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历史上的吕布并非如此,他除了3次的背叛,战场上也没有打过一次胜仗。
吕布是三国早期名将,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
京剧有个曲目叫做《》,是说三国时期的一流将领和两人联手都打不过他,只是在加上时,三人才勉强和吕布战了一个平手。
关羽“温酒斩华雄”,“杀,诛”,千里走单骑,;张飞横着丈八蛇矛,当阳桥上一人挡住十万大军,这样两个人都打不过吕布,你说这人有多厉害!不过,文学作品免不了夸张,真实的吕布应该是强于搏击,而统兵打仗却是个二流人物,且大阵仗胜少败多,最终被擒。
网络配图 吕布本来是丁原的属下,被收买,杀丁原后成为董卓的心腹。
董卓这个人心胸狭小且性格暴躁,曾经因为小事发怒,竟然拔出手戟掷向吕布。
吕布又和董卓的侍婢私通,害怕事发,心中总是惴惴不安。
王允让吕布担任了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和王允共同把持朝政,从这时候起,吕布算是正式独立走上了政治舞台。
吕布杀了董卓以后,董卓所在的凉州人非常怨恨他,曾经是董卓部属的将军李傕等人联合进攻长安城,吕布不能抗拒,只能看着李傕进入长安。
此后不久,吕布再败,只带着数百人逃出武关,想投奔。
这可以算是吕布的第一次失败吧! 吕布逃出长安,打算去投奔袁术。
他认为,杀了董卓,等于是给袁术报了仇,因为董卓杀了袁术的叔叔袁隗及其族人,袁术必然会厚待他。
哪知道,袁术却对他反复无常的行径非常讨厌,拒绝接纳他。
这时候的袁绍正是用人之际,就和吕布一起打击常山的。
在这次战役中,吕布冲锋陷阵,作战勇敢,终于打败了张燕的军队。
胜利后,吕布要求袁绍给他增加军队,手下士兵也到处抢掠,袁绍不放心,这时吕布又要求离开,袁绍准备杀了吕布,不成功。
袁绍令部下追击,袁绍手下都害怕吕布,没有人敢逼近和他厮杀。
在曹操率军东征徐州的时,说服曹操的好朋友张邈反叛曹操,把吕布迎接到了兖州。
兖州各郡县纷纷响应吕布,只有和坚持在鄄城。
吕布一到兖州就攻打鄄城,没有攻下,就撤围向西,驻扎在濮阳。
吕布出兵迎战,先用骑兵攻打曹操的青州兵。
青州兵被打散,曹军大乱,曹操本人冒火突围,掉下马来,左手掌也被烧伤。
幸亏有手下将领司马楼异掩护,曹操总算突围而出。
曹操强忍疼痛到各营巡视,终于稳定了军心。
双方僵持了一百多天,赶上蝗灾发生,双方军粮耗尽,各自撤兵。
兴平元年(公元194)秋天的九月,曹操退回到鄄城。
吕布来到乘氏县(今山东省巨野境内),却被当地人李进击败,只好东屯山阳。
李进所居不过县城一域,兵力了了,吕布能被他打败,可见其能为如何! 兴平二年春天,曹操出兵袭击定陶(山东菏泽境内,北邻巨野),恰好吕布赶到,曹操顺手击败了吕布。
夏天,曹操攻击巨野的吕布部将薛兰和李封,吕布前来救援,结果薛兰被打败,吕布逃走。
逃走的吕布与陈宫会和,率领一万多军队再来战曹操。
这时候曹操的军队不如吕布多,于是设伏兵诱敌,出奇兵纵击,将吕布打败。
徐州刺史本来是陶谦,陶谦临终将徐州托付给刘备,徐州的官吏在陶谦死后,将刘备拥戴为徐州主官。
刘备率军迎战,在淮阴一带和袁术相持不下。
吕布趁虚袭击了下邳,还把刘备的妻子儿女也俘虏了。
刘备只好向吕布求和,吕布交还了刘备的妻子儿女,派刘备驻扎在小沛。
偷袭作为一种军事手段,常常被将领所采用,也往往会收到奇效,但那是在对待敌对阵营时如此,对于一个收留自己的人使用,这叫做背后插刀子。
吕布靠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拥有了徐州,并自称徐州刺史。
居于徐州的吕布暂时平静了一阵子,在袁术和刘备的争战中,刘备求救,吕布给袁、刘二人调解过,这就是文学作品中大肆渲染的“辕门射戟”事件。
后来,袁术想结交吕布作为援手,就提出来向吕布的女儿索亲,吕布同意了。
吕布本来已经送女儿上路了,因为袁术想当,在他人的劝说下,吕布又把女儿追回来,并杀了前来迎亲的袁术的使者韩胤。
袁术非常愤怒,便与韩暹、杨奉等人联合,派出大将张勋率军攻打吕布。
吕布采纳陈珪的建议,拉拢韩暹、杨奉转而攻打袁术,张勋被打败。
网络配图 建安三年,吕布再一次投靠袁术,并派手下的将领高顺攻打刘备,刘备大败。
曹操亲自带兵征讨吕布,吕布向袁术求救,自己兵败退回城中固守,袁术也没有出兵救援。
吕布终于在下邳城南门的白门楼上投降,最终被曹操绞杀。
