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纬,北齐第五位皇帝,565年—576年在位。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北朝齐后主高纬是武成帝高湛的长子,字仁纲,母亲是胡氏。据史书说,胡氏夜梦在海上坐着玉盆,日入裙下,于是有娠。
高纬像他的父亲高湛一样,美于容仪,极受高湛的喜爱。6岁时,高纬被立为太子。9岁时,太史进奏高湛:“有彗星,是除旧布新之象,应当易主。”
秘书监祖珽也跟着起哄,上书称宜传位太子,以应天道。于是高湛传位于高纬,自己做太上皇,实际仍主持朝政,9岁的高纬即位于晋阳宫。
高纬12岁时,高湛病死,高纬便亲理朝政。高纬继位理政以后,第一件事是诏以金凤等三台没有入寺的施大兴圣寺。接着,杀定州刺史、博陵王高济。又杀太尉、赵郡王高叡。
高纬不善言语,因而不大爱见朝臣,即便临朝见到朝臣,不是宠臣亲信,也决不与之说一句话。
高纬仪容俊伟,可有个毛病,就是怕人看,只要有人故意看,他便毛发倒竖,施以重罚。
因此,朝廷百官举凡奏事,都陈述大略。俯首帖耳,匆匆离去,没有人敢于斗胆仰视。
高纬厌恶群臣,却迷信神,不论大事小事,动辄设斋祭祀,称为修德。高纬动不动杀戮、虐待朝廷直士,却对宠信之人则大加宽纵。
和士开侍中是先皇高湛的宠臣,高纬也大为宠爱。高纬的弟弟、琅琊王高俨很厌恶和士开。

和士开便造谣说:“琅琊王眼光奕奕,数步射人,向者暂对,不觉汗出。”
这一说对高俨极为不利,中常侍刘辟强就密告高俨,说陛下疏远,正由和士开间构所致。
试想一个封王眼光奕奕,不是天子之兆又是什么?天子高纬能不愤怨?
高俨感到事态严重,便上书高纬,弹劾和士开,并将这道奏章杂在其他的文书之中,高纬看都没看一体准奏,高俨就借机杀死了和士开。
高纬得报以后,当即下令逮捕弟弟高俨,将他幽禁于后宫,然后把他押在晋阳斩首。
和士开死后,秘书监祖珽专权任事,势倾朝野,百官争相攀附,馈送金银巴结。唯独左丞相斛律光生性节俭,不好声色,不贪权势,决不阿谀奉承。
斛律光一直政声极好,即便带兵征战,总是身先士卒,宽以待下,仁以治众, 将士都愿意为他赴死。因此,斛律光屡战屡胜,从没有败过。
祖珽对斛律光又怕又恨,就在高纬面前进谗离间,高纬一怒,便杀了斛律光。
在斛律光被杀一年后,高纬又毒杀了能征善战的兰陵王高长恭。
不仅如此,高纬还大兴宫室,极尽华丽,认为奢侈是帝王之当然。
他建造宫室,增益宫苑,建偃武修文台。一应嫔嫱院落中,均起镜殿,定殿、瑇瑁殿、丹青雕刻,富丽华贵,妙绝当时。
他又在晋阳起宫院十二处,壮丽奢侈不在邺宫之下,喜怒无常,数起又数毁。建造督造紧急,夜晚常打着火把施作,寒冬则烧汤为泥。百工困顿劳累,无法休息,死伤无数。
