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班牙为什么没有参战是怎么回事?当时的领导者在做什么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二战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世界人民在这场战争中饱受艰辛,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参与了二战。

可是在大国过之中,有一个国家没有参战,这个国家就是西班牙。

二战时期西班牙的统治者是法西斯独裁者弗朗哥,弗朗哥是法西斯,着自然与希特勒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希特勒是更大的法西斯。

弗朗哥之所以能够上台,与希特勒有很大的关系。

希特勒支持了弗朗哥在西班牙的任期,因此对弗朗哥有知遇之恩,上台之后的弗朗哥对希特勒心存感激。

希特勒发动了二战,可是西班牙并没有付出实际行动,只是在口头上支持德国。

弗朗哥这招其实很高明,更显得他阴险狡诈。

西班牙在整个二战时期就属于墙头草,那边强他就向那边。

德国进攻苏联失败后,让弗朗哥感到震惊,没想到装备精良的德军会失败。

弗朗哥掌管西边是时期,既没有和美国撕破脸,也没有和英国等国家撕破脸,而是在这些国家之中周旋。

可是西班牙没有参战,但是他干了一件比参战还可恨的事。

西班牙在二战中开始大发战争财,就和当时的美国一样。

西班牙在二战中卖军火给德国、意大利,卖军用物资给英法等国,在二战中西班牙赚得盆满飘满。

在二战中卖军火给西班牙之后的路埋下了伏笔。

二战结束后,西班牙在二战中赚到的钱恰恰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政府利用中立地位与交战双方进行贸易,获利颇丰。

