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古代上朱温为什么要杀唐昭宗和唐哀帝?到底有多残忍?

时间:2023-08-0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4

  朱温原来是黄巢手下的大将,后来叛变,投降了唐朝,朱温镇压黄巢起义军,立下了不少战功,逐渐做大了自己,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

  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朱温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整个唐朝朝廷,帝王成了傀儡。

天祐元年(904年),朱温以武力把唐昭宗逼迁到洛阳,没过不久,朱温便将唐昭宗杀死。

image.png

  杀死唐昭宗后,朱温立唐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当时只有十三岁,还是个小孩子。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迫不及待地通过禅让的形式,夺了唐哀帝的帝位,自己称帝,建国号为梁,史称“后梁”。

  朱温为了能顺利夺取帝位,非常残忍,杀人如麻,为了架空唐朝帝王,朱温曾一次将帝王身边的二百多人全部杀死,不仅如此,朱温后来还杀了唐昭宗和唐哀帝,心狠手辣。

  天佑元年(904年),朱温想将唐昭宗接到洛阳,加以控制,担心唐朝大臣们反对,于是下令养子朱友谅假托唐昭宗的诏令,杀了丞相崔胤、京兆尹郑元规等人,然后,再上奏表请求唐昭宗到洛阳,唐昭宗一看朱温的架势,不敢反对,只得听从。

  这下,朱温便开始折腾了,他下令拆掉长安宫室,将这些木料顺渭水漂下,在洛阳营建皇宫。

唐昭宗到了洛阳,唐廷的六军侍卫,已经都没有了,此时,唐昭宗身边卫士及宫中的人,全部都是朱温派来的。

朱温要把帝王完全掌控起来,实际上,此时的帝王,已经是个摆设了。

  在唐昭宗从长安到洛阳的途中,唐昭宗身边还有自己人,一共二百多人,但朱温不放心,担心情况有变,下令,将帝王身边的二百人,全部杀死,甚至是活埋。

然后,换上年龄、身高差不多的二百人代替,一开始,唐昭宗还没注意,后来才发现,全是朱温的亲信之人。

  《旧五代史 太祖纪二》记载:是时,昭宗左右惟小黄门及打球供奉、内园小兒二百余人,帝犹忌之。

是日,密令医官许昭远告变,乃设馔于别幄,召而尽杀之,皆坑于幕下。

先是,选二百余人,形貌大小一如内园人物之状,至是使一人擒二人,缢于坑所,即蒙其衣及戎具自饰。

昭宗初不能辨,久而方察。

自是,昭宗左右前后,皆梁人矣。

  帝王身边没有一个自己人,完全没了自主权,朱温胃口大开,进一步夺取更大的权柄。

image.png

  天佑元年(904年)八月,朱温指示左龙武统军朱友恭、右龙武统军氏叔琮及蒋玄晖等人,乘夜入宫,以奏事为理由,率兵进入内宫,先杀了唐昭宗后宫河东夫人裴贞一,然后,再杀唐昭宗,唐昭宗身穿单衣,绕着宫殿内的柱子跑,但很快被追上杀死,年仅三十八岁。

  朱温杀了唐昭宗,立唐昭宗十三岁的儿子李柷为帝王,即唐哀帝,但很快,朱温等不及了,逼唐哀帝禅让,朱温夺取帝位后,又将唐哀帝杀死。

  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朱温通过逼迫,接受唐哀帝禅位,自己称帝,他改名为朱晃,国号大梁。

朱温废十七岁的唐哀帝为济阴王,迁往曹州济阴囚禁起来。

但就是这样,朱温还没放过他,第二年的二月,朱温将唐哀帝杀死。

  就这样,朱温篡唐,灭亡了唐朝,不过,朱温后来也没有好下场,被自己的儿子杀死,剑从后背穿出,死得非常惨,这也算遭报应了!