高纬又在晋阳西山命人凿大佛像,供奉香烛,每夜燃油灯万盆,如同白昼。
他又替胡昭仪建大慈寺,没有建成,改为穆皇后的大宝林寺,所造穷尽工巧,运石填泉,耗资以亿计,人牛死伤者不计其数。
高纬的御马均藉以氆罽,所喂的食物多达十余种。一旦马匹公母交配,高纬总是兴致勃勃,设青庐、具牢馔而郑重其事的观看。
他所养的狗也待遇优厚,日常均吃梁肉。骏马、鹰犬等有的过分溺爱,竟赐仪同、郡君等等。如赤彪仪同、逍遥郡君、陵霄郡君。
高纬还好斗鸡,对优胜者也赐仪同之号。有些鹰犬鸡马不胜美食,便因营养过剩而悄悄死去。
高纬又在华林园特建贫穷村舍,他自己穿着破衣烂衫,在村中行讨。又设穷儿集市,他混迹其中,做买卖交易。

他还仿筑西域城池,让随从身穿黑衣,扮作羌兵,然后他自己带着兵勇,鼓噪攻城,一举攻下城池,或有时真刀真枪、张弓搭箭,导致守卒死伤无数。
高纬曾独自从晋阳东巡,纵马奔驰,极尽游乐之后,敞衣散发而归。高纬又爱没事找事,搞些不急之务,如一夜求蝎,再三督促,天亮时竟得三升。
又特别喜爱非时之物,所要十分火急,通常是朝征就夕办,否则便施以重罚。
高纬统治时期,赋敛日重,徭役日烦,人力既殚,币藏空竭。
于是,高纬便赐诸佞幸左右卖官。有的得两三个郡,有的得六七个县。到任后往往安
插亲信,逮捕乡官,任意苛取。同时又有中旨传出,委任州主簿、郡功曹之类。
于是州县职司,多出富商大贾,竟为贪纵,民不聊生。
高纬性情残暴,爱好奢侈,但有一点还算正常,就是不淫乱后宫,因此史书说,高纬未尝有帷薄淫秽,唯此事颇优于武成(高湛)帝。
不过,性情残暴就让天下沸腾,令百僚战战兢兢,受不了的。
高纬一次游玩南苑,不知何故,只是兴之所至,赐死随从官员六十人。他有时专以杀人为乐,亲自捋袖操刀,剥人面皮,或让随侍剥皮自己在一旁观看,兴味十足。
定州刺史高绰有一次外出,在路上看到一个妇人,怀中抱着儿子,高绰走近过去,一把夺过来,将小儿扔出去喂狗。
高绰如此作为, 很快传到京师,高纬听说以后,万分兴奋,立即传令召见。
高纬问高绰:“在州里有什么乐事?”高绰答道:“聚蝎在器中,里面放猴,观看最乐!”
高纬就吩咐左右弄蝎,放在浴器之中,又命人赤身裸体的在浴器中洗澡,结果可想而知,毒蝎一咬,哀号宛转,死者无数,高纬看着就欢喜不已。
因此,高纬就拜高绰为大将军,朝夕留高绰在宫中与他一同嬉戏。
高纬嬉游无度,又好自弹琵琶,弹奏《无愁》曲,近侍数百人唱和,曲声远播,民间因之称高纬为无愁天子。
然而,无愁天子吃喝玩乐之下,无愁的日子自然不会太久,最后是江山不保,国亡家破。
武平四年(公元573年)十月,陈将吴明彻攻陷寿阳。高纬听说以后,便忧心忡忡。

侍中穆提婆、领军大将军韩长鸾进奏说:“假使国家尽失黄河以南,犹可作一龟兹国,更可怜人生如寄,唯当行乐,何用愁为!”