二战结束后,西班牙仍然是弗朗哥统治。

弗朗哥统治西班牙直到1975年,在这之前弗朗哥统治西班牙30多年。

1975年逝世于马德里,之后胡安·卡洛斯登上王位,结束了西班牙的独裁统治。

随机文章杨坚为什么要篡周建立隋朝?英国决心级核潜艇造价,4000万英镑让苏联不敢妄动墨菲定律和吸引力法则,怎么对付墨菲定律(调整心态/需内心强大)大天使米迦勒是谁,最早与撒旦对抗的英雄(性别恐不男不女)揭秘政府隐瞒鬼神的存在,被封杀的各类灵异事件(禁止恐慌)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铁穆耳在位期间的为证举措有哪些 历史对于他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为政举措 政治 整顿行政 成宗即位后,对中央人事没有做大调整,仍然任用中书右丞相、平章布忽木等执政。一方面多次赏赐诸王、公主、驸马,增加官员俸禄。一方面厉行整顿吏治,约束权贵。例如,成宗即位的第二个月便下诏各道廉访司及时追查转运司官员欺隐奸诈的案子,以防止管财政的官员贪污中饱。同年十月,要求中书省臣约束属宫官,凡对公事敷衍塞责者处以笞刑。 元贞元年(1295年)七月,下诏告诫全体官吏,有再犯贪赃之罪者,罪加二等,从重处理。不久,又将对贪赃罪的处理改为罪加三等。十二月,下诏禁止诸王擅自干预地方行。这些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 晚年弊政 他在位前期基本上保持了守成的局面。但是,为了酬谢拥立他的诸王贵戚而滥增赏赐,很快造成国库“向之所储,散之殆尽”,“岁入之数,不支半岁”的枯竭局面,只能依靠挪用钞本来维持,导致钞币迅速贬值。在用人上,他所倾心任用的仍是(赛典赤孙)、阿里等一批色目官僚。 他在位后期,因连年患病,这些色目官僚与皇后卜鲁罕内外勾结,淆乱朝政,官场中贪污因循的风气大盛。为了能建功后世,提高威望,铁穆耳又发兵征讨八百媳妇(今泰国北部等地),使西南大扰,酿成云南、贵州各族人民起义。这些举措都导致国力空虚,政治日趋黑暗。 军事 安定西南 大德中叶,随着守成政治稍见成效,成宗渐起开边之心。大德二年(1298年),缅国掸族势力日益强盛,遂在土官阿散哥也兄弟等人率领下攻入缅都蒲甘,翌年杀缅王及世子宗室等百余人。阿散哥也等人曾奉贡入朝,向元政府报告废黜缅王的原因。但忠于缅王的地方官员和出逃的缅王王子,都向告发阿散哥也兄弟在称乱过程中渺视元朝对缅国的宗主权。大德四年(1300年),元廷以阿散哥也擅自废立元朝册立的国王,命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薛超兀儿、左丞忙兀都鲁迷失等率军一万二千,取道永昌腾冲,于十月间入缅作战,宗王阔阔受命随行监军,“以镇兵威”。元军围攻木连城达两个月。制止不力,也随后撤军。这年秋天阿散哥也兄弟赴阙请罪。杀高阿康、察罕不花,但承认了掸族头领推翻蒲甘缅族王朝、统治缅国的事实。 蒲甘王朝的掸族举事时,曾与八百媳妇相通。元西南边境小骚乱时起时绝。廷议征缅前后,出镇云南的“请自讨贼”,要求出兵八百媳妇。大德五年(1301年)二月。成宗以原荆湖占城行省左丞刘深及合剌带率湖广、江西、河南、陕西、江浙五省军二万人趋赴云南,出征八百媳妇。结果,葛蛮(今先民)土官宋隆济、水西(今贵州西北部)土官之妻蛇节乘刘深军沿途骚扰、民怨沸腾的时机举兵起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群起响应,西南震动。成宗在朝臣坚请下诛刘深,改用刘国杰平定西南各族。直到大德七年(1303年)春夏之际,蛇节被俘杀,宋隆济亦在此后不久被杀,西南地区才渐次安定。 平定海都 大德五年(1301年)秋,元军与汗国的海都和察合台汗国的笃哇会战于金山附近的铁坚古山。元军先败海都。笃哇后至,两军再战。双方互有胜负,但都受到重创。海都、笃哇在会战中负伤,海都于大德六年(1302年)去世。钦察汗国的东部藩属术赤长子斡儿答家族白帐汗封地,原先与大汗的直辖地相连。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兴起后,隔断了元朝与术赤家族领地的直接联系。与海都接壤的白帐汗系宗王古亦鲁克为争夺汗位,投靠海都、笃哇。古亦鲁克的对手伯颜汗曾遣使元朝,要求双方联合作战。元朝的军队攻击海都,从谦州深入钦察汗国控制下的亦必儿·失必儿之地(今俄罗斯鄂毕河中游地区)。 大德七年(1303年)察八儿于都哇请和,海都之乱才得平息。 乃颜之乱 乃颜是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的玄孙,1286年在辽阳设东京行省以管辖辽东地区,乃颜为自己的地位感到不安,于是1287年,他联合合撒儿后王势都儿、合赤温后裔胜纳哈儿等举兵反叛,并与海都及西北诸王勾结,对元朝形成强大的威胁。五月,忽必烈亲征乃颜,乃颜兵败后出逃,在失烈门林(西拉木伦河)卫追兵所获,最后被处死。其他余党继续作乱,1288年被忽必烈皇孙铁穆耳率兵击败,其中哈丹秃鲁干逃至高丽,但最终为元军所破,乃颜之乱始得平息。 宗主地位 大德六年(1302年),钦察汗国脱脱汗和白帐汗伯颜汗出兵2万,与元成宗的军队联合进攻笃哇和察八儿。