闽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

闽(909年-945年),十国之一,先后定都于长乐(今福建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瓯)。

909年,王审知受封,成为闽王。

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其长子继位。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死王延翰夺位,并于长兴四年(933年)称帝,建都长乐,年号龙,之后政变内乱不断。

闽天德三年(945年),于内乱时出兵将其攻灭。

王审知祖上曾做过固始县令,后来直到父亲王凭仍以务农为生。

王审知的哥哥王潮做过小吏,在当地兄弟仨以勇武出名。

在打进长安,各地起义不断时,寿州人王绪也起兵攻入固始,扩充军队,发展势力,听说王潮兄弟很有名气,便将他们招进军中。

据说王审知状貌雄伟,隆准方口,因常骑白马作战,军中美称为"白马三郎"。

王绪兵少势薄,为站稳脚跟,他投靠据守蔡州的秦宗权。

秦宗权便任命他为光州刺史,让他配合攻打军。

王绪不愿意,迟迟不肯发兵。

秦宗权便兴师问罪,王绪寡不敌众,只好退出固始,南下发展。

他们一直打到了福建境内,军队也发展到了数万人,但这时内部却发生了变故。

王绪趁乱世起兵,虽然豪爽,但度量极小。

当时有术士谎称其军中有暴乱之人,于是他借机将魁梧的和有才干的人杀死,最后惹恼王潮兄弟。

王绪领兵到了漳州(今福建漳浦),借口路险粮少,命军中不得携带老弱。

当时只有王潮兄弟扶着老母亲随军而行,王绪命人杀王潮母亲,众将士见状,纷纷为他们求情,王绪只好作罢。

此事令王潮担心日后再被王绪借口加害,于是挑选了几十个心腹勇士发动兵变,将王绪拿获,不久被囚禁的王绪自杀。

王绪死后,众将一起推选首领,王潮便当了军队主将。

王潮整肃军纪,禁止将士骚扰百姓,抢掠财物,又和得力将领结拜,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王潮兄弟孝敬母亲,为母亲不惜以性命相争,这就足以令将士们由衷地钦佩,在王潮的大力整顿下,这支军队没有了抢掠恶习,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因此所到之处大受百姓欢迎,赢得了民心。

王潮原打算向西进军,跋涉到蜀地去保护。

当时的泉州刺史廖彦若横征暴敛,残忍无道,百姓将士不堪忍受,但无人反抗。

在王潮经过泉州时,泉州军民派张彦鲁为代表,请求他驱逐廖彦若。

当地百姓也来犒军,恳求王潮为他们除害。

泉州当时已是福建的一座大城,而且是良港,海上贸易发达,地方富庶,王潮顺应民意,领兵包围泉州城。

廖彦若死守泉州,一时难以攻下。

一年之后,王潮终于占领了泉州,处死了廖彦若。

福建观察使陈岩任命王潮为泉州刺史。

入主泉州后,王潮收编守军,减轻赋税,受到军民拥戴。

陈岩临死之前想让王潮代他主持福建军政,但被陈的妻弟范晖夺取政权。

王潮不承认范晖,命王审知进兵讨伐。

景福二年(893年),王审知围攻福州很长时间内没奏效,伤亡很重。

王审知请求退兵,王潮不准。

王审知又请求援兵,让王潮亲自去督战。

王潮回信"兵尽添兵,将尽添将,兵将俱尽,吾当自来。

"王审知见信亲临前线,指挥将士。

福州城内粮草已尽,属将杀了范晖,开城投降。

王潮将官署搬到福州,又礼葬陈岩,厚待其家属,其言行又赢得了福州的民心。

占领福州后,王潮已经有了福建五州,唐昭宗任命他为福建观察使,承认了他对福建的控制。

王审知被命为副使,他不骄横又很有度量,而且在统一全闽过程中出力最多,功劳最大,这使王潮对其异常信任器重。

唐乾宁四年十二月(公历为898年1月)王潮病倒后,没有让儿子主政,把军政大权交给王审知。

不久唐朝在福州设立威武军,任命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后又封为琅邪郡王。

代唐自立后,在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封王审知为闽王,都闽侯(即长乐,今福建省福州市),此即"开闽王"的由来。