无愁天子听罢真的愁绪顿扫,无忧无虑的酣歌起舞去了。北齐越发府军空竭,江河日下。
武平七年(公元576年)九月,周武帝宇文邕决心北伐灭齐。
宇文邕对群臣说:“前入齐境,详见其情形,他们行军,如同儿戏。况且朝廷昏乱,政由群小,百姓嗷嗷,朝不谋夕。如果不取,一定后悔。”
但诸将多不愿意北伐,宇文邕便果断地下令:“机不可失,有反对进军者,当以军法裁之。”
三个月后,周军攻入邺城,生擒北齐皇帝高纬,北方归于统一。
宇文邕班师回到长安,把高纬摆在最前面,随后是其王公大臣、金银宝器、战利品,最后是大驾、六军、乐工奏凯旋乐,浩浩荡荡,献俘于太庙,臣民山呼万岁。
高纬被封为温公,宇文邕令他在宴会上起舞,北齐的臣僚高延宗悲痛不已。
半年以后,周诬高纬谋反,将他斩首,时年32岁,史称其为北齐后主。
南北朝时期齐国第三位帝王高演登基前后
(535年―561年11月23日),即齐肃宗,时期齐国第三位皇帝。名演,字延安,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景县南),齐高祖神武帝的第六子,齐世宗文襄帝、齐显祖文宣帝、齐世祖武成帝为其同母兄弟。他自幼英俊过人,很早就有成大器的气量。武明皇十分喜爱和看重他。他发动政变,废侄子,自立为帝,改元为皇建。即位后,进行改革,注意民生问题,释放奴隶,大力屯田,广设粮仓,有效解决粮食危机,同时依法量刑,大力宣传汉文化。政治清明,广收人才,礼贤下士,孝敬母亲。在位时间虽仅一年,但作为较多,死时传位于其弟高湛。高演去世,时年二十七岁。葬于文靖陵,谥号孝昭皇帝,庙号肃宗。网络配图早年经历高演幼时才智超群,很早就有能成大事的器量,其母武明皇后娄昭君早就宠爱看重他。东魏元象元年(538年),封常山郡公。高演长于政术,善于理解事情的细节;天保朝起开始参预朝政,政治经验逐渐成熟丰富,眼见次兄文宣帝沉湎酒色,大臣趋炎附势,惟高演满脸忧愁,不时直谏。天保元年(550年),晋升爵位为常山王。天保五年(554年),授任并省尚书令。高演善于决断,擅长文辞义理,并省内的人都害怕并服从他。天保七年(556年),高演跟随文宣帝高洋返回邺城。文宣帝认为尚书上奏政事,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命令高演和朝中大臣先讨论确定是非,然后陈述奏上。高演擅长执政的方法,分析判断都合乎道理,文宣帝赞叹器重他。天保八年(557年),转任司空、录尚书事。天保九年(558年),授任大司马,仍任录尚书事。劝君戒乐当时文宣帝沉溺于游乐宴饮,高演忧伤气愤流露在表情上,文宣帝觉察到,对高演说:“有你在处理国事,我为什么不放纵行乐?”高演只是哭泣拜倒在地上,始终不说话。文宣帝也十分悲伤,把酒杯推到地下说:“你这样嫌弃我,自今以后再有敢进酒的人,我就斩了他!”于是取来所用的酒杯全都砸坏丢弃,但是后来高洋更加沉湎于游乐宴饮,有时到各皇亲国戚家比武搏击,不分贵贱。只是高演一到,里里外外都静了下来。高演又秘密撰写条例,将要进谏,他的朋友王晞认为不可。高演没有听从,借机会竭力劝说,于是文宣帝大怒。网络配图高演的王妃本来是魏朝宗室,文宣帝想要高演离开她,私下为高演广泛寻求美好的女子,希望转移高演对元氏的宠爱。高演虽然接受旨意接纳,但和元氏的感情更加深厚。高演的性格十分严厉,尚书郎中分析判断有失误,就加以鞭打,令史干了不法的事,就刑讯追究。文宣帝就让高演站在面前,用刀头上的环抵住高演的肋部。召来被高演惩罚的人,用刀子逼着,要求说出高演的不是,全都没什么可说的,才被放了出来。从此不许鞭打郎中。后来文宣帝赐给高演魏时的宫女,醒来后忘了此事,说是高演擅自带走的,于是用刀头上的环乱打一气,高演因此受伤。皇太后日夜哭泣,文宣帝不知怎么办才好。