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正史中,诸葛亮北伐到底出动了多少兵力?他真的是穷兵黩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正史中,诸葛亮真的穷兵黩武了么?
一:魏国南征规模更大
公元228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致书魏国大司马曹休,书中提到他受到吴主责罚恐怕被杀,愿意投降曹魏,请求曹休出兵接应,曹休果然中计,率军进军宛城,同时又命令司马懿进军江陵,贾逵进军东关,兵分三路进攻东吴。这次南征,曹休的主力部队就有10万大军,再加上司马懿、贾逵部至少5万人,总兵力达到15万以上。随后曹休中计,兵败石亭,忧愤交加下,不久以后病逝。为了给曹休报仇,大将军曹真率领最精锐的10万关中军东下与曹休残兵汇合,欲与东吴决战,东吴压力骤增,然而此时诸葛亮再次发动北伐,进攻陈仓,为防陈仓有失而对长安造成威胁,曹真率军回援西线,这才没有再次进攻东吴。这一系列战役,魏国共计调动了25万大军,出兵规模远远大于诸葛亮北伐。

由于诸葛亮多次侵袭边境,使得强如曹魏都丧师失地(破斩王双、夺取二郡),进位大司马的曹真上书魏明帝,请求率军主动讨伐蜀汉,力求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消灭蜀汉的威胁。于是在公元230年8月,魏军兵分四路进攻蜀汉:
曹真率领10万大军从子午谷进攻汉中中部;
司马懿从汉水逆流而上与曹真在南郑汇合;
郭淮率领数万大军从武威进军阴平;
费曜率领数万大军从斜谷进军汉中东部。
魏国在距离石亭之战不过2年的时间之际,又一次出动近二十万的兵力南征,而当时蜀汉举国兵力不过十万!之后夏侯霸的先锋部队受挫于兴势,加上大雨连绵,浩浩荡荡的灭蜀之战却无功而返,而魏延则率领偏师西入,大破郭淮,取得阳溪大捷,诸葛亮3万大军攻不下陈仓被怀疑军事能力,君不见,曹真10万大军攻不下阳平关?

二:魏国兵力损失更大
据《默记》记载,诸葛亮每次北伐不过“步卒数万,长驱祁山”。诸葛亮5次北伐出动的兵力如下:
第一次北伐,6万;
第二次北伐,3万;
第三次北伐,1万;
第四次北伐,4万;
第五次北伐,8万。
相关数据解释如下:
第一次北伐由赵云率领1万偏师进攻箕谷,诸葛亮亲率5万大军进攻祁山;
第二次北伐由于只是为了侧应东吴,所以并没有带多少兵力;
第三次北伐是陈式偏师突袭武都、阴平,所以兵力只有1万;
第四次北伐是在魏延已经取得阳溪大捷,魏国雍凉军团已经被打崩的情况下趁胜发动的北伐,而诸葛亮也认为“并不在多,在于人谋”,并没有带多少军队来北伐;
最后一次北伐前夕,诸葛亮身体已经每况愈下,他认为他死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够与魏国抗衡了,于是联络了东吴进行最大规模的协同北伐,因此,诸葛亮尽起倾国之兵进军渭滨,剑指长安。
诸葛亮5次北伐,调动的兵力即使叠加起来,也不过22万,而魏国仅仅在石亭之战,前后调动的兵力就超过25万,加上曹真伐蜀之战,魏国进攻兵力叠加数据高达45万!
如果说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那么魏国南征算什么?诸葛亮五次北伐,真正的大规模作战只有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第二次和第四次都是局部战役,第三次是偏师北伐。而除了第一次北伐因为街亭之战兵力损失较大以外,其他几次北伐都是无损撤退。第二次北伐诸葛亮虽然受阻陈仓,但是却在曹真进军下全身而退,没有损失多少兵力。第三次北伐兵不血刃夺取二郡,也没有损失兵力。第四次北伐更是先后取得上邽、卤城、木门之战的胜利。最后一次北伐与魏军对峙渭滨,因病去世以后,姜维“反旗鸣鼓”,使得司马懿放弃追击蜀军,从而全身而退。

