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李渊曾向东突厥上表称臣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几年后就灭了东突厥

时间:2023-08-0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552年突厥打败柔然,建立起幅员广阔的突厥汗国,势力迅速扩展至整个蒙古高原。555年灭柔然,560年左右,突厥征伐吐谷浑,征战西域,突厥强盛时期疆土东到大兴安岭、辽河流域,西到咸海和中亚河中地区。

  583年,突厥汗国分裂成东突厥、西突厥两部。突厥虽然分裂,但是东突厥仍然有很强大的军事实力,对中原边境造成重大压力。

image.png

  615年,东突厥始毕可汗曾率10万军马南下,在雁门袭击隋炀帝。隋炀帝遣使向义成公主(隋宗室女,义成公主在突厥生活近30年,先后嫁给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后三个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求救。公主派人告诉始毕可汗说"北边有急",东突厥才退兵。

  隋末,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太原起兵,参与对中原的争夺。李渊虽属陇西关陇集团,军事实力强劲。但太原背后就是东突厥的地盘,李渊自知仍然无法与突厥骑兵抗衡,因此差遣刘文静出使东突厥,向突厥上表称臣。

  当时李渊与始毕可汗的约定是,唐军攻下的地区,土地人民归李渊,金银财富归始毕可汗。始毕可汗欣然答应,并且给李渊提供了一些突厥战马。

  621年,颉利可汗即位,开始破坏唐朝与突厥的盟约,屡次协同铁勒、薛延陀等诸部南下袭击北方边城。李世民于武德七年用反间计打退过突厥军队(也有人说打败突厥军队的是李建成),然而总的来说,当时实力对比,唐军处于弱势。

image.png

  626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上帝位。颉利可汗趁李世民铲除异己之时,率20万大军南下,兵锋直指长安城。李世民扣留了进城威胁的突厥大将执失思力,然后冒险率长孙无忌、高士廉、房玄龄、侯君集、段志玄、独孤彦云等六骑到长安城外的渭水便桥南岸,隔河大骂东突厥背信弃义。同时,唐朝大将尉迟敬德于泾阳之战中击败突厥的左翼军,击败突厥名将阿史那乌默啜。颉利可汗等自知理亏,又因为侧翼遭袭,大将被扣押,因此与李世民在渭水便桥上斩白马为盟,之后退兵。李世民也放回了执失思力。史称渭水会盟。

  李世民也将此事视为警告,因此从他即位开始,就着手准备灭东突厥。

  首先,唐朝不缺战马,在统一中原的战争时,唐军就大量运用骑兵。同时隋朝也给唐朝留下堆积如山的粮食。此外,唐朝立国后没有大杀功臣良将,而是厚加赏赐,使得将士归心,敢于用命,而唐太宗本人更是极其优秀的军事家。

  其次唐太宗为彻底解除突厥威胁,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以增强国力,在军事上积极备战。贞观元年争取割据恒安镇(今山西大同东北古城)的苑君璋归附,贞观二年柴绍率军击灭割据朔方(治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的梁师都,占据了便于反击东突厥的军事要地。

  而此时东突厥遭了天灾,这年冬天,天降大雪,突厥各部损失惨重,很多羊、马被冻死、饿死,又因年年征战,劳民伤财部民无以为生。而此时颉利可汗居然对各部大加索取,以填补自己的损失,于是突厥的附庸各部纷纷叛离。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亦趁机群起反抗,共推薛延陀首领夷男为真珠可汗,并接受唐王朝册封;东突厥次汗突利可汗因长期受颉利可汗压制排挤,也暗中与唐联络,表示愿意归附。唐反击突厥的条件已经成熟。

  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东突厥军队进扰河西。唐朝派出六路大军,共计10万,由兵部尚书代国公李靖率领,反击东突厥。

image.png

  四年正月,李靖率3000骁骑从马邑(今山西朔县)出发,进屯恶阳岭(今山西平鲁西北),乘夜袭占襄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颉利可汗未料到唐军突至,认为李靖敢孤军深入,定有主力随后("兵不倾国来,靖敢提孤军至此?"),慌忙将牙帐撤至碛口(今内蒙古善丁呼拉尔)。李靖又派间谍离间其部众,颉利的心腹大将康苏密挟隋炀帝皇后萧氏及其孙杨政道至定襄降唐。颉利见康苏密降唐,不敢停留,继续率部向阴山撤退,在浑河边与柴绍的金河军交战,之后又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遭到兵出云中(今山西北部)的徐世绩率领的通漠军截击,大败。颉利退屯铁山(今内蒙古白云鄂博一带),收集余众数万。颉利自觉已不是唐军对手,即派执失思力为特使,到长安向唐太宗谢罪请降,表示愿举国内附。实际上企图待草青马肥之时,再转移到漠北,伺机东山再起。

