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唐太宗这种“雷人”的异常举动,有人认为是生前大力举荐的杜正伦、接连落马,伤了唐太宗的心;也有人认为是魏征曾将自己记录的与太宗一问一答的谏诤言辞,拿给负责编写起居录的褚遂良作参考,犯了唐太宗的忌。
这两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究其根源却是因为魏征屡次过火的“犯颜直谏”,使唐太宗产生“逆反心理”,推倒墓碑不过是唐太宗因为长期受到压抑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歇斯底里的发泄。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明君主,为了开创大唐盛世的局面,为了实现千古一帝的梦想,他给了魏征“无限话语权”,让魏征时刻提醒和劝谏自己。
在国家大事上,魏征像一位元老,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好像在教诲一个没有主见的幼主;而在私生活上,魏征像一位长辈,,,更像是在教育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
据史料记载,魏征在为唐太宗效力的17年内,有史籍可考的谏奏前后达二百余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甚至连皇帝的私生活都要管上一管,很多时候都让唐太宗下不了台。
魏征比唐太宗大20岁,如果放在时下,就是“60后”与“80后”的关系。
年龄上的差距,代沟上的隔阂,意见上的分歧,必然会造成二人之间的冲突。

魏征在呕心沥血的同时,却忽略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有自己的主张、理想、爱好和私生活。
唐太宗那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标新立异的开拓劲,以及自由生活的做主权,在很多时候都受到了魏征的干涉和阻挠。
难怪有一次唐太宗守着的面大骂魏征:“早晚有一天,朕非杀了这个庄户佬不可!”能把“从谏如流”的唐太宗逼到这个分上,魏征的进谏确实过了头。
爱太深,容易出现裂痕。
魏征这种慈父般的过火关爱,在唐太宗眼里却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
当皇帝的在很多时候说了不算,反而要看大臣的脸色,这种长期逐步积累起来的压抑,总有一天就会像火山一样突然喷发,而魏征的“荐人失察”和“谏言外流”不过是唐太宗“悔婚砸墓”事件的导火索。

贞观十八年,不听劝谏、一意孤行的唐太宗在攻打高丽受挫后,不由得发出了“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的长叹,立即“命驰驿祀征以少牢,复立所制碑,召其妻子诣行在,劳赐之”。
人,总是在受到挫折后,才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真谛,皇帝也不例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英国女王会支持海盗劫掠行为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穷疯了吗