此后钦察汗国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长期与元朝维持友好关系。大德七年(1303年)秋,笃哇、察八儿约和使臣到达元廷。元廷与西北诸王达成和议,西北诸王承元朝的宗主地位,设驿路,开关塞,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自从1260年忽必烈与争位以来,元朝西北边境的战火终于基本平息,元朝的宗主地位得到的正式承认(四大汗国中的伊儿汗国,自旭烈兀立国之日起,就一直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接着,他们又联合遣使到伊儿汗国、钦察汗国王庭,大德八年(1304年)秋,伊儿汗完者都在木干草原会见钦察汗脱脱的使臣,西北四大汗国彼此之间的约和也至此完成,整个蒙古帝国境内再次迎来了和平(1260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蒙古帝国分裂后,四大汗国因为利益的原因彼此之间也多次发生战争)。 大德七年(1303年)诸蒙古兀鲁思之间的约和,有异于一般的国际间的和平条约,它是源出于同一祖先的蒙古民族所建立的几个汗国之间互相协商的结果。自阿里不哥之乱后,各蒙古兀鲁思虽已各自立国近半个世纪,但各汗国的统治者仍然认为他们之间的纷争是成吉思汗后裔间的内部事务,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大德七年(1303年),元成宗铁穆耳成功与笃哇以及海都之子察八儿讲和,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名义上成为其它汗国的宗主,四大汗国一致承认是成吉思汗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经济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成宗下诏减速免所在这一年包银、俸钞,以及内郡地税和江淮以南州县当年的一半夏税。后来又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元贞元年(1295年)下诏停止一切非急需的工程营建,免除这一年年五月以前积欠的钱粮。 大德元年(1296年),要求权贵豪绅交纳所隐匿的江南田租,以减轻小民负担。 大德二年(1298年),因水旱成灾,下诏减免受灾郡县当年田租的十分之三,受灾严重地区全部减免,老弱残疾及人丁稀少的民户免除三年差税。同时,停止了当年的一切土木工程。 大德三年(1299年),成宗派使节巡视各地,了解民间疾苦。免除当年内郡包银俸钞和江南夏税的十分之三。在减轻民众负担的同时,成宗要求地方官员鼓励农桑,发展生产。 文化 铁穆耳的政府表现出对儒学和儒士的尊重。铁穆耳即位后不久,即发出崇奉的诏书。主要在哈剌哈孙的推动下,新建文宣王庙于大都,并徙国子学于其中,同时增加了国子学的学生。哈剌哈孙与儒士关系特别密切,据说常在裁决大政时征求儒士的意见。 外交 在对外关系方面,成宗拒绝大臣对日用兵的请求。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成宗一即位就下诏罢征安南(越南中北部古国),宽宥其抗命之罪,释放了扣押的安南使节,开始着手缓和与周边各国的关系,放弃了忽必烈动辄征战,继续扩张的政策。对待贵族官僚则采取恩威并施的方针。 历史评价 宋濂等《》:“成宗承天下混壹之后,垂拱而治,可谓善于守成者矣。惟其末年,连岁寝疾,凡国家政事,内则决于宫壸,外则委于宰臣;然其不致于废坠者,则以去世祖为未远,成宪具在故也。”“世称元之治以至元、大德为首。……故终世祖之世,家给人足。……大德之治,几于至元。” 邵远平《元史类编》:“册曰:豢业以治,垂拱用成;中年奋武,衅南征;末婴寝疾,壸柄乃萌;赖斯贤辅,镇侧弭倾。” 清朝毕沅《续》:“帝承世祖混一之后,善于守成;惟末年连岁寝疾,凡国家政事内则决于宫壸,外则委于宰臣,幸去世祖未远,守其成宪,不至废坠。” 清朝曾廉《元书》:“论曰:成宗号为能守法度,而为病虐,前星弗耀,牝鸡司晨,而内难作矣。然非成宗之过也,成宗早任合剌合孙,资为羽翼,自古未有贤人在位而乱其国者也。股肱之寄,要在忠良,唐宗之言,信夫!” 屠寄《蒙兀儿》:“始汗为太孙时,好饮无节。忽必烈汗常戒之,不悛。以此受杖者三次,忽必烈汗至命医官监其饮食。有近侍司太孙节沐者,私置酒于盥器,代水以进,忽必烈汗闻之,大怒,谪戍其人远方,杀之于道。汗既登极,深以前事为非,力自节饮。其勇于改过如此。汗仁惠聪睿,承天下混一之后,信用老成,垂拱而治。一革至元中叶以来聚敛之政,冗设之官。约束诸王、妃、主、驸马扰民,禁滥请赏赐。性又谦冲,不好虚誉。群臣、皇后一再请上徽号,卒不允。可谓守成之令主矣。虽晚婴末疾,政出中宫,而举错无大过失。固由委任贤相之效,亦未始非内助之得人也。” 民国柯劭忞《新元史》:“成宗席前人之业,因其成法而损益之,析薪克荷,帝无使焉。晚年寝疾,不早决计计传位武宗,使易世之后,亲贵相夷,祸延母后。悲夫!以天子之尊,而不能保其妃匹,岂非后世之殷鉴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永历帝王朱由榔流亡缅甸期间是如何度过的?

