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除了关羽之外,三国中最忠义的武将到底是哪些人?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三国中最忠义的大将,只有以下5人,其他都是浮云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本文评选的忠义大将是要经历过战争考验的。比如张飞,他虽然一直忠心于刘备,但其实他一辈子顺风顺水,没有被活捉过,所以很难看出他要是被抓了,到底会不会投降?其次再说赵云,赵云最开始是跟随公孙瓒的,后来离开公孙瓒,转投刘备,虽然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多多少少对公孙瓒算不上非常忠义。事实上,严格意义上,关羽曾投降过曹操,也不应该算是忠义之人的,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最终还是回归了刘备的怀抱,且关羽在民间的声望非常高,所以暂且把关羽放在最忠义的大将排名中。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三国中最忠义的5大将到底是哪些人!

image.png

  一、高顺

  很多人对于高顺不是非常了解,认为他不过就是吕布手下的一个普通将领而已,实际上,高顺的能力,甚至比吕布还要强!吕布手下,最出名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就是高顺的“陷阵营”,据说这支军队每次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非常厉害!而且当吕布遇到手下叛乱时,无法独自应对,立即就策马往高顺营中跑,因为他知道,高顺实力强悍,能护住他的安危!

  高顺颇有军事才能,多次击败刘备和曹操的手下,非常有能力。只不过吕布虽然知道高顺忠义,但却并不是非常重用高顺。每次都是需要高顺的时候就重用,用完了就扔到一边,这大概是因为高顺太过忠义了,经常在吕布面前规劝,令吕布十分不喜,所谓忠言逆耳,大概就是这种情况了。

  不过尽管吕布待高顺并不是非常好,但当吕布被捉时,高顺仍然是坚持了他的忠义,不愿意投降背叛吕布,拒绝和曹操沟通,最终杀身成仁,守护住了自己的忠义!

image.png

  二、张任

  张任是刘璋手下猛将,在刘备攻打益州时,给刘备造成了大麻烦。演义中的张任更为逆天,连张飞都差点栽在他的手中!由于张任非常忠勇,所以在攻破雒城后,刘备想留张任一命,收为己用,不过张任却拒不投降,表现出了他对刘璋的忠义。

  原文:任勒兵出于雁桥,战复败。禽任。先主闻任之忠勇,令军降之,任厉声曰:“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乃杀之。先主叹惜焉。

  三、典韦

  典韦在三国中的名气可谓是非常大,在民间版的三国二十四名将中,典韦甚至排在了第三位,位置非常高。事实上,典韦除了战斗力比较强之外,他的忠义之心也足以感动众人。

  当时曹操征讨张绣,张绣原本已经投降,结果曹操霸占了张绣的婶婶,令张绣非常难堪。于是在贾诩的谋划下,张绣开始了对曹操的袭击。由于张绣的行动太过突然,曹操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差点就栽在了张绣手上,幸亏典韦忠义,死战不退,最终才为曹操争取到了逃亡的时间!

  《三国志》: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馀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馀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

  面对张绣军队袭击,典韦没有后退,率领侍卫死战,即便身中数枪,也没有丝毫惧意,最终瞋目大骂而死。此等忠义之心,令众人惊叹、钦佩!

image.png

  四、廖化

  说起廖化,大家就会想起这么一句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似乎廖化非常不堪。实际上,廖化军事能力还算是不错的,虽然比不上关羽张飞这种顶级名将,但整体表现仍然是有值得称赞之处。而且除了个人能力,廖化的忠义之心,也足以感动众人。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孙权偷袭了荆州,导致关羽身死,荆州大部分归属于东吴,原本归属于关羽的军队,也成为了东吴的俘虏。当时的廖化也在这批俘虏之中,不过他却并非真正地投降了孙权,而是用诈死之计骗过东吴,偷偷地逃回蜀汉。

  《三国志》: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

  从公元219年兵败,廖化开始准备逃跑,到公元222年,廖化在秭归和刘备相遇,这中间廖化带着老母亲走了两三年,可见路途是多么的凶险,需要时刻提防东吴的查验。不过廖化的忠义,也算是感动了天地,最终成功地回归了蜀汉,并在蜀汉做到了高位,也算是得到了一生荣华富贵。

image.png

  五、关羽

  关于关羽的争议比较多,历朝历代都将关羽视为忠义之人,甚至很多人结拜都要当着关羽的画像,认为这才能体现出大家的忠义。而到了现代,很多人又不再认同关羽的忠义了,因为关羽曾投降过曹操,而且还曾帮助曹操攻打袁绍,斩杀颜良,帆叶网,令身处袁绍阵营的刘备陷入险境。虽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到当时的关羽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刘备在袁绍阵营,他斩颜良只是想和曹操做一个了断,而且从后续的发展来看,关羽也没有贪念曹操给他的荣华富贵,而是义无反顾的选择重归刘备,说明关羽总的来说,还算是比较忠义。

  再从刘备的角度来看,虽然关羽投降过曹操,但是后来刘备还是愿意将军队交给关羽,并且让关羽驻守荆州,这就说明在刘备看来,关羽是值得信任的,是一个忠义之人,当初投降曹操应该也是迫于无奈的!

