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皇室,对道教极为尊崇,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尤为重视黄老之学。 唐代出了两位纬学奇士。一位是在唐初任中央政府司天监的李淳风,一位是隐士奇人袁天罡,亦为初唐高道。这两位均是正史有传的博学名士,其神秘的预言能力和准确性令世人瞠目。那么,就让我们拨开历史云雾,走进盛唐时期,这两位通天彻地大人物的传奇生平。
(一)传奇神算袁天罡

袁天罡是官二代出生,当时正值隋朝,他父亲袁玑担任过梁州司仓,他的叔父袁守城一位著名的术士。近水楼台先得月,袁天罡不爱学习爱术学,从小便跟随叔父袁守城学习术士,尤其擅于长于相面。
西游记中,有提到过一位掣肘神仙凡人的能人,便是袁守诚,他是袁天罡的叔叔。西游记中,他能得算天机,算出下雨的时辰毫数等等,卦术高深而神机妙算。也从侧面可以反映,袁天罡历史之影响,后世的明朝吴承恩才借其历史形象与家族之故事塑造了袁守诚通天之能的占卦能力。 而历史上,袁天罡也曾官至钦天监。
袁天罡赴入仕途后,担任洛阳任资管令。袁天纲初到洛阳时,在清化坊安顿下来,此时他的相术预测早已小有名气了,来找他的人络绎不绝。当时,杜淹、王珪、韦挺三位才子也来请袁天罡看相。袁天罡预言三人都会出人头地,具体来说就是:杜淹将以文章显贵而名扬天下;王珪不出十年将官至五品;韦挺面相如虎,将出任武官。但同进三人又会晚节不保——为官后都要遭贬谴,日后定当在此“再聚首”。
后来袁天罡的预言果然应验,在唐高祖武德年间,杜淹以侍御史入选天策学士;由太子李建成举荐王珪当上五品太子中允,韦挺出任武官左卫率。三人正当仕途一帆风顺时,没想到受宫廷政变牵连一起被贬隽州,果然在这里又在这里相聚了。
当然,这个不算什么,袁天罡“预言”的成名之作就是对武则天的预言,据《旧唐书》中记载,袁天罡年轻时周游天下,曾偶然遇到过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而当时的武则天还是一个在襁褓中的小孩子,当袁天罡看到女扮男装武则天的时候,大惊失色地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8个字:龙瞳凤颈,贵不可言!第二句话也是8个字:若为女子,必为天子。
袁天罡“预言”的经典之作是通过夜观星宿,成功作出了这样的预言,还是8个字:帝传三代,武代李唐。意思就是说李氏王朝在第三代之后就会出现“武氏代唐”的祸乱。
(二)盛唐著名天文与气象大家,无敌太史李淳风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国泰民安,太平盛世。李世民得意之余,希望看看他的大唐王朝能够持续多久。
于是,李世民召见2名大牛预言家,也就是李淳风和袁天罡。
李世民的要求很简单,让2人推算一下大唐的国运。
李淳风和袁天罡不敢不从,只得遵旨。
一般认为,袁天罡没有参与,是李淳风完成了推背图。
开始,李淳风只是写了唐朝以后100多年的国运,记录了重大事件。
谁知道,李淳风一写竟然上了瘾,一发而不可收拾,竟然又写了1000多年。
袁天罡发现李淳风写了这么多,大惊失色,赶忙推了一下他的背:天机不可泄露。不要再写了,回去休息吧。
于是,李淳风就不写了。
推背图第40象 癸卯
一口东来气太骄(一口是一个日字,东来是来自东方,气太骄形容党派迅速发展,气焰很高。这是说明国民党的建立。众所周知国民党前身是建立在日本的同盟会,日本是在中国东方。国民党从同盟会建立后,势头很猛,仅仅6年就推翻满清建立了民国。)
脚下无履首无毛(脚下无鞋,头上没毛。西安事变中,蒋介石是光着脚被东北军捉住的,他头上几乎没有头发。这暗指西安事变,这是国民政府在中国执政最大的转折点)
若逢木子冰霜涣(木子是李,冰霜的形状暗指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样子很接近,也就是指国民党或者中华民国。另一说是指2023年癸卯年后10年中某一年。这一句是如果遇到姓李的当家人,国民党和中华民国就会有大麻烦,或者是在2023年癸卯年后10年中的某一年。一般认为,这是指李宗仁代理总统期间,国军败退出大陆。当然,也可能是未来没有发生的某件事,同某个姓李的人有关)
生我者猴死我雕(猴子也叫猢狲,就是孙,暗指孙中山。雕,难以推测是什么。这句是预言中华民国或者国民党最终灭亡,创建人是孙中山,最终让其毁灭的人名字中有个和雕有关的字。以前说是马英(鹰,雕)九,后来又说是蔡英(鹰,雕)文,恐怕都不是。这件事还没有发生,谁也不知道是什么)。
挺有意思的吧!