当时中原大地,群雄割据称帝,但王审知一直尊奉中原王朝正朔,称臣纳贡,未曾称帝。

即使占据江淮地区,阻挡进贡通道,他也让人由海路到达山东再到开封,没有间断。

王审知统治福建期间,自奉俭约,为政以德,与民休息,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修筑道路,访求民隐,兴利除弊,建立学校,奖励通商,深得民心。

因而在五代,中原各地战乱频,残破不堪,而东南海陬蛮荒,经开发后变成"海滨邹鲁"。

由于王审知在开发闽地上的杰出贡献,他被尊为"开闽第一"。

南唐元宗李璟闻知闽国内乱,欲乘机扩土,遂遣军入闽。

保大二年(944年)南唐以边镐为行营,招讨诸军都虞侯、翰林待诏臧循为谋臣,随枢密副使查文徽率军自洪州(今江西南昌)进取建州。

此时仍在攻打朱文进控制的福州,不克,闻唐军压境,乃施疑兵假称南唐出兵助攻福州,诈福州守将林仁翰杀朱文进出降。

王延政得福州被拥为闽帝。

未几,泉、漳、汀诸州旧将皆率众归降。

南唐军临盖竹(今福建建阳南),知王延政已取福州而不敢轻举贸进。

又闻闽将张汉卿率兵自镛州(今福建将乐)驰援建州,臧循退屯邵武,查文徽自率兵退建州。

闽军视臧循军较弱,遂偷袭臧循军,大胜并斩杀臧循。

保大三年(945年)正月,王延政为加强建州防御,令从子王继昌镇守福州,调侍卫军及拱宸、控鹤两都兵往建州;令仆射杨思恭与统军陈望率兵前出建州,列阵建阳溪南岸以阻截南唐军。

两军相持旬余,南唐军亦不敢战。

随后南唐以何敬洙为建州行营招讨马步都指挥使,祖全恩为应援使,姚凤为都监,率兵经崇安抵赤岭(今福建崇安南),进援查文徽。

闽将杨思恭轻唐军兵少,又立足未稳,即令陈望领兵涉水进击。

唐将祖全恩以主力当正面,遣奇兵出其后,两面夹攻。

陈望战败被杀,杨思恭弃阵而逃。

王延政闻讯大惊,急召董思安等率泉州兵护卫建州。

此时李仁达(后改名李弘羲)趁乱窃据福州自立,拥立卓岩明称帝。

五月,李仁达又杀死卓岩明,自立为威武留后。

同月,南唐军始攻建州,至八月,王延政因孤立无援,城陷而降,闽国灭亡。

九月汀、泉、漳三州继降,南唐以建州置永安军。

南唐乘势攻福州,不克。

保大四年(946年)李仁达以福州附吴越。

946年,闽国旧将留从效驱逐南唐在泉、漳二州之驻军,占据该地,但仍向南唐称臣。

留从效及其后继者占有泉、漳二州直至北宋建国之后。

开闽王氏以唐光启二年(886年)丙午岁王潮官拜泉州刺史开始确立对福建的统治,经六十年至945年丙午岁,闽国被南唐灭亡,标志着王氏对福建统治的结束。

丙午年属马年,因而在闽台民间流传着王氏"骑马来,骑马去"的谶语。

随机文章揭秘产生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火山/海底地震/小行星撞击人从地球到月球要多久,目前技术要8天左右/未来可能只需4小时探索古墓里面真的有机关吗?各种各种致死性机关/针对贪财的盗墓贼做梦梦见手机丢了是什么意思,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有不同寓意(好坏参半)古代冰窖是什么样的?古代人如何避暑?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是如何出现在历史舞台的?

