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是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功臣,他一生共有四子四女,但在徐达死后,这些子女们的境况却截然不同,这是如何回事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徐达死后,长子被囚,二子善终,三子早卒,四子被杀。长女做了皇后,次女和四女做了王妃,三女出家为尼。

徐家子女,之所以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结局,重要是和古代上那场靖难之役有关。
徐达出身底层,少年时就和明太祖朱元璋相识,而且关系极好。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参加起义军之后,徐达便开始追随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时间里,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起义军小头领,逐渐进展成江南最大的割据政权,直到统一整个江南,建立明朝。而徐达则成为明太祖朱元璋麾下最得力的大将,替明太祖朱元璋打赢了很多艰难的战事。明朝开国的时候,徐达被评为武将中的第一功臣。
再之后,徐达又率领明军进行北伐,逼得元顺帝不得不逃出大都。这一仗,不光确立了明朝大一统王朝的正统地位,同时在整个中国古代上,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如果徐达输了,明朝政权最多只是一个地方政权,和当年的东晋朝廷一样,偏安一隅。中国说不定又会延续上百年的南北对峙局面,那样的结果,是很难想象的。
更为难得的是,当作明朝开国第一名将,徐达不仅做到了功成,还做到了身退。
徐达虽然功劳极高,却从不自傲,也不在军中建立自己的小山头。再加上徐达是从小和明太祖朱元璋一起长大的,又是一路拼杀过来的,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对徐达是极其的信任。哪怕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大肆杀戮朝中官员,但对徐达却始终信任如初。
这里要多说一句,明太祖朱元璋在古代上虽然一直是嗜血的形象,尤其是著名的洪武四大案当中,明太祖朱元璋更是株连了大量的明朝官员,搞得那时候当官是个风险更大的工作。但实际上,明太祖朱元璋每次杀人,背后本来都有很深的政治真相。

比如空印案侦破纪实:是当时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治理贪腐,清理前朝官员。因为明朝刚刚开国的时候,文官特别少。尤其是徐达北伐的时候,打下来的地盘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文官去治理。所以当时明太祖朱元璋没办法,只能继续任用前朝官员。但是在这些前朝官员心中,明朝只是一个外来户,元朝才是正统。这些官员本身,就是一个不安定因素。而且这些元朝官员,深受前朝的腐败影响。到了明朝之后,贪腐的习气仍是十分严重。所以等到后来明朝先后举行了几次科举,有了足够的文人做官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就开始对他们大下杀手了。
至于郭桓案侦破纪实:本来真相也大致差不多,都是为了治理贪腐。
而胡惟庸案侦破纪实:则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清理相权。蓝玉案则是为了清理军中积弊,给后来的朱允炆铺路。
从本质上来说,明太祖朱元璋本来并不是个嗜杀之人,只是因为没办法才不得不杀人。但对于明太祖朱元璋来说,徐达则是他可以完全信任的人。徐达追随他的时间够久,又不在朝中、军中搞山头主义,同时还很懂做人,懂得放权。这样的徐达,明太祖朱元璋实在是没理由去杀他。
而且,为了巩固群众,明太祖朱元璋还和很多开国功臣结亲。当作开国武将之首的徐达,自然更是明太祖朱元璋重点结亲的对象。徐达的大女儿,在洪武九年的时候,嫁给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朱棣。次女嫁给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二子朱桂。三女据说被朱棣所仰慕,但是因为不想和姐姐抢位置,所以主动出家了。四女则是嫁给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一子朱楹。
至于四个儿子,明太祖朱元璋也是极力地提拔栽培,甚至比老徐自己对孩子的前途还要上心。
在看到自己的子女都过得不错之后,徐达终于彻底放下了心。洪武十八年,徐达病逝,明太祖朱元璋追赠中山王,赐葬钟山。

这里要多解释一下,在野史当中,徐达是被老朱给弄死的。野史传说,徐达征战北平时得了背疽,后来这个病一直就没有去根。老朱当时很忌惮徐达,所以特意赐徐达烤鹅。背疽这个病是不能吃烤鹅的,所以徐达一看到烤鹅,就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想自己现在马上死。所以徐达为了后代,当下吃了烤鹅,病发身亡。
但这件事,一直都只记载于野史当中,可信度极低。史学界对于徐达死因的判断,还是以自然病死为主。不过,不管如何说,徐达死后,老朱对徐家的子女还是很不错的,也算对得起徐达。
所有的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好。徐家不争权,老朱很放心,以后两家可以世代交好,徐家可以福泽绵延。

但是。
公元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发生了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这一年,太子朱标死了。
朱标的死,对于明朝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因为朱标在世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对朱标这个太子特别满意,所以根本就没有任何后备人选。而且朱标又是暴毙,老朱此时又年事已高。所以继承人这个问题,就瞬间凸显出来了。
朱标去世后,明太祖朱元璋有两种选择。一是选儿子做继承人,二是选孙子做继承人。除了朱标之外,老朱还有二十多个儿子。而且这些儿子当中,大多数也都比较有才干,不至于后继无人。但老朱大概是太过喜欢朱标,所以最终,老朱破天荒的决定,直接跳过自己的儿子,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即位。
但这样一来,另外一个问题就又来了。
朱允炆实在是太过年幼,也没什么资历。就算老朱愿意把皇位传给他,能不能坐得稳,也是一个问题。尤其是那些开国老臣,明太祖朱元璋很担心未来朱允炆上位以后,难以压制他们,形成主弱臣强的局面。
既然没有万全之策,那就继续杀人吧。
洪武二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为名,将大将蓝玉处死,并且牵连了大量的军中武将,包括很多开国功臣。被株连处死的总人数,超过1.5万人!