一、国破山河丢 ,作为一个的四儿子,按理说连继承王位的机会都不大,更何况是继承帝位。可是,历史偏偏给了他走上权力巅峰的机会。 朱由榔出生时,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大明王朝已经走上的不归路。他的堂兄任由乳母客巴巴和对食胡作非为,自己则一门心思做他的木工活儿。魏忠贤以自己为中心,结党营私,与人势不两立,双方斗争几近白热化,大有鱼死网破之势。本就被折腾得衰弱不堪的帝国,又经天一朝七年的混乱,彻底是难再有翻盘的机会,帝国斜阳血光,覆灭已经是指日可待。 崇祯皇帝的继位,最初还是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可是好景不长,他的刚愎自用与猜忌成性,将看起来好不容易才有所起色的国势又丢进了深渊之中。长城外边,女真人已经建国称帝,要与明王朝分庭抗礼,中原农民军在大灾之年里宛若星火燎原,一发而不可收。 在内忧外患中,崇祯皇帝的执政能力和应急能力已经捉襟见肘,苦苦支撑十几年后,率军入京,结束了朱明王朝的统治。 年方二十岁朱由榔跟着父王在失去衡州这个封地后,四处流亡。灭亡后的第二年(1645),朱由榔的父王死了,三哥安仁王朱由楥继承桂王位,但几个月后就病死了,朱由榔继位,成为第三任桂王。 如果说,乱世为朱由榔创造了机会,登上了王位,是他的幸运的话,那么,更大的幸运还在后头。 弘光元年(1645)五月,清军南下渡江,消灭了弘光政权。 同为朱明王朝宗亲的鲁王和唐王分别在浙江和福建重新建立了政权。但是,这两小朝廷非但不能团结一致抵抗侵略,而且还相互攻伐,打起来内战。最后,两败俱伤,隆武帝被清军所害。 隆武二年(1646)十月,朱由榔在广西巡抚等人拥戴下,在肇庆宣布就任监国,就是代理皇帝。可是,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在广州也被一帮人拥立为监国,十一月初五,宣布继承皇位,是为绍武帝。 永历帝见此,也忙于十一月十八日继承皇位。这样一来,南明又出现了俩政府。两个小朝廷为了争正统,又打了起来。最终,绍武帝被清军攻破广州城后不屈而死,永历帝逃到了广西。 二、失势奔国外 永历帝即位后,基本上是一直处于不安定的环境里,看哪个权臣有兵有地盘就去投奔,不行的话再跑,始终没有建立起一块儿自己的根据地。他虽然名为皇帝,但实为四处流浪的汉子。 永历帝虽然继位时已经二十四岁了,但是读书不多,也没什么权谋和能力,驭人之术更是两眼一抹黑。他的臣子相互争斗倾轧,他管不了,也不敢问,任其发展。南明有几次复国翻盘的机会,就在永历帝在位时期,可是他一回也没把握住,导致了南明最终败亡的不可避免。 永历六年(1652)以后,无家可归的被迫来到大西农民军孙可望的地盘上,当上了寓客,实际上等同于傀儡。虽然他的求自保,但孙可望却依然容不下他。孙可望的地位巩固后,一门心思要取代永历帝,自己做皇帝,甚至国号都定好了,叫后明。 虽然同为的干儿子,李定国和却对明朝忠心不二,与孙可望不同。永历帝就想方设法联系到李定国,请他出兵帮助自己解脱困境。 永历十年(1656),李定国带军来到安龙,救出永历帝,带回了昆明城。虽然永历帝在昆明城过上了好日子,但惹怒了心胸狭窄的孙可望。 李定国劫走永历帝,进入昆明城,脱离了孙可望的控制,这是孙可望所不能容忍的。