因为袁天罡和李淳风是一个亲兄弟生,所以,李淳风也读了这本书。因此弟兄两个都有未卜先知的本领。
但正史并没有明确记载二人的关系,应当并无特殊关系。
总结
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都是以自身学识本领和其本家之学的集大成者,而为唐朝的统治和李唐的执政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他们二人不仅是奇门学说一派的大家,也是为当时的国家社会添砖加瓦的功臣。也许当时的人们追逐的是功名利禄,但是他们只是以功,以他们的能力,在尽己所能的去巩固当时的盛唐之况,盛唐时代,有诸如他们这般的臣子,在那个时代,也不得不说是时代和统治者的福音。
晚清时期淮军十大名将都有谁?谁更厉害?
上次达摩君给大家盘点了湘军十大名将,那今天咱就来说说淮军。作为晚清历史上另外一支重要的军事集团,淮军实际上脱胎于湘军,并在的下,逐渐超越了湘军,成为晚清政府最信赖的主要国防力量。那么,除了统帅李鸿章,淮军中又有哪些名将呢?今天,达摩君就给大家盘点晚清时期淮军的十大名将。 张树声(1824—1884) 字振轩,安徽合肥人。1853年开始兴办团练,对抗太平军。1862年联络刘铭传、周盛波、周盛传、、吴等人,并协助李鸿章组建了淮军。1865年授直隶按察使,率军镇压捻军。随后历任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山西巡抚、漕运总督、江苏巡抚、两广总督、直隶总督等职。1884年爆发,张树声率军进入越南抗击法军,同年病逝。 刘铭传(1836—1896) 字省三,安徽合肥人。早年与张树声、周盛波、周盛传等人一道兴办团练,抵抗太平军。1862年被编入淮军,1863年率军俘获之子洪天贵福及洪仁玕年,因功授直隶提督。1865年率军平定捻军,或一等男爵位。1884年任福建巡抚,加衔,坐镇台湾,于基隆、沪尾等地重挫法军舰队。1885年,清政府于台湾设立行省,刘铭传担任第一任巡抚。抚台期间编练新军、修建铁路、开设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促进台湾近代工商业发展,被誉为台湾近代化之父。 吴长庆(1829—1884) 字筱轩,安徽庐江人。1855年奉命统帅舒城、吴江团练,对抗太平军,同年又创办合肥东乡团练。1861年率军随李鸿章援救上海,接连攻克虹桥、柘林、奉贤、南汇、川沙、金山,并击退宝山援军。1862年被编入淮军,1863年攻克嘉兴,1865年率军平定捻军。1882年朝鲜叛乱,日本发兵干预,吴长庆率军击溃朝鲜叛军,因功封三等轻车都尉,留守汉城。1884年病逝,武壮。 程学(1829—1864) 字方忠,安徽桐城人。原为太平天国陈玉成部属,镇守安庆。1861年投降清军,跟随曾国荃攻克安庆。1862年协助李鸿章攻克上海、苏州等地,因功担任南赣镇总兵。1864年攻打嘉兴时中弹负伤,死于苏州,谥号忠烈。 潘鼎新(1828—1888) 字琴轩,安徽庐江人。1849年中举人,次年春闱会试至国史馆承修臣传。随后在家乡兴办团练,对抗太平军,并得到赏识。1862年任江苏常镇通海道,后加按察使、布政使衔。1865年率军平定捻军,任山东布政使。1874年任云南布政使,1876年任云南巡抚,后因与总督刘长佑不合,被调回北京,另候任用。1883年担任湖南巡抚,1884年任广西巡抚,参与并指挥中法战争。1888年病逝。 刘秉璋(1826—1905) 字仲良,安徽庐江人。1860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1862年随钦差大臣张芾军赴南京,抵抗太平军,为李鸿章所赏识。在此期间,刘秉璋率军攻克福山,常熟、嘉善、平湖、乍浦、嘉兴等地,因功获振勇巴图鲁名号,升任侍讲学士。1865年率军平定捻军,补授江苏按察使,后历任山西布政使、江西布政使、江西巡抚等。1886年任四川总督,维修工程,后因处理“重庆教案”失当被免职。1905年病逝。 丁汝昌(1836—1895) 原名先达、禹亭,号次章,安徽合肥人。早年参加太平军,后归顺湘军,不久得李鸿章赏识被编入淮军,并先后参与了对太平军和捻军的作战,因功被授为总兵,加提督衔,获协勇巴图鲁勇号。1879年李鸿章将其调入北洋,任充炮船督操。1880年,同林泰曾、邓世昌等一道赴英国接收超勇、扬威两舰,并觐见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82年朝鲜叛乱,丁汝昌率舰队开赴朝鲜,并与吴长庆配合平叛。1888年任北洋海军提督,加尚书衔。1894年战败,次年威海卫之战兵败,自杀殉国。 叶志超(1838—1901) 字曙青,安徽合肥人。1862年投淮军张树声帐下,率军收复常州、太仓等地。1865年随刘秉璋平定捻军,因功获额浑巴图鲁名号,并得李鸿章赏识。1875年任直隶正定镇总兵,1889年升任直隶提督,1891年率军镇压热河金丹。1894年率军赴朝鲜平定东学党起义,但在牙山遭遇日军袭击,临阵脱逃,随后谎报军情,狂奔500里,逃回中国。1896年被革职,定斩监侯。1900年获释,转年去世。 聂士成(1836—1900) 字功亭,安徽合肥人。1862年投效庐州军营镇压捻军,并随军攻克庐州、湖沟、浍北等地。1863年改隶淮军刘铭传部,升守备赏戴蓝翎。转年又随军因功升都司,加游击衔赏换花翎。1870年调任直隶,办理海防。1873年任武毅右军前营管带,前往陕西平定回乱。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聂士成率军渡海援台。