  太宗一边派出使臣与颉利谈判,一边密令李靖对放松了警惕的颉利发动偷袭。苏定方长驱直入攻下了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颉利乘千里马西逃。李靖率大军跟进,夜袭阴山,突厥军溃散,被歼万余人,被俘男女10余万。

  太宗对臣服与突厥的部落采取拉拢的手段,以削弱突厥的实力。同时,唐朝册封薛延陀的首领乙失夷男为可汗,分化了突厥的内部势力。最后,在与东突厥决战时,唐朝采取“只诛首恶”的手段,一边痛揍突厥主力部队,一边宣称“我们只是来收拾颉利可汗这家伙的,你们只要不帮他,我就不为难你们”。这一招很有效,东突厥君臣之间上下离心,颉利可汗在最后逃跑时就是被自己的亲叔叔给抓住送给唐军的。

image.png

  太宗没有杀死颉利可汗,而是封他为归义王、右卫大将军,让他在长安度过余生。突利可汗随后归降,被封为北平君王。突厥大将执失思力、阿史那杜尔、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悉数归降,都受到唐朝的重用。真珠可汗夷男也上表表示归顺。

  至此,东突厥各部皆已归顺唐朝,东突厥亡。此后唐朝极少收到来自其他民族的袭扰,保障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给后来的开元盛世创造了安定的环境;同时增加了唐的北方统治面积,也为后来的歼灭西突厥创造了机会。

唐朝宰相裴炎有哪些成就与当作?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同是借师助剿为什么唐朝较为成功,大汉奸吴三桂却成了降清?

是明清之际具有转折意义的人物,也是被认为明末的最大汉奸。然而,客观地讲,吴三桂延请清兵入关,其初衷是借师助剿,而不是降清做汉奸。吴三桂镇守辽东多年,深受朝廷的器重与厚恩,而与清兵长期厮杀,国恨家仇交织在一起,主动降清在情感上就说不过去。 而据吴三桂致多尔衮的书信,信中写道: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胁、西胁,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土以酬,不敢食言。” 而满清占据北京之后,吴三桂还请求多尔衮:“毋伤百姓,毋犯陵寝。访东宫(明太子)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黄河为界,通南北好”。 再据吴三桂起兵反清时的檄文,檄文中指责满清:“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居燕都,窃我先朝神器”,而满清却并没有做出正面回应。从种种的史料记载,说明吴三桂是在借师助剿之路上,而上了满清的贼船才被迫降清。 借师助剿,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不是冷僻词汇。从我国有较为详实历载的春秋时期,就有很多“借师”的案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哭秦庭”。春秋后期,引吴兵入郢破楚,出奔在外。而在此的存亡之际,楚国大夫申包胥到秦国乞师相救。不允,于是,申包胥依秦庭墙而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终使得秦哀公为其忠心所感动而答应出兵救楚,才使得楚国得以复国。 而在中世史上,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大唐危急存亡之秋,也曾借回纥之兵而平乱。那为何唐朝借师助剿较为成功,而吴三桂借师助剿却上了贼船呢?这主要有以下几点的不同。 首先,安史之乱时,虽然大唐丢了首都长安,流亡蜀地。但太子()在灵武称帝之后,而使大唐的领导中枢并没有被中断。而自帝自缢后,北方一片混乱。吴三桂借师助剿,却已没了朝廷为其依托。 再则,大唐借回纥之兵,并不占主导,易於控制。其时,、等各握有精兵,而大唐各地方上亦有兵力,回纥兵并不占主导。而吴三桂的兵力却只有四、五万,满蒙联军的兵力不少於二十万。显然,吴三桂不能制多尔衮,多尔衮也便“”了,强迫吴三桂降清。 第三,当时的形势也大不相同。安史叛军攻占关中之后,已是强弩之末,其战线太长,后方不稳。而并不能给大唐残余势力进一步的威胁,大唐借回纥之兵时,并非到了生死关头,而是为了收复失地。但吴三桂借清兵之时,面对大军的征讨,又背靠着满清,已是一支孤军,形势紧急,已无再思量、回旋的余地。 第四,回纥与大唐的关系长期友好,对大唐并无太大的野心。而满清与大明交战多年,敌意、仇恨已久,不可能放弃此良机而不。 随机文章阿拉里克一世简介地球灭亡后我们人类能够去火星么,马斯克火星移民好处多多达芬奇在历史上消失2年,穿越到未来/传说达芬奇是外星人七大天使和四大天使长,米迦勒/加百列/拉斐尔/乌利尔保护人间莫比乌斯环的恐怖意义,莫比乌斯环的诅咒(无限循环/没有尽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突厥唐朝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