他认为李定国这是对他权威的公开挑衅,于是决定付诸武力,打败李定国,抢回永历帝继续做自己的傀儡,然后让他禅位。 尽管永历帝和李定国释放出了和解的友好信号,将在昆明城的孙可望的家属送回贵阳,但孙可望还是咽不下这口恶气。于是乎,在大西军内部上演了兄弟反目为仇的历史悲剧。 永历十一年(1657)八月,孙可望带领十四万军队进攻云南,以白文选作先锋。双方在曲靖相遇,孙可望的部下不愿意同李定国互相残杀,就在白文选的带领下,击败了孙可望。孙可望兵败奔回贵州,却已是、。无奈之下,孙可望降清。 降清后,孙可望急于表现,就自愿做向导,领着清军杀向了云南。永历十三年(1659)正月,永历帝和南明军队被迫撤出昆明城,向西南流亡。奸臣马吉翔又从中作梗,永历帝与李定国分离,流亡缅甸。 三、流亡何其难 永历皇帝在缅甸流亡了两年多,可以说是受尽了苦难。 当初,缅甸一直是朱明王朝的,朱明王朝是其。按说,宗主国皇帝来了,缅甸王应该主动前来接驾的;但是,缅甸这边明白,永历帝是来逃难的,说白了就是在国内混不下去了,逃到缅甸乞讨来了,所以也就不会尊重他和他的臣子们了。 这边,永历皇帝一进缅甸,那边,缅甸军方就在他身后拉防,遇到仓皇来追驾的明朝臣民,男的杀害,女的留下服役,被折磨而死的消尸灭迹。 永历皇帝如一般火速逃离,生怕走慢被清军追上。在渡河时,由于缅甸官方提供的船少,许多大臣为了坐船竟然打起来了。甚至提供给皇的船也被人抢走,皇太后正要去质问皇帝,却发现皇帝已经坐上船准备跑,就将他训了一顿,才暂停逃奔。 到缅甸王城外,由于永历皇帝的玉玺与明朝历代皇帝使用的玉玺不同(明朝历代相传的玉玺在北京留给了李自成),缅甸王拒绝与其相见。幸亏黔国公沐天波携带着征南将军印,与以往文书往来中的印迹一致,缅甸王才允许南明君臣暂且留境居住。说白了,缅甸王只把永历皇帝作为政治避难的暂住者,不将其作为宗主国皇帝看待。 这年五月,缅甸当局将南明君臣带到首都阿瓦城隔河相望的地方,建造了一座竹城,里面建几间茅草屋作为永历帝的宫殿。其他文武百官只有自己出力建造自己的“府邸”。 尽管永历皇帝和缅甸王之间仅仅一河之隔,但是他们从没会过面。因为,在缅甸王看来,永历帝已经是穷途末路来投,一旦会面,用什么礼节?对待宗主国皇帝那样,以后怎么办?岂不是要供着这位主子?不用吧,也不妥,毕竟缅甸是明朝的藩属国,全国上下会怎么看?再者说,万一会见的事儿被政府知晓,以后如何交代?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以后清朝取代明朝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还是不见的好。 不过,缅甸王并没把事情做的太绝,还是为南明君臣提供了一些必要的物资帮助。永历帝以宗主国皇帝的名义对缅甸王进行赏赐,缅甸官员却说没有得到王命,不敢向行大礼。永历帝只是苦笑,却也无可奈何。 在缅甸稍稍安定下来,南明的一些大臣又开始了享乐。当地的一些缅甸百姓前来与他们贸易,交换一些东西,一些大臣见了外国妇女,竟然上前调笑,动手动脚。他们喝醉后,脏话不绝,还在永历帝居住的房外赌博,吆五喝六的,毫不顾忌。马吉翔等人在永历帝生病期间,强迫一个广东女子唱歌助兴,遭到拒绝后,将该女子打伤。 缅甸年节,缅甸当局强迫南明大臣脱掉官服,光着脚去向缅甸王行礼。这是对宗主国莫大的不敬和讽刺。许多大臣回来后。 到九月后,许多大臣粮食不济,已经揭不开锅,求永历帝拿出钱财去买稻谷。