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三国时期蜀汉本土的士族、豪门与刘备的关系怎么样?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俗话说得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是指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在中后期已经无人才可用,只能用廖化这样的老将来冲锋陷阵。

image.png

  这种现象在三国时期,也是蜀汉政权特有的,人才更迭青黄不接。

  和曹魏以及东吴不同,蜀汉政权中的本土士族、豪门,跟朝廷的关系是最差的,这让蜀汉政权的力量始终无法真正整合,而形成合力。

  都说三分天下之优势是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靠人和,可实际上,刘备在自己占据的核心地盘,也就是益州,从来没有过人和。

  《三国志·蜀书》中,蜀汉政权的有传记的大臣,按比率计,非益州人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不是一个正常的数字比,蜀中人跟蜀汉政权的隔阂由此可见。

  从张任、严颜、黄权、樵周等蜀中精英人士先后对待蜀汉政权的态度看,蜀中人士从刘备开始入川,到蜀汉政权灭亡,都是一直在默默的抵制。

  刘备入川时,蜀中人把他当成侵略者,新的强势力量入川,旧有的利益格局会遭受到侵犯,所以,以张任为首的庶族和以严颜为首的士族,都不怎么给刘备脸。

  不得已,刘备只能斩杀张任,放弃起用严颜。

  但刘备在蜀中站稳脚跟后,蜀中士族、豪门依旧抵制刘备,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他们为何会反感刘备建立的政权?

  刘备身兼大汉皇叔的身份,武力也足够强横,按理说,应该是比刘璋更适合的主公,可为何蜀中士族、豪门都不愿意配合刘备?

  首先是缺少一个沟通的桥梁,刘备入川,是有带路党的,张松献地图,法正带路,李严投降。

  但法正和李严都不是益州本土出生的人,只是在益州任官,他们代表不了益州士族、豪门。

  唯一的心向刘备,也是益州土著,最合适成为刘备跟蜀中人士沟通桥梁的张松,却意外被刘璋给杀掉了。

image.png

  张松的死,让刘备失去了一个能理解自己的志向和战略,也熟悉蜀中士族、豪门的心理,能有效连接刘备跟蜀中人士的重要谋臣,还是无可替代的。

  张松的重要性,就好比当初刘备入徐州时的糜竺。

  刘备在荆州为何能得到大多数人心,不就是前有诸葛亮,后有庞统,帮助他沟通荆州人士嘛。

  其次,就是从利益角度出发了,这还是最重要的环节,刘备入川,是准备以蜀中的财力、人力、物力作为将来北伐中原的根基。

  但这会损害蜀中士族、豪门的利益,让人家出钱、出力、出粮,并不是不行,需要给人家一定的回报,土地、商路,或者势力越来越强大后给予人家有实权的官职。

  偏偏,刘备主政蜀中后,上述能给予蜀中士族、豪门的回报,统统没有,不是刘备不知道用利益拉拢他们,而是刘备做不到。

  刘备占据益州后,紧接着打了“汉中之战”,这一战刘备在军事上是赢了,赶跑了曹操,独占了汉中这个军事要地。

  当时的刘备可谓是意气风发,用电视剧《三国演义》(新版)中法正的话语就是:“扶有两川及荆州,带甲百万,上将千员,天下大势已归于主公啦。”

  但刘备其实是有苦说不出,军事上赢了,但经济上输得一塌糊涂,因为曹操退走前,把汉中的人口全部给迁走了,给刘备留下了一地鸡毛。

  刘备要想重建汉中这个北伐前沿基地,就需要从蜀中大量的迁移人口到汉中,并出钱、出粮来恢复。

  而从蜀中迁移人口,筹集钱粮,都需要从蜀中士族、豪门的兜里掏钱。

  刘备成为益州之主后,蜀中士族、豪门好处没看到,反而要掏钱帮助刘备进行战争。

  战争结束后,虽然抢到了地盘,可又要出钱帮他重建汉中,却看不到一丝利益和回报,人家能愿意?