在这之前囚禁了高演的朋友王晞,就放了他,让他侍奉高演。高演一个多月渐渐康复,不敢再进谏。政变登基天保十年(559年),文宣帝去世,高演住在宫中料理丧事,文宣帝的太子高殷继位,授任高演为太傅、录尚书,朝中政事都由高演决断。其兄文宣帝临终时,表示必要时皇位可以相让,唯不可伤害高殷。一个多月后,高演就住到藩王的住宅,从此高殷的诏书命令不再由高演决断。乾明元年(560年),高演跟随高殷到邺城,住在领军府。当时杨愔、燕子献、可朱浑天和、宋钦道、郑子默等人因高演威望已经很高,心里害怕权力受到威胁,请求高殷任命高演为太师、司州牧、录尚书事;长广王高湛为大司马、录并省尚书事,解除京畿大都督之职。高演因自己是高殷的叔叔而被猜疑排斥,于是和高湛相约打猎,在野地里设下计谋。网络配图乾明元年(560年)三月二十三日,高演刚刚到官署,早上从领军府出发,等到了官署,朝中官员都会集在一起。坐好后,酒喝了几巡,在座位上将尚书令杨愔、右仆射燕子献、领军可朱浑天和、侍中宋钦道等抓了起来。高演穿着军服和平原王段韶、平秦王高归彦、领军刘洪徽从云龙门进入宫中,在中书省前遇到散骑常侍郑子默,又将他抓了起来,在御府内一起杀了。高演来到东阁门,都督成休宁拔出刀呵斥高演。高演命令高归彦说服他,成休宁高声大叫不肯听从。高归彦当时已是领军,向来被士兵敬服,一声令下,兵士们全部扔下了武器,休宁叹息着走到一边。高演来到昭阳殿,皇帝高殷、太皇太后娄昭君、皇太后都出来坐在御座上。高演呈奏杨愔等人的罪状,为擅自杀了他们请求处罚。当时庭院中和两边的走廊下卫士两千多人都身披铠甲等待高殷的命令,武卫娥永乐武力超群,又受过文宣帝的优待,准备随时为高殷效力。高殷本来口吃,加上事出突然不知说什么。太皇太后娄昭君又对皇太后李祖娥发誓,说高演没有异心,只是去掉威胁罢了。高归彦下令卫士解除戒备,娥永乐才将刀放入鞘中哭泣。高演于是命令高归彦带领侍卫的士兵去华林园,派京畿的军队入宫守住门阁,在华林园里杀了娥永乐。高殷被迫下诏任命高演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相府僚属都晋升职位一等。高演不久到晋阳,高殷下诏军队和国家大事都由他来决断。乾明元年(560年)八月初三,太皇太后令废皇帝高殷为济南王,令食一郡,出居别宫。同日高演在晋阳宣德殿登基,大赦天下,改元皇建。下诏复尊太皇太后娄昭君为皇太后,皇太后李祖娥称文宣皇后,宫殿称为昭信宫。高演继位后,文治武功兼盛,颇留心于政事,积极寻求及任用贤能为朝廷效力,政治清明。并亲征北讨库莫奚,出长城,虏亡遁,分兵致讨,大获牛马。事母至孝,友爱诸弟。即位第二年,高演坠马,伤到肋骨。之前高演封废帝高殷为济南王,并约定不杀害他,但后来违反了约定。娄太后探病,再三问高殷的所在,高演不应,太后知道高殷已被害,发怒。临终前悔过,叩头求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南北朝战神杨大眼勇猛无敌,死后却被儿子们挟尸叛投南梁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小杨有一身好武艺,尤其擅长轻功,“跳走如飞。”少年时就以胆气过人远近闻名,立志将来为国驰骋疆场。可是,小杨凭借祖上的余荫进入公务员队伍后,只能天天泡壶茶和机关的老油条们侃大山混日子,偶尔露两手绝活过过瘾,日子过得相当郁闷。 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 公元498年,南征前,急需一批的优秀军官带兵,于是令主考官在全军范围内公开选拔。小杨听到消息,跑进军营自荐。主考官得知他是公务员,根本不理睬他。