时至今日,永历帝哪还有什么钱,一怒之下,把玉玺扔下,让他们拿去换钱买粮食。一些大臣见此跪下请罪,而马吉翔却真将国玺凿碎,与几个人分得些许碎金。 不久,缅甸军方将稻谷送来,永历帝让分给大臣们,马吉翔却据为己有,引起公愤。总兵邓凯怒斥马吉翔是贼人,被马吉翔让手下人当着皇帝的面儿打伤,永历帝竟无法阻止。 对于马吉翔、王坤、庞天寿等人,永历帝虽然知道他们是奸臣,却不能用忠臣良将锄奸,导致这些奸贼一再祸害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小朝廷,南明的趋势谁又能逆转? 永历帝流亡缅甸的两年多时间里,李定国、白文选等抗清人士多次率军深入缅甸境内,寻找皇帝行踪,希望能将其解救出来。永历帝身边的奸臣马吉翔等人唯恐皇帝回到中国后重用原大西军部大臣,自己不能继续为所欲为,就多方阻挠。一边,李定国等人火急火燎的要迎接永历帝回国,一边,马吉翔等人破坏皇帝与大西军联系,造成的结果是:抗清复明事业逐渐没了指望,最终只能付诸东流。 其实,当时四川、湖北、福建、云南、贵州、台湾、浙江等地仍有许多人在坚持抗清斗争,若是永历帝能顺利返回国内,重新举起抗清复明的旗帜,明清双方的对峙肯定会再延长一段时间。这期间,若真的发生什么转机,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可惜,永历帝朱由榔绝非能担当起中兴国家大任的皇帝,他的懦弱无能、优柔寡断,一步步将中兴大业推向深渊。别说与东相比,就是同、宋高宗比起来,朱由榔的能力还是要略逊一筹的。历史把他推上政治角逐的舞台,上演的只能是一出悲剧。 永历帝的不争气,导致留在国内的南明文武大臣无所瞻依,之际,也只有纷纷降清了。甚至到最后,白文选也在部将的劝说下,向清王朝屈膝投降。在中缅边境地区仍然带领大部人马坚持抗清的只剩下李定国了。 而在缅甸国内的永历帝处境越来越不妙。清朝政府军逐步平定西,加大了对缅甸的政治攻势,命令他们交出永历帝等人。 缅甸当局也明白,清朝取代明朝已经是既成事实,对永历帝也不再客气。为了扫清障碍,缅甸当局首先将矛头对准了永历帝身边的文武大臣。 永历十五年(1661)五月二十三日,缅甸国内发生了军事政变,国王的弟弟杀了哥哥一家,成为新的国王。新国王希望得到永历帝的祝贺,但是永历帝却不想向一个杀死哥哥的非法君主朝贺,使缅甸新国王大怒。七月中旬,缅甸当局让永历帝渡河去议事,说是吃咒水盟誓。在沐天波的带领下,马吉翔与众臣一同前往,却被缅甸军队屠杀殆尽。 随后,缅甸军队进入永历帝所住的“寝宫”里肆意妄为,将随他流亡的大臣们家属任意凌辱,抢走许多妇女,就连他身边的宫女也未能幸免。情急之下,永历皇帝决定与一同上吊自杀,被侍卫总兵邓凯苦苦拦下,劝阻道:“皇上失去社稷江山,已经对列祖列宗不忠,现太后尚健在,若抛弃母亲而自裁,又将不孝,泉下如何面对太祖高皇帝?” 永历帝的两位贵人和十几个王公贵族的女眷为了避免被缅甸人欺辱,一同自缢而死。 正在此时,李定国等人再次率军深入缅甸国内,希望能将永历帝迎接回去,继续坚持抗清斗争。可惜的是,缅甸官方已经明白清朝取代明朝已成定局,只想以永历帝作为见面礼,取悦清王朝,又怎么会让李定国与永历帝相见呢?李定国督军苦战数月,终不得与永历帝互通声讯,又怕后路被堵死,只好退回云南。 永历十五年,即清朝十八年,十一月,带军进入缅甸。