  就算刘备可以用北伐成功后,给予重谢,或给予某些特权,如商业上的特权来忽悠蜀中士族、豪门支持他,可这些刘备同样做不到。

  “汉中之战”结束后的当年,关羽就大意失荆州,刘备政权马上瘸了一条腿。

  然后,仅仅过了两年时间,刘备就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蜀汉政权元气大伤,北伐曹魏眼看着就要成为泡影,蜀中士族、豪门期待的利益和回报更是无影无踪。

  “夷陵之战”中,黄权因被隔绝在江北,跑去投降了曹魏,他真是回不来吗?

  当时,战争已经结束,东吴大胜,目的已经达到,为了留下一丝余地,不会对黄权穷追猛打,同样,曹魏也未必就对这支孤军感兴趣。

  黄权完全可以安排使者过江,请刘备安排船只接应他回归,可他却投降曹魏,很难说他不是看见刘备大败,判断出了蜀汉的衰弱不可避免,因此给黄家找一条退路。

  无非是分别下注,这种情况,在三国时期太常见了。

  黄权不看好刘备政权,蜀中其余的士族、豪门一样如此。

  从刘备入川开始,打汉中,丢荆州,打东吴,战争一场接一场,可势力范围却越来越小。

  刘备政权用蜀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打仗,回报却没看到,以后估计也很难看到,蜀中士族、豪门能去支持刘备?能去支持一个没有回报的无底洞?

  蜀中人士因不看好刘备,也或者是因刘备入川后,在各种战争中没能给蜀中带去看得见的利益,如土地、商路、人口等,所以,一直跟刘备政权有隔阂,不愿意倾力相助。

  反过来,刘备和其继承人刘禅,包括诸葛亮,在这种局面下,也不敢多起用蜀中士族、豪门参与本政权的决策,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就是蜀中士族、豪门不愿意支持刘备建立的政权,不愿意支持诸葛亮北伐,以及蜀汉政权中,非益州人士占主导,直至蜀汉灭亡的原因。

  蜀汉扎根在蜀中,本土人士却跟本政权面和心不合,不愿意提供人才,就只能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了。

  在对待本土派的态度,以及给予的回报上,东吴政权就比蜀汉政权做得好。

  孙权刚接任江东之主的位置时,一改孙策在世时强力压制江东本土派的态度,大力提拔以“吴郡四大家”为主的本土势力。

  让东吴政权中形成了以外来派、本土派、孙氏宗亲为主导的三角势力平衡,既保证了东吴政权的稳固,也得到了本土势力的支持。

  另外,最主要的是,孙权不断的对外扩张,让江东的本土势力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回报。

image.png

  孙权从继承的地盘只有江东的五个郡,到占有整个江东六郡,再到开拓南方,沟通辽东,开拓海路,夺占荆州,积极北上争夺两淮,势力越来越强,地盘越来越大。

  也因此,孙权能给予支持他的人才、势力更多的利益和回报,有更多的土地封赏,有更多的商路能让支持者赚取金钱。

  这些都是能看得到、拿得到的收益,因此,在孙权因继承人之争跟江东本土派翻脸前,他从江东本土派那里收获的人才、物力、钱粮上的支持,是刘备在蜀中无法得到的。

  双方的区别就是,孙权越混越强,刘备越混越弱,一个能挣钱挣地盘,一个只能压榨。

  所以,刘备政权无法得到本土势力的支持,只有政权内部的元老派和荆州派,因为“复兴汉室”的理想,一直在咬牙坚持。

  至于蜀中士族、豪门,他们没有“复兴汉室”的理想,难道出钱、出粮,出人支持刘备政权是为了支持寂寞?