反观魏国,先后在石亭之战、陈仓之战、阳溪之战、上邽之战、卤城之战、木门之战被打的丢盔卸甲。曹魏无论是进攻规模还是兵力损失都远远大于蜀汉,诸葛亮何来穷兵黩武?
参考文献:
《三国志》
三国史上的卧龙先生:诸葛亮竟还是个天然气专家
世界上最早开发天然气的是四川的临邛(今邛崃),现有材料证明,其开发天然气的历史能够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天然气开发最早的是四川邛崃,这让人感到骄傲。不过,还有让人振奋的……”昨天,成都理工大学刘兴诗教授说,他根据《华阳国志》的记载揣度,不仅仅是一名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并且仍是一名天然气专家。 发现:诸葛亮亲临临邛火井 “说到邛崃的天然气,就不得不说到一位名人——诸葛亮,他其实能够算得上一名天然气专家。”昨天,刘兴诗教授提出了他的这个最新发现。“《华阳国志》里对邛崃火井有记载,‘以竹筒盛其光而藏之,可拽行终日不灭也’。并且,最为重要的是,里面还有诸葛亮到邛崃火井指导工作的记载,他是天然气专家!”刘兴诗翻出《华阳国志》,指着一行文字读道:“临邛火井,诸葛亮往视后,火转盛”。 他说:“现有证明,邛崃火井始于秦汉时期。而到了时期,邛崃的天然气出产现已逐步衰退了。在这种情况下,其时担任镇守成都的诸葛亮前往邛崃观察火井,并用了一个办法,让天然气再次旺盛起来。” 佐证:用竹子做成“输气管” 诸葛亮究竟使用了什么办法?为何他观察以后,天然气出产就“转盛”了?刘兴诗供给了答案:“邛崃地方的《古火井碑序》里就讲得十分具体。”刘兴诗念着《汉代古火井碑序》中的一段文字:“诸葛丞相躬莅观察,改善技法,刳斑竹以导气,引井火以煮盐,置锅灶达数十,更盈利逾万千。”读完,刘兴诗解说说:“上面清清楚楚说了,诸葛亮用当地的竹子做成了天然气运送管道,然后构成规模化出产,使天然气转旺,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这就强有力地证明了他具有天然气专业技能。” 刘兴诗口气笃定地下结论说:“从这点看,诸葛亮懂得天然气的出产常识,他教当地人用竹子做天然气管道,也很契合他‘发明家’的身份。所以,说诸葛亮是天然气专家并不新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诸葛亮为什么要说曾做过一个最大的错误决定,就是重用了杨仪?
还不知道曾做过一个最大的错误决定,就是重用了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我们很多人都是认为诸葛亮此人,一生犯下过最大的错误就是他没能劝阻不要东征这件事情了。其实不是的,他最大的错误就是让杨仪继承了自己的权利,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还差点造成了蜀汉内部出现大乱。这又是怎么回事的呢,我们来看看吧。 我们很多人,都是受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影响,认为诸葛亮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他就是智慧这个词的代表人物。好比说,诸葛亮还在隆中种地的时候,就能说出天下要分为三分的事情。等到他出山跟着刘备之后,也是帮助了刘备走上了人生巅峰,建立了属于刘备的王朝。但是像他这样一位神人,也是犯过大错的,而且这个大错还差点让蜀汉的政权灭亡。 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认为诸葛亮他这一辈子犯下过最大的错误,就是让刘备去攻打了东吴。刘备为了攻打东吴也是不惜亲自上阵带军伐吴,那时很多大臣都在反对,但是诸葛亮他是没有去劝阻的。等到后来,书生待敌深入,就把蜀军引诱到了夷陵那边,随后就用地势和干燥的天气,一把大火烧掉了蜀军连营七百里,也是让本就丢掉了荆州的蜀汉处境更加的危险。而且刘备他也是因为这场战争的失败,导致自己压力大增,抑郁良久最后在白帝城去世了。 但事实上,那时去攻打东吴是没有任何不对的。对于蜀汉来说,荆州就是自己北上伐曹最为重要的地方,如果说荆州丢失了的话,蜀汉就不能直接从荆州发兵,直达中原腹地。 要是想要在攻打魏国,就必须从益州出兵北上伐曹,要翻过很多的高大而且险峻的大山,这不但是对将士们的一个考验,而且也是对自己后方粮草补给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再加上那时刘备的年龄已经是六十多岁了,他为了能够继承自己的位置就选择了赌上一赌,所以我才要说他出军攻打东吴是没有什么错误的。那么诸葛亮他这一辈到底最大的错误是什么呢? 其实诸葛亮最大的错误,就是他重用了杨仪,最后还差点造成了蜀汉内部出现大乱的,要是说在看人用人方面,刘备是要比诸葛亮的眼光要强上很多的。之前刘备就说过此人不能重用,但是他却不听从刘备的话,在自己第一次带军去打仗的时候,就让马谡去镇守最为重要的街亭此地,最后也是因为马谡不听从诸葛亮的安排,被等人给打败了,丢失了街亭此地,虽然这次只是诸葛亮带着军队撤退了,虽然这次的北伐没有损失什么重大的国力,但是也是没有取到什么成果的。等到在他第五次带军北上的时候,因为自己就要去世,就把大权交给了杨仪,让他成为了三军的统帅,最后也是导致了杨仪和开始争夺兵权。 作为蜀汉的元老,又是给蜀汉立下了很多功劳的大将,魏延他肯定是有着自己狂傲的资本的。就在那样的情况下,他们两个人为了权利,互不相让大打出手,最后是魏延夺权失败,被给杀了,也是让蜀汉缺失了一员大将人物,在当时还造成了蜀汉内部出现了一场大混乱。 在我看来,诸葛亮虽然是一生功绩累累,但是他在交代自己后事的时候,是没有做到完全的准备的,他错误的用了杨仪,不但是让蜀汉第五次北上没有取到任何的战果,而且也是让自己这方损失了一员大将。所以不管怎么看,诸葛亮这辈子最大的一次错误决定就是用人用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