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些惊艳的各省人士雅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身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古代中国分为士农工商四种身份,时至今日,除了士的阶层被学者、专家、知识分子取代外,其他各种阶层都在中国保留 。有话说“落叶归根”,“家乡”“出身”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直都是无可替代的存在。在古代,各省人士都有属于自己的雅称,今天就和小K一起来看看吧!
说到古代中国,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词——九州,九州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而自汉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
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尔雅》中有幽州与营州,没有青州和梁州。《周礼》中有幽州与并州,没有徐州和梁州。
所以古代各省人士的雅称就和“九州”的命名有着深远的关系了。
1、四川,巴蜀大地,天府人士四川以前包含现在的 重庆直辖市 和四川省。重庆古有"巴"的称谓,成都古有"蜀"的称谓,所以四川称巴蜀。
天府”最早指的不是四川,而是八百里秦川腹地的秦国。唐朝成都鼎盛时期李白的一首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间得及此间无。”使成都“天府之国”的地位得以巩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秦”与“蜀”比较而对蜀地地位加以确立的诗句,成都因此就取代了秦国“天府之国”的桂冠,而活得了“天府之国”的专利权。
2、山东,青州大地,齐鲁人士青州是古九州之首,有7000余年的发展史,5000余年的文明史,十二年的国都辉煌,先后存在过广县城、广固城、南阳城、东阳城、东关圩子城、旗城等六座古城池。据出土文物考察,早在七千多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
中州,又名中土,中原,中国,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意为国之中,华夏之中。
数十万年前即有人类居住在黄河流域,奔腾不息的母亲河和肥沃的黄土地创造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古代文化,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世袭王朝夏、商、周以此为主要生息地和国都,各个分封的诸侯国和都城。
4、广东,百越之地,南粤人士百越,是指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也就是从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是古越族人最集中的分布地区;局部零散分布还包括湖南、江西及安徽等地。
"百越"之称谓源于先秦古籍对南方沿海一带古越部族的泛称,又称古越族或越族等,因这些古越部族众多,故谓之为“百越”。百越有很多分支,包括吴越、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等众多越族支系。
远自商代,中原人就以荆楚来称呼江汉地区的南方地区和南方部族,比如《诗经·商颂》中说的“维女荆楚居国南方”。荆楚部族在与北方商王朝的对峙中也吸收了先进的商文化,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
6、福建,八闽大地,海西人士“闽”系福建省的简称,最早出现于周朝,距今已2000多年。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闽,为东南越蛇神。”福建自古多蛇,居住于福建的古代氏族把蛇奉为图腾,作为崇拜的偶像。故秦始皇设都时,改“东越”为“闽”。
7、辽宁,冀青二州,奉天人士古代东北行政区划。“古冀青二州地,舜分冀州为幽州,即今天广宁以西。舜分青州为营州牧,既今天辽水之东”。“奉天”是沈阳的古称。
项羽后引兵东问,都彭城(今徐州),以中国最高统治者自居,大封诸侯。其中将刘邦封汉王,都南郑,辖陕南及巴、蜀之地。为防刘邦势力扩张,牵制刘邦,他又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今东马坊村遗址),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今西安阎良附近),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都高奴(城址史有三说:富县、安塞、延安)辖陕北。故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其实当年三秦之地不包括陕南,只是后来人们理解的“三秦”观念变化,即将陕北、关中、陕南合称“三秦”。
9、山西,表里山河,三晋人氏“表里山河”这个说法最早出自于《左传》。根据《左传》记载,晋国在春秋时期曾与楚国交战。晋人自豪地说我们內有大山(太行山)纵横,外有黄河作为屏障。即使我们打不过楚人,败退回来,也能依托“表里山河”来防守,这就是表里山河的最早的出处。
所谓的“表里山河”,其中的“表”是外面的意思,“里”就是内部的意思。“表里山河”就是形容当时的晋国(山西)外有黄河,内有太行,地势险要。因此,山西被称为“表里山河”的原因就是因为其地理位置易守难攻,所以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0、北京,幽州大地,燕京人士幽州,古代行政区划,以幽州突骑闻名古史。治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广安门附近。案《禹贡》冀州之域,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东北曰幽州。”《春秋元命包》云:“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言北方太阴,故以幽冥为号。自古为形胜之地,幽州是古九州及汉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时北方的军事重镇、交通中心和商业都会。历朝历届对于幽州的定义管辖范围不断变化,但是幽州的核心所在区域并没有变,那就是今北京市。
明朝的永乐帝朱棣,朱棣在经历艰苦卓绝的靖难之役,接受国师姚广孝的建议,绕开通往南京的陆地大城市,从天津古渡口直达南京,夺了自己侄子的江山。朱棣登上帝位后,为了纪念这场战役,就下令在此筑城,赐名天津,津就是渡口的意思,城市名意为天子曾经过的渡口。
12、海南,琼州珠崖,南端人士琼州,古地名,行政中心即今海口一带,琼州也是海口市的别称。琼州府始设唐贞观五年(632年),辖境为海南岛北部。元改置琼州路,明清时属于广东省琼州府。辖境扩大至整个海南岛 。琼州府治琼山县(治所在今海南琼山府城镇),古时琼山县范围包括今天海口市的范围。
13、宁夏,塞上江南,西夏人士《太平御览》记载:“(隋郎茂)《图经》:周宣政二年(应为周宣政元年,578年)破陈将吴明彻,迁其人于灵州。”,郎茂指出:“其江左之人,崇礼好学,习俗相化,因谓之‘塞北江南’”。这就是”塞北江南“的由来。
14、新疆,天山瑶池,西域人士自汉代以来,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最终为新疆及更远的地方。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有今之中亚、西亚及印度。
自公元8世纪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西域从此脱离中原王朝的统治。直到1000多年后清朝平定准噶尔汗国,西域才再度回归中原王朝。
吐蕃王朝是中国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各个小邦政权和部落联盟得到整合。
地名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上至国家主权,下至百姓生活,无不与地名紧密相关。一个地名就牵动着一根历史文脉,千千万万个地名便汇成了中华民族寻根的方向,是必须要传承的文化遗产。想要了解关于自己家乡的来源和历史,就来读一读《中国地名史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