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眼中的“江表之虎臣”!被东吴耽误的不比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01 《志·卷五十五·吴书十》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恶霸。

他天生神力,好游侠,,招来一帮轻薄少年,组成一支比土匪还土匪的队伍,自任首领。
这帮人经常群聚相随,带着弓箭,头插鸟毛,身佩铃铛,四处游荡,高调得无以复加,生怕人们不知道是干坏事的来了。
他们确实整天不干好事,“轻侠杀人,藏舍亡命”的事迹,闻名全郡。
“”三个字,是老百姓对他们的称呼,源于他们出行,不是香车宝马,就是豪华游轮,人人身披锦绣,走到哪里,哪里的道路都会被他们的光彩照亮。
这帮恶少,不但人披的是锦缎,系船的“绳子”也是锦缎,船停则用锦缎系船,船走就把锦缎割掉丢弃,“以示奢也”。
人们便给他们,起了个“锦帆贼”这个外号。
当地地方官员,对他们的接待必须隆重,若能令他们满意,在所不辞,如果稍有怠慢,那就等着倒霉吧,轻则资财被抢,重则死于非命。
这帮恶少的头头,就是三国时期孙吴名将甘宁!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出身土豪之家,无恶不作,臭名远扬。
恐怕连老天爷都没想到,过了二十岁一,这个恶少突然改邪归正。
他不再干坏事,开始认真读书学习,钻研,并立志建功立业。
初次步入仕途,甘宁只当了个小小的计掾,但他不嫌官小,脚踏实地,勤勤恳恳,逐渐升迁,直到做到拿六百石薪水的郡丞。
六百石薪水的官儿,已经不小了,当时一个州刺史的年俸,也才六百石呢,说明他还是混得不错的,好好干下去,不愁前程不远大。
但不知为何,当公元194年益州牧病死,其子继任益州牧后,甘宁听了荆州别驾从事刘阖的鼓动,与沈弥、娄发等人起兵反叛刘璋,却又没有成功。
造反失败后,甘宁带领八百多人,投了荆州刺史。
然而,在刘表手下呆了一段时间,甘宁发现这个人不习军事,将来必定没出息,跟他混没前途,便想离开。
02 实际上,甘宁想离开刘表的真正原因,是得不到刘表的重用。
据《三国志·吴书》,投靠刘表后,不见进用的甘宁,转投江夏太守黄祖。
黄祖更有意思,干脆认为他是凡人一个,不要说重用他,能收留他,赏他口饭吃,就已经不错了。
而黄祖眼里的这个凡人,却在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攻江夏、黄祖大败狼狈逃窜时,救了黄祖一命。
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
担任断后任务的甘宁沉着冷静,一箭射死孙权的破贼校尉凌操,使孙权不敢再追。
尽管立下大功,救了黄祖的命,甘宁仍未得不到重用,非常苦恼。
这样的老板,当然不值得留恋,可是离开他后,又去投奔谁呢? 新的老板,会不会又是这样呢? 听说孙权在江东“招延俊秀,聘求名士”,、他哥等名士,都到他碗里去了。
甘宁便想去试试,可又不确定,孙权会不会又是一个“有眼无珠”的老板。

甘宁的心思,被苏飞看在眼里。
苏飞,黄祖军中都督,曾多次向黄祖推荐“雄猛逸才”的甘宁,黄祖都无动于衷。
得知甘宁想离开黄祖,苏飞主动请他喝酒,对他说:我曾荐你数次,主不肯加用,人生又几何,远走高飞吧,或可遇到知己。
然后他给甘宁出了个主意,建议黄祖让甘宁去黄冈西北,一个叫邾县的小地方任职,先离开黄祖再说。
黄祖虽然从来没想过重用甘宁,但让他去小小的邾县当个小官,还是可以的,便同意了。
之前离去的一些手下,甘宁把他们召回来,加上另外一些愿意跟他混的人,加起来有数百人,他带着他们,离开黄祖后直接投了孙权。
这一次跳槽,总算跳对了,加上周瑜、两位重量级人物的推荐,甘宁一到,就得到孙权器重。
他这个新来的待遇,竟与老臣并无二至。
心情愉快的甘宁,自然想尽快投桃报李,建议孙权去把荆州打下来,打下荆州,即可作为跳板,西进巴蜀。