毫不客气地说,当时明朝军界,所有擅长进攻的武将,几乎都被明太祖朱元璋给杀空了。然后,老朱又把所有的儿子全都派往边疆,去替朱允炆站岗。
老朱本以为,这样的做法,能够保证朱允炆坐稳皇位。殊不知恰恰是他的这个做法,最终害了朱允炆。
不久之后,明太祖朱元璋病逝,朱允炆上位。
朱允炆登基之后,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地方藩王尾大不掉的局面,所以朱允炆只能开始削藩。但朱允炆这个人,想法很好,能力却有限。结果最终削藩削到一半,就搞得身在北京的燕王朱棣,直接起兵造反了。
然后,就是一场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
在靖难之役当中,因为老朱先前已经杀光了武将,导致朱允炆基本无人可用。兵虽多,但却无将,所以最终也就没打过朱棣。最后,朱棣打进了南京城,朱允炆不知所踪。
这场靖难之役,对于徐家的四子四女来说,也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徐达的长子徐辉祖,继承了老爹徐达的爵位,在军中颇有声望。靖难之役开始后,徐辉祖当作朱允炆手下极少数勉强还能打仗的将军之一,一直在最前线和朱棣战斗。后来朱棣打进南京,活捉了徐辉祖。因为徐辉祖是徐达的儿子,而且算是朱棣的大舅哥,所以朱棣没有杀他,但也将他囚禁在私宅当中。五年之后,徐辉祖病逝,也有人说是朱棣令他自裁而死。
徐达的次子徐膺绪,受老爹余荫,中军都督佥事,世袭指挥使。在靖难之役当中,徐膺绪选择了退避,没有参与这场战争。既没有帮朱允炆,也没有帮朱棣。最终,徐膺绪成了徐达四子中,唯一一个善终之人。
徐达三子徐添福早卒,古代上也没有什么记载。
最惨的是老四徐增寿。靖难之役的时候,徐增寿也在朱允炆这边做官,但却心向朱棣,所以经常向朱棣传递情报。可惜的是,徐增寿这种行为,最终被朱允炆发现了,结果被朱允炆当廷亲手诛杀。
相比四个男丁,徐达的四个女儿就比较幸运了。徐达长女因为嫁给了朱棣做世子妃,靖难之役后,朱棣做了帝王,徐氏也就成了皇后。后来徐氏所生的嫡长子朱高炽,在朱棣死后还登基做了帝王,就是古代上的明仁宗。

徐家在靖难之役后能够保存下来,大抵也是徐皇后的功劳。
徐达次女嫁给代王朱桂,夫妇二人皆善终,
三女徐妙锦,因为不想和姐姐争宠,出家为尼,善终。
四女嫁给安王朱楹,无子嗣,但同样善终。
徐家的四子四女,结局各有不同。他们的经历,可以说是完全被当时的时代大潮所裹挟。不过最后,徐家的结局还是不错的。长子虽然被囚禁致死,但爵位却传了下去。而四子因为曾经帮助朱棣,被朱允炆当廷诛杀,最终也被朱棣封了公爵。
在整个明朝,徐家是唯一一个一门两公爵的家族。而且后来的帝王身上,也都有徐家的血脉。这个结局,已经算是极好了。
明朝灭亡竟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子孙太多?为什么这样说
有一种戏谑的说法:谁是灭亡的罪魁祸首?答案是明朝肥头大耳的王爷们。王爷们没啥事干,天天生孩子,明朝败局已定的十七年(1644年),明朝宗室竟有33.28万人…… 明朝宗室人数如此众多,这和他们优厚的生活待遇是分开的。 坚定地认为子孙开枝散叶,就能巩固他的朱家天下。不但儿子们都分封外藩,待遇更是优厚。如果是亲王,一年的禄米高达5万石,而普通的郡王只有6千石。而洪武中期的一品官,年禄米也不过1千石。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亲王禄米骤降为1万石,郡王也降为2千石。不过,王爷们的子孙可以每年每人拿到最多1千石的禄米,而不受之前规定的60顷拨田的限制。什么意思呢?比如王爷甲,他的子子孙孙所需要的生活支出,都要从60顷拨田产生。很显然,靠这些薄田,压根不够王爷及其子孙们挥霍的。 朱元璋嘴上说减禄米是心疼将士们没饭吃,其实只是虚晃一枪,朱担心儿孙们没饭吃才是真的。 洪武时期的宗室禄米,是在每年的十月发放的,一年发放一次。 朱元璋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明朝刚建立,宗室其实并不多,主要就是他那二十多个宝贝儿子,以及不算很多的们。随着明朝统治的稳固,经济不断发展,宗室人口越来越多。 