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三军六卿制”是哪位创立的?这个制度对晋国有什么影响?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三军六卿制”是谁创立的?这个制度对有什么影响?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晋公子亡,长幼矣,而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

狐偃其舅也,而惠以有谋;赵衰其先君之戎御,赵夙之弟也,而文以忠贞;贾佗公族也,而多识以恭敬。

——《国语·晋语》 常言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

为何会有这种说法呢,这是因为春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这阶段中原大地上,华夏文明就在百家学说的碰撞中,愈发走向了文明。

时期,晋国地处中原核心,在捍卫华夏文明方面有着不可被忽视的作用,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能成为连横合纵争相拉拢的对象,其原因也在这里,此时暂不赘述。

武王伐纣 周武王姬发灭了商朝之后,由于都城镐京地理位置偏远,对中原的管辖鞭长莫及,开始大范围的分封诸侯国。

晋国的首任国君就是周武王的儿子,起初晋国的国号是唐(《》记载: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继位,改成了晋,自此处于华夏文明中心的晋国开始逐步崛起了。

到了晋献公时期,晋国开了对小诸侯国的兼并之路(《》记载: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这为后来晋国的称霸奠定了基础。

春秋有五霸,、、、和,另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和越王。

春秋五霸 但不管哪种说法,晋文公都是榜上有名。

那么为何又说晋文公是晋国的掘墓人?原来是他创立的一项制度,为卿大夫篡权奠定了基础,这项制度就是“三军六卿制”。

本篇飞鱼就从晋国的“三军六卿制”入手,浅析为何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

晋文公重耳的流亡之路。

重耳,是晋国的第22任国君,他的一生可谓是起伏不断,原本是贵族公子的他,却因为之乱被迫开始了长达19年的在外流亡岁月,而在重耳流亡的路上,却有一群人始终追随着他。

这群人并不是他身边的仆从,而是有着卓越之才的重臣,其中以狐偃、赵衰、贾佗、、先轸最为有名,他们又被称为晋文公身边的五贤士(《史记》记载:“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

晋文公 狐偃是重耳的舅舅,也是他的首席谋士,赵衰在追随重耳流亡的过程中,多次出谋助其化险为夷,贾佗博学多识而谦恭有力,先轸是晋国名将和军事家,晋国能取得对秦国、的两次大战,此人功不可没,魏武子是晋文公身边的武士,勇武过人,在保护重耳安全方面亦立下了。

可以说晋文公有了这五人的辅助,才得以成就霸业,晋文公继位后,当然也没有忘记这些功臣,重用放权自然不消细说,而且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封地,自此晋国的卿大夫开始执掌国家权柄,晋国的分裂也在此时埋下了伏笔。

晋文公设立的三军六卿制。

公元前633年,伴随着晋国的崛起,晋楚之间为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大战也不可避免了,于是晋楚之间的城濮大战爆发了,在战争开始前夕,晋文公设立了三军六卿制。

也就是把晋国的全军分为上、中、下三军,三军各设一将、一佐,即上军将、上军佐、中军将、中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的权柄最大,是晋国实际的执政官。

《左传》记载: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御戎,魏准为右。

晋文公流亡图 由此可见,跟随晋文公流亡的重臣,大都位列六卿,即使最初没入,在长逝次补“的原则下,后进入六卿,这是最早内阁制的雏形,当然也是卿大夫逐渐掌权的起点。

三军六卿设立之初,显出了非常强悍的战斗力,在中大败楚军,确立了中原霸主的地位,后来三军六卿制也有了演变,比如晋文公新增两军变为五军十卿、晋景公增设三军变为六军十二卿,后来卿大夫开始相互倾轧,又恢复了三军六卿,到了春秋末期,晋国的卿大夫也就剩下了韩、赵、魏、范、智、中行六卿。

三军六卿制导致的三家分晋。

随着晋国内部卿大夫的强势崛起,晋国公室的权威一再下降,到了春秋末年,晋公室已,不仅无法主导晋国的政权,连自保都尚有困难,只能在卿大夫的羽翼下生存,而此时晋国仅剩的六卿摩擦不断升级,首先是和连起手来要灭掉。