甘宁对孙权说:巴蜀虽然在刘表手里,但根据他对刘表的了解,那人本事不大,更是缺乏深谋远虑,手下又没有得力干将,肯定守不住,若想攻取巴蜀,是很容易的事情。
巴蜀那么好的地方,不能落在曹操手里,所以咱们应先下手为强。
不然,将来要是从曹操手里去夺巴蜀,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而要夺取荆州,须先拿下黄祖的江夏。
03 在这之前,鲁肃也是这个意见,如今甘宁与其,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尽管遭到重臣反对,孙权仍然决定立即用兵,攻取江夏。
建安十二年,孙权再度西征黄祖,“虏其人民而还”。
遗憾的是,由于孙权母亲病危,此次西征不得不半途而废,但是第二年一开春,孙权就来了个第三次西征黄祖,虽然战斗非常激烈,最后还是赢了,抓了黄祖。
据《三国志·吴书》,早在191年,黄祖就与孙家结下深仇大恨。
那一年,派孙权父亲攻打刘表,刘表派黄祖迎战,被孙坚击败,乘胜追击的孙坚还渡过汉水,把襄阳包围了,黄祖再败后逃到岘山,孙坚继续追击,却被黄祖部将从竹林中发出的暗箭射中身亡。
黄祖之于孙权,实际上相当于杀父仇人,如今他落到孙权手里,自然活不了。
打败黄祖后,孙权做了两个盒子,一个用来装黄祖的脑袋,一个用来装苏飞的脑袋,苏飞知道后,急忙托人告诉甘宁。
甘宁说,苏飞即使不说,我也知道怎么做,他的恩情,我怎能忘记? 在庆功宴上,为了替苏飞说情,甘宁给孙权磕头,磕得血涕交流,边磕边说:当初若不是苏飞,我甘宁早就死在哪条沟壑里了,怎么可能替将军效力? 苏飞虽然罪当杀头,“然宁特向将军乞保其命”。
孙权被甘宁感动了。
但是孙权说:我可以为你赦了苏飞,但如果他逃走,怎么办呢? 甘宁说将军您不杀他,对他来说就是再生之恩,他怎么可能那么傻,哪怕赶他走,他也不不会走的,如果他真的逃跑了,就把我的脑袋砍下来,代替他的脑袋装在盒子里。
于是,孙权赦了苏飞。
封侯后报漂母的一饭之恩,被誉为知恩必报的榜样,甘宁发达后不忘苏飞指点迷津之恩,以性命担保救他,又何尝不是? 04 拿下黄祖后,甘宁又随周瑜参加了赤壁之战,大败曹操,立下战功。

赤壁之战后,曹操狼狈逃回北方,却命和留守江陵,像颗钉子那样钉在那里。
拔掉这颗钉子的任务,落到了甘宁头上,但却未能成功。
硬取拿不下,他想智取。
甘宁曾在刘表手下效力十年,对夷陵(今湖北宜昌)那个地方非常了解,他明白,如果派一支军队占领夷陵,再与周瑜对曹仁来个东西夹击,曹仁这颗钉子再牢固,拔掉它也不是问题。
周瑜同意了他的方案。
甘宁率兵日夜兼程,走小路攻占了战略要地夷陵。
曹仁非常重视,急忙派五六千人围攻夷陵,企图一举夺回。
甘宁手中只有数百士兵,加上破城后新增的,也不到一千人。
然而,甘宁却率领这点兵力,打退了曹仁一次又一次强攻。
强攻不成,曹仁改变战术,在城外搭设高台,命令士兵在高台上向城内射箭,连续几天“箭密如雨”,军吏们吓得发抖,甘宁谈笑自若。
当然了,凭这点人马和对方拼消耗,肯定是拼不过的,甘宁派人向周瑜求援,周瑜派来援军,解了甘宁之围,曹仁只好撤回北方。
此战过后,甘宁和周瑜又力劝孙权西取巴蜀,犹豫不决的孙权,竟然向征求意见。
那时的刘备,像条丧家犬一样,又像个居无定所的流浪汉,今天这里明天那里,没有一块稳固的根据地。
巴蜀,这么好的地方,他也早有占据之心。
虽然暂时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在刘备心里,巴蜀已是他的“盘中餐”,不容他人染指,所以当孙权来向他征求意见时,他当然要对他说,那个地方去不得。
至于如何去不得、刘备具体如何劝阻孙权的,有关史料未予记载,我们知道的是,孙权竟然轻信了刘备。
直到后来刘备占了巴蜀,孙权才明白被这个大耳贼忽悠了,追悔莫及。
虽然孙权没有采纳其建议,但这件事充分说明,甘宁不仅仅是一个只能冲锋陷阵的武将,这位陈寿眼中的“江表之虎臣”,有通观全局的战略眼光,胆略并不比周瑜逊色。
