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历史上的才女道韫绰,相信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她是一位东晋诗人,更是著名诗人王羲之儿子王凝之的妻子。这样一位才女可想而知在历史上非常传奇了。而且她还有一个绰号,是因为创作对象而闻名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古代才女谢道韫绰号是什么
谢道韫因创作对象而闻名的绰号人称咏絮才
谢道韫(别名:谢道蕴、谢韬元,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诗人,出生于陈郡,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长女,名将谢玄的长姊,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儿子王凝之的妻子,中国古代著名才女、诗人。

2、怎么评价谢道韫
有书君觉得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对她最好的诠释。且随有书君走近谢道韫。
2.1、放纵天性孕育了刚柔相济,胸怀不输男儿的谢道韫。
公元317年,西晋灭亡,司马睿定都建康,史称东晋。乱世出豪杰,陈郡谢家逆势成为东晋顶级门阀。
谢道韫就出生于陈郡谢家,因父亲常年在外为官,叔父谢安担起了谢家教育重任。
一个人性格养成大多源于原生环境。东晋时期崇尚自由追求本真,个性开放。母亲从不要求女儿端坐闺房。叔父胸有经纬之学,却不刻板讲学,而是言传身教影响子女,教给孩子们为人处事之道。
她在如此宽松的翰墨书香中孕育,一句咏雪之联“未若柳絮因风起”,就道出了她幼小心灵中渴望如飞雪柳絮般纯洁,亦如她一生品质高洁。
当时东晋士子们盛行清谈玄学。她年龄稍长后,亦随着叔父兄弟们一起参观清谈活动。这些活动不但拓宽了她的格局视野,而且东晋士子的魏晋风骨,放达却不放纵的天性,也深深影响着她的性格养成。
有书君觉得,正是这种自幼放纵天性的放养环境,养成了谢道韫骨子里除了女性的温婉,更添了豁达的男儿英气,刚柔相济应是她一生的性格基调。同时也养成了她终身学习成长的能力。

2.2、婚姻遇挫不纠结,拎得清懂得融通的谢道韫。
谢家有女初长成,虽然东晋对女子约束较少,可是谢道韫依旧无法逃脱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
她遵叔父之命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
旧时王谢堂前燕,王谢是门当户对的高门豪族,王凝之虽不如献之、徽之两兄弟那么出彩,却也中规中矩挑不出毛病。两人在外人眼中真是天作之合的良缘。
可是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她婚后才知丈夫痴信五斗米道,每天拜神占卦。两人真的三观不合,相对无言。
她曾梦想丈夫能如叔父般顶天立地,她亦梦想两人能如叔父婶母那样,琴瑟和鸣尽享闺房之乐。
可是呆板无趣的丈夫,打破了她对婚姻所有的梦想。她不知谢家子弟个个丰神俊朗,世上怎么会有丈夫这样的人?
现实往往与梦想相悖,可她面对现实却懂得融通。她曾有过离婚的念头,可是她又顾及王谢两家的声誉,既然不能改变世界,那就改变自己。
她给丈夫一定空间,不再苛责丈夫的行为,而把心思放在诗书与家务上。也许有时对一个人不满,会对他的一切都厌倦,如果多一份宽容也许会有不同。
她沉浸在诗书中自我成长,突然有一天她发现丈夫对她多了一丝温柔,两人都在努力向彼此靠拢。
我们不得不佩服她经营婚姻的睿智,她并未把婚姻当成唯一支点,而是学着在自己的世界里坚强乐观,对婚姻有理想但不理想化,不为不可求的梦想撞的头破血流。这也应与她的豁达天性有关。
她逐渐懂得了,年少时追求的激情终会烟消云散,回归平淡。她就在柴米油盐中安享平稳的生活,唯有不变的是她的自我成长,她变得越发睿智大气,散发着母性光芒。

2.3、身临绝境笑对刀丛撼敌军的谢道韫。
东晋末年,战乱频发,五斗米道首领孙恩趁机携道徒谋反。当时王凝之已经是会稽郡守,谢道韫提醒丈夫早做御敌准备。
可是王凝之愚昧的认为,同为五斗米道徒,孙恩不可能杀他。
即使危难来临,他还有神兵护体,他亦可刀枪不入。她未曾料到丈夫迂腐到如此地步,无奈之下,她只得独自训练家丁以备不时之需。
那日,孙恩杀到了会稽城。
王凝之不但不带兵出城御敌,反而磕头如捣蒜般祈求天神下凡。孙恩杀进府衙,他还呆呆站在房中不知逃跑。刀枪不入终是梦,他与四个儿子皆被孙恩所杀。
噩耗传到谢道韫耳中,她心中掠过一丝惊慌,可是她望着眼前牙牙学语的外孙,瞬间镇定下来。她明白无法指望丈夫为自己撑起一片天,不能等死,现在唯有坚强自救,杀出一条血路才可能保护外孙周全。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谢道韫骨子里的刚性被全然唤醒。她把外孙用布兜在胸前,提起从未曾拿过的长剑,带领家丁杀向叛军。
有书君觉得,正是谢道韫在诗书与生活的淬炼中,从未放弃过自我成长,只有经过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才能迸发出她面对绝境时的大气磅礴。
敌人越围越多,可是她依旧气势如虹。孙恩杀到眼前,她朗声说道,外孙不是王家之人,放过外孙,她一力承担所有责任。
谁说女子不如男?名冠东晋的柔弱才女,却有如此铮铮铁骨,这样的女人连敌人都会敬重。
孙恩被她折服了,放过她们。我们只能慨叹小女子大能量,她用自强挽救了外孙及家人。
经历丧夫丧子之痛的她,战乱平息后依旧过着精致生活,有时随性找人清谈一番,其才名更胜从前。