“我们是海盗,没有明天的海盗,永远没有终点,在七大洋上飘荡的海盗。” 海盗本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上面的歌词出自一首流传久远的海盗之歌。 十六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几乎垄断美洲与欧洲的贸易, 商船满载金银财物的刺激下,大西洋上的海盗劫掠蓬勃兴起,尤以英国、尼德兰和法国海盗为盛。 ◢ 皇家海盗、海军与王室财政 这一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海盗兼冒险家是英国人 弗朗西斯.德雷克 。德雷克早年追随表兄 约翰.霍金斯 从事奴隶贸易,偶尔打劫葡萄牙和西班牙商船。1568年的一次奴隶贸易途中,德雷克与霍金斯所在的两艘劫掠船之外,所有英国船只都被西班牙军队击毁。从此德雷克与西班牙结下了深仇大恨。 约翰.霍金斯(1532-1595年) 1571年,经过长期准备,德雷克大肆劫掠西班牙加勒比海地区港口和商船,带回6.6万英镑的财富。1577年,德雷克绕过麦哲伦海峡到美洲西海岸劫掠,掳获金银珍珠宝石无数,其后 德雷克率船队横穿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80年返回英国,成为第一个环球航行的英国人。 这一时期以德雷克和霍金斯为代表的海盗被称为 皇家海盗 ,因为他们得到了英国女王 伊丽莎白一世 的默许甚至鼓励,拿到了官方授权—— 私掠许可证 ,可以拦截、攻击、俘虏和抢劫敌对国的商船,甚至袭击敌对国殖民地的港口,无论两国是否处于战争状态。普通海盗被俘会被处死,持有私掠许可证的海盗有时可获得战俘待遇。 德雷克的海盗船“金鹿”号 为什么伊丽莎白一世支持海盗劫掠行为,而不动用海军与西班牙正面交战?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当时的超级海洋强权,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合并后,西班牙全球霸主地位更为稳固,十六世纪晚期海上实力迅猛窜升的尼德兰 (即今天的 荷兰 )也很少在大西洋公开挑战西班牙,尼德兰和法国都或明或暗地支持海盗私掠来分享美洲财富、削弱。 英国海军在前期一度大力发展。亨利八世死后,海军管理不善导致腐败横行和维护保养不力,舰船数量锐减。到1565年伊丽莎白在位时,可航行的大型舰只仅有17艘,亨利八世时最多有86艘。 都铎王朝的债务负担更是。亨利七世掌权时厉行节约,财政盈余丰厚。继位的亨利八世肆意挥霍,并再度萌生对法国领地的幻想。他多次进攻法国而且与苏格兰开战,一共消耗了214万英镑军费,相当于王室年收入的十倍。爱德华六世和玛丽一世执政期间,王室财政并没有多少改善。 玛丽一世信仰天主教,与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联姻,竟然投入巨资到西班牙海军建设。 因屠杀新教徒而被称为“血腥玛丽”的玛丽一世(1553-1558年在位) 伊丽莎白一世继位就面临前任欠下的25万英镑债务。 她在位前期不得不谨慎开支,海军建设所需的巨大投资只能缩减。海盗作为英国海军的补充不失为一个折中、但也颇有成效的政策。 女王也打出宗教牌。英国成为 新教国家 不久,国内天主教势力与西班牙帝国勾结,寻机翻盘,因此海盗劫掠被视作保护英国不被天主教国家西班牙侵犯的爱国行为。伊丽莎白在位后期,英国最多有两百艘志愿船只加入私掠巡航。 支持海盗冒险另一个重要动机是增加王室收入。 早在1564年,伊丽莎白就以自己的海船“ 吕贝克的耶稣 ” 入股投资霍金斯的船队,而德雷克的那次环球远征带给王室26万英镑收入。 ◢ 海盗大臣、指挥官与无敌舰队 伊丽莎白因为支持民间私掠被称为 “ 海盗女王 ” ,当时的海盗领袖则是女王的“海上看门犬”。 伊丽莎白早就意识到英国海军内部腐败问题,1569年任命深得她赏识的霍金斯担任海军事务委员会专业顾问。霍金斯凭借多年的私掠和航海经验,设计建造出“ 复仇 ” 号。这个五百吨的战舰属于中型船只,远比排水量更大的西班牙大帆船低矮,但速度和敏捷性胜出、造价低廉,而且装备射程远、射速快的船舷炮。 “ 复仇 ” 号 正是日后与作战的英军指挥舰之一。 “复仇”号战舰 1578年起霍金斯担任海军财务总管。海军腐败问题并未彻底解决,但在他主持下,一共建造出16艘新式战舰,性能大幅提升,为与西班牙开战打下坚实基础。 1587年2月, 曾经的苏格兰女王、英国天主教势力领袖、有英国王位继承权的玛丽.斯图亚特被囚禁多年后,终被伊丽莎白送上断头台,这成了西班牙与英国开战的导火索。 