只可惜,孙权同样没有给他充分发挥的机会。
甘宁自身也有缺点,比如性情意躁,容易激动,动辄发怒,发怒就打人乃至杀人,有时还不听孙权指挥,虽有大将之才,却无大将风度。
甘宁,像极了李云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秦始皇嬴政嬴政晚年为什么不再自称为“朕”?
秦以前,“朕”是第一人称代词,即“我”的意思,男女老幼,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成为一统天下的至高君主。嬴政认为,自己功兼,为表彰自己的无量功德,体现人君的至高权威,于是从“三皇”和“五帝”中各取一字,号为“”,同时把“朕”为皇帝的专用术语,不许他人染指。然而,到了晚年,就不再自称“朕”了。网络配图 起因源自秦始皇求仙。秦始皇是个有神论者,他对神仙世界的存在坚信不疑,更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长生不老的仙人。皇帝有所好,那些所谓从事寻仙造神事业的人,卢生、、石生、徐巿、韩终等人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些人抓住秦始皇求仙若渴的心理弱点,巧言似簧,,像哄骗小孩子一样对秦始皇大加欺骗,秦始皇对他们却。可惜,这些人骗去了大量金银财富,却一颗仙药也没给秦始皇弄来,随之而来的则是种种借口。 公元前212年,卢生又骗秦始皇说:“我们寻找灵芝、奇药和仙人,一直找不到,好像是有什么东西伤害了它们。我认为,陛下要经常秘密出行,以便驱逐恶鬼,恶鬼避开了,神仙真人才会来到。陛下住的地方如果让臣子们知道,就会妨害神仙到来。作为神仙的‘真人’,入水不会沾湿,入火不会烧伤,能够乘驾云气遨游,寿命和天地共久长。现在陛下治理天下,还没能做到清静恬淡。希望陛下所住的宫室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样,不死之药或许能够得到。”听了这话后,秦始皇似有所悟,于是说:“我羡慕神仙真人,从今以后我自己就叫‘真人’,不再称‘朕’了。”网络配图 为了成仙,秦始皇按卢生所说,居无定所,行踪不定,有人敢泄露其行踪,死罪不赦,为此还杀过不少人。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知道秦始皇住在什么地方。卢生提出的要求,秦始皇很快就做到了,但卢生并没有给他弄来仙药,压力山大。不久,因秦始皇杀戮过重,各地儒生反对浪潮汹涌,卢生、侯生知道秦始皇不好惹,担心他们的伎俩迟早会被识破,一旦玩不转了,到时候性命不保,(本文由天天爱养生网整理发布),索性不跟秦始皇玩了。于是,他们随着儒生们大骂了秦始皇一顿,然后逃之夭夭。秦始皇闻讯后大怒,于是制造了所谓的“坑儒”事件,祸源就是卢生、侯生。 卢生、侯生,并没破坏秦始皇对成仙的追求,他一面派大批方士寻找仙人,一面的四处巡游,但结果仍是一无所获。公元前210年,一代雄才伟略、功盖千古的帝王,竟死在巡游的路上,终年五十岁。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的这首《古风》,写出了秦始皇的功绩,也写出了他“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的死因。为了仙药,秦始皇放弃了“朕”这个高贵的称谓,最终也没成为梦寐以求的“真人”,反搭上了自家性命,想想真是可怜。网络配图 秦始皇死,即位,是为。二世元年(前209年)春,大臣们上奏:“推尊始皇庙为皇帝始祖庙。……皇帝仍自称为‘朕’。”听了群臣建议后,秦二世才开始自称“朕”。为蒙蔽胡亥,控制国柄,宠臣又在“朕”字上做文章,他对胡亥说:“天子之所以高贵,就是因为只许群臣听声,不准他们见面,故号称为‘朕’,陛下以后要取消朝会,身居禁中。”胡亥听信,终日在内廷醉生梦死,慢慢被赵高架空,最终成为一个的孤家寡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羽如何不靠武功实现从武将到“武圣”的蜕变
