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曹操三代人都看不出司马懿有异心是真的吗?最后为何还能让司马懿夺权成功

时间:2023-08-1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家三代英主,都看不出司马懿有异心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导语:

  曹操努力了一辈子,打下了曹魏的江山。可是只传了三代人,就被司马家给夺取了权力。为什么司马懿能够在年纪那么大的情况下,夺取权力呢?

  除了自身的努力,其实客观原因也有很多。司马懿的成功是时局和自我能力结合后,所造就的结果。

image.png

  01司马懿多次手握军权 ,在军中有极高威望。

  司马懿曾经取代杨修,成为曹操的秘书。杨修的聪明才智,我们都清楚。所以司马懿压根就不比杨修差,甚至比杨修还要聪明。

  在曹操身边实习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从曹操身上学习了大量军事指挥的知识,可以说曹操就是他最好的老师。

  曹操去世以后,曹丕建立了曹魏王朝。此刻的司马懿完全得到了曹丕的重用,当然司马懿此刻最重要的作用不是带兵打仗,而是留守后方。

image.png

  在曹丕看来,曹参虽然能征善战,却少不了萧何在后方的支持。所以曹丕把司马懿当成了自己的萧何。

  曹丕发动两次伐吴之战的时候,司马懿都是负责留守许昌,为曹丕主持朝中大局,并且为曹丕解决后援粮草的问题。所以司马懿相当于曹丕的荀彧、萧何,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等到魏明帝曹叡登基以后,司马懿作为辅政大臣之一,带兵击败了孙权和诸葛瑾,并且斩杀了张霸,从而威震天下,被魏明帝封为骠骑将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上庸地区的孟达表示要投降,如果孟达真的投降诸葛亮,那么关中之地,曹叡可就不要想了。所以说这个时候,司马懿足足赶了八天路,到了上庸城,就斩杀了孟达。平定了这一场灾祸,从此司马懿在军中的威望逐渐提高。

  此后司马懿成为了对抗诸葛亮的主力,诸葛亮多次北伐,都被司马懿给挡住了。他的存在有效地遏制了诸葛亮北伐的进程。

  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帝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传首京师。俘获万馀人,振旅还于宛。---《晋书》

  所以司马懿在这段时间,培养了一大批雍凉猛将,他们对司马懿的感情十分深厚,这为后来司马懿政变夺权,建立了军事基础,至少边疆地区的大将们,是百分之百忠于司马懿的。

image.png

  02司马懿能够蛰伏多年,躲过了曹家三代英主的怀疑。

  司马懿最早是不打算做官的,曹操唯才是举的政策,侮辱了他们这些所谓的士族人员,所以他们以归隐作为一种无声的抵抗。

  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铄号曰四友。迁为军司马,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馀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纳之,于是务农积谷,国用丰赡。帝又言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并不可居边。魏武不之察。---《晋书》

  不过曹操知道司马懿有才,不管用什么办法,都会把司马懿给弄出来。只要你有才华,那么就可以到他那儿做官,这是曹操用人的标准。

  司马懿成为曹操的秘书以后,行事非常低调,不该说的话,从来不会多说一句。所以曹操对司马懿还是比较放心的,而且司马懿已经彻底放弃了汉朝,表现得完全忠于曹操,甚至顺着孙权的意思,鼓励曹操称帝。

  这一系列的操作,使得曹操并没有对司马懿采取什么极端的做法。司马懿此刻一直辅佐太子曹丕,所以紧接着又成了曹丕的好友。

  在曹丕登基以后,司马懿献出了一系列的计策,但是他依旧比较低调,不愿意跟别人争夺功勋,更不愿意主动要求权力。所以尽管曹丕认为司马懿是有雄心之人,却也没有想到他会篡位,所以曹丕临死之前,依旧让司马懿辅政,可见司马懿再次躲过了一劫。曹叡上台以后,前期基本上依靠司马懿帮助他对付东吴和蜀汉,所以曹叡对司马懿也很信任。不过伴随着军权越来越大,司马懿的权势也逐渐提高,这引起了曹叡的不满。所以曹叡多次拿走了司马懿的兵权,可是每次出了问题,曹叡还是要找司马懿来帮忙。似乎整个曹魏只有司马懿会打仗,且能够放心地交付军权。

  这么一来二去,曹叡渐渐也放松了对司马懿的怀疑态度。毕竟司马懿为曹魏立下了那么多战功,又是三朝老臣,如果废了他,岂不是寒了天下人的心?就这样司马懿躲过了曹家三代人的怀疑。

image.png

  03曹家宗室明争暗斗,给了司马懿钻空子的机会。

  曹操的儿子实在是太多,其中嫡出的几个就开始争权夺利。尤其是当时的曹丕和曹植兄弟俩,斗得不可开交。曹植有一帮亲信,为此曹丕自然也要有一帮人辅佐,司马懿便是其中之一。