永历帝得知后,写了一封信,派人交给吴三桂,摇尾乞怜,希望能饶自己不死,甚至:“倘能转祸为福,反危就安,以南方片席,俾朕备位共主,惟将军命。是将军虽臣清朝,亦可谓不忘故主之血食,不负先帝之厚恩矣。” 抗清复明的志士们若是见到这封信,估计也会绝望吧。 四、叶落终归根 十二月初二,吴三桂安排提前降清的原明朝武功伯王会去见永历帝,骗他说是李定国来接永历帝回国。永历帝高高兴兴地随他走了。到了清军营中,朱由榔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大骂王会。王会心里有愧,偷偷溜走了。 吴三桂觐见永历帝,遭到永历帝的训斥,长跪不起。最后他被人扶着出来,大汗淋漓、面如死灰。毕竟自己愧对明朝在先,此后,吴三桂再也不敢去见永历帝了。 元年(1662)三月,身为阶下之囚的朱由榔回到了阔别三年之久的云南昆明城。三年前,他是以南明皇帝身份在昆明城享受着万民的瞻仰和崇敬,三年后,却是一位亡国之君了。作为明朝的君主,永历帝被原来的明朝大臣吴三桂给俘虏带回,这又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回到昆明城后,永历帝不知作何感想,对于当初放任奸臣胡作非为,是否会有些许的悔恨之泪从心中流出呢? 回到昆明城后,永历帝父子被软禁了一个多月。清朝政府考虑到,若是将永历帝从云南押回北京献俘的话,路途遥远,中间难保不会被坚持抗清的人士劫走;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地处决。 在如何处决永历帝这事儿上,吴三桂与清朝满洲族官员发生了分歧:吴三桂主张直接拉出去砍头,满洲族官员爱星阿、卓罗等人认为砍头太惨了,毕竟永历帝曾经是南明的皇帝,要留一个全尸为好。 四月二十五日,昆明知县聂联甲带人将永历帝父子和国舅恭的儿子用小轿抬出,到城外篦子坡用弓弦勒死,翌日放火焚尸。从此,篦子坡被改称为逼死坡。永历帝的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南明的历史宣布结束了。 清朝借吴三桂的手处死永历帝,手段是极其高明的。一是告诉天下人,特别是不忘明室的遗民,永历帝是他吴三桂亲手杀掉的。导致明朝遗民恨透了吴三桂,吴三桂此后只有死心塌地追随清王朝,一条道走到黑了。二是若以后吴三桂敢反叛清朝,至少明朝遗民将不会支持他,减少了清王朝平叛的阻力和压力。 事实上,永历帝被杀十二年后的康熙十三年(1673),吴三桂发动时,原明朝遗民确实没有群起响应支持他,尽管他最初打出的旗帜是反清复明。吴三桂当年处死永历帝时,已经把自己的后路给堵死了,这也正是清王朝统治者最愿意看到的。 永历帝朱由榔流亡国外二年多,虽然回国后不久便被杀害了,但毕竟还是了却了一桩夙愿:叶落归根。他没有客死他乡,成为。这也许是他临终前唯一可以稍感欣慰的吧。 随机文章三国最狂武将!曾追杀曹操、刘备、孙权 威震江东德国导弹射程多远,最远可能不到600公里(受制约)吸毒草可以放在卧室里吗,不适合放在卧室(晚上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葫芦娃七兄弟各自有什么能力,法天象地/喷火吐水个个令人羡慕不已太阳系为什么是扁平的​,碰撞三维空间太阳系形成一个平面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