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司马光是怎么制作警枕的?为何要做警枕?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古代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古代人物,在古代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司马光制警枕的故事。

  司马光为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又恭敬、节俭、正直,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帆叶网,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古代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孟子)。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举动都符合礼节。

  司马光从小就喜欢读书,特别是酷爱古代著作。在他六、七岁的时候,有一回到邻居家去玩,恰巧赶上那家的大人正在给孩子们讲书。

  司马光站在一旁安静地听,不知不觉听得入神。回家以后,司马光兴冲冲地把自己听来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大人们夸奖他能懂得书的大略意旨。

  从此,司马光对读书就来了劲头,他最先阅读的史书就是那天他听过的《左氏春秋》。

图片.png


  司马光虽然喜欢读书,理解能力也比较强,但是记忆力远不如他的兄弟们。古时候读书非常注重背诵,在诵读的过程中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领会写作的技巧。家中请来的老师也要求司马光他们背诵。

  司马光的兄弟们只需要背诵一二遍就会了,可是司马光往往需要背上十多遍。

  又要多读,又要熟读,司马光就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花在读书上。

  但他毕竟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免不了有读书困倦的时候。怎么办呢?他想起战国时期“锥刺股”的苏秦,又想到东汉“头悬梁”的孙敬。

  在刻苦读书的精神上,司马光觉得苏秦、孙敬的榜样是可贵的,值得效法。但是他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很深,想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他又不愿采纳苏秦、孙敬的苦读方式

  在一天的午饭后,司马光没有像往日那样忙着读书。他到柴房找来锯子和砍柴刀,精心挑选几段圆木,每段圆木的直径都有碗口那么粗细。

  他把这些都拿到院子里,然后在大树荫下摆上凳子,开始干起“木匠”活。他把圆木外表的树皮用砍柴刀剥掉,长一块、短一块的树皮剥了一地,总算把圆木外表弄的光滑些了。他擦了擦头上的汗,又开始用锯来锯圆木。

  尽管他事先挑选过一遍,但还是有几段圆木不理想,遇到有树突的地方就锯不下去,再加上他没干过这种活,拉锯很费劲,而且用力不均匀,弄断了不少锯条,人也累得大汗淋漓。但他到底把一段圆木截短了,像枕头那样长短的一段。

图片.png

  司马光做了一个木枕头。这是他动脑筋想出来的一个办法:夜间若是困倦了,枕着这段木枕头就睡不安稳,睡一小会儿就会感到不舒服。

  若想抬起头来换个部位再睡,圆木枕头就会滚动……枕这样令人不舒服的枕头,就等于随时提醒司马光赶快起来读书。

  这只木枕头伴随司马光许多年,他自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由于司马光勤奋攻读,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学者。他20岁就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后来又用19年时间主编了《资治通鉴》。

司马光对三家分晋有着怎么样的看法?他有着怎么样的见解

在《》的开篇,司马光就记述了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的事,因为这一事件是中国从春秋时期走向战国时期的开端,因此,司马光对此展开了长篇评论。“才胜德谓之小人”,就是此中,对晋国的智伯为何灭亡的评论中的一句话。司马光的这段对才德如何区分的评论虽然不长,但对如何识别和使用人才却有很重要的判断和警示意义。现将该文录下,以资研读。 “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能辩,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镕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这段评论,源于晋国大夫智宣子准备立智瑶(即智伯)为智氏家族的继承人,而智果不同意,认为智瑶才胜于德,会给智氏家族带来灭族之灾。智宣子不听,智果只好给自己全家改了姓,结果,智氏家族在智伯的带领下果然亡族,只有改了姓的智果全家独存。 这段评论的意思是:智伯的灭亡,是因为他的才能超过了他的品德。本来,才能和德行是不相同的两个概念,而世俗之人却不能辩别这一点,把才能和德行统统称之为贤能。这就是因此用错人的原因。耳聪目明刚毅果敢叫做才能,品行正直中庸平和叫做德行。才能,是德行的辅助和资本;德行,是才能的前题和统帅。云梦出产的竹子,能制造天下最强劲好箭,然而,竹杆不经过揉曲矫直,不安箭翎,不治括端,那么,竹箭就不能射穿坚硬的东西。棠溪出产的金属,能制造天下最锋利的宝剑,然而,金属不熔铸于范模内,不经锻打,不经柔石磨砺,就不能成为利剑去击刺强韧的东西。所以,才能德行全备的人称之为“圣人”,才能德行全无的人称之为“愚人”;德行胜于才能的人称之为“君子”,才能胜于德行的人称之为“小人”。 大凡选取人才的原则是,假如没有圣人或者君子这样的人才可供选取,与其选得小人,不如选得愚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君子会挟持才能而行善,小人则会挟持才能而作恶。挟持才能做善事的,善事没有做不到的;挟持才能做恶事的,恶事也没有做不到的。愚人虽然想做不好的事,然而他的智力不足以周全他去成恶,他的能力不足以胜任他去逞凶,譬如小狗搏咬人,人很容易制服它;而小人的智力足以实现他的奸邪,勇力足以发泄他的暴虐,这是般的凶狂,他们的危害不是更严重吗?但凡有德行的人,常常受到人们的敬重;而有才能的人,往往得到人们的喜爱。被喜爱的容易得到亲近,被敬重的却容易被疏远,这也是考察人才者为什么很多时候会被才能蒙蔽而遗忘德行的原因。从古至今,邦国的乱臣,家族的败子,因为才能有余而德行不足,以致于倾覆灭亡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岂止只有智伯一人呢!所以,治理邦国、管理家族的人,如果能够审视才能与德行的区别,知道把哪个摆在前,哪个摆在后,那么,还会怕发生用错人的事情吗? 以上的评论可以看成是司马光的德才观,这种德才观是很值得后来者借鉴的。重才而不重德,也正是如今用人的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倘若用人者都能借鉴司马光的德才观,以史为鉴,把德行放在第一位,或许我们的社会就会比当下和谐许多了。 随机文章世界徒手攀登失手频发,男子从20米高悬崖掉下摔成粉碎世界上十大最神秘的木乃伊,外星人木乃伊毁掉你的三观旧日支配者中最强大的生物,奈亚拉托提普恐隐藏实力像蛇的无腿蜥蜴玻璃蛇,能把身体分为数段仅剩头部逃生(天魔解体)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多拉巨炮,仅炮弹就重达7吨(体积比人还大)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宋朝三元及第的冯京有哪些奇闻异事?他是怎么样一个人

