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失荆州,对于蜀汉来说损失巨大。其实诸葛亮早就指出荆州地区的重要性,还强调了荆州作为未来军事战略的地位,但关羽最终还是失去了。在关羽败亡后,有很多人都投降了孙权,但其中也有廖化这样忠心不二的大将冒着生命危险回到蜀汉。但其他投降的人中,也有将荆州军事部署合盘向孙权托出的。而此人和关羽关系也不怎么样,今天,和帆叶网小编就来看看这位投降孙权的潘濬。
潘濬字承明,是武陵汉寿人。他20岁的时候就跟随宋忠学习。话说潘濬这个人非常聪明,和别人交谈能够对答如流,潘濬曾经受到王粲的赏识,于是逐渐小有名气。还没到三十岁的潘濬,就被当时荆州牧刘表征召去当江夏从事。话说潘濬上任后,当时的沙羡长贪赃枉法,潘濬确定证据后,直接将贪污之人杀死,郡中的人都因为此事而震惊。潘濬后来担任湘乡令,治理有方。

刘备统领荆州后,潘濬投靠刘备,被封为治中从事。刘备入蜀前特意留下他掌管荆州事务。话说潘濬和关羽在驻守荆州期间关系并不好,但我们也没有证据证明他们关系不好是关羽是荆州的影响因素之一。关羽败亡后,孙权获得了荆州部分土地,潘濬一开始并不服从孙权,但最终又真心归降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根据《江表传》记载,孙权克定荆州后,很多将领官吏投降了孙权。而唯独潘濬称自己病了不去见孙权。孙权听后立刻派人玩了个绝的,派人去潘濬家,连床带床上的人一起抬到了自己跟前。来到孙权面前,潘濬趴在床上痛哭流涕。孙权多次安慰潘濬,甚至派人用手巾帮他擦脸。孙权的一番操作,感动了潘濬,潘濬下床向孙权拜谢,随即潘濬被封为治中。此后,潘濬将荆州军事部署详细地向孙权和盘托出,为东吴方面掌握荆州提供巨大便利。

话说在关羽败亡后,刘备打响夷陵之战。这场战斗中刘备还拉拢了五溪蛮夷等势力,其中一个叫樊胄的人想要山东蛮夷并将武陵献给刘备。孙权得报后,立刻咨询潘濬要如何阻止樊胄,潘濬认为只需要五千人就能搞定。孙权很疑惑为什么只要五千就行,潘濬指出樊胄就是嘴炮,实际上也没有辩论的能力,五溪蛮夷不会贸然同意他的,并以侏儒形容他。孙权听后派潘濬率五千兵马前去讨伐,果然取胜。
此事之后,潘濬被封为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黄武六年芮玄去世,潘濬接管了他的军队,屯兵于夏口。虽然是半路投降孙权,但是他面对朝中大臣的不合理建议,也敢于否决。话说步骘曾经在沤口屯兵,想要招募各郡兵丁充实军队。孙权就此咨询潘濬,潘濬认为步骘属于豪族,在地方上有名有势力,步骘一定是被身边人谄媚才想要征召兵源的,因此不能同意。孙权听后,拒绝了步骘的请求。
孙权称帝,封潘濬为少府,进封刘阳侯。再之后,潘濬对孙权也多有匡正。他还曾大破五溪蛮夷,帮助孙权铲除吕壹,一心为东吴而奋勇向前。
话说潘濬的表哥正是蜀汉的蒋琬。曾经有人造谣潘濬要投奔蜀国,孙权坚定地表示:“承明不会做这种事。”并免去了传谣人的官职。孙权对潘濬的信任,可见一斑。赤乌二年,潘濬去世。他的儿子潘翥继承了他的爵位。另外潘濬的闺女,嫁给了孙权的儿子建昌侯孙虑。
三国董袭身为东吴十二虎臣之一为什么会被淹死?