结果,、、智氏在赵氏危难中拉了它一把,范氏和中行氏却被被赶出了晋国,打铁要趁热,为了不给这两大家族再度崛起的机会,晋国的三军六卿制就被裁减为二军四卿制,而剩余的四卿中又数智氏势力最为强大。

古代战争图 智氏执掌晋国的权柄之时,总想着把韩赵魏三家给灭掉,进而独吞晋国,实现智氏代晋,但智氏在打击赵氏的时候,韩、魏两家却反水了,最后的结果是最为强大的智氏灭亡了。

这就导致了晋国有权有势的卿大夫只剩下了韩赵魏三家,这三家由于实力相当,最后一商量一合计,也就把晋国的一分为三,自成诸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春秋战国的分界点——三家分晋(《左传事纬》记载:智伯灭而三晋之势成, 三晋分而七国之形立)。

飞鱼说: 重耳是晋国的掘墓人?他创立的一项制度,为卿大夫篡权奠定了基础,这项制度就是曾经让晋国称霸天下的三军六卿制,那为何一项制度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呢? 这是取决于身在制度中的君和臣,当君强臣弱时,这样的制度对于管理国家就,但是如果君弱臣强时,这套制度就会把国家推向火坑,晋文公时期的称霸无疑是前者,而三家分晋则无疑是后者。

三晋分,七国立 从晋国“三军六卿制”入手,浅析三家分晋为何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三军六卿制的本意是为了强大国家实力,这是历史上最早内阁制的雏形,但这项制度有个致命缺陷,那就是十分依赖君主的个人能力,当君主不堪重任时,卿大夫自然会取而代之。

在奴隶制即将的春秋战国年代,诸侯国的兴亡似乎不足为奇,但晋国的分裂又暗示了东周的覆灭,晋国任命的卿大夫掌权之后架空了晋公室,东周分封的诸侯国强大之后各自为政,说白了,这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带来的历史必然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朝开国帝王明太祖朱元璋太“八婆”:严管官员私生活

开国、太祖是个长情的丈夫,与皇后相亲相爱几十年,马氏死后一直未再立新后。但他并非一个专情的人,用今天的话说,是喜新不厌旧。尤其,他喜欢把手下败将的老婆据为己有。作为一个开国皇帝,朱元璋确实是豪爽,杀伐果断,对对手也好,对功臣也罢,凡是让他觉得碍眼的,杀无赦。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又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喜欢掌控一切,包括官员的私生活。好比嫖娼这件事。在唐、宋、元三朝,官员嫖娼,都不算多大事情,而且好多文学作品都发生在烟花柳巷。但在明朝,皇帝对官员的私生活管得很严,禁止使用官妓,禁止嫖娼。一经发现,官员要丢官,并且永不录用的。余继登《典故纪闻》一书记载了官员嫖娼被惩处的典型事例:正统年间,广东海南卫指挥使到北京上奏章,此人在海南卫可能放纵惯了,在京期间,仍不加检点,竟然宿娼。事情败露,被“谪戍”威远卫,即遣送威远卫担任守卫。这个处分不可谓不重。 除了不能嫖娼,朱元璋还看不得大臣有很多小老婆。什么?你说我皇帝怎么有?我是皇帝,想怎么样都行。至于臣子嘛,朱元璋还特地交代,京官离京赴任时,接到委任状后,不能趁机娶妻买妾。意思是,你就好好做官吧,不要老想着多带个女人走的事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朱元璋严里,女人对男人的破坏力太大了吧,所以必须严加管束。朱元璋特别看不惯女人们的打扮,居然专门下旨,严格规定女人的发型和衣饰。没出嫁的姑娘,扎三个小髻,戴金钗,丫环们在头顶上扎髻,穿绢布狭领长袄,下身着长裙。而乐妓不能穿华丽的衣服,只能穿皂色,头上还得戴角冠,这样一来,本来应该的乐妓们就想美也美不起来了。 看到这里,读者们可能觉得这个皇帝简直是没事做吧,连广大妇女的打扮都要管。实际上,朱元璋管的芝麻绿豆大的事情还远远不止这些。平常人家里怎么对祖父母,要不要每天请安,他也要训诫。退休的官员宋濂,他告老还乡后天天在家里说了什么话,他也要找人打听。以至于宋濂多年前就在家里挂了两个字“温树”,意思是皇宫里的树都不该议论,遑论其他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恨不得让百官员的平时生活,一言一行都拿尺子丈量,拿规矩规范,活在坐标纸上,没有丝毫逾越之处。只有事事守规矩,培养一批有规矩的人,他们才能从下到上的服服帖帖,他的皇权,亲手开创的江山才能稳固。从这个角度看,朱元璋是多没有安全感,才能想出这样千百条的防范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探秘:我国古时候平民帝王如何让自己“倍有价”!