三国时蜀国灭亡后马超的后人去了哪里?是去了外国吗

面积小,只有近3万平方公里,人口将近300万。更要命的是,亚美尼亚是个内陆的山地小国,“缩”在雄伟的高加索山脉中,绝大多数地区海拔都在1千米以上。不靠海,也没有邻国阿塞拜疆那样拥有巨额的石油资源。亚美尼亚有两个邻居有世仇:和东边的阿塞拜疆有纳卡争端,和西边的土耳其有大杀戮之仇。 不过,地缘环境的“恶劣”,并没有影响到亚美尼亚人的骄傲。亚美尼亚在西方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亚美尼亚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其二,亚美尼亚人被认为是纯血白种人的象征。在英语中,白种人的正式名字是Caucasian,意思是高加索人,指的是两个高加索国家: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由于这些原因,亚美尼亚人自视极高,认为自己是高贵的基督教徒,同时又是白种人祖庭。但是,在国际史学界却有这么一个与咱们国家有关系的论点:亚美尼亚有可能是咱们国家人的后裔。 之所有有这个论点,原因在于亚美尼亚有一个重要的家族——马米科尼扬家族。 马米科尼扬被认为是亚美尼亚的民族之魂。他的家族在公元4世纪至8世纪,都是亚美尼亚王国的实际控制者。公元5世纪时,亚美尼亚面临生死存亡关头,与当时被认为“万王之王”的西亚最强大的萨珊,在阿瓦拉伊尔大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有一个英雄挺身而出,这个人就是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大将华坦-马米科尼扬。 图-亚美尼亚街头 华坦-马米科尼扬本人战死殉国,但亚美尼亚军却把萨珊波斯大军揍得找不着北。萨珊波斯只好承认了亚美尼亚的自治地位,保全了亚美尼亚的民族身份。为国家如此大功,华坦-马米科尼扬,在一千多年来,都被亚美尼亚当成圣人,后人称他为圣华坦。 这位圣华坦,以及所有马米科尼扬家族的成员,据说和中国古代一位著名人物有关。这个人,你一定不陌生——的锦,蜀汉! 马超怎么和数千公里之外的亚美尼亚扯上关系? 马超为了给父亲马腾报仇,起大军与曹操作战。曹魏大将杨阜打败了马超,马超族人被杀光,马超只好投奔汉中,后投。在马超族人被杀之时,马家还有一个分支没有遭到厄运。马超的伯父马翼、堂兄马抗还在凉州,马超投奔张鲁后,他们自知不是曹操的对手,但投降也是死。为了活命,马翼、马抗带着族人,沿古,经,踏着夕阳一路向西。 《蜀世谱》中记载,马氏族人在马抗的带领下“或至西海”。这个西海应该就是现在的波斯湾(阿拉伯湾)。马抗一家人来到波斯湾,被的国王送到亚美尼亚。马抗带着族人在亚美尼来定居,马家的后人还娶了国王的公主,成为亚美尼亚贵族。为了与当地人融合,马氏家族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符合当地风俗的姓氏——马米科尼扬。《亚美尼亚史》记载:马米科尼扬家庭的始祖名为马抗,在公元3世纪由中国迁徙而来。 图-亚美尼亚街头 还有一种说法。据公元5世纪亚美尼亚两位史学家的记载,马米科尼扬家族的祖先是来自300年前东方秦国的马米和科纳,他们当时与秦国国王陈巴克发生矛盾,战败后逃到萨珊波斯避难。波斯国王不喜欢他们,把他们流放到了亚美尼亚,他们的后人不断繁衍壮大,并把两位先祖的名字结合成为姓氏,形成了马米科尼扬家族。 西方史学界考据认为,东方秦国指的应该是。马米和科纳兄弟正是三国蜀汉五虎上将马超的后人。马氏家族本身就有西凉背景,蜀汉灭亡后,马氏家族后人为了逃难,西迁到萨珊波期,形成了马米科尼扬家族。 不论哪种说法,马米科尼扬的祖先,有可能来自中国。马超祖籍西凉,与西域各国本就联系密切,行军打仗的方式也与中原不同,马超的军队不喜欢用弓弩,而是擅长使用西方式的长标枪等武器,作战时也是西方式的密集军阵。两种说法都提到当时马家的祖先受到了东方的通缉,萨珊王朝国王宁愿得罪东方,也不交出马氏后人,说明这些人在东方地位非常高。再对比他们的姓氏——马米科尼扬,全家被杀,马米科尼扬家族是马超后人的可能性,至少存在。 图-亚美尼亚传统服饰 不过,很多亚美尼亚人并不认为自己国家的圣人家族,其祖先来自东方。 随机文章武隆后坪天坑群的成因,我国唯一冲蚀形成的天坑(深300米)学心理学可以找什么工作,心理学工作盘点(企业猎头/公务员)揭秘尼古拉特斯拉的黑科技,人造地震武器可以劈开地球吸血鬼的始祖该隐,杀死弟弟与妹妹结婚生子(被上帝诅咒)两个人去普吉岛1万够吗,旅游淡季飞普吉岛1万够了(旺季会很拮据)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三国孙坚被乱箭射死后遗体是如何回到江东的?是哪位去要回来的