小杨急了,眼睛瞪得铃铛大,精光四射,请求主考官给他个展示武艺的机会。他把一根三丈长的绳子系在发髻上,请主考官派人骑马和他赛跑。 比赛开始,小杨快如风驰电掣,发髻上的绳子被绷直成一根箭杆,把骑马的对手远远甩在后面,一口气飞到终点。这手绝技震得旁观者欢呼惊叫,掌声震天。主考官乐得合不拢嘴,高度评价小杨是千百年来没见过的奇才,特批小杨入伍,担任野战军先遣团团长。杨团长穿着崭新的将军制服回到原单位,跟老油条们一一告别,豪情万丈道:“我总算熬到的时候了!打今儿起,跟诸位不再是一个档次了!再见了哥们!” (一)打出美名 杨团长随孝文帝南伐,果然如蛟龙得水,一路大展神威,斩关夺隘,连下五城,“所经战阵,莫不勇冠六军。”宣武帝继位后,杨团长率部逼退南齐反扑,接应南齐降将归顺,增援受困守军,凭借赫赫战功封侯授爵,升任军分区司令。其后,杨司令奉命协助主帅征讨东荆州(今河南省泌阳县)一带的少数民族武装叛乱,“讨平之,大眼功尤多。”北伐时,杨司令率部迎战,“大破之”,连斩两名敌将,灭敌“七千有余”,打出了“杨大眼”的美名。 挨过杨司令胖揍过的南朝将领,提起他个个“皆怀畏惧”,到处传言说杨司令“眼如车轮”,都称呼他为“杨大眼”。杨大眼的威名从军界传到南朝民间,父母专门拿他吓唬夜里哭个不停的孩子:“再哭,杨大眼来了!”吓得小孩儿“无不即止。”杨大眼曾对慕名来访者解释:“我的眼睛并不比一般人大,只是我在两军对阵之时,喜欢圆睁双目怒视敌将,从气势上压倒对手,使敌人不敢跟我对视。我眼大是大在精气神上,何必一定要有车轮那么大!” 战场上的杨大眼戎装严整,,大眼一瞪,不怒自威。他善骑烈马,每次作战“恒身先兵士”,一马当先冲锋陷阵。敌军“当其锋者,莫不摧拉。”杨大眼骁勇善战的美名传颂,被公认是超过和的当代名将。 战场下的杨大眼慈母心肠,爱兵如子,“抚巡士卒,呼为儿子。”。每次战斗结束巡视军营时,看见士卒们缺胳膊少腿或是伤痕累累,他总会心疼得“为之流泣。”主帅的泪水是士兵们英勇杀敌的最好催动力,士卒们被感动得在战场上更加奋不顾身。因此,杨大眼的部队战斗力极强,无坚不摧,堪称铁军。 (二)陷入低谷 可是,这支铁军在啃钟离(今安徽省凤阳东北)这块硬骨头时被崩飞了牙。钟离临傍淮水,地势险峻,是南北朝分裂后双方多次争夺的战略要地。公元507年,杨大眼率部粉碎南梁北伐,“遂乘胜长驱”,与主帅带兵数十万“同围钟离”。因为诸多因素,北魏被打得一败涂地。杨大眼手下两名将领的“两军夜中争桥奔退”,兵败如山倒,杨大眼“不能禁”,只得跟着败退。 北魏遭受到建国以来第一次重大失利,几十万精兵灰飞烟灭,宣武帝气得把主帅贬为庶民,把杨大眼一竿子撸到底,从京城洛阳发配到边关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当一名边防士兵。杨大眼在凄厉的羌笛声中,刺骨的寒风里,凄寒的城楼上,瞪着大眼仰望边关月,思绪飞回洛阳陪伴美丽的妻子和三个儿子,度过无数个无眠的夜晚。 两年后,宣武帝迫于外忧内患,重新用杨大眼。杨大眼回到京城那天,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市民们奔走相告,“观者如市”,一睹昔日英雄的风采。 (三)重振雄风 杨大眼奉命到淮河一线布防,镇守荆山(今安徽怀远县西南),与南梁展开拉锯战。他巧妙利用地势,在淮水上游开挖渠道,引淮水成功遏制住南梁的攻势,稳定了战局。玄武帝见他,便将他西调到荆州(又名“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以将军身份兼任荆州省长。 荆州地处南北交界处,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民风彪悍。