1894年率军进驻朝鲜,平定东学党起义,但遭日军袭击,虽取得几场小胜,但仍惨败。1895年,调至天津,主持天津沿海防务。1900年,在与八国联军交战中,战死于天津。 (1837—1894) 字冠廷,山东费县人。1856年投军,入江南大营,参与抵抗太平天国。1865年,随讨伐捻军。1868年,任天津镇游击。1872年,率军赴热河剿灭“马贼”。1889年,任广东高州镇总兵。1891年率军镇压热河金丹道教,赐黄马褂。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左宝贵率军进驻平壤。在平壤战役中,左宝贵拼死抵抗,壮烈牺牲,谥号忠壮。 随机文章成语草菅人命的主人公是谁?草菅人命是什么意思秦始皇为什么焚书?李斯为什么建议要焚这些书?面对袁绍的十万大军曹操如何用不到两万的兵力赢得官渡之战?请问西汉[窦婴]生平简介及事迹?助力恋爱的黑暗效应,让你免除第一次见面的尴尬(加快推到进度)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三国中徐晃和张郃谁更强?看一代奸雄曹操是如何评价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指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征西车骑将军以及后将军。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魏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在五子良将中,张郃和徐晃都经历了多次战役,为曹魏的建立下立下了赫赫战功。那么,问题来了,曹魏“五子良将”中,徐晃和张郃谁更强?对于这一问题,其实很早就给出了评价。通过曹操的评价,也可以发现张郃和徐晃这两位将领的特点。 一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在末年,张郃一开始是的首席啊,后来在中,张郃归降曹操。至此之后,张郃成为曹操手下的一员猛将。彼时,张郃跟随曹操攻乌桓、破、降,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留守汉中。公元219年,张郃从夏侯渊迎战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在第一次北伐时,张郃随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破蜀军先锋。在后,诸葛亮只能无奈退回汉中,而张郃也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 二 另一方面,就徐晃来说,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和张郃一样,徐晃也不是一开始就跟随曹操。根据史料记载,徐晃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自此之后,作为曹操手下的亿元大奖,徐晃参与官渡之战、、南郡之战、关中征伐、夏侯渊平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的援军击退关羽。等到建立曹魏后,徐晃跟随击败蜀汉大将,并夺取上庸郡等地。由此,和张郃一样,徐晃也是战功赫赫,一生经历了众多战役。 三 对于曹魏“五子良将”中的张郃和徐晃,曹操给出了不同的评价。一方面,就张郃这位大将,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魏太祖得(张)郃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寐,自使甚危,岂若去殷,归汉邪?”与此相对应的是,针对徐晃这位大将,魏太祖叹曰:“徐将军(徐晃)可谓有之风矣。”由此,对于曹操将张郃视为自己的“韩信”,而将“徐晃”视为自己的“周亚夫”。虽然周亚夫也是一代名将,但是,和韩信这位兵家的顶尖人物比起来,周亚夫显然是稍逊一筹的。在此基础上,曹操显然对张郃的期待更高,也即更加看好张郃的能力。 四 最后,在曹魏“五子良将”中,张郃于公元231年去世,徐晃于公元227年去世。在去世时间相差不大的背景下,张郃最后的官职是曹西车骑将军,而徐晃只是被魏文帝曹丕加封为右将军。在汉末三国时期,车骑将军在官职上远高于右将军的。而这,也从侧面表明张郃要强于徐晃。此外,曹操将张郃、徐晃分别形容为韩信、周亚夫,也体现出两人的不同特点。就张郃来说,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这和之际的韩信存在相似的地方。与此相对应的,徐晃治军严整,而在西汉这一历史阶段,周亚夫也是以善于治军领兵,直言稳重著称。 随机文章五帝~黄帝.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人物简介西安活死人墓能下去吗,金庸小说中活死人墓真实存在中国未来第六代战斗机详解,5780公里每小时超越导弹速度霍金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看不起搞理论研究的中国发现200米巨蟒,苏联生化试验导致巨蟒变异长大十几倍(假新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