  刘备确实比刘璋更适合做益州之主,刘璋不折腾,带不来多的利益,但刘璋也不需要蜀中本土势力提供额外的投资。

  归根结底,还是刘备、诸葛亮在战争中,无法给他们带去回报而已。

既然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那么为什么刘备两个都有却最后没夺得天下

众所周知,中有一句名言叫“伏龙、,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意思就是、这两个人,只要得一个人就可以得天下。而三国中,将两个人都揽入自己手中,按道理刘备应该一统三国才对,但为何只只得了三分之一的天下,偏安一隅。 卧龙凤雏,当真实至名归? 首先,诸葛亮,庞统,二人同为之徒弟,作为他们的老师,看着弟子胸怀锦绣,却不遇明主,心中那个急啊。所以司马徽()在和刘备交谈之时,说出了那句我们熟知的: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那事实上伏龙、凤雏真的就是在谋略上无人能敌吗?不尽然,诸葛亮自己都说过: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 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庞统早逝,诸葛分身乏术 其次,凤雏早死,原本孔明的「天下三分计」是要刘备制霸荆益两州的,纵然孔明有,也不可能同时处理荆两州的政事,所以才要士元帮助刘备去攻下益州,并代为管理益州的政事。可是士元在落凤坡中伏身亡,而这样,孔明也只有连原本士元那份工作也扛了下来,那又怎麼会有足够的精力去北伐中原呢? 成也荆州败也荆州 关羽失荆州,其实关羽是孔明的「天下三分之计」的大功臣,也是「天下三分之计」的最大破坏者,孔明在隆中对中说过,要结好东吴,那麼「天下三分之计」才能有所保障,而且在孔明入蜀时,也再三叮嘱关羽要「北拒,东和」,可是关羽却没有遵守,不但拒绝了孙权的提亲,而且在攻打樊城时又过分自信,把大部份部队都调到前线,使荆州防备有所欠缺,而、才有机会霸占荆州。蜀汉失去了荆州,不但失去了广大的资源生产地,而且也失去了分散曹魏兵力的根据地。 同时刘备本身也有问题,在有机会统领荆州时,他只顾自己的仁义,不去承继的荆州,令东吴有藉口也要了荆州的一部份,间接造成关羽悲惨的下场。再者,关羽阵亡后,又犯上同一的错误,只顾自己的个人感情,毅然向东吴的报复,如果不报复的话,那么不会发生火烧连营的故事,蜀汉也不会丢了、、黄权等等的良将。 其实,无论文武,刘备在整体上从没胜过曹操,刘备和诸葛亮都忽略了对后代和后备力量的培养,一两次的失败就杀了和,刘备为关羽报仇乃义气之举,感情用事本来就是大忌。诸葛亮分兵以攻待守是徒劳之举,缺少战略眼光,第一谋士的美名,其实也露出很多破绽,的低调,稳妥最终笑到最后。 这就像网易全自由三国策略手游《率土之滨》中一样,当一个势力出现了断层,只有谋士,没有执行,光有高战没有拆迁,州战的时候只能打退敌人却不能连根拔起,打城时即使击败守军城池也没法占领; 有些大盟因意气用事,执意带领全盟去跨洲远征,最终被另一同盟前后夹击,失败而归;在此期间,其他盟提前进入司隶联合起来呈合围之势将洛阳围起,一举拿下洛阳,统一三国! 古语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关系到人民生死,国家存亡的大事,必须加以慎重的研究和考察,一味的只想着打架从而草率的开战,便已经输了三分,那么离失败就不远了。 随机文章沉船宝藏阿托卡夫人号,8吨黄金加古董价值26亿人民币探寻圣物失落的约柜,装有先知摩西与上帝签订的契约墨西哥伊克基尔天然井,深达40米的天然地底游泳池探寻空中猛禽的虎头海雕捕猎技巧,白头海雕vs虎头海雕谁更厉害外星人真的来过地球吗,地球被外星人暗中保护/地球被外星人监控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三国猛男张飞为什么非要与男人一起睡觉?