说到闽国的建国者,福建当地人想到的肯定是王延翰、王延钧兄弟争夺帝位,王延钧胜利后,建国号闽。

其实他兄弟二人只是小喽啰罢了,只是算是官二代,最后为了权利互相伤害并决出了高下。

如果说谁才是闽国的缔造者,那离不开他二人的父亲和大伯,也就是王潮与他的弟弟王审知。

王潮、王审知一家,祖上世代为农民。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黄巢攻入长安,江淮地区群雄割据称霸。

寿州人王绪乘机起兵,攻陷固始县。

王审知的哥哥王潮,当时为县里的小吏,被王绪任命为军官。

王绪兵少将寡,以蔡州秦宗权给靠山,秦宗权任命他为光州刺史,让他带领所部合击黄巢,王绪他一想,我这点兵都不够黄巢塞牙缝的,我这实力也不允许啊(一个县城还光州刺史,实力太不允许了),所以王绪就故意拖延不动,秦宗权大怒,派兵攻打固始县,王绪无力抵抗,撒腿就往南跑。

他命妹夫刘行权为前锋,转掠江、洪、虔等州,又折入福建,还别说,王绪这妹夫挺有两下子,攻陷了汀、漳二州,自称汀州刺史。

王绪部呢虽然不如孙儒部杀戮之惨,二攻占之地,并不久留,往往洗劫一空而去。

就在这时,王潮、王审知兄弟三人共奉一母,不肯弃老母亲于战乱,苦苦相求王绪,王绪大怒,要把王潮、王审知的老母亲来个斩立决,在众将士们的苦苦相求下老母亲才得以保全性命。

原来,王绪这个人啊,心胸狭窄,才华超过他的人,他看着都不顺眼,他必定想办法整死你。

他手底下的将士们人人自危,担心哪天被王绪看上。

而王潮三兄弟刚刚与他发生冲突,恐怕是人头不保了。

于是,王潮一不做二不休,发动士兵,合谋除掉了王绪,被士兵们推举为主帅。

王潮成了主帅以后,因为骨子里就存在淳朴农民的气质,和一批骨干歃血为盟,建立了核心集体团队,全面的控制了王绪的军队。

没过多久,王潮就在军中树立了威信,赢得了全军的爱戴。

随后他整顿王绪之前带兵时的军纪,革除了剽掠的习气,改善了军民关系。

王潮转战福建后,收到了民众的拥护。

随后王潮攻泉州,收编泉州军,平定狼山大王薛蕴,极大的扩充了实力,王潮派弟弟王审知攻福州,攻下福州后,王潮从泉州转治福州,此时,他坐拥福建五州之地,任命他为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

王审知长的壮,高鼻梁,大大的方形嘴,喜欢骑白马,军中呼为“白马三郎”、他对他哥哥王潮,百依百顺,从不计较个人委屈。

有时候他犯错,他哥王潮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打,都没有一丝怨色。

王审知能干,有度量,又识大体,很得王潮的信赖,王潮病重,便让王审知处理大小事务。

王潮病死,王审知即位,唐廷仍任为节度使,后加同平章事,封琅琊君王。

(这个不是,别误会)时,又受后梁册封为闽王。

王审知即位后,恪守王潮成规,因王氏兄弟出身贫寒,深知民间疾苦,所以他生活节俭,衣着朴素。

而且就在此时的唐末,北方的儒士因为战乱,大多都避难在福建。

王审知礼贤下士,多方招揽,唐相王博之子王淡、杨陟从弟杨沂和知名进士徐寅皆入其幕中。

王审知还尽力培养当地人才,兴办学校。

此外,王审知利用福建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海上贸易,吸引各地客商前来经商。

(原来福建人经商厉害是有渊源的哇)王审知的为政表现,亦为人称道。

他任用德才兼备者为官,改善与民关系,废除严刑,轻傜薄赋,给福建民众创造了一个在天下大乱时期休养生息的大好环境。

王审知死后,他大儿子王延翰即位,宣布建国称王。

二儿子王延钧不太服,杀了他哥,登上皇位,建国号闽,追尊王审知为太祖。

这就是闽国的建国史。

小编题外语:下次看到车牌号闽字开头的,我一定举手说:“我知道,我知道,闽是福建省的简称,它与福建省还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随机文章关于神射手哲别 他的生平资料和他的功绩如何?宋朝历史上获评价最高的皇帝是如何拒吹枕边风?英国鹞式垂直战斗机,曾击落21架阿根廷战机(已退役)阿什法则的重要性,无视它恐让微软和华为破产(绝非危言耸听)揭秘神仙已被科学家证实,政府为什么隐瞒修真(谣言终结)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朱温五代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