导致战争的原因还包括英国派军支持新教的尼德兰反叛西班牙,以及海盗劫掠引起的损失及强烈不满。 英西海战本来能于1587年爆发,但已为英国海军效力的德雷克袭击了西班牙军港加的斯,击沉数十艘补给船只,同时在回程劫掠了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私人货船。德雷克的成功偷袭将战争延迟一年,为英国赢得了更多准备时间。 1588年与 无敌舰队 的决战中,英军只有34艘主力战舰属于王室,其余100多艘来自武装商船和民船,当时很多武装商船与海盗私掠船界限并不分明。霍金斯和德雷克是英国舰队的实际总指挥和前锋指挥官。 遭火攻的无敌舰队 历史学界早期观点认为西班牙无敌舰队惨败是由于英军性能先进的战舰和优势火力, 但真正原因一是西班牙的海陆入侵计划过于复杂,以当时的通讯条件和组织协调能力难以实现,另外一个原因是无敌舰队返回途中不断遭遇风暴。 英国人毕竟赢得了这场重要战役的胜利,无敌舰队出征的130艘船只,仅有50多艘返回西班牙。德雷克因在海战中的出色指挥,受封爵士,达到了个人生涯的辉煌顶点。 无敌舰队航行路线图,黑色小船代表沉没地点 西班牙并未因此战失败而丧失霸主地位,英国也没有迅速崛起为海上强权。不过,英国人确实有机会一举歼灭无敌舰队的残余舰只,从而彻底扭转英西海上力量对比,历史走向或许会因之改变。然而这一切并未发生,为什么? ◢ 伊丽莎白的困境和选择 1588年下半年,英国得知无敌舰队残余舰只的停泊地点,欲派军偷袭。由于支援尼德兰和与西班牙开战已经花费至少42万英镑,女王财政捉襟见肘,只能采用股份制组织这场远征。女王承担三分之一的军费,剩余费用由陆军司令诺里斯、海军指挥德雷克以及商人自筹。 诺里斯和德雷克都认为无敌舰队残余无足轻重,他们有自己的盘算:攻占里斯本,策划葡萄牙独立,断西班牙之左臂。这个计划野心之大,与无敌舰队远征不相上下,却是一场失败概率极高的豪赌。在早年海盗生涯德雷克就是一个敢下赌注的冒险家,他也确实多次成功,但1588年之后,命运女神不再眷顾他。 弗朗西斯.德雷克(1540-1596年) 伊丽莎白为这场远征的商业性质付出了沉重代价。她不断施压德雷克和诺里斯,指示他们把彻底消灭无敌舰队和其他西班牙船只作为首要目标,但仍无法阻止他们进攻里斯本。海盗和赌徒容易被最直接的回报诱惑,而不计代价。德雷克率领舰队在里斯本附近的克鲁那疯狂劫掠了两个星期,丧失了偷袭的突然性,西班牙做好充分准备应敌。 围攻里斯本失败,水兵和步兵因为逃亡和疾病严重减员,远征军费十万英镑,远超预期,结果还是女王出了六万镑摆平。对英国来说,一次千载难逢的良机失去了,如果能全歼西班牙本土海军,其贸易路线丧失有力保护,西班牙也就缺乏来自美洲的白银和波罗的海贸易的木材重建海军,英国趁机称霸大西洋并非可望不可即。 偷袭里斯本失败之后,1591年西班牙海军实力完全恢复。 1595年德雷克又提出了一个大胆惊人的计划——占领巴拿马地峡,切断西班牙的美洲陆上运输线。这次女王出资三分之二,并且指派老成持重的霍金斯控制德雷克,但德雷克和霍金斯一路争吵不断,德雷克指挥也出现重大失误,远征又失败了,两个著名海盗头病死途中。 伊丽莎白一世(1559-1603年在位) 十六世纪最后几年,英国又对西班牙发起了两次远征,1597年那次,英国甚至有机会全歼西班牙第二支无敌舰队。伊丽莎白没有吸取教训,仍然采用与商人合资这种方式。结果一旦到了海上,远征军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劫掠攫取财富,英国的战略目标被弃之不顾。 伊丽莎白之所以与海盗和商人合资负担海军费用,是因为她在位后期,王室财政支出连年居高不下,军费主要用在欧洲大陆。 当时西班牙欲称霸欧洲,伊丽莎白奉行大陆势力均衡政策,出钱出人与尼德兰人联手抵抗西班牙,同时支持当时信仰新教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镇压国内天主教势力,甚至花钱请德国新教诸侯派兵支援法国。仅为援助亨利四世,女王就花费了37万英镑。 