为什么这么能生?没事干啊。明朝的藩禁制度非常严格,诸王名义上分封一地,实际上住进大监狱软禁起来。除了有个别王爷奋发图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总数不会超过1%。剩下的,不是吃喝,就是造人玩。 明初对宗室身边女人的数量也有限制,郡王除了王妃,不能超过4个妾。但之后,大家都在玩命的生。宗室是明朝的根本,明朝再抠门,也要养活自己家的亲戚。 朝廷每年调拨给宗室们的禄米,不说是天文数字,也让朝廷感觉到了压力。以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例,全国共生产粮米2285万石,而仅支付宗室的禄米竟高达853万石。更离谱的是,河南省府库尚存的米粮为84万石,而河南境内宗室的禄米需求有192万石…… 封在河南的周王,洪武年间,只有周王一个人去封地。百多年间,周王的人口达到1851位,一年要消耗禄米87万石。 当时有官员对这个数据非常震惊,直呼荒谬绝伦。可是,就是这样能吃能喝,宗室们还觉得朝廷亏待自己,不给更多的粮食。这些人吃饱了没事,就找朝廷哭穷,朝廷又不能不给。 恶性循环,最终无可救药。 王爷及其龙子凤孙们,仅靠朝廷发放的禄米,是“填不饱”肚子的。他们还有另外的进项,就是朝廷分发的庄田。从刚即位时的1425年开始,宗室们开始经营庄田。 这可以理解,朝廷给宗室们分田地,让他们靠收租子,也能吃上饱饭。而且这些庄田是不需要向朝廷缴税的,赚多少都是自己的。这无疑激发了宗室的贪婪,觉得自己还可以伸手向朝廷要更多的田地。 宗室们看中哪块地,不顾这里庄稼疯长,就说这里是荒地,用各种手段巧取豪夺,据为己有。还有的“奸民”,主动把自家的田地挂靠在宗室名下,这样就能省下大笔的赋税,各种丑行,弄得天下乌烟瘴气。而朝廷又念着宗室是亲戚,嘴上各种遵守法律,但实际上还是向宗室们做出了妥协。到了明末,很多王爷们霸占的田地多达4万顷,比如潞王朱常淓。著名的福王,家田也不过2万顷(原定也是4万顷)。 土地兼并之风,在王爷们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仅在万历年间的四川省会成都府,其所有土地,被宗室们霸占就有70%,百姓(地主)只占10%。 这是明朝王爷收入的全部吗?当然不是,他们还都是生意场上的天才。朝廷不允许宗室经商,但谁会和钱过不去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约束,王爷们做起了生意。什么生意赚钱做什么。比如盐、茶这些生活必需品,王爷们用权势,以较低的价格从盐贩子那里买进大宗的盐,然后以市场价卖给老百姓…… 不过,更多的王爷还是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商辅出租,他们占的都是商业繁华地段。还是拿福王朱常洵举例,他的封国在洛阳,可由于父母的宠爱,朱常洵在京城的崇文门外拥有两百多家店铺,大发一笔横财。 除了商铺出租,王爷们还搞起了果树种植,还有的变身煤老板,挖煤发财。 明朝宗室的收入进项,还有很多。难怪有人说:明朝之亡,宗室之罪,甚于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关外的满清。 随机文章克娄巴特拉塞勒涅二世简介清朝最初国号是金 为何后来竟改成了清?真相令人跌破眼镜埃及出土木乃伊是无价之宝,为制作木乃伊而掏空内脏美国NASA中文官网购买星星,网络谣言/男子泡妞梦幻手段破灭灵魂出窍最简单方法,灵魂出窍有危险吗(4招学会灵魂出窍)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徐达的死真的是因为吃鹅肉吗?为什么明太祖朱元璋要给他送鹅肉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史上杀功臣的事数不胜数,著名将领很不幸成为其中之一。传说徐达的死跟脱不了干系,就是因为他吃了朱元璋给的烧鹅,这才让背疽发作而死,可是烧鹅真的能吃死人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如果你想了解,就让小编来为你揭秘。 