,又称天子。何为天子呢?顾名思义,上天的儿子。 皇帝明明都是爹妈生的,怎么就成上天的儿子了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骗人的嘛。可问题是,皇帝为什么要骗人呢?这就涉及一个统治合法性的问题:大家都是人,凭什么你当皇帝呢?于是,为了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来,皇帝就把自己神秘化,装扮成上天的儿子,以此来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网络配图 我是上天派下来当皇帝的嘛,你们服不服? 大家只好服了。 这种合法性,概括起来就四个字:君权神授。 为了把这个谎言编得像模像样,好多皇帝都要在自己的出身上下功夫,弄得自己异于常人。在这个方面,最下功夫的要数中国历史上两个出身于平民的开国皇帝,一个是的,一个是的。 这二位,都出身于底层贫民,可是因缘际会,后来都成了开国之君。既是开国之君,当然就是天子。可大家不信啊:什么真龙啊,不就是老刘家的小流氓嘛,整天吊儿郎当的,还欠我的酒钱没还呢;什么天子啊,不就是老朱家的小儿子嘛,光屁股满街跑的时候,我还踢过他的屁股呢…… 大家不信怎么办?那就只好多下点功夫,把谎言编得更具体一点。怎么编的呢?网络配图 刘邦最猛,为了证明自己是,直接让他妈跟龙交合,然后生下了自己。并且,还安排自己的老爸目击了此情此景。唉,这让老刘情何以堪啊。 然后,刘邦还说自己喝醉后,身上会冒出一条大龙。按照惯例,对于此事,他也安排了目击者:酒馆的老板。 这还不算完。之后他又安排了斩白蛇的桥段,并把白蛇说成白帝,而自己则被称为赤帝。另外,还说自己出现的地方有天子气——此事的目击者,是他的老婆。 刘邦这么卖力地编故事,无非是为自己的卑贱出身镀点金,说到底,这其实是一种自卑。 朱元璋的情况与刘邦类似。甚至,老朱比老刘的出身更低。人家老刘怎么说也算当过的基层公务员——亭长,可是老朱呢,除了当和尚,就是做乞丐,一直身处被欺凌的阶层。所以说,在比惨这个方面,老朱完胜老刘。 但在编故事方面,朱元璋显然不如刘邦更用心。朱元璋怎么编的呢?网络配图 他说,他的母亲在怀上他时,曾经梦到一个神仙交给他一个闪闪发光的药丸,陈氏在梦里吞下了这颗药丸。神奇的是,早上醒来后,陈氏感觉嘴里香气弥漫——这里强调的是,梦中的药丸是真的。 然后,等到朱元璋出生时,忽然,来了一大帮街坊邻居敲门。他们为何而来呢?并不是道喜的,而是救火的——因为他们看到老朱家红光冲天,以为是起火了。可来到一看,人家是生孩子呢,并没有起火。 总之,从怀上到出生,就是跟你们凡人不一样。 这种君权神授的把戏,在古代是为了愚昧民众的,随着人们科学的普及,已经渐渐地消失了,但是种种传说演义,依旧让人口耳相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