“解元”、“会元”、“状元”,“”,或曰“三元及第”,这是千古多少莘莘学人穷毕生之夙愿。自以来,历朝历代“连中三元”的大概有十三人,一说是十四人,似乎尚无确切定论。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有:“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足蹑风云,。”文中所及,冯京即江夏郡人;商辂则系明代状元。 冯京者,字当世。这位曾给讲过“羽衣仙女”故事的大才子,当年参加科举考试时,从乡试、会试、殿试,一路过关斩将,独占鳌头,连中三元,确实是气冲牛斗。 冯京高中状元后,曾出任、知州、知府,历事英宗,神宗、哲宗三朝,官至保宁军节度使、太子少师、(副相)。 冯京前,曾发生过不少奇闻趣事。 传说冯京之父曾经商,壮年无子。其妻授以白金数笏,嘱其买妾。冯父在京师买得一妾,当了解到该妾之父本朝廷命官,因纲运欠折,鬻女以为赔偿之计时,十分同情,不忍侵犯,遣还其父,并不索钱。回家后,将此事告诉其妻,妻说:“君用心如此,何患无子?” 不久,妻果然有孕。临产前,邻居们皆梦见鼓吹喧阗迎状元,冯京乃出生,后果中状元。 冯京未显贵时,久居武昌,纵酒不羁。一夕,醉卧郊外溪边。有一渔夫打鱼归来,困眠舟中。朦胧中,似听见有人呵叱道:“冯侍中在此,安得不避!”渔夫惊起,借着月光在岸边寻觅,看见一人和衣熟睡草丛中,一问,果然。渔夫立即作揖拜见曰:“他日贵显,幸勿忘。”并把梦中情形告诉了冯京,又恭恭敬敬地请冯京到船上安歇,以避风露。天明后,渔夫用船将冯京送到武昌城中。后来,冯京显贵,派人寻访那艘渔船,不复得见。 冯京早年贪玩,有时深夜不归。一次,被巡夜的街卒拘留,当时,武昌郡守王素极力为其开脱,将其释回。后来,冯京奉使关中,王素正在渭地帅兵,两人见面,酒燕甚欢。冯京作诗赠王素,中有句云:“吞炭难忘当日事,积薪深愧后来思。”意思是说,即使改变了容貌声音(暗指地位身份的改变),我也忘不了当年被街卒拘留之事;即使后来居上(暗指自己此时的地位超过了王素),我也为难以报答你的大恩而惭愧。 后人评论这件事说,一些人年轻时,血气方刚,不拘小节,容或有之。待到贵显之后,按常人言之,提起从前的过错尚不愿听,哪会主动向故人谈及,并写进诗文中去呢?冯京如此不以为讳,“可谓贤矣”。 冯京庆历年间,在武昌应乡试,阅卷官庸谬寡鉴,开始要将冯京黜落,后又要放在最末一名。幸亏监试的礼部官员拆封定卷时,为其鸣不平,极力推荐冯京为第一名,后果然在殿试时一举夺魁。 冯京进京赶考过江时,江面上曾,船几乎被沉没。第二年春天,中状元后,再过大江,却是风微浪稳,舟楫安然。冯京乃题诗江亭云:“江神也世情,为我风色好。”意思是说,江神也那么势利眼,见我高中了,态度也变谦恭了。这两句诗是借取唐人及第后过扬子江诗句,施肩吾原诗曰:“忆昔将贡年,抱愁此江边。鱼龙斗闪烁,黑浪高于天。今日步春早,复来经此道。江神也世情,为我风色好。” 这首诗哪里是嘲讽江神,实是势利小人的真实写照。 随机文章“海禁令 和“迁海令隋文帝杨坚都有哪些政治举措上海不明飞行物使飞机改航向,悬停半空8分钟后狂追飞机风靡整个大学的床帘现象,大学生陷入人际交流的困扰(自我隔离)万里长城起点和终点在哪,丹东虎山长城是起点/终点是嘉峪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宋朝司马光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