中国古代名将,作为一个兵败身死的武将最后却被尊为“武圣”,靠的不是“武功”,而是“文治”,是其自身体现出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从武将、忠臣、义士、财神到“关圣帝君”,关羽的文化符号逐渐升级,遵循着“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神化轨迹。自时代起,官方的宣扬与民间的崇拜使“关公”成为历代文人创作的最佳原型,千秋万代履行着中华民族道德先驱与文化榜样的职责。 历史上关羽文字记载不多,《》曾评“关羽、皆称,为世虎臣”。后世流传无数经典战役,包括“温酒斩华雄”“斩诛”“”等等,实际上其中大部分是《》“移花接木”或虚构而来。民间也认为“、、”武艺都在关羽之上,后世以其为武将标志,主要是因为书中把他描绘为文武兼备,是少数能独自镇守一方的大将。称汉中王时,拜关羽为前将军,总领荆州;关羽死后,由后主追谥“壮缪侯”。网络配图 除了武功,关羽为后世称颂的,便是他对刘备的忠诚。从开始,对刘备不离不弃,《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称之为“随其周旋,”。其中“屯土山约三事”“挂印封金”护送嫂子“千里走单骑”直至最后败走麦城宁死不降吴都体现了为人臣的。实际上,关羽身份被抬高与历朝历代统治者对其“忠诚”的推崇有关,历代君王都会赐关羽封号,借此宣扬忠君思想,有益于对下属乃至百姓的统治。 忠臣之外,关羽更为普通人敬仰的是超越政治的“讲义气”。曾赞“云长真义士也!”,他用尽金银女色爵位均不能打动关羽“降曹”,关羽曾叹道:“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如此做法使曹操不但没有怨恨关羽,反而认为其有仁有义,更加器重他。此后,关羽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最终还在华容道冒违军令状杀头之罪,放走曹操,有恩必报的态度使其忠义形象深入民心,其“义举”也恰好符合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的信条。 人们喜欢以高大的雕像歌颂英雄,在河南,就坐落着一尊全球最大的关羽石雕塑像,该塑像高26米,重量超过3000吨。而在去年,中央美院学生毕横在京展示他的毕业作,以解放车部件拼凑出9。7米高的关公像。这两尊传统和后现代雕塑的碰撞,凸显大众无论在任何时代都不缺少对英雄的敬仰。 关羽的形象经过文艺作品与统治阶级的一步步“加工”,逐渐成为仁义智勇礼信的化身,“关帝庙”自开始在民间日趋增多,因民间流传关公保佑卫尽忠尽义之人,而这样的信条在任何文化中都是人们必备的美德,所以儒释道等宗教均将其作为神灵供奉,没有信仰冲突,关公的形象更加显赫。除了原先供奉关公的军人、武师外,其他不相干的行业也推崇关羽。其中,商人以拜关羽像昭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遵义守信不背叛承诺。此外,据称关公像朝向大门,既可招财进屋,又可镇守门户,阻挡外邪。日久经后人神化,渐有“武财神”之名(历史上有武财神,文财神)。关羽在成为“财神”前,更倾向于是统治阶级、军人好汉、知识分子崇拜的对象,在其宗教化与财神化后,才更贴近普通百姓,历久不衰。网络配图 综合以上身份,关羽文化符号的演变遵循着“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过程,经历代朝廷褒封,至四十二年(1614年),明神宗封其为“单刀伏魔、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正式成为“关圣帝君”。