少数民族首领有奶便是娘,经常在南梁利诱下发动叛乱,成为北魏政府的心腹之患。杨大眼早年有过镇压少数民族叛乱的经验,到任后决定先来个下马威。他命令所有少数民族首领到省政府操场集合,叫手下人搬出一堆箭靶摆在百米开外。这些箭靶由稻草人制成,个个身穿本地少数民族特有的青衣。杨大眼飞身上马,箭法如神,,惊得众头领们头皮发麻。杨大眼指着箭靶警告他们:“看清楚了吗?你们谁要敢再叛乱惹事,我就把你们当箭靶一个个射穿!”众头领口头上齐称不敢,心底却很是不服。 正巧,荆州治下的某个县突然出现一只猛虎,凶残无比,伤人无数。杨大眼接到报告,跑到当地,不顾众人劝阻,闯入深山,赤手空拳与猛虎进行生死较量,最终“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少数民族首领们终于心服口服说:“杨省长太凶恶了,不但把稻草人制成我们的形状当箭靶射,连深山里的猛虎都能活活打死,真是天下第一牛人!有他在荆州,我们还是夹紧尾巴做人吧!”从此,各少数民族规规矩矩,“不敢复为寇盗。” 一年后,杨大眼在荆州省长岗位上病逝。一代战神病逝,理应得到厚葬。可是杨大眼竟然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着实令人叹惋。事情还要从杨大眼貌美如花的妻子说起。 (四)祸起萧墙 杨大眼有个幸福的家庭。他的妻子潘氏色艺双全,也是个“善骑射”的女中豪杰。她给杨大眼生了三个儿子,个个,“咸有父风”。杨大眼早年在东荆州镇压少数民族叛乱时,思念丈夫,曾专程到前线探亲。杨大眼让她换上军装,和自己出双入对,并驾齐驱,或冲锋陷阵,或狩猎游玩。回到军中,杨大眼也不让她避嫌,叫她和自己并肩坐在军帐中,当着同僚和部下的面要么,要么大秀恩爱。杨大眼经常得意地指着她对部下说:“此潘将军也! 可是潘将军在杨大眼被发配到边关期间,竟然耐不住寂寞,“颇有失行”,在洛阳给杨大眼戴了几顶绿帽。杨大眼官复原职后得知此事,先将她幽禁逼审,最后不顾三个儿子求情,怒杀潘氏。杨大眼带着一股邪火领兵出征,由于战事不利和心底窝火,他一改爱兵如子的习性,对部下“,捶挞过度。”清楚杨大眼心性大变原因的同僚和部下,只能。士兵们被打得,把杨大眼恨到骨子里,故意消极应战。 战后,杨大眼“娶继室。”他把对潘氏的仇恨延续到三个儿子身上,得知元氏怀孕时,他把三兄弟叫到面前,指着元氏的肚子说:“你们给记住!我死后,我所有的官爵都由你们这个还没出世的弟弟继承!没你们几个荡妇养的儿子什么事儿!从今天起死心吧,别惦着老子的任何东西!” 三兄弟都遗传了杨大眼的暴脾气,被杨大眼训得“深以为恨”,暗中起了反叛之心。杨大眼在荆州病逝后,三兄弟护送灵柩回京城安葬。离京还有七里时,他们故意拖延到天黑,在郊外。半夜时分,三兄弟闯进宿营地,逼迫继母元氏交出杨大眼的官爵证书。元氏一口咬定不知道,三兄弟一怒之下撬开杨大眼的棺材,把老爹拉出来乱翻一气,依旧一无所获。三兄弟恼羞成怒,索性令手下抱着杨大眼的尸体,率部一起直奔襄阳,投靠。 杨大眼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无往不胜。可是,他不能正确处理家庭矛盾,不问,以极端方式处死潘氏后,继续把三个儿子当仇人敌视。续弦后,杨大眼又很脑残地在儿子和继母之间制造矛盾,导致自己死后被儿子们挟尸叛投南梁,背叛了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祖国,遭遇到最大的羞辱。杨大眼如果地下有知,应该痛悔:沙场拼杀,你死我活,理应。妻儿老小,血肉相连,岂能如此无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