今天的故事见于《》第七回至第八回,发生在进犯荆州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桓阶和蒯良。原文如下: 刘表军自入城。孙策回到汉水,方知父亲被乱箭射死,尸首已被刘表军士扛抬入城去了,放声大哭。众军俱号泣。策曰:“父尸在彼,安得回乡!”曰:“今活捉黄祖在此,得一人入城讲和,将黄祖去换主公尸首。”言未毕,军吏桓阶出曰:“某与刘表有旧,愿入城为使。”策许之。桓阶入城见刘表,具说其事。表曰:“文台尸首、吾已用棺木盛贮在此。可速放回黄祖,两家各罢兵,再休侵犯。”桓阶拜谢欲行,阶下蒯良出曰:“不可!不可!吾有一言,今江东诸军。请先斩桓阶,然后用计。” 却说蒯良曰:“今孙坚已丧,其子皆幼。乘此虚弱之时,火速进军,江东一鼓可得。若还尸罢兵,容其养成气力,荆州之患也。”表曰:“吾有黄祖在彼营中,安忍弃之?”良曰:“舍一无谋黄祖而取江东,有何不可?”表曰:“吾与黄祖心腹之交,舍之不义。”遂送桓阶回营,相约以孙坚尸换黄祖。孙策换回黄祖,迎接灵柩,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丧事已毕,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孙坚围攻襄阳,刘表派吕公出城向袁绍求援。吕公按照谋士蒯良的计策,在岘山设下埋伏。孙坚一时疏忽,中了埋伏,中箭身亡。孙策手下军吏桓阶进城要求取回孙坚的遗体,遭到蒯良的反对。但刘表最终采纳了桓阶的意见,让其将孙坚的遗体送回,以换回被黄盖俘虏的大将黄祖。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孙策得知父亲孙坚身亡后的神态,叫做“放声大哭”,意为放开声音大声的哭。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已不可查,但应该很早便已经出现。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孙坚被射杀及桓阶换回遗体的情节,是符合历史原貌的。据《•孙破虏讨逆传》注引《英雄记》载:“刘表将吕公将兵缘山向坚,坚轻骑寻山讨公。公兵下石。中坚头,应时脑出物故。”《三国志•桓阶传》称:“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不过,这位帮孙策要回孙坚遗体的桓阶并非如小说所言是孙策的军吏,而是一位身居高位的朝廷官吏。按照《三国志•桓阶传》的记载,此时的桓阶是朝廷的尚书郎。因为父亲病逝,他回到故乡长沙奔丧,不巧又遇上了孙坚身亡这件事情。 既然桓阶不属于孙坚阵营,他为何会冒险向刘表求情要回孙坚的遗体呢?原来他与孙坚还有一层特殊的关系。据其本传记载,桓阶早年在家乡长沙郡担任过功曹,当时担任长沙太守的正是孙坚。孙坚欣赏桓阶的能力,推荐桓阶为孝廉。正是因为这次的推荐,令桓阶的仕途更加顺利,数年后便担任了朝廷的尚书郎。按照汉末的说法,孙江是桓阶的“故主”。故此,桓阶才会冒险前往襄阳向刘表求情。 随机文章全美最著名的未破凶杀「黑色大理花」!怀星梦的小咖女星,竟遭惨无人道分尸、散落公园…宋代王安石变法中”贡举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法国圣女百年不腐尸身,126年宛如活人详解世界十大危险运动,最高死亡率达31%美国三叉戟洲际导弹,4000万美元一枚可摧毁任何导弹发射井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三国关羽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