纵观其一生,半世天堂半世风雨,无论顺境逆境都从容应对,刚而不硬,柔而不折。她既像温婉幽兰,又如傲雪寒梅暗飘香。
雌雄同体的奇女子之称她当得起。斯人已逝,其林下之风的才情永流传。
解析诗词背后的另类大才女:北宋赌神李清照
赌神:我们常常说五毒俱全:骗、赌、帮、烟、娼,那可都是连男人沾了都没好果子吃的事,可李清照偏偏沾上了一样厉害的——赌。而且她对赌博可不是一般的喜欢,简直到了执迷不悔的地步。我们看那些迷恋赌博的人,常常是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有的甚至赌得家破人亡,几乎没几个不后悔的人。可李清照赌博赌了一辈子,还真没后悔过,为啥呢?一个字——赢。输钱的号天哭地的后悔,赢钱了谁还后悔呢? 您见过赌博赌了一辈子从来不输的人吗?没见过吧。据我所知,这样的人,除了李清照,还真没第二个。一个赌博从来不输,老赢钱的人,怎么会后悔呢?当然不会。您不相?不信也得信!这些可都是李清照她自己白纸黑字写下来,留传到今天的,证据确凿。李清照写过一篇《打马图序》,“打马”就是一种赌博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李清照一开篇就教训人说:你们赌博为啥就不能像我一样精通呢?其实赌博没什么窍门,找到抢先的办法就行了,所以只有专心致志地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谓“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也。 要说这样的教训也没啥特别,谁不知道赌博要专心致志啊?不专心要输钱的呀!有的人干别的不见得专心致志,一到赌桌上那可是废寝忘食,忘我投入,赢了的还想趁着手气再多赢点儿,输的人想捞回来!这一点,跟李清照倒有点儿相似。这不,李清照接着就得意洋洋地宣称: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 说得很明白啊:我这人没啥别的嗜好,就是天性喜欢赌博。凡是赌博,我就沉迷其中,一到赌桌上就饭也忘了吃,觉也忘了睡,不分白天晚上地赌。而且,我赌了一辈子,不论是什么形式的赌,不论赌多赌少,从来就没输过,赢的钱哗啦哗啦争着往我腰包里赶,挡都挡不住啊。嘿,神了!李清照要是活到今天这把年纪,赌神还轮得到?门儿都没有!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要问了,那个时候到底流行什么赌博?李清照又最精通哪种赌博呢? 其实,宋代的赌博跟今天也差不太远。比如说,有钱人可以玩*。宋代有一种体育游戏叫蹴鞠,规则大约就类似于今天的足球。大家如果看过《传》,一定还记得里面有个小人,就是因为踢球踢得好,巴结上了当时的,一步登天成了炙手可热的权贵。高太尉的儿子看上的老婆,硬是逼得好汉林冲家破人亡,不得已上了梁山泊落草为寇。今天*的人那可也是一掷千金,动辄上百万啊。看看世界杯的时候那些人的疯狂,真以为是为足球疯狂啊?我敢说,有一半是为钱疯狂! 当然,除了常见的这几种,赌博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斗鸡啊,斗蛐蛐儿啊,等等等等。李清照在她的文章中列了二十多种赌博游戏方式,不过在这二十几种五花八门的赌博中,有的她嫌太鄙俗;有的嫌只凭运气,显示不出智慧;有的嫌太难,会玩的人太少,她根本就找不到对手——整个一赌博界的“东方不败”。那李清照喜欢什么赌博呢?据她自己说,是“打马”。打马具体是个什么玩意儿,现在已经失传,我们没办法知道了。不过据说有人考证出来,打马就是今天麻将的前身,看来,打通宵麻将,是李清照的一大爱好。 最神的还不是这个。北宋灭亡后,为了躲避金兵的围攻,李清照跟着的皇帝、达官贵人们一起逃难。就这兵荒马乱的时候,北宋的两个皇帝被俘虏了,北宋朝廷灭亡了,丈夫死了,前半生千辛万苦积累的一些家产也在逃难中几乎都丢光了,她还念念不忘赌博的事儿。人家说三天不练手生,她是三天不赌手痒啊。所以从逃难的船上一下来,刚刚租了临时的房子安顿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把赌具找出来,赌一把再说!这种赌瘾,抽鸦片也不过如此了吧? 有人说李清照是个赌棍,还真不是冤枉她,如果嫌赌棍这两个字不大雅观,可以换个词,就像《古今女史》所说的那样,称她为“博家之祖”——赌博的祖师爷。这顶高帽子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戴的,赌棍不雅,那就再赠她一个当之无愧的外号——赌神!她可不是说过这么一句话:“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也。”原来李清照写这篇《打马图序》,除了得意洋洋、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精通赌博,她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让千万年后的后辈子孙都知道,“命辞打马”这种赌博游戏,就是我李清照开创的啊。“博家之祖”,非我莫属,谁都别来抢啊! 当然,要声明一点,爱赌博也不是李清照一个人的错,人家宋朝连皇帝都好这个。难怪那个时代人口虽然没这么多,参加赌博的人比例不见得少。民间甚至传说宋代开国皇帝跟道士陈抟赌博,输掉了整个华山!还有更绝的,受宋朝赌博风气的影响,北方各民族也都盛行赌博,例如辽国的皇帝甚至在朝堂上公然扔骰子比大小,看大臣们谁可以升官,结果还真有人扔了个最大点,立马升了个宰相的官!好赌到了这种程度,难怪宋朝要亡国,也难怪辽国灭亡比宋朝还要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邛崃才女黄崇嘏真的是中国史上第一个女状元吗?