明王朝建立后,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孙受“骄兵悍将”的威胁,朱元璋开始对自己的老战友亮出了屠刀,众多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都被杀害,当然,被封为公爵的徐达也不例外。 据说徐达由于常年征战积劳成疾,背后长了一个大脓疮,郎中嘱咐徐达必须忌口烧鹅,否则就会不可救治,可朱元璋偏偏以探望的名义赐徐达一个烧鹅,徐达看到烧鹅后知晓朱元璋的用意,含泪将其吃下后背疽发作而亡。 可能有人会问,背疽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何长在背上就会危及生命呢? 古代记载的疮与痈疽,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皮肤感染所造成的脓疮。再结合生活一点说,痈疽就是脸上起的小脓包,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上火或吃辣所致,这些小脓包在挤掉时会流出黄白色的脓液,不过这种方式很危险,也有可能造成细菌感染。 徐达所生的背痈,就是这种小白脓包的升级版,也就是一个超级大的脓包。小白脓包在挤破后,由于皮肤创面较小,细菌感染几率不太大,故此大多数人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可是如果徐达背后的脓包破掉,很快就会出现脓毒血症导致全身中毒。 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背痈绝对是个小病,只要做一个小手术就可以将其根治。可古代医疗条件不发达,无法对病人进行手术,故此背疽也就成了绝症。 在中医学中,最讲究的就是忌口,不少中医学家认为有些食物可能会导致自身疾病的加重,故此在患病期间需要远离这些食物,学名叫做“忌口”。例如坐月子期间不能吃韭菜,肝病患者不能喝酒等,这也都是民间的常识性问题。 可是鹅肉到底会不会引发背疽的恶化呢?估计大多数人也都只是听说,并没有现实中的例子可以参考。《本草纲目》中记载:“鹅,气味儿俱厚,动风,发疮。”的《本草纲目》作为古代著名医学典籍,深受国人笃信,可是关于鹅肉的记载,却未免有失偏颇。 现在医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鹅肉中富含大量的蛋白质与脂肪,没有任何能够导致背疽恶化的毒素。即使是在背疽发作期间,吃了烧鹅的肉,也不可能诱发其毒性扩散,相反,烧鹅中大量的营养还会增强患者体质,对患者有着很积极的康复作用。 按照上述所说,即使朱元璋赐给徐达烧鹅,徐达含泪吃下,也不会引发背疽的恶化,可为何徐达最后还是去世了呢?其实这里的原因也很简单,徐达知道朱元璋给自己赐鹅,他也就明白了朱元璋的用意,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徐达的死是注定的,即使烧鹅毒不死他,他也会想方设法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报答朱元璋的“浩荡皇恩”。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达,不少古人认为是绝症的疾病,如今都成了小疾小患,可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坚持锻炼,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才是对自己、家人和社会全都负责的态度。 随机文章隋朝是怎么灭亡的?8岁小康熙借钱遭拒绝!怒喊:朕日后定要杀你大臣下场曝神奇的过度学习效应,天才没有99%的汗水那不是天才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不能双重标准,否则会让自己陷入混乱揭秘甘肃天水文物大案,盗墓贼售卖文物时被抓获(100万元卖到国外)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