作为战场的将军,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既带兵又统将,被称之为大将或主将。
这在三国中期如、、皆属于此类,在前期则是曹操、袁绍、、刘备等人;另一类则是临阵打仗的将军。
作为临阵搏杀的将领,吕布可以说是骁勇异常,董卓让他当“侍卫”,败逃之时无人敢于迫近都说明他的这种能力。
但是,作为大将或者主将,并不仅仅需要搏杀这一种能力(当然这是必要的),他还需要有对战场上所有情况的统筹把握能力。
而这方面,吕布可以说是毫无可称道之处,所以他才会屡败屡逃,一生都如惶惶流窜。
纷乱年代是个将军立功显名的时代,三国时期名将多为后世留下了供人称道的事情,吕布似乎除了“膂力过人”、“莫敢逼近”等笼统的说法外,并没有留下让人效法的事情,为什么?恐怕是作为主将,吕布并没有打过一次像样的胜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从总的作用来看,董卓是使末期社会更加动荡不安、百姓生活更加水深火热的独夫民贼。
但一开始,董卓并不是以这种形象出现的,他是朝中士大夫集团借以诛除宦官势力的希望所在。
通过对吕布和董卓关系的分析,人们应当对吕布的“反复无常”有新的认识。
从表面看,吕布先杀丁原,后诛董卓,确实给人以反复无常的印象。
但这种反复无常,绝非吕布的天性,它既反映了吕布的政治追求和对自己社会位置的曲折选择,也有着复杂的社会和政治斗争的背景。
吕布所生活的年代,天下分崩,群雄四起,战事不断,社会动荡。
原有的秩序被打乱了,新的秩序正在重组,在这种重组中,人们都在寻求自己的位置。
由于人们的社会理想、政治眼光、个人修养不同,寻求自己位置的方法和道路也各异。
像那样怀宁静之心以求致远,蓄志待时以求明主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急于找到施展自己才干的舞台。
在这种情况下,频频改换投靠对象的人绝非吕布一个。
例如的名将张辽,先为丁原部将,后又进京依,何进被杀后又以兵属董卓。
又如曹操的谋士,先在董卓部下任讨虏校尉,又在董卓女婿牛辅军中任职,董卓败后,又为李傕、郭汜谋士。
他先劝张绣与连和,不久又劝张绣投靠曹操。
另一方面,有实力的集团领袖又地招纳人才,这也为人才选择投靠对象提供了外部诱因。
应当承认,吕布是个人才,按当时的标准, 也可以称得上英雄。
当时人有这样的说法:“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他给韩暹、杨奉的中说:“布有杀董卓之功,与二将军俱为功臣,可因今共击破术,建功于天下,此时不可失也。
” 当他被曹操逮捕后又说:“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
”吕布在当时无论是武艺还是知名度,都非张辽、贾诩之辈可比。
对张邈说: “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
”这番话正反映出吕布之才及为当时所争用的现实。
吕布择主与张辽、贾诩等人本无本质区别,而且前者对投靠对象的离弃要少于后者。
这可能是由于张辽等人对前主只是简单的离弃,而吕布对前主则是弃而杀之。
吕布并非天性好杀,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他只是一个有虓虎之勇的武将,并非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而社会的政治需要及其本身的才能,又偏偏不断地把他推向政治斗争旋涡的中心,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弃旧图新的选择只能通过弃而杀之来实现。
董卓确实是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独夫民贼。
所以,当吕布杀死董卓后,“士卒皆称万岁,百姓歌舞于道。
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肆”。
人们把他的尸体弃于街市,将他肚子内的脂肪点燃,又将他的骨灰扬洒在路上。
这充分表明,吕布诛杀董卓终止了他的暴虐,是、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