乍一看题目似乎有些噱头,不过这的确是史实,要求与之一起睡觉的男人名叫,是时期荆州著名的士人,他的祖父、父亲都历任地方太守,在荆州名冠当时。那么猛张飞为什么非要和他睡觉呢?刘巴少小的时候就很有才名,荆州牧多次推举他为茂才并举荐为官,刘巴一律回绝。后来刘表病死,西征荆州,自知难以抵挡只得败逃江南,当时荆楚士族大都跟随刘备,只有刘巴毅然北降曹操。网络配图 由于刘巴一直劝阻不要接纳刘备,同时在曹操征伐荆州时,刘巴又一心投靠曹操,且与刘备争夺长沙、零陵、桂阳,失败后拒绝归顺刘备反而转道交阯(越南),准备绕道回到曹操身边,所以刘备对他恨之入骨。曹操败于赤壁,临走交给刘巴一项任务,让他收服长沙、零陵、桂阳荆州三郡,刘巴担忧刘备来袭,曹操拍着胸脯说:“如果刘备胆敢侵犯,我亲自率领六军前来。”没想到曹操食言了。刘备占领荆州接着就打下了三郡,刘巴眼看着回去无望就改名换姓悄悄地潜回蜀地,结果被益州太守捕获,审讯的时候刘巴闪烁其词,太守以为他不是什么好鸟准备杀掉,多亏主簿劝说才保住性命。不过事又凑巧,刘备占领了益州成为长官,刘巴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刘备的手心。 张飞要求与他一起睡觉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当时刘备攻打成都,得知刘巴就在城中,下令不许伤害他,如有违抗诛及三族,这可是死命令。拿下成都后,刘巴不得已向刘备请罪,刘备也未怪罪,但他就是不愿为刘备服务,这个时候张飞出场了。《》注引《零陵先贤传》曰:张飞尝就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恚。此处“宿”当作“住宿”或“过夜”讲,古人很讲究用词,尤其史学家更是谨慎。为了给刘巴套近乎,张飞主动登门拜访,并要求留住一宿,结果遭到刘巴抗议。网络配图 张飞与刘巴睡觉不外乎几种原因,一是受刘备委派招降刘巴,因为张飞有招降的经验。二是表示求贤若渴,当时镇守荆州,张飞作为二号人物屈尊下架,无疑在效仿“三顾草庐”。三是张飞性格使然,《三国志·张飞传》说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也是致命弱点),意思是他比较敬重士人。在张飞眼里能够表示亲昵和任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但无论张飞目的如何,刘巴以“不与语”的方式予以回绝,遭拒后的张飞很是气愤,但并未,而是将此事汇报给了刘备,刘备认为看不起张飞就是对自己的不敬,大怒说:“他肯定是假道於此,想北还曹操,虽然他才智绝人,如果不能为我所用,别人也休想任用。”至此刘备起了杀心,这可急坏了,他力保刘巴说:“这个人运筹帷幄比我还强,请宽限时日”。 诸葛亮找到刘巴说:“张飞虽是武人,但他敬慕足下,而且主公欲定天下,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你虽然天素高亮,也略微说些软话,不应该拒绝张飞的好意。”没想到刘巴固持己见说:“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弄得诸葛亮一时语塞。恰巧此时出现了一件事让刘备束手无策,当初攻打成都时,刘备为了激励将士,约定:一旦拿下成都,府库金银任凭将士自取。结果打下成都后,将士们各取所需,这不仅扰乱了金融秩序也使得军费出现短缺。这时刘巴出了个主意,正是这个办法不仅使混乱的局势得以迅速稳定,也使刘备改变了杀他的初衷,刘巴说:“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巿。”刘备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府库充盈,人心稳定,刘备在成都也站稳了脚跟,于是任命刘巴为尚书,刘备称汉中王,提拔刘巴为尚书令,代理主管各项政务,尽管刘巴对刘备心存怨气,但刘巴依然尽心尽责一心为公,刘备的所有文诰策命均出自刘巴之手,并与诸葛亮、法正、、共造蜀科,为治理蜀汉立下了功绩。网络配图 张飞要求与刘巴睡觉之事,曾经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赞扬张飞,有人称赞刘巴,此事传到东吴,与曾就此事进行讨论,孙权说:若刘巴随波逐流取悦于刘备,如何称得上高士?张昭持不同意见说:那也不应该拒绝张飞好意,作为武将,张飞能够屈节下士,这是对士人的尊敬,这件事刘巴的确有些欺人太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刘备三国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