  此后曹丕又和鄢陵侯曹彰斗法,最终逼迫曹彰交出军权来。曹丕的儿子曹叡当政时期,曹家还没有什么内乱。

  不过曹叡去世之前,他从众多大臣之中,选拔了两个辅政大臣,一个是司马懿,还有一个就是大将军曹真的儿子曹爽。曹爽年轻有为,又是曹真的儿子,所以成了辅政的主力军。他上台以后,起初对司马懿还算比较恭敬,可是时间长了以后,曹爽就开始怠慢所有人,包括小皇帝曹芳。他甚至认为曹芳就是一个傀儡,这国家的大权始终应该掌握在他曹爽手里。所以说皇帝和曹爽之间的矛盾再次彰显了出来。所以说曹家的内斗是很少有间断的时候的,一旦他们内部斗争起来,那么得利的当然是外人。所以说司马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夺取了曹魏的大权。

  遂免爽兄弟,以侯还第。初,张当私以所择才人张、何等与爽。疑其有奸,收当治罪。当陈爽与晏等阴谋反逆,并先习兵,须三月中欲发,於是收晏等下狱。会公卿朝臣廷议,以为“春秋之义,‘君亲无将,将而必诛’。爽以支属,世蒙殊宠,亲受先帝握手遗诏,讬以天下,而包藏祸心,蔑弃顾命,乃与晏、飏及当等谋图神器,范党同罪人,皆为大逆不道”。於是收爽、羲、训、晏、飏、谧、轨、胜、范、当等,皆伏诛,夷三族。---《三国志

  司马懿夺权以后,杀掉了曹爽和若干曹家宗室,彻底掌控了整个曹魏王朝,这才去世,享年73岁。此后他的儿子司马昭和司马师继续把持朝政,等到孙子司马炎上台以后,篡位登基,建立了西晋王朝。

image.png

  总结:再厉害的对手,也比不上不团结的队友。

  曹魏是曹操打下的天下,那个时候不管是曹家宗室还是夏侯家,全部都非常团结。他们始终围绕着曹操转,所以曹操才能够创立那么大的功业。

  曹丕时期就出现了曹家子孙内斗的情况,所以曹魏集团在这段时间一直没有任何发展,能够维持下来就很不容易了。

  等到曹叡去世以后,曹家的内斗就更加频繁了,所以说不是司马懿非要强行夺取曹家的天下,而是曹家人自己不争气,拱手把天下给让出来了。

  这让我想起了多尔衮和豪格争夺皇位的事情,这两个人最终为了满清的基业,索性一个都不做皇帝了,而是让顺治登基称帝,这才有了满清两百多年的基业。

  参考资料:

  《三国志》

一代奸雄曹操为什么特别不情愿曹丕接皇位?真相是什么

到底是个什么货色?为何极不情愿他接班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读过《》的朋友大概都清楚,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是长子,等到曹昂遇难后开始属意幼子,可等到曹冲夭折后,曹操能选择的对象便只有曹丕、兄弟二人。此时以嫡以长,曹丕都是接班人的“不二人选”,然而曹操却迟迟不让他接班,而是极喜欢曹植,导致兄弟二人为此还曾闹出过动静很大的争储风波,把好端端的亲兄弟之情搞得势如水火。 其实曹操之所以对曹丕“心有芥蒂”,大概是他早已觉察出此子的真实本性,即刻薄寡恩、阴险毒辣,为一己之私可以做到,虽然是个搞政治的“好手”,但终归少了很多人情味。曹操的这种认识到底准不准?这还得从曹丕“接班”后的表现来考察,我们姑且选四则他对待家人态度的史实,以此来窥探他的本性。 1.诽父。曹操面对群臣拥戴,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若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如此看来,曹操对曹丕唯一的期冀,是希望他称帝后,能给自己一个“文”的,千万不要称“武”。因为“武”是开国的谥号,曹操自认为当不起,也怕背上“篡逆”的骂名,但曹丕偏偏给曹操加了一个“武”的谥号,让天下诽谤的言论集于其父一身,用心何其险恶! 《论语》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儿子接班后即使再猴急,也不应该马上改变父亲的治国方略,这在以孝治国的古代极为重要。曹操选拔官员的方针是“唯才是举”,不重出身门第,只看能力水平,这也是他一以贯之的用人之策。可等到他死后,尸骨未寒之际,曹丕便急吼吼地改弦更张,改而采取重视出身门第的“”。如此表现,甚是令人心寒,说他“谤父”应不为过! 2.逼弟。曹丕与曹植身为亲兄弟,虽然因为争储一事搞得关系很僵,但曹丕既然目的已然达到,大可放亲弟一马,但此君却并不做如是想。曹丕接班后尤且对曹植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逼令曹植的典故虽然过于夸张,但每每以国法相压、贬斥确是事实,如果没有老娘卞护着,曹植真的有可能。曹植在魏朝一直备受监管打击,最终抑郁愤懑而死,可谓悲剧。 其实受曹丕逼迫的不仅有曹植,还有另一位亲弟曹彰。曹彰不喜读书,唯以武勇见称,本来对曹丕的储君之位没有多大威胁,只不该在为父亲奔丧期间,向大臣询问魏王玺绶,流露出争立之意。虽然风波安稳度过,但曹丕却对曹彰恨之入骨,三年之后利用曹彰入朝觐见之际,故意迟迟不许其入宫,最终令曹彰愤懑忧惧而死。亲兄弟尤且不相容,亦可推测曹丕对外人的态度。 3.杀妻。曹丕的正妻甄夫人(影视剧中说她叫),原来是的儿媳,的妻子,袁熙败亡后被曹丕收为正室,并生有明帝与东乡公主两个孩子。甄夫人不仅长得美艳绝伦,而且对待公婆极为孝顺,不仅深得曹丕的喜爱,连卞夫人对她也是欣赏有加。然而这样一位容貌品行俱佳的女子,最终却落得惨死的境地,而凶手正是曹丕,令人倍感寒心。 原来曹丕称帝后开始喜新厌旧,宠爱郭贵嫔(即)及李、阴两位贵人,却经常冷落甄夫人,令后者难免有失望怨恨的情绪。按说对甄夫人这种情况,老公曹丕哄一哄就能化解,然而曹丕的态度却是果决狠毒-赐死!不仅如此,曹丕因为担心甄夫人鬼魂作祟,竟然在殡葬时,让甄夫人披发覆面,以糠塞口,极为羞辱。对待自己的爱人都如此狠毒,曹丕真是禽兽不如! 4.废叔。曹丕接班后对得罪过自己的人睚眦必报,其中以对待其堂叔曹洪一事最令人不服。曹洪作为曹操的堂弟兼心腹大将,为曹魏政权的创建立下过,而且在荥阳之战中舍身施救曹操,算得上曹家的大恩人。于公于私,曹丕对待曹洪都应该是礼敬有加,然而实际情况却完全相反。 原来曹洪是个出名的“守财奴”,家私殷富却极为吝啬,曹丕年轻时向他借钱被拒后遂怀恨在心,一直想寻机报复。在称帝后第7个年头,曹丕得到机会,借口曹洪的门客犯法一事,将曹洪打入大牢并要处死,群臣苦谏无果。幸好此时卞太后尚在,于是威胁郭女王,如曹丕执意处死曹洪,她便会要求废黜郭女王的后位。经过郭皇后的百般哀求哭谏,曹丕才极不情愿的答应,但依然削夺曹洪的官位、爵号、封邑,废其为庶民。曹洪被废一事令朝臣大失所望,时人颇多抱怨之语。 曹丕本性如此偏狭狠毒、刻薄寡恩,毫无开国之君应有的宽宏大度之风,也难怪曹操极不情愿他接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曹丕在一代奸雄曹操死后做了什么缺德事?连卞太后都骂他禽兽不如?

死后做了件啥缺德事,连卞都骂他禽兽不如?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卞太后这样评价自己的儿子,说明她内心深处对这个儿子已失望透顶。 卞太后的出身是不怎么好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她的名声,在历史中是一个很有贤名的女子。卞太后的家中都是歌者舞伎,所以她一出生也是继承家里面的职业,也是四处卖技为生。但是偶然间,卞太后便流浪到曹操的家乡,她的姿色还有歌舞着实吸引了曹操。她便成为了曹操的偏室,不久之后便生下了曹丕。在当时的时局还是很乱的,所以朝堂之中也正是用人之处,卞太后便跟着曹操一路征战来到了洛阳。 曹丕接受禅让登基后,可杀死了不少人。比如:他的堂叔曹洪。曹洪是曹操身边的心腹,虽然能力有限,但他却救过曹操的命,所以一直备受曹操恩宠。曹丕在父亲去世后,做了许多的恶事,让他的亲娘卞太后,都看不下去了,屡屡出面阻拦。但是,这些卞太后还能容忍,接下来讲的这件事,就在卞夫人的容忍范围之外了。 有一次,曹丕生病了,卞太后去他的寝宫里探望。可是,卞太后却在这里看到了曹操曾经的侍婢。卞太后气愤不已,经过细细盘问之后,才知道这个侍婢在曹操还没出殡,就被曹丕纳入房中了。尸骨未寒,儿子就抢了他的侍妾,这种行为简直猪狗不如。于是,卞太后当场大骂:“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卞太后骂完,转身就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司马懿曹操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