提到状元一词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骑着的儒雅书生,绝不会想到状元会是女子。这是因为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讲究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是男人的特权,考、中状元那也是男人的事,与女人无关。 然而,数千年的时间里,总会冒出一两个“异类”,她们不是男子,但是也能考中状元,咱们今天要说的,就是著名黄梅戏《女驸马》中的女主人公冯素贞的历史原型黄崇嘏。 《女驸马》讲述了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冯素贞与李兆廷的故事,冯李二人长大后成了亲,但是婚后家境败落,二人被继母逼着退婚。素贞进京应试,没想到一下子就高中状元,被钦点为驸马,逼不得已娶了公主。新婚洞房夜,素贞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公主,得到了公主的谅解,皇帝也赦免了她的欺君之罪,冯素贞与李兆廷终成眷属。 冯素贞的历史原型就是被民间誉为女状元的黄崇嘏,《女驸马》的故事就是根据这位邛崃才女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 黄崇嘏生于唐朝末年,其父曾在蜀中为官,自幼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思敏捷,诗文出众。 后来,黄崇嘏的父母相继去世,从那以后,她就以男装示人,出门游历了川东、川西。 有一次,黄崇嘏在临邛县城逗留,不巧的是,那时候县城内发生了一场大火灾,于是偶然路过现场的黄崇嘏便被诬告为纵火犯,惹上了官司。 黄崇嘏多年闯荡在外,这点事还吓不到她,她早就听闻知州周庠是出了名的清官,就写了一首诗辩诉自己的冤情。周庠见黄崇嘏气度不凡,斯文有礼,一点都不像纵火犯的样子,便下令细查此案,最终洗脱了黄崇嘏的嫌疑,确定她是无辜蒙冤的受害者,并释放了她。 几天之后,感激周庠的黄崇嘏“复献长歌”,周庠欣赏黄崇嘏的文才,就让她与自己的儿子、侄子一起学习。 黄崇嘏多才多艺,不仅工诗善文,还能书会画,周庠对她极为赞赏,不久就举荐她做代理司户参军。虽然这只是一个八品小官,但是黄崇嘏却十分珍惜,她到任后积极工作,许多积压多年的疑难案件也审理清楚,功绩不小。 周庠看黄崇嘏是越看越喜欢,他见黄崇嘏年近三十,长得又英俊潇洒,更关键的是还多才多艺,便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黄崇嘏。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黄崇嘏,接着就回家等待黄崇嘏上门提亲的好消息去了。 黄崇嘏思虑再三,最后送去一封辞职信,她在信中坦白自己是女扮男装,无法迎娶贵府千金。看过信后的周庠受到一万点惊吓,若是黄崇嘏不说她是女子,恐怕他永远只当她是男人呢!他与黄崇嘏共事多年,也是今天才知道这个办事干练的司户参军居然是个女子,他召见黄崇嘏仔细询问,才了解到黄崇嘏其实是黄使君之女。 黄崇嘏的女子身份暴露以后,周庠不可能再用她,最后他赠送了一笔生活费给她,让黄崇嘏回到了家乡四川生活。 黄崇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才华出众的黄崇嘏高中状元,丞相周庠爱其才貌,就想招她为婿,后来得知黄崇嘏乃女子,就上书皇帝,请求让黄崇嘏以状元的身份将死去的父亲安葬。此事之后,黄崇嘏依母姓改名为杨姑,隐居山林,于41岁病逝。 真实的黄崇嘏没成为女状元,第一位女状元是时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