死后,吴夫人担忧年纪太小不能成事,召见张昭等人询问江东能否安定。此时有一人,从东吴地势到人才一一分析,吴夫人这才放心。 这个人却不是文臣谋士,是个武将,叫,身长八尺,武力过人,十二虎臣之一。 当时山阴惯盗黄龙罗、纠集党众几千人,孙策亲自出兵征讨,董袭亲手砍下黄龙罗、周勃的首级。 吴夫人问江东能否安定。董袭回答:“江东之地,有山川之固,长江天险,而主公是一位好的掌事者,对百恩德,上下都齐心效命,张昭掌管大事,我董袭等人为帮手,正是之时,不用担心。”众人都认为董袭的话豪壮! 208年,孙权报父仇,征讨黄祖,黄祖用两条艨艟横在河面扼守沔口,艨艟之上有一千多人,弓弩交替发射,箭如雨下,孙权军无法向前。董袭和各带100名敢死士,每人身披两副铠甲,突击到艨艟前。董袭亲自用刀砍断两条缆绳,艨艟散开,孙权大军终于能够前进。 黄祖打开城门逃走,被吴兵追杀。次日宴会,孙权举杯对董袭说:“今日宴会,归于你断缆之功!” 213年,南征至濡须口,董袭跟随孙权前往,孙权命董袭率五楼船驻扎濡须口。至夜深时,暴风狂袭,五楼船倾覆,众将士乘走舸逃走,并求董袭一起逃出。 但董袭大怒说:“我受主公重任,在此处防备敌人,怎能委身而去,再说要逃走的立斩!”于是无人敢逃。当夜船沉,董袭淹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备招亲的历史真相是怎么回事?刘备根本没有去东吴招亲
历史上与孙夫人在石首成亲,只是在那里完成了婚典,婚后,孙夫人即被接到公安去了。主动嫁妹,主要是为了结好刘备,巩固孙刘联盟,共同对付。演义写刘备到东吴招亲,是发生在刘备得到荆州之后,为夺回荆州设下的“美人计”。周瑜想用此计谋把刘备囚禁起来,以便使人去见讨荆州、换刘备。史事正好相反,刘备与孙夫人成亲在前,借荆州在后。所以事实上刘备根本去东吴,更没有了,说刘备乐不思蜀爱美人差点忘了江山,那可是千古奇冤呀。网络配图 刘备东吴招亲,是《》的精彩篇章。小说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描写得有声有色,煞是热闹。但都属于“戏说”,刘备根本未去东吴成亲,而是孙权着人送妹到荆州之地与刘备完婚的。刘备娶孙夫人,是在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 冬农历十月,阴历十二月。也就是赤壁战事一年之后。当时孙权在京口,即今江苏省的镇江市。《三国演义》让吴国太在甘露寺看新郎,一相娇婿容颜,那甘露寺就是镇江的佛寺,至今视作一处三国风物胜迹。只是吴国太那时已无缘去佛寺看新郎,孙权这位母亲——太夫人早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 就去世了。 演义写刘备东吴招亲,是发生在刘备得到荆州之后,周瑜为夺回荆州设下的“美人计”。周瑜想用此计谋把刘备囚禁起来,以便使人去见孔明讨荆州、换刘备。史事正好相反,刘备与孙夫人成亲在前,借荆州在后。刘备提出借荆州是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 的事。网络配图 刘备是以东吴女婿的身份,到京口去见孙权,求借荆州的,但孙权没有同意。当时周瑜上书反对,东吴群臣除外也都不赞成,后来周瑜病故,鲁肃到江陵接替周瑜职务,孙权才听取鲁肃劝说借荆州给刘备。那已是刘备与孙夫人成亲约有一年的光景了。后,刘备南征荆州的江南四郡,据有了长江以南荆州的绝大部分地盘。周瑜攻克江陵后,将江南岸的公安分给了刘备。刘备是在立营公安时与孙夫人成亲的,但成亲的地点不在公安,而在石首。 为什么没在公安结婚而在石首成亲﹖很可能是出于一种礼节上的考虑。人家将孙夫人自京口溯江而上千里迢迢送来,刘备得前往迎亲才是,比较理想的地点是离公安不远处的石首。石首城关绣林,地处江边,山色秀美,迎亲队伍张灯结彩,沿途锦幛成林,绣林之名即由此而来,石首也因而被称为“刘郎浦”。晚年至江陵,移居石首南游时所写《石首早发》一诗,首句即为“挂帆早发刘郎浦”。另一位诗人吕温经石首,亦曾口占《刘郎浦》一诗:“吴蜀成婚此水浔,步障幄黄金。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诗中的“明珠步障”,是诗人想像孙夫人乘步辇到石首成亲时华贵的景象。所以,刘备真正洞房续佳偶之处不在现今的镇江,而在现今荆州市的石首。网络配图 刘备与孙夫人在石首成亲,只是在那里完成了婚典,婚后,孙夫人即被接到公安去了。孙权主动嫁妹,主要是为了结好刘备,巩固孙刘联盟,共同对付曹操。但结果事与愿违,对孙刘联姻未能起到应有作用,孙夫人成了这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孙刘联姻所以没能发挥作用,关键是荆州问题。由于荆州所处战略地位重要,孙、刘两家都势在必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