,奉其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成为与“文圣”齐名的“武圣”。统治阶级如此推崇,民间关帝庙愈加兴盛,至今两岸三地,海外华侨,整个东南亚乃至西方国家均存在对关公的膜拜。关羽因凝聚着勇、忠、仁、义、礼、智、信等伦理美德,俨然成为了最重要的中华文化符号。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德威克曾表示,“我尊敬这位大神,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如果人人都像关公一样,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追“塑” 古今穿越“关俑”情 影视主创谈 高希希(电视剧新版《三国》导演) 高希希在新版《三国》中将关羽设置成自杀,曾引发极大不满。高希希对此解释,当时是饰演关羽的于荣光提出,英雄的死需要有气势,被死得既不好看,也太没尊严,所以建议改为自杀。而高希希也觉得这样改编挺好,“有种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觉,当时已带军逼近,关羽已无路可退,他其实也属于被逼死。”而这种设置反而更加突出了关羽的忠义一面。他强调编剧朱苏进也觉得关羽是“天下第一自傲的”,因此不会允许自己被别人杀掉。 庄文强(电影《关云长》导演) 香港人尤其偏爱拜关公,很多港片、尤其是黑帮片中经常有表现拜关公的场面。在香港导演麦兆辉和庄文强的心目中,关羽的“忠义”最能打动他们,而忠义也是以拍摄警匪片著称的两位导演十分钟爱表现的主题。庄文强表示,在关羽身上体现的古代的忠义,与现代戏忠义的最大不同,便是在古代会更加残酷,“因为古代每个决定都是要命的,而现在每个决定都是要钱的。”也因此,影片《关云长》中虽然加入了大量极为现代的对白,但类似“关云长,义薄云天”这样的台词还是被说得铿锵有力。此外,对于为何不表现关羽的赤兔马,以及马战戏,庄文强解释,“一方面是因为找一匹好马比找一个好演员还难,另一个原因是历史上关羽的马战大多是从背后偷袭,表现出来还是不大光彩吧。” 刘镇伟(电影《越光宝盒》导演) 刘镇伟向来以恶搞、颠覆、无厘头风格著称,电影中,他对《赤壁》等经典影片进行了调侃,其中对关羽的恶搞堪称大胆,竟然将其红脸解释为因看情色书所致。刘镇伟表示,在自己的心目中,对关羽是极为尊敬和钦佩的,但电影毕竟是为了图观众一乐,无需拿历载来衡量。网络配图 吴宇森(电影《赤壁》导演) 虽然在吴宇森的《赤壁》中,关云长并非主要角色,但观众仍不满对关公这一人物的设置,首先是关羽不跨著名的赤兔马,在长坂坡一亮相,就是徒步出场,碎步前进,连从曹营逃跑也是抢了匹敌马,基本上是一个步兵。其次是关羽砍杀的都是一众小喽啰,不像武将之首。而最雷人的是关二爷还会教孩子们读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且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现在好好读书,将来才能吃上饭啊!”对此吴宇森表示,这是部国际性的电影,自己只是希望西方观众同样能看得懂,很多中国观众熟知的典故,老外会搞不懂。 篇外篇 关公有望“重新”大战外星人 被誉为cult片之王、传闻中的台湾电影《关公大战外星人》,一直只闻其名,连网络上的“人肉搜索”也未能找到电影的任何片段,只有几张黑白剧照流传于网络。其实该片在台湾上映时片名叫《战神》,在香港则改为《香港大灾难》,是台湾导演陈洪民拍摄于1976年的作品,林建岳前妻谢玲玲担任主演。据悉故事讲述的是外星人在港进行大肆破坏,最后关公现身解救港人。日前有消息称,导演彭浩翔几经辛苦找来原版,并购下电影改编版权,目前正在进行数码修复,更有意找来杨千嬅和担任配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