对于英国而言,如果西班牙控制了尼德兰、击败法国,英国将直接面对来自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进攻,这要比无敌舰队的远征可怕得多。因此女王分清主次,将主要资源用于欧洲大陆。英国力挺之下,法国暂时摆脱了宗教斗争,成为制约西班牙的重要力量,尼德兰北部成功独立。 1580年的西班牙帝国欧洲部分,浅绿色为尼德兰 十六世纪后半期的英国在人口、王室财政和军事实力上都远不如西班牙,比法国也相差很多。无敌舰队败北之后,伊丽莎白女王有机会彻底荡平西班牙海军,改变海上弱势地位,但是海军军费不足以及海盗、商人的经济动机导致一再错失良机。英国海盗长期劫掠给西班牙贸易造成较大损失,但不足以动摇帝国根基。 伊丽莎白的大陆政策和军事行动,为阻止西班牙称霸、保持欧洲势力均衡做出了很大贡献,英国本土安全也大致无虞。 英国海军的真正强大还要等待数十载,西班牙帝国的衰落也要到十七世纪中叶。 随机文章南宋名将杨再兴是不是杨家将的后人?蘑菇定律是什么意思,新人不被重用还可能背锅(每人必经阶段)揭秘中国第一战国女尸案,古尸被扒光损毁/盗墓贼逃亡23年被抓古巴沉落的海底古城,沉没于1万年前的冰河时期末期(史前文明)宇航员太空遇难为什么不能回地球,害怕未知病毒/遗体被投向大气层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摧锋陷阵 三救秦王 唐太宗李世民最大的功臣是尉迟恭
626年6月4日,秦王发动“”,杀死太子、齐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渊被迫晋封李世民为太子。8月李渊禅位,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位。643年2月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下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图像,供奉于临烟阁之中,以示尊崇。按功劳大小,二十四人的排序为、、、魏徵、、、、、、、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张公谨、程知节(也就是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也就是徐茂公)、。功臣中长孙无忌排行第一,他不仅是李世民的“”,还是他的内兄,同时他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夺得皇位最坚定、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者。但纵横五千年-帝王传的小编甜心即可认为,其实李世民最最重要的功臣并不是长孙无忌,而是排行第七的尉迟恭。因为他不仅,为李唐王朝立下赫赫功勋,更为重要的是他三救李世民。(影视剧中的李世民与尉迟恭)尉迟恭,字敬德,585年出生,朔州善阳人。尉迟恭出身没有记载,有的说是打铁的,但可以肯定他出身平民。大业末年,天下大乱,尉迟恭在高阳参加了官军,讨捕群贼,以武勇著称,被朝廷封为朝散大夫。617年3月,马邑鹰扬府校尉周起兵反隋,将尉迟恭招致麾下,任偏将。619年3月,刘武周在东突厥支持下,派遣尉迟恭与宋金刚继续领兵南下,先后攻破晋州、浍州等地,并大破唐军,生擒唐军主帅、永安王李孝基,以及独孤怀恩等人。尉迟恭得胜后,准备回师浍州,途中遭遇李世民麾下猛将秦琼的截击,尉迟恭毫无准备,被唐军斩首二千余级,大败而归。620年4月,宋金刚与李世民在柏壁对峙,因粮草不足被迫撤退。李世民引兵追击,大败宋金刚军,俘杀数万人。此后双方在介休再次激战,宋金刚败逃。尉迟敬德则收拾残部守介休,李世民派出李道宗、宇文士及前去晓谕,尉迟敬德与寻相降唐。李世民大喜,“赐以曲宴,引(尉迟恭)为右一府统军”。620年7月,李世民率军东征洛阳,期间刘武周手下的一些旧将相断叛变,诸将认为尉迟恭必叛,就把其他押在军中。屈突通、殷开山建议:“此人勇健非常,絷之又久,既被猜贰,怨望必生。留之恐贻后悔,请即杀之。”李世民却说:“寡人所见,有异于此。敬德若怀翻背之计,岂在寻相之后耶?”李世民立即下令释放尉迟恭,并将他引入卧室,赐以金宝,并对他说:“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寡人终不听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应欲去,今以此物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当天李世民让尉迟恭与他一起出去打猎,途中遭遇步骑数万人。“世充骁将单雄信领骑直趋太宗”,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王世充手下的士兵,见到这阵势,才稍稍退却,尉迟恭掩护着李世民杀出重围。之后又领兵与王世充所部作战,“擒伪将陈智略,获排槊兵六千人”。李世民由衷的赞叹道:“比众人证公必叛,天诱我意,独保明之,福善有征,何相报之速也!”这是他第一次救下李世民,此后尉迟恭恩宠日隆。622年3月李世民出兵河北,讨伐刘黑闼。双方相持60余日后,刘黑闼暗中率军偷袭李勣所部,李世民火速率李道宗袭击刘黑闼军侧后以救援李勣,结果中计,被刘黑闼来了个反包围,围了四重。关键时刻,尉迟恭再次挺身而出,“率壮士犯围而入,大破贼阵,太宗与江道宗乘之以出。”此为尉迟恭二救李世民。(尉迟恭的画像)天下平定后,围绕着皇位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的矛盾开始尖锐起来。秦王府猛将甚多,为此李建成想收买诸将,他向尉迟恭写了一封信,“愿迂长者之眷,敦布衣之交,幸副所望也。”同时赠送一车金银器物,但遭到尉迟恭断然回绝。李建成恼羞成怒,打算派人刺杀尉迟恭。尉迟敬德知道阴谋后,大开门户,安然入睡,刺客多次走进厅堂,但终究不敢进入卧室。此外李元吉还在李渊面前诬陷尉迟恭,在李世民帮助下,才获得释放。此时太子与秦王的矛盾已经彻底激化,尉迟恭与长孙无忌建议李世民先下手为强。6月4日清晨,李世民与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埋伏在玄武门。李建成与李元吉抵达玄武门后发觉不妙,准备返回东宫。李世民从后面出现,射杀李建成。此时尉迟恭率人左右箭射李元吉,李元吉中箭坠马,逃入树林中。李世民纵马追赶,但衣服被树枝挂住,坠马落地。李元吉见状,夺弓企图勒死李世民。在危难之时,又是尉迟恭及时赶到,跃马喝叱李元吉,将其射杀。才保证玄武门之变的最终成功。此后李世民重赏尉迟恭,将“齐王府财币器物,封其全邸,尽赐敬德”。李世民登基后,加封尉迟恭为右武候大将军、吴国公,深受李世民的宠信。一次宴会,有人的位置在尉迟恭之上,尉迟恭怒道:“汝有何功,合坐我上?” 任城王李道宗前来解劝,尉迟恭拳殴李道宗,差点将他打瞎。李世民非常恼火,下令罢宴,严厉斥责尉迟恭,” 朕览汉史,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来,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孙无绝。然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饬,无贻后悔也。”此后尉迟恭变得很谨慎,637年他被改封为鄂国公,643年尉迟恭致仕。尉迟敬德晚年迷恋仙方,研磨金石,吞服云母粉。同时在府中,挖池建楼,没事还演奏清商乐曲自我,不跟外人交往,长达十六年之久。658年11月尉迟恭病死,享年74岁。唐高祖为此废朝三日,赠尉迟恭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忠武,并陪葬昭陵。元末明初文人杨维桢曾这样评价尉迟恭:“玄武门前人蹀血,虬须天子谏凶孽。谁开贞观太平功,夺朔将军三寸铁。三寸铁,鄂国公,将军真有回无功。呜呼,海池一语开天听,手敕亲颁宫府定。人知房杜掌经纶,谁识将军善词命?善词命,万古之无谁与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