆被俘虏,死在异域。 赵扩是宋朝第十三帝,的次子。赵扩继位时他的父亲宋光宗仍然健在,但是在赵扩爷爷病逝时,继位的光宗以病为由拒绝亲自主持丧礼,被大臣们借机弹劾想要改立赵扩为皇帝。不过赵扩唯恐步其父不孝后尘,为天下唾骂,极力推辞。 但是碍不过权势过重的赵汝愚逼迫,加上太皇太后命人将黄袍强披在其身上,众大臣山呼万岁才接受登基事实。初登基的赵扩还能够招贤纳士,勤政爱民,但是到了后期年老昏庸,无法辩驳奸忠,使得朝堂藏污纳垢,政局混乱。 宋朝出现这么多皇子不愿当皇帝的现象,也侧面说明宋朝皇帝的软弱性吧,在宋朝两代数十位皇帝中,绝大多数都是优柔寡断之辈,对内听信谗言,对外胆小怕事,遇到外敌入侵都是割地求和以保一方安平,所以才会造成宋朝国土越来越小,直到最后灭亡吧。 随机文章东晋的开国和灭国君主各是谁?雌性巨型蜥蜴不需要雄性就能生育下一代,老鼠攻击信天翁,这些动物都经历了什么解读世界十大核潜艇,俄罗斯核潜艇15秒内可击沉任何战舰中国有舰载巡航导弹吗,东海10先进程度超战斧(未证实)外星人屠牛事件,牛羊被残忍屠杀